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式油井固体防蜡降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643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杆式油井固体防蜡降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井生产过程防蜡降凝的井下装置。
原油结蜡、凝固是影响油井产量及其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深抽井防蜡更是困扰油田生产的难题。为了保持含蜡、高凝油井正常生产,矿场生产实践中采用着机械、化学、电热、热洗等多种清防蜡和降凝方法,化学清防蜡则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效果较好的一种。然而,目前现场采用的化学清防蜡方法以液态清防蜡剂为主,在油井生产过程中需要定期向井内加入液态清防蜡剂,因而采油工工作量和劳动强度较大,操作繁琐,且需配备车辆等机械设备,使生产成本提高。近年来,现场采用的固体防蜡剂乃是将其置于井下抽油泵下方的泵下型防蜡管内,由于下入深度大,下入部位温度高,防蜡管内的固体防蜡剂变软,强度降低,溶解速度加快,不仅浪费药剂,而且使其有效期变短,影响防蜡效果充分发挥,难以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入深度浅、防蜡降凝有效期长,可解决深抽井防蜡难题且可大大减轻采油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减少设备占用、降低生产成本的杆式油井固体防蜡降凝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此种井下装置由旋转式扶正器、限位挡片、药品限位渗透管、抽油杆短节和固体防蜡块组成,其结构、组装关系如下药品限位渗透管上、下方各设有一个旋转式扶正器,两个扶正器与药品管之间分别设有限位挡片;药品管内设有抽油杆短节,环形空间内装有防蜡块,抽油杆短节上、下端分别以螺纹与其上、下方的扶正器相连接。使用时,将多套该装置(每间隔10m一套)组装连接在井下1600-1700m深部位的抽油杆柱上(该井段的井温一般在50-70℃范围内),油井即可投入生产。在油井生产过程中,原油从油层经井筒流向井口时流经置于该装置药品管内的固体防蜡块,防蜡块缓慢地溶解在原油中,起到防蜡、降凝作用,从而保证油流在井筒内以良好的流动状态采出,达到油井正常生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工作可靠,利用它可以在较长的有效期内对井筒内的油流发挥防蜡、降凝作用,保证油井正常生产,并可大大减轻采油工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减少设备占用,降低生产成本,宜于推广应用。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旋转式扶正器1、7、限位挡片2、6、药品限位渗透管3、抽油杆短节4和固体防蜡块5组成。其中,旋转式扶正器1由上、下接头和置于其间的可旋转斜齿状扶正头组成,为成品件,用尼龙制作。药品管3为外径48mm、内径42mm的普碳割缝筛管或管壁均匀钴有多个孔眼的钢管,每根长约2m。下入药品管3的数量根据油井产量、含蜡量、含蜡类型确定,油井产量高,含蜡量高,原油中蜡分子量大,需要下入的管就多。一般情况下,日产油5吨以下的油井下10根药品管,日产油5-10吨的油井下15根,日产油超过10吨的油井下20根。一次下入此种杆式药品防蜡管有效期为8-12个月,有的可超过1年。固体防蜡块5可采用通常采用的固体防蜡剂,根据油井原油物性和井温不同,可选用不同配方的固体防蜡剂。抽油杆短节4采用长1.5-2m的3/4″抽油杆。
权利要求1.一种杆式油井固体防蜡降凝装置,由旋转式扶正器(1)、(7)、限位挡片(2)、(6)、药品限位渗透管(3)、抽油杆短节(4)和固体防蜡块(5)组成,其特征在于,药品限位渗透管(3)上、下方各设有一个旋转式扶正器(1),扶正器(1)、(7)与药品管(3)之间分别设有限位挡片(2)、(6);药品管(3)内设有抽油杆短节(4),环形空间内装有固体防蜡块(5),抽油杆短节(4)上、下端分别以螺纹与其上、下方的扶正器(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油井固体防蜡降凝装置,其特征在于,药品限位渗透管(3)为普碳割缝筛管或管壁均匀钻有多个孔眼的钢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井生产过程的杆式油井固体防蜡降凝装置,由旋转式扶正器1、7、限位挡片2、6药品限位渗透管3、抽油杆短节4和固体防蜡块5组成。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工作可靠,有效期长,利用它可以对井内油流发挥防蜡、降凝作用,保证油井正常生产,大大减轻采油工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减少设备占用,降低生产成本,宜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E21B37/00GK2560750SQ0227462
公开日2003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5日
发明者叶剑 申请人:才英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