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巷道u型棚区岔门支护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99601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井巷道u型棚区岔门支护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是涉及煤矿井下u型棚区的岔门支护,适合各种类型的弧
形可縮棚式支护。
背景技术
现有u型棚岔门支护类型主要有更换梯形棚,再用梯形棚的岔门 支护方法进行支护;有的采用加大棚距,中部过顶的方法进行开门等等。这些 方法从形式上改变了支护性能,由U型棚的大强度可縮支护,变为低强度的刚 性支护,并且对巷道的适应性也相对较差,比如加大棚距不适应开门较大的岔 门支护;梯形棚不适应变形量和压力较大的岔门支护。本技术就是革新U型棚 区岔门支护这些弊端,能够同U型棚可锁支架整体匹配,同时也提高了岔门区 的支护强度
发明内容
本技术是从如下环节完成这些性能的是在U型棚的基础上,通 过改制U型棚的插梁成为同U型棚整体相匹配的形式,抬棚改造成为同U型棚 整体可縮相匹配的组合棚形式。具体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适合开门高度要求较 低的情况,即为在U型棚插梁不变的前提下,将一侧的棚腿改造成弧形与梁匹 配,完成同棚梁的连接,下部用工字钢或厚钢板焊在插梁上,作为抬棚抬托的 托板;另一种是为将U型棚梁改造成插梁,即一侧的弧形不变,另一侧按梁最 高点沿切线方向上做成直形的,由直形段一侧直接同抬棚搭接。抬棚采用U型 棚和矩形棚通过卡缆连接在一起的组合棚,以完成高支护强度和整体可縮性能 的岔门支护。


具体结构见支架结构及受力分析图。图1为高度较小的插梁形式 和岔门支架结构图A圆圈内为插梁和抬棚联系方式,包括插梁放大图(插梁的 托板采用厚钢板或工字钢焊接.),插梁受力分析图受力的关系式为F1=N, F2礼二M;
N为垂直方向上的压力,Fl、 F2为支撑力,M为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形成的力矩, L为F2同中心受力点的垂距。
图2为高度较大的插梁形式,同样包括岔门支架结构图和插梁及受力分析 图;受力的关系式为N讦;F为支撑力,N为正压力。
图3为抬棚支架结构图,包括受力分析图;为分析方便,抬棚梁受力近似 成均布载荷Q,受力关系式为4F二Q礼;F为支撑力,L为梁的跨度;根据图3受
力分析图可知当梁为一定强度的型材时(即材质和外型尺寸一致Wz、 [S]值
均相等),采用中部受力的组合梁使跨度L减小一半,根据最大弯应力计算公式 SmaX=Mmax/WZ《[S],M=C^L2/2,Q为均布载荷,L为梁的有效跨度,受力关系 式为4F二Q礼;F为支撑力,L为梁的有效跨度。(通过受力分析为组合棚梁的有 效跨度为整体长度的1/2,可得承受力为原来的4倍。因此较大提高岔门支护强 度;此种抬棚最大优点是高承载力和允许较大变形量(整体可縮性)。提高了岔 门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根据施工现场要求棚形和开门规格尺寸,设计出符合开 门所需的插梁和抬棚,用设计好的插梁更换原棚腿或梁,然后逐棚支设抬棚(为 设计的组合抬棚)。
权利要求
1、一种U型棚插梁为棚腿改制成,上部同U型棚棚梁弧形相匹配,下部焊接厚钢板或工字钢作为抬棚台托的托板;另一种插梁为U型棚梁一侧做成与U型棚相匹配的弧形,另一侧在弧形最高点(棚梁的中心点)沿弧的切向做成直线型,作为抬棚直接台托的托梁。
2、 抬棚采用外矩形内弧形,两种棚形通过在切向直线段用卡缆固定在一起 的组合棚形式,以实现整体强度的提高和可缩。
全文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煤矿井下U型棚区的岔门支护,特别适合弧形可缩棚式支护。通过改制U型棚腿或梁,成为同U型棚整体相匹配的插梁,具体为U型棚梁一侧改造成直线型的插梁,和利用U棚腿改制成的上弧形(同U型棚相匹配)下焊接厚钢板或工字钢作为抬棚托梁;抬棚改造成外矩形内弧形组合棚的形式,采用卡缆连接在一起完成整体高强度可缩;完成U型棚岔门支护形式。附图由上向下分别为开门高度较小的岔门支护结构示意图、开门高度较大的岔门支护结构示意图、组合抬棚结构示意图。
文档编号E21D15/00GK101100945SQ200610045179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4日
发明者唐卫东 申请人:唐卫东;甘小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