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底隧道混凝土结构防火保护方法

文档序号:5367651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水底隧道混凝土结构防火保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类,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用于水底隧道混凝土结构防火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水底隧道混凝土结构隔热层防火保护方法主要有喷涂防火涂料和敷设放火板。由于隧道结构的变形、漏水等因素使得防火涂料层易开裂和材料性能降低,不但影响防火效果,而且影响使用寿命;而使用敷设放火板方案,虽然适应了一定变形要求,但其拼缝、金属紧固件将部分热量传递到结构表面,造成表层结构损伤,施工和后续维修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水底隧道混凝土结构的防火保护方法,该方法在隧道混凝土结构与防火板之间设置吊装件,减少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导热量,在充分利用其间空间的同时,在混凝土结构表面与防火板之间敷设有防火棉,增强防火效果。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用于水底隧道混凝土结构的防火保护方法,包括隧道混凝土构件、防火板,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如下的步骤首先在隧道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固定安装设置若干吊挂件;之后在吊挂件上安装固定防火板。
所述在吊挂件上安装固定防火板是通过金属龙骨实现的,所述的金属龙骨由两个U型槽构成,两个U型槽开口相对叠加设置,二者槽壁之间固定连接,两个U型槽中一个与吊挂件固定连接,另一个与防火板之间通过固定连接。
在安装固定防火板之前,在所述防火板与隧道混凝土构件表面之间敷设有防火棉。
所述吊挂件为金属杆。
所述金属龙骨的设置数量为至少两排,排与排之间互相平行。
本发明的优点是,组装、后续维修方便,方法可靠、稳定,可以有效吸收因管片涨缩、沉降、变形等有害因素,在结构体背温为200℃以内,均可以有效保护混凝土层,安全性高,可以有效吸收车辆高速进出、会车时的正、负压冲击波,在既有基础下,提高隧道防火等级容易。


附图1为本发明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A-A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B-B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4所示,标号1-12分别表示混凝土构件1、不锈钢膨胀螺钉2、吊挂件3、螺钉4、金属龙骨5、防火棉6、防火板7、不锈钢防火螺钉8、U型槽9、防火胶10、螺钉11、U型槽12。
本实施例包括隧道混凝土构件1、吊挂件3、金属龙骨5、防火板7,采用的步骤如下a、弹线在隧道混凝土构件1上标定好吊挂件3的位置;b、在该位置安装各膨胀螺钉2,每平米仅使用少于3只螺钉;c、在螺钉2处安装各吊挂件3,吊挂件3采用的是金属杆,吊挂件3与隧道混凝土构件1之间通过不锈钢膨胀螺钉2连接固定;d、在吊挂件3上安装各金属龙骨5,每平米仅使用少于5只拉杆螺钉,吊挂件3与金属龙骨5通过螺钉吊挂固定,金属龙骨5由U型槽9、U型槽12构成,U型槽9与U型槽12开口相对叠加设置,二者的槽壁之间通过螺钉11固定,U型槽9与吊挂件3之间通过螺钉固定,金属龙骨5设置五排,排与排之间互相平行;e、在金属龙骨5与隧道混凝土构件1之间敷设防火棉6;f、安装各隧道防火板7,每平米仅使用少于16只防火螺钉8,U型槽12与防火板7之间通过不锈钢防火螺钉8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是一种以吊挂件吊挂金属龙骨的柔性方式与主体结构相连,而防火板则固定在龙骨的下方,在龙骨与隧道壁结构之间敷设岩棉等隔热材料。
本实施例适用于各种城市隧道,包括盾构法隧道、沉管隧道、顶管隧道等。其优越性体现在下述方面(1)在防火性能方面在结构体的背温为200℃以内,可以有效保护混凝土层,解决混凝土耐火抗爆裂的问题;整个防火构件与管片接触最易导热的部分—吊挂件,占管片总面积较低,其余与管片接触的部分,均为导热系数极低的岩棉;使用相对较少的膨胀螺钉,亦即直接将热传导给管片内钢筋的可能性较低,安全性相对提高;(2)在结构方面,由刚性和柔性材料共同组成,防火结构不易被破坏以吊挂件吊挂金属龙骨的柔性方式,可以有效吸收因管片涨缩、沉降、变形等有害因素,使附着其上的防火结构不会被破坏;配合表面板材具备优良的抗冲击强度和抗折破坏荷载,可以有效吸收车辆高速进出、会车时的正、负压冲击波;表层板材接缝处以耐1200℃的无机胶填塞,使整个防火构件无任何薄弱点。在既有基础下,提高隧道防火等级容易;(3)其它方面每平米仅使用2.5只膨胀螺钉,亦即必须破坏隧道内壁的程度较少;表面板全由无机材料组成,耐水且不会发生霉变,防火性能不会因材料受潮或发霉而衰减;组装、后续维修容易;可以任意调整安装高度,将隧道内其它附属设施如各种管线、伸缩缝等,一并纳入该保护系统的范围内保护,可以节省该部分的防火开支;另外,其强大的吊挂能力,可以在防火保护层上安装隧道内各种附属设施,而不影响既有的防火效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水底隧道混凝土结构防火保护方法,包括隧道混凝土构件、防火板,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如下的步骤首先在隧道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固定安装设置若干吊挂件;之后在吊挂件上安装固定防火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底隧道混凝土结构防火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吊挂件上安装固定防火板是通过金属龙骨实现的,所述的金属龙骨由两个U型槽构成,两个U型槽开口相对叠加设置,二者槽壁之间固定连接,两个U型槽中一个与吊挂件固定连接,另一个与防火板之间通过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底隧道混凝土结构防火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固定防火板之前,在所述防火板与隧道混凝土构件表面之间敷设有防火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底隧道混凝土结构防火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件为金属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底隧道混凝土结构防火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是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底隧道混凝土结构防火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龙骨的设置数量为至少两排,排与排之间互相平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隧道类,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用于水底隧道混凝土结构防火保护方法,该方法首先在隧道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固定安装设置若干吊挂件;之后在吊挂件上安装固定防火板,其优点是,组装、后续维修方便,方法可靠、稳定,可以有效吸收因管片涨缩、沉降、变形等有害因素,在结构体背温为200℃以内,均可以有效保护混凝土层,安全性高,可以有效吸收车辆高速进出、会车时的正、负压冲击波,在既有基础下,提高隧道防火等级容易。
文档编号E02D29/063GK101054805SQ20071004060
公开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4日
发明者曹文宏, 范益群, 张勇, 乔宗昭 申请人: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