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气动吸泥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3408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式气动吸泥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疏浚用泵类,特别是涉及一种由多个泵串联在一起,平卧在水底的卧式气动吸泥泵。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用于疏浚挖泥的泥泵,一般均为单体离心泵,存在排泥浓度低即过稀的缺陷,因为泥中水量过大,所以,不适合装驳外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将多个单体泵串联成一体并平卧在水底,用气来控制,以提高排泥浓度,便于装驳外运的卧式气动吸泥泵。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吸泥泵和管道组成,其特征在于采用3-4个园柱形单体泵1串联成一个长筒状,每个单体泵1的进泥口3与出泥口7分别安置在单体泵1园柱的前后两侧,进泥口3与出泥口7上排泥管11的底口应与单体泵1园柱体的底呈一水平面,单体泵1串联的整个长筒平卧于水底,进泥口3与出泥口7的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球阀6、10。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的进泥口3可以是一般喇叭口形的管也可以是铲状管;所述的每个单体泵上的出泥口6均连接在一根总排泥管12上;所述的球阀6、10分别由橡胶球4、8和球垫5、9组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3-4个单体泵串联成一体,分别动作,同时,水面作业船上空气分配器可向每个单体泵内分别供气,动作连贯力量大,从而提高了排泥浓度,而且,作业深度可大可小,可比容重达70-80%,适合于装驳外运,挖泥底面平整,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成本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个单体泵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2中1.单体泵, 2.气口, 3.进泥口, 4.浮球,5.阀垫, 6.球阀, 7.出泥口, 8.浮球, 9.阀垫, 10.球阀,11.排泥管, 12.总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举例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图2。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三个单体泵1连在一起串联成一长筒状,单体泵1上的进泥口3和出泥口7分别安置在单体泵1园柱的前后两侧,进泥口3的底部与出泥口7上的排泥管11的下口应和单体泵1圆柱体底在同一水平面上,作业时,整个长筒平卧在水底。在进泥口3和出泥口7的管道上分别装有球阀6和10,该球阀6和10均由橡胶浮球4、8和球垫5、9构成。当水面作业船从气口2给单体泵1充气时,进泥口3上浮球4压向球垫5,则球阀6关闭,球垫5起到了密封作用,与此同时,出泥口7处球阀10中的浮球8被顶向上而脱离球垫9,则球阀10打开,则单体泵1内的泥水通过总排泥管12排到驳船上,因为三个单体泵1上的出泥口7均连接在一根总管上;当气口2处停止充气,并放出气体时,单体泵1内的压力小于外面的水压,进泥口3上浮球4被推向上而脱离球垫5,则球阀6打开,与此同时,出泥口7处球阀10中的浮球8被压向球垫9,则球阀10关闭,这时,进泥口3吸进泥水,进泥完毕后,转入充气排泥程序。气口2由作业船上的空压机通过空气分配器,轮换给三个单体泵1充气(排泥)或放气(吸泥),气口2连接的管子在水上分开设置。随着水底土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进泥口管的形状结构,即它可以是喇叭形管也可以是铲状管口,目的是确保排泥浓度,便于装驳外运。
其优点是作业深度可大可小,可比容重达70-80%,排泥浓度高,适合于装驳外运,挖泥底面平整,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成本低。
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气动吸泥泵,它由吸泥泵和管道组成,其特征在于采用3-4个园柱形单体泵(1)串联成一个长筒状,每个单体泵(1)的进泥口(3)与出泥口(7)分别安置在单体泵(1)园柱的前后两侧,进泥口(3)与出泥口(7)上排泥管(11)的下口应与单体泵(1)园柱体的底呈一水平面,串联的整个长筒平卧于水底,进泥口(3)与出泥口(7)的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球阀(6)、(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气动吸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泥口(3)可以是一般喇叭口形的管也可以是铲状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气动吸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单体泵上的出泥口(6)均连接在一根总排泥管(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气动吸泥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阀(6)、(10)分别由橡胶球(4)、(8)和球垫(5)、(9)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气动吸泥泵,采用3-4个圆柱形单体泵1串联成一个长筒状,每个单体泵1的进泥口3与出泥口7分别安置在单体泵1圆柱的前后两侧,进泥口3与出泥口7上排泥管11的下口应与单体泵1圆柱体的底呈一水平面,串联的整个长筒平卧于水底,进泥口3与出泥口7的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球阀6、10,单体泵1充气时,球阀6关闭,球阀10打开,则单体泵1排泥;单体泵1放气时,球阀6打开,球阀10关闭,则单体泵1吸泥;多个单体泵1轮换工作。其优点是作业深度可大可小,可比容重达70一80%,排泥浓度高,适合于装驳外运,挖泥底面平整,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成本低。
文档编号E02F3/88GK2799935SQ20052002608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7日
发明者章大初 申请人:章大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