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盾构隧道中大孔径手孔的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8279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盾构隧道中大孔径手孔的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类,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盾构隧道中大孔径手孔的 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盾构法隧道在深埋地下工程中已得到广泛使用。隧道的耐久性要求包括多个方 面,其中螺栓防腐措施为耐久性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此需要对于大孔径手孔进行封堵, 以满足螺栓的防腐耐久性要求。目前,盾构法隧道在手孔封堵的施工过程中,是通过搭建 施工平台,采用常见的油灰刀、抹刀、腻子刀等工具,对于隧道内的手孔进行封堵。在手孔 口径较大的情况下,由于上述工具通常是用来在普通建筑建造、装修时使用的,其大小尺寸 不一,但是没有一个固定的腔,只能利用其一个面载有充填材料,然后多次对一个孔进行填 充,尤其是对于隧道顶部的手孔,由于其位置较高,施工时极为不便。而且多次填充的情况 下,无法确保施工人员填充的材料达到足够密实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盾构隧道中大孔径 手孔的封堵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具有腔体的顶进外包盒,以及可在顶进外包盒内顶推移 动的顶进板,弥补以往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用于盾构隧道中大孔径手孔的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装置包括顶进外包 盒,由呈封闭状的外包框以及置于其内部一端的顶进板组合构成,所述顶进板外轮廓与所 述外包框内轮廓形成间隙配合,所述顶进板可沿外包框内壁纵向移动,所述顶进板外侧设 置有一顶进手柄。所述顶进外包盒的内腔的容积不小于所述大孔径手孔的容积。所述顶进板外轮廓与所述外包框内轮廓之间间隙2mm。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将顶进外包盒的腔体设置的比手孔略大,一 次顶推即可有效的完成一个手孔的封堵,不仅实现了手孔一次封堵成型,而且确保隧道手 孔封堵的密实性,满足螺栓的防腐耐久性要求。


附图1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 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2所示,图中标记1-6别为手孔1、填充材料2、顶进外包盒3、顶进板4、顶进手 柄5、外包框6。参见图1-2,本实施例中封堵装置包括顶进外包盒3,外包盒3由外包框6、顶进板 4和顶进手柄5组成。其中,外包框6为一前后贯通呈中空的封闭框。顶进板4的外形轮廓与外包框6的内部轮廓之间形状和尺寸互相匹配。在工作时, 顶进板4置于外包框6内腔一端,且顶进板4的外廓与外包框6的内廓形成间隙配合。具 体的说,顶进板4在以上述方式放置于外包框6内时,其侧面轮廓与顶进外包框6内壁轮廓 之间形成间隙配合,但又使其可以在外包框6内滑动。为便于操作顶进板4实现此滑动,于 其一侧中心处垂直固定有一顶进手柄5。在施工中,填充材料2采用硫铝酸盐超早强(微膨胀)水泥,并可根据自身充填操作 时间,向生产厂家提出延长凝结时间的硫铝酸盐超早强(微膨胀)水泥品种要求。对于上述 填充材料2来说,基于其粘滞性,顶进板4外轮廓与外包框6内轮廓之间间隙2mm,以实现上 述的间隙配合,而在此种情况下,顶进板4和侧板6之间间隙最大为2mm,不会导致填充材料 2的溢出,而且保证了顶进板4和外包框6之间的滑动配合。为实现手孔1 一次封堵成型,而且要确保隧道手孔1封堵的密实性,故此顶进外包 盒3的内腔的容积不小于大孔径手孔1的容积。具体的说,当顶进板4位于外包框6内的 一端头时,所构成顶进外包盒3的容积应该不小于大孔径的手孔1的容积,之后将顶进外包 盒3的开口端与手孔1的开口端口 口相对,推进顶进板4后,才能保证一次封堵成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盾构隧道中大孔径手孔的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装置包括顶进外 包盒,由呈封闭状的外包框以及置于其内部一端的顶进板组合构成,所述顶进板外轮廓与 所述外包框内轮廓形成间隙配合,所述顶进板可沿外包框内壁纵向移动,所述顶进板外侧 设置有一顶进手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盾构隧道中大孔径手孔的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进外包盒的内腔的容积不小于所述大孔径手孔的容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盾构隧道中大孔径手孔的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进板外轮廓与所述外包框内轮廓之间间隙2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类,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盾构隧道中大孔径手孔的封堵装置。所述封堵装置包括顶进外包盒,由呈封闭状的外包框以及置于其中的顶进板组合构成,所述顶进板与所述外包框内壁形成间隙配合,所述顶进板外侧设置有一顶进手柄。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将顶进板在外包框中的顶进,可将外包盒腔体的封堵材料一次性顶推入手孔即可有效的完成一个手孔的封堵,不仅实现了手孔一次封堵成型,而且确保隧道手孔封堵的密实性,满足螺栓的防腐耐久性要求。
文档编号E21D9/06GK102071946SQ20101061601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朱祖熹, 陆明, 陈正杰 申请人: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