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冲击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346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减震冲击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冲击夯。
背景技术
目前的冲击夯的夯机和扶手之间通过实心橡胶块缓冲,缓冲效果较差,强烈的振动加快手柄上的电元器件的老化,而且手持振动较强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扶手减震效果较好的减震冲击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冲击夯,包括夯机、减震座和扶手,扶手通过减震座和夯机连接,减震座为减震材料制成的管状减震件,管状减震件的两端环面上设有连接夯机和扶手的固定板。
所述的管状减震件固定扶手侧的固定板设有深入减震件的螺母丝管。
所述的管状减震件固定夯机侧的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孔和卡位孔,减震件上设有凸起和卡位孔配合。
采用了这种结构后,夯机工作振动的过程中,通过夯机和扶手之间的减震座可大大降低夯机对扶手的振动,减缓了元器件老化,降低了噪音,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振动小利于操作,有益于操作者身体健康。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减震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减震座的主视图;
图4为减震座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4所示的一种减震冲击夯,包括夯机7、减震座8和扶手9,扶手9通过减震座8和夯机7连接,减震座8为减震材料制成的管状减震件3,管状减震件3的两端环面上设有连接夯机7和扶手9的上固定板1、下固定板2。
管状减震件3固定扶手9侧的上固定板1设有深入减震件3的螺母丝管6,扶手9通过螺母和螺母丝管6螺接固定在一起;管状减震件3固定夯机7侧的下固定板2上设有固定孔5和卡位孔4,减震件3上设有凸起和卡位孔4配合,即减震件3上的凸起嵌入卡位孔4中,使减震件3和下固定板2固定更牢固。
上固定板1为和管状减震件3端面适配的环形面;下固定板2也为环形,其外圆和减震件3外圆一样,其内圆比减震件3内圆半径小,在减震件3、下固定板2内圆之间的下固定板2上设有用来和夯机7连接的固定孔5。这样不减少强度且节省材料,降低了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减震冲击夯,包括夯机、减震座和扶手,扶手通过减震座和夯机连接,其特征在于减震座为减震材料制成的管状减震件,管状减震件的两端环面上设有连接夯机和扶手的固定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冲击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状减震件固定扶手侧的固定板设有深入减震件的螺母丝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震冲击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状减震件固定夯机侧的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孔和卡位孔,减震件上设有凸起和卡位孔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冲击夯,包括夯机、减震座和扶手,扶手通过减震座和夯机连接,减震座为减震材料制成的管状减震件,管状减震件的两端环面上设有连接夯机和扶手的固定板。采用了这种结构后,夯机工作振动的过程中,通过夯机和扶手之间的减震座可大大降低夯机对扶手的振动,减缓了元器件老化,降低了噪音,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振动小利于操作,有益于操作者身体健康。
文档编号E02D3/054GK2761690SQ200520029808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8日
发明者孙保平, 张云萍, 郭晓斐 申请人:孙保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