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操作台及与其相连的污油污水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566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下作业操作台及与其相连的污油污水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油水井作业操作平台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由本人申请的,公开号为CN1532371A,发明名称为“组合式油水井作业平台”的发明专利,在将井内返出的油和水集中回收、保护油水井周边环境、节约资源、给作业工人提供良好操作条件方面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该平台还存在以下缺点(1)该平台较高,起油管和下油管比较费力,如果失脚从平台上掉下容易摔伤;(2)平台过于整体化,不利拆卸和安装;(3)平台功能过于单一,当井内油管起出和下入时,管子钳只能由工人手持,无外力可以依靠,往往用不上劲,使劳动强度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作业操作台及与其相连的污油污水回收装置,操作台具有高度适中、不用梯子、起出油管和下入油管操作比较方便、便于拆卸和安装、油管起下时管子钳有依靠、减轻劳动强度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由操作台支柱1、分体操作台2、污油污水回收装置3、污油污水管4、背钳桩11组成;污油污水管4的一端与污油污水回收装置3相连接,污油污水管4的另一端与分体操作台2相连接,分体操作台2固定在操作台支柱1的外壁上,分体操作台2由两个对称的半圆台5相对固定而成,每个半圆台5的一端设有井口流程缺口8,在井口流程缺口8一侧的半圆台5上固定有背钳桩11。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操作台固定在操作台支柱的外壁上,降低了操作台的高度,不但上、下操作台方便,而且也保证了工人的安全;操作台采用分体结构,减小了体积,利于安装、拆卸和运输;在操作台上安装了背钳桩,当油管起出和下入时,用于卡管子用的管子钳的钳把可靠在背钳桩上,可节省许多人力,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保留了已有技术的回收污油污水、保护油井周围环境,节约能源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污油污水回收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半圆台5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格网踏板19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
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参见图1-图5)本实施方式由操作台支柱1、分体操作台2、污油污水回收装置3、污油污水管4、背钳桩11组成;污油污水管4的一端与污油污水回收装置3相连接,污油污水管4的另一端与分体操作台2相连接,分体操作台2固定在操作台支柱1的外壁上,分体操作台2由两个对称的半圆台5相对固定而成,每个半圆台5的一端设有井口流程缺口8,在井口流程缺口8一侧的半圆台5上固定有背钳桩11。半圆台5由半圆形内筒6、加固铁筋7、漏斗形板15、小漏斗板17、紧固夹板14、污油污水出口管10、边板12、固定角板13、格网踏板托架18、格网踏板19组成;漏斗形板15的内端与半圆形内筒6外壁的下部一侧固定连接,小漏斗板17固定在半圆形内筒6外壁下部的另一侧上,漏斗形板15和小漏斗板17相邻的两条边固定连接,漏斗形板15的上侧形成大漏斗仓9,小漏斗板17的上侧形成小漏斗仓16,大漏斗仓9和小漏斗仓16相连通,小漏斗板17外壁的下侧固定有污油污水出口管10,格网踏板托架18的一端与漏斗形板15的外端固定连接,格网踏板托架18的另一端与半圆形内筒6外壁的上部固定连接,靠近半圆形内筒6的两根格网踏板托架18之间固定有加固铁筋7,格网踏板19固定在加固铁筋7外侧的格网踏板托架18上,边板12固定在井口流程缺口8一侧的漏斗形板15上,边板12与背钳桩11固定连接,固定角板13固定在井口流程缺口8另一侧的漏斗形板15上,紧固夹板14固定在半圆形内筒6外侧的上部。操作台支柱1由上法兰盘20、圆柱筒21、下法兰盘22组成,上法兰盘20的下端与圆柱筒21的上端固定连接,下法兰盘22的上端与圆柱筒21的下端固定连接,上法兰盘20和下法兰盘22上分别开有螺栓孔25,圆柱筒21外侧的下法兰盘22的上端开有环形槽23。使半圆台5上的半圆形内筒6的下沿插入到该环形槽23内,可使分体操作台2固定地更加平稳牢固。污油污水回收装置3由箱体40、上吊钩37、下拖钩38、横隔板42、左纵隔板43、右纵隔板44组成;箱体40内的底部形成回收水池31,回收水池31上端的箱体内固定有横隔板42,横隔板42上部左侧的箱体40内固定有左纵隔板43,横隔板42上部右侧的箱体40内固定有右纵隔板44,左纵隔板43左侧与箱体40的内壁之间形成泵房33,左纵隔板43与右纵隔板44之间的箱体40内形成作业工具房34,右纵隔板44右侧与箱体40的内壁之间形成操作台放置箱35,上吊钩37固定在箱体40上部的左右两侧上,下拖钩38固定在箱体40左右两侧下部的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井口流程结构而设计,通过巧妙的连接组合,避开了井口流程部分,保证了操作台相应的安全高度,达到了污油污水全部回收的目的。它适合不同类型的采油井口,使用起来方便、安全。并与配套的污油污水回收处理装置结合,通过螺杆泵将回收的污油污水全部打入回油干线,实现了油水井作业过程中污油污水零排放的标准。不仅保护了油田环境,也节约了油田资源,同时也给现场作业工人提供了一个干净、安全的工作环境。本实用新型的污油污水回收处理装置,可及时将回收水池内的污油、污水全部打入回油干线,也可将作业工具和操作台集中摆放,便于吊装运输。
