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提下放式油管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0026阅读:9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提下放式油管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井下作业所用的工具,尤其是上提下放式油管锚。
背景技术
在螺杆泵采油的生产过程中,螺杆泵的井下锚定由于其结构的原因,存在着油管经常脱落现象。从俯视井口方向看,转子顺时针转动,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摩擦使定子产生顺时针方向的作用力,此力对油管来说是卸扣的,所以螺杆泵在不使用油管锚或油管锚失效时,螺杆泵定子就会在定转子摩擦力作用下顺时针转动,承载扭距小,最后导致油管脱落。因此说油管锚在螺杆泵井下作业时起到稳定油管的作用。而目前使用的油管锚成功率低,易造成井下事故,增加成本,同时也不利于安全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油管锚成功率低容易造成井下事故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提下放式油管锚,该油管锚成功率高,不容易造成井下事故。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上提下放式油管锚含有锥体、下接头、中心管、扶正器及卡瓦,中心管上部外表面对称铣有锯齿形且轴向轨道槽,且对应轨道槽的开口处的中心管上同时铣有轴向槽;在扶正器下的中心管上固定销钉与轨道槽相吻合,然后用托环卡住销钉后固定在扶正器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地面上提油管,扶正器上的销钉沿轨道槽上行而带动锥体上行,卡瓦处于收拢状态;坐卡时,下放管柱,中心管带动锥体下行,使卡瓦逐渐张开,此时卡瓦处于撑开坐卡状态,直到卡瓦牢固地坐在套管内壁上,成功率高,不容易造成井下事故,节省成本。


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示图;附图2是附图1中的中心管9的外观示图;附图3是附图2的展开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由附图1结合附图2、3所示,该上提下放式油管锚含有锥体1、下接头10、中心管9、扶正器6及卡瓦2,下接头10连接泵下工具,锥体1连接油管,锥体1由释放销固定在中心管9上,卡瓦2上部内表面与锥体1外锥面滑行配合,并间隔分布成若干卡爪,在每个卡爪内径向设有弹簧,且卡瓦2被卡瓦座4固定住;而中心管9上部外表面对称铣有锯齿形且轴向轨道槽11,且对应轨道槽11的开口处12的中心管9上同时铣有轴向槽13;在扶正器6下的中心管9上固定销钉7与轨道槽11相吻合,然后用托环8卡住销钉7后固定在扶正器6上;而托环8与卡瓦座4之间的中心管9外固定扶正块5,且扶正块5内有压簧。
实际使用时,在该油管锚使用前须将销钉7置于轨道槽11的B点处(俗称死点),此时卡瓦2与锥体1搭接,卡瓦2处于收拢状态;坐卡时,上提管柱,由于扶正块5与套管之间的摩擦阻力作用,销钉7保持不动,而中心管9与扶正块5相对上下运动,使销钉7可沿轨道槽11或13滑动,销钉7就从B点运行到E点,在扶正块5与套管之间摩擦作用下,中心管9带动锥体1下行,使卡瓦2逐渐张开,此时卡瓦2处于撑开坐卡状态,直到卡瓦2牢固地坐在套管内壁上,卡瓦2与锥体1相对固定,成功率高,不容易造成井下事故,节省成本。需要解锚时,上提锥体1,使卡瓦2与锥体1脱离,卡瓦2内支撑力失去,卡瓦2与套管脱离,实现解锚,非常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涉及油田井下作业的上提下放式油管锚,含有锥体(1)、下接头(10)、中心管(9)、扶正器(6)及卡瓦(2),其特征在于中心管(9)上部外表面对称铣有锯齿形且轴向轨道槽(11),且对应轨道槽(11)的开口处(12)的中心管(9)上同时铣有轴向槽(13);在扶正器(6)下的中心管(9)上固定销钉(7)与轨道槽(11,13)相吻合,然后用托环(8)卡住销钉(7)后固定在扶正器(6)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涉及油田井下作业的上提下放式油管锚。主要解决了油管锚成功率低且容易造成井下事故的问题。其特征在于中心管(9)上部外表面对称铣有锯齿形且轴向轨道槽(11),且对应轨道槽(11)的开口处(12)的中心管(9)上同时铣有轴向槽(13);在扶正器(6)下的中心管(9)上固定销钉(7)与轨道槽(11,13)相吻合,然后用托环(8)卡住销钉(7)后固定在扶正器(6)上。具有成功率高的特点,不容易造成井下事故,节省成本。
文档编号E21B17/00GK2610070SQ0324286
公开日2004年4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日
发明者李云祥, 梁乃成, 韩大伟, 薛忠浩, 王春, 赵长庆, 张政 申请人:大庆胜科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