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径灌注桩有水施工专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0842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径灌注桩有水施工专用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桩基施工特别是在桩孔内有水条件下使用的专用打桩工具。
背景技术
变径灌桩及其施工技术(专利号ZL95110003.3)是近年来建筑物桩基施工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实践证明,此种桩基质量和实施效果良好。然而,由有关建设管理部门发布的实施规程规定,变径灌注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量小于或等于30%、液性指数为0~0.75的粘性土、粉土等”条件,亦即变径灌注桩在有水条件下不能施工,其原因是变径灌注桩所采用的砼是干硬性砼,如果桩孔内有水,则干硬性砼便产生坍落度。带上坍落度的砼,在现有制作变径灌注桩专用设备振动杆雁翅头的作用下,必然顺孔上流,不可能形成水平向分力,故桩孔径不能扩胀,变径灌注桩就打不成了。由于上述原因,使得变径灌注桩及其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有水条件下施工的变径灌注桩有水施工专用工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此种专用工具由振动锤、套管、钢丝绳、雁翅锤和套管头部加强环组成,振动锤下端与套管相连接,套管下端设有一套管头部加强环;上端绕置于滑轮上的钢丝绳穿过振动锤中孔进入套管内,其下端连接并悬吊有雁翅锤。施工时,移动桩机将装好预制砼桩尖的桩管对中就位;开启振动锤,将预制桩尖沉入孔底,从桩管上段预留进料口向桩管内灌入干硬性砼;置雁翅锤于砼面上,开启振动锤,提升桩管高度;提升雁翅锤8~10m,自由落下对桩管内的砼施以锤击;再经多次进料、提升、击实,直至制桩完毕。该专用工具由于采用套管作为振动杆,因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孔壁土坍方和地下水进入桩孔,从而可以确保桩身砼没有离析、缩颈、夹渣、断桩等质量问题。另外,套管在振动锤带动下,起落非常方便,进而使变径灌注桩在软土、回填土、粉细砂等土层上均可施工。
本实用新型采用套管作为振动杆,配以柱状雁翅锤,在变径灌注桩有水条件下施工时可以有效防止孔壁土坍方和地下水进入桩孔,确保桩身质量,解决了变径灌注桩有水条件不能施工的难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施工状态下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雁翅锤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加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振动锤1、套管2、钢丝绳3、雁翅锤4、和套管头部加强环5组成,其结构、组装关系如下振动锤1下端与套管2相连接,套管2下端设有一套管头部加强环5;上端绕置在滑轮上的钢丝绳3穿过振动锤1中孔进入套管2内,其下端连接并悬吊有雁翅锤4。其中,振动锤1采用DZ74KS型振动锤,其上设有中心通孔。雁翅锤4(见图2)为一上、下端带锥尖的实心圆柱体,用钢锭制作,重2.5~3.0t,直径Φ325mm,其下部用20mm厚钢板沿纵向焊接3组雁翅构件,“雁翅”断面呈三角形,中部凸出,上、下倾斜角分别为30°和45°,锤尖顶角为90°。
权利要求1.一种变径灌注桩有水施工专用工具,由振动锤(1)、套管(2)、钢丝绳(3)、雁翅锤(4)、和套管头部加强环(5)组成,其特征在于振动锤(1)下端与套管(2)相连接,套管(2)下端设有一套管头部加强环(5);上端绕置在滑轮上的钢丝绳(3)穿过振动锤(1)中孔进入套管(2)内,其下端连接并悬吊有雁翅锤(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灌注桩有水施工专用工具,其特征在于雁翅锤(4)为一上、下端带锥尖的实心圆柱体,用钢锭制作,重2.5~3.0t,直径Φ325mm,其下部用20mm厚钢板沿纵向焊接3组雁翅构件,“雁翅”断面呈三角形,中部凸出,上、下倾斜角分别为30°和45°,锤尖顶角为9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桩基施工的变径灌注桩有水施工专用工具,由振动锤1、套管2、钢丝绳3、雁翅锤4和套管头部加强环5组成。该专用工具采用套管作为振动杆,配以柱状雁翅锤,在变径灌注桩有水条件下,施工时可以有效防止孔壁土坍方和地下水进入桩孔,确保桩身质量,解决了变径灌注桩有水条件不能施工的难题。
文档编号E02D5/34GK2714625SQ20042003180
公开日2005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8日
发明者张永久, 王建勇 申请人:张永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