具体实施方式
二(参见图6)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点在于,在污油污水出口管10与污油污水管4之间增加有操作台接水池50,操作台接水池50的一端与污油污水出口管10相连接,操作台接水池50的另一端与污油污水管4相连接。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冬季低温,操作台的污油污水不易流入回收装置,增加的操作台接水池可将操作台的污油污水先接下,到一定量时启动螺杆泵回收,同时也可以克服地势不平落差小的缺点。
权利要求1.井下作业操作台及与其相连的污油污水回收装置,它由操作台支柱(1)、分体操作台(2)、污油污水回收装置(3)、污油污水管(4)、背钳桩(11)组成;污油污水管(4)的一端与污油污水回收装置(3)相连接,污油污水管(4)的另一端与分体操作台(2)相连接,分体操作台(2)固定在操作台支柱(1)的外壁上,其特征在于分体操作台(2)由两个对称的半圆台(5)相对固定而成,每个半圆台(5)的一端设有井口流程缺口(8),在井口流程缺口(8)一侧的半圆台(5)上固定有背钳桩(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作业操作台及与其相连的污油污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半圆台(5)由半圆形内筒(6)、加固铁筋(7)、漏斗形板(15)、小漏斗板(17)、紧固夹板(14)、污油污水出口管(10)、边板(12)、固定角板(13)、格网踏板托架(18)、格网踏板(19)组成;漏斗形板(15)的内端与半圆形内筒(6)外壁的下部一侧固定连接,小漏斗板(17)固定在半圆形内筒(6)外壁下部的另一侧上,漏斗形板(15)和小漏斗板(17)相邻的两条边固定连接,漏斗形板(15)的上侧形成大漏斗仓(9),小漏斗板(17)的上侧形成小漏斗仓(16),大漏斗仓(9)和小漏斗仓(16)相连通,小漏斗板(17)外壁的下侧固定有污油污水出口管(10),格网踏板托架(18)的一端与漏斗形板(15)的外端固定连接,格网踏板托架(18)的另一端与半圆形内筒(6)外壁的上部固定连接,靠近半圆形内筒(6)的两根格网踏板托架(18)之间固定有加固铁筋(7),格网踏板(19)固定在加固铁筋(7)外侧的格网踏板托架(18)上,边板(12)固定在井口流程缺口(8)一侧的漏斗形板(15)上,边板(12)与背钳桩(11)固定连接,固定角板(13)固定在井口流程缺口(8)另一侧的漏斗形板(15)上,紧固夹板(14)固定在半圆形内筒(6)外侧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作业操作台及与其相连的污油污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台支柱(1)由上法兰盘(20)、圆柱筒(21)、下法兰盘(22)组成,上法兰盘(20)的下端与圆柱筒(21)的上端固定连接,下法兰盘(22)的上端与圆柱筒(21)的下端固定连接,上法兰盘(20)和下法兰盘(22)上分别开有螺栓孔(25),圆柱筒(21)外侧的下法兰盘(22)的上端开有环形槽(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作业操作台及与其相连的污油污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污油污水回收装置(3)由箱体(40)、上吊钩(37)、下拖钩(38)、横隔板(42)左纵隔板(43)、右纵隔板(44)组成;箱体(40)内的底部形成回收水池(31),回收水池(31)上端的箱体内固定有横隔板(42),横隔板(42)上部左侧的箱体(40)内固定有左纵隔板(43),横隔板(42)上部右侧的箱体(40)内固定有右纵隔板(44),左纵隔板(43)左侧与箱体(40)的内壁之间形成泵房(33),左纵隔板(43)与右纵隔板(44)之间的箱体(40)内形成作业工具房(34),右纵隔板(44)右侧与箱体(40)的内壁之间形成操作台放置箱(35),上吊钩(37)固定在箱体(40)上部的左右两侧上,下拖钩(38)固定在箱体(40)左右两侧下部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作业操作台及与其相连的污油污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污油污水出口管(10)与污油污水管(4)之间增加有操作台接水池(50),操作台接水池(50)的一端与污油污水出口管(10)相连接,操作台接水池(50)的另一端与污油污水管(4)相连接。
专利摘要井下作业操作台及与其相连的污油污水回收装置,它涉及油田油水井作业操作平台结构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分体操作台2固定在操作台支柱1的外壁上,分体操作台2由两个对称的半圆台5相对固定而成,每个半圆台5的一端设有井口流程缺口8,在井口流程缺口8一侧的半圆台5上固定有背钳桩11。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操作台固定在操作台支柱的外壁上,降低了操作台的高度,不但是上、下操作台方便,而且也保证了工人的安全;操作台采用分体结构,减小了体积,利于安装、拆卸和运输;在操作台上安装了背钳桩,当油管起出和下入时,用于卡管子用的管子钳的钳把可靠在背钳桩上,可节省许多人力,降低了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E21B41/00GK2761837SQ20042005403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2日
发明者李国龙, 蒋继萍 申请人:李国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