挡土墙或衬砌渠道上防回漏排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3884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挡土墙或衬砌渠道上防回漏排水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挡土墙或衬砌渠道上防回漏排水管,专门用于蓄水河道岸坡、方塘、衬砌渠道等挡土衬砌结构的土壤重力水或地下水的排除。
农田水利建设中,广泛采用了河道岸坡衬砌、方塘塘岸衬砌以及渠道衬砌技术,该技术采用的衬砌结构须能够安全地挡土和可靠地防渗。为了挡土衬砌结构的安全稳定,设计和施工中,均在挡土衬砌结构中设置排水管,以及时将降雨后形成的土壤重力水和河渠底深于地下水位部分的地下水排出。但当河道、方塘蓄水或渠道输水时,该排水管就形成了集中漏水的通道,造成了水资源较大的浪费。有的工程不设排水管,则往往又造成降雨后挡土墙坍塌,或渠底受地下水浮托而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上述使用挡土衬砌结构的场所提供一种有效可靠的防回漏排水管。从而确保挡土衬砌结构排水通畅,安全稳定;当河塘蓄水或渠道输水时不发生回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防回漏排水管由3段直短管、2个90度弯管、1个一端敞口一端堵口并带有若干漏孔的短管和一段薄塑料软管组成。带漏孔的短管其敞口端插进一直短管内,有漏孔的一端先套上薄塑料软管的一头,并穿套进一弯管内,再使弯管套插到有漏孔端并压紧薄塑料软管。该弯管另一端再顺序插接直短管、弯管、直短管。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防回漏排水管的结构详图。图2为河道两岸均已衬砌挡土墙并设置了防回漏排水管的横剖面图,当降雨后土壤重力水通过反滤层流入排水管,先流入直短管1再流入带漏孔的短管2、经漏孔流入塑料软管3、从塑料软管3流出经弯管6和直短管7排到河道;当河道蓄水位抬高欲沿排水管向两岸土壤回漏时,薄塑料软管3将被水压扁附贴在直短管5、弯管4的内壁上,特别短管2的堵口面会有效地阻止被压扁的软塑料管3的移动,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河道蓄水通过排水管的回漏。图3为一渠底低于地下水位的设防回漏排水管的防渗衬砌渠道的横剖面图,当渠道不输水时,高于渠底的地下水可通过设在渠底的防回漏排水管排出,以消除地下水对渠道衬砌结构的浮托破坏;当渠道输水渠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防回漏排水管又有效地防止了渠水通过排水管的集中回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可靠。既保留了传统排水管排水通畅的优点,又彻底解决了蓄水或输水的回漏问题,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可利用水资源。
权利要求一种挡土墙或衬砌渠道上的防回漏排水管,其特征是由3段直短管、2个90度弯管、1个一端敞口一端堵口并带有若干漏孔的短管和一段薄塑料软管组成,带漏孔的短管2敞口端插进直短管1内,堵口并有漏孔的一端先套上薄塑料软管3的一头,并穿套进弯管4内,再使弯管4套插到短管2有漏孔端并压紧薄塑料软管3,该弯管4另一端再顺序插接直短管5、弯管6、直短管7。
专利摘要公开了一种挡土墙或防渗衬砌渠道上的防回漏排水管,它由3段直短管、2个弯管、1个一端敞口一端堵口并带漏孔的短管和1段薄塑料软管组成。带漏孔的短管2其敞口端插进一直短管1内,堵口并有漏孔的一端先套上薄塑料软管3的一头,并穿套进弯管4内,再使弯管4套插到短管2有漏孔端并压紧薄塑料软管3。该弯管4另一端再顺序插接直短管5、弯管6、直短管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防回漏排水管,确保了河岸、渠底排水通畅,衬砌结构安全。又有效地防止了河道蓄水或渠道输水沿排水管的回漏,从而增加了可利用的水资源。
文档编号E02D3/00GK2467573SQ0021562
公开日2001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4日
发明者马树升, 樊铭京 申请人:马树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