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8702阅读:2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预应力管桩的抗拔试验一般通过几种形式进行试验,1、焊接形式,将 桩头端板与拉环焊接,然后通过千斤顶将顶压拉环的方式来测试管桩的抗拔力,需要对桩 端头板进行焊接,而且焊接不牢靠,受力不均勻,容易偏心;另外,通过在桩体内灌浇混凝土 的形式,这种缺点在于养护时间较长,费工费力,且桩体内部容易占有灰尘,浇注混凝土后, 混凝土与桩体连接不稳定,容易将浇注体拔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可靠的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是一种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包括桩筒、上拉梁、下拉梁、主梁以及千斤顶,所述的上 拉梁与下拉梁通过拉杆固定连接,下拉梁与桩筒固定连接,上拉梁与下拉梁位于主梁的两 侧,上拉梁与主梁之间设置有千斤顶,主梁通过支墩与地面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的桩 筒上设置有法兰盘,通过法兰盘与预应力管桩端头板固定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的桩 筒与预应力管桩通过螺纹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的桩 筒与法兰盘之间焊接有加强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的桩 筒为实心圆柱体或空心圆柱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桩筒与端头板通过法兰连接,使得预 应力管桩受力稳定,无偏心现象产生,结构简单,连接牢固,工期缩短,适用范围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桩筒,2、上拉梁,3、下拉梁,4、主梁,5、千斤顶,6、支墩,7、法兰盘,8、管桩, 9、拉杆,10、百分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 的构成。如
图1所示,一种预应力管桩8抗拔试验装置,包括桩筒1、上拉梁2、下拉梁3、主 梁4以及千斤顶5,所述的上拉梁2与下拉梁3通过拉杆9固定连接,下拉梁3与桩筒1固 定连接,上拉梁2与下拉梁3位于主梁4的两侧,上拉梁2与主梁4之间设置有千斤顶5,主 梁4通过支墩6与地面连接。所述的桩筒1上优选设置有法兰盘7,通过法兰盘7与预应力 管桩8端头板固定连接,使得预应力管桩8受力稳定。其中,桩筒1与预应力管桩8通过螺 纹连接,便于调节,防止偏心。其中,桩筒1的法兰盘7上连接有百分表10。另外,桩筒1与法兰盘7之间焊接有加强筋,由于管桩8的抗拔力相对较大,一般 管桩8的抗拔力有140吨左右,采用上述设置保证法兰盘7不被拉坏。本实用新型中桩筒1为实心圆柱体或空心圆柱体。本实用新型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启动液压千斤顶5,通过主梁4发作用于上拉梁2,接着,上拉梁2拉动下拉梁 3,下拉梁3推动桩筒1上拔,从而推动预应力管桩8上拔,调整液压千斤顶5压力,控制在 140吨左右,测试时间一般为40小时 50小时,最后,通过百分表10查看预应力管桩8的 上拔距离是否在合理程度范围内,及实施本实验完成。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 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 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 性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桩筒、上拉梁、下拉梁、主梁以及千斤顶,所述的上拉梁与下拉梁通过拉杆固定连接,下拉梁与桩筒固定连接,上拉梁与下拉梁位于主梁的两侧,上拉梁与主梁之间设置有千斤顶,主梁通过支墩与地面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筒上设置有 法兰盘,通过法兰盘与预应力管桩端头板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筒与预应力 管桩通过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筒与法兰盘 之间焊接有加强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筒为实心圆 柱体或空心圆柱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装置,包括桩筒、上拉梁、下拉梁、主梁以及千斤顶,所述的上拉梁与下拉梁通过拉杆固定连接,下拉梁与桩筒固定连接,上拉梁与下拉梁位于主梁的两侧,上拉梁与主梁之间设置有千斤顶,主梁通过支墩与地面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桩筒与端头板通过法兰连接,使得预应力管桩受力稳定,无偏心现象产生,结构简单,连接牢固,工期缩短,适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E02D5/58GK201704710SQ201020101038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5日
发明者卢刚, 吴忠新, 徐汉东, 徐进, 王叶平 申请人: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