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0029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抽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抽汲作业中使用的井下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抽子均为在中心管上安装有至少两只纯橡胶制作的抽汲皮碗,在抽子尾部接有一捞矛,在抽汲作业中,利用油管内液柱压强的作用使抽汲皮碗扩涨以密封抽子与油管环形空间,起到活塞的作用,捞矛用于打捞破损落井的抽汲皮碗。但是,纯橡胶制作的抽子皮碗在抽汲作业中,每通过一次油管接箍时皮碗发生一次刮伤过程,从而导致了该抽子皮碗寿命很短,并常常发生破碎、滑脱与卡钻事故,在抽汲过程中抽子更换频繁且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皮碗耐磨并且更换方便的抽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由上接头、凡尔球、中心管、皮碗组成的抽子,上接头上端是球形杆状结构,中部至少有1个长条形出液孔,下部通过丝扣内接中心管,凡尔球坐于中心管上端与上接头内腔之间;中心管是一中空管,其上部通过丝扣与上接头外接,中间段为一光管,其中部外径与皮碗内径相适应,中心管下部外壁有与皮碗下端形状相吻合的、突起环状凹碗结构的皮碗座;皮碗由骨架和橡胶硫化而成,骨架硫化在橡胶中间,骨架由数条弹簧钢丝沿圆周方向栅状排列,钢丝两端略向内弯曲,骨架一端由固定环固定,另一端开放。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抽子整体结构简单,皮碗的强度和耐磨性增强,克服了常规抽汲皮碗在抽汲过程中易破碎、滑脱、卡钻与寿命短的不足,具有使用寿命长、皮碗更换方便的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皮碗结构示意图。
图3为皮碗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面图。
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由上接头1、凡尔球2、中心管3和皮碗4组成,上接头1上端是球形杆状结构,中部至少有1个长条形出液孔,下部通过丝扣内接中心管3,凡尔球2坐于中心管3上端与上接头1内腔之间;中心管3是一中空管,其上部通过丝扣与上接头1外接,中间段为一光管,其中部外径与皮碗4内径相适应,中心管3下部外壁有与皮碗4下端形状相吻合的、突起环状凹碗结构的皮碗座;皮碗4由骨架6和橡胶5硫化而成,骨架6硫化在橡胶5中间,骨架6由数条弹簧钢丝沿圆周方向栅状排列,钢丝两端略向内弯曲,其一端用固定环7固定,另一端开放。
在抽汲作业时,皮碗4外插在中心管3上,并坐在中心管3下部皮碗座上。当本实用新型在油管内向上抽汲移动时,在油管内液柱压力作用下,皮碗4开放端涨开,皮碗4外径紧贴油管内径,阻止液体下漏,起到活塞的作用,提高了抽汲效率,并由于具有弹性较好的骨架,使其强度与耐磨性大大提高,防止皮碗磨损和脱落及由此引发的卡钻事故。
权利要求1.一种抽子,主要由上接头(1)、凡尔球(2)、中心管(3)和皮碗(4)组成,上接头(1)下部通过丝扣内接中心管(3),凡尔球(2)坐于中心管(3)上端与上接头(1)内腔之间,中心管(3)中部外径与皮碗(4)内径相适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3)下部外壁有形状与皮碗(4)下端形状相吻合的、突起环状凹碗结构的皮碗座,所述皮碗(4)由骨架(6)和橡胶(5)硫化而成,骨架(6)硫化在橡胶(5)中间。
2.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6)由数条弹簧钢丝沿圆周方向栅状排列,钢丝两端略向内弯曲。
3.根椐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6)一端由固定环(7)固定,另一端开放。
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油田抽汲作业的抽汲工具,由上接头、凡尔球、中心管和皮碗组成,上接头通过丝扣与中心管连接,凡尔球坐于中心管上端与上接头内腔之间,中心管外径与皮碗内径相适应,在中心管下端具有与皮碗下端形状相吻合的、突起环状凹碗结构的皮碗座,皮碗由骨架和橡胶硫化而成,骨架硫化在橡胶中间,其骨架由数条弹簧钢丝沿圆周方向栅状排列,钢丝两端略向内弯曲,一端由固定环固定,另一端开放。采用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抽子结构复杂、寿命短、易脱落与卡钻的问题,具有使用寿命长、更换方便、不易脱落的特点,从而显著提高抽汲作业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E21B43/00GK2616680SQ0324287
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日
发明者董家斌, 彭仁林, 马荣华, 白长琦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马荣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