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泥船用扫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3422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挖泥船用扫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挖泥船用扫浅装置。
背景技术
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是一种大型机动挖泥船,施工时将吸泥管斜靠水底,吸泥管端 部设置耙头,利用机械力或水动力将水底的泥耙松,然后由泥泵吸泥,通过吸泥管输入泥 舱。当船徐徐向前航行时,其耙头沿着水底进行耙吸挖泥,参见图2所示。自船耙吸式挖泥船挖泥时由于受到风向、水流等影响,船舶航迹与理想状态会有 一定偏离;加之耙头宽度有限,耙头轨迹不可能覆盖全部疏浚底面;底面泥质性能不一,有 些粘土表面光滑,剪切力大,耙头会滑向旁边,因此耙头在疏浚底面轨迹是不规则的。疏浚 底面会出现某些未达到施工深度要求的点,称之为浅点。以往耙吸船扫浅施工时必须将耙头落点对准浅点峰值的顶点,然而在茫茫大海中 一个小小的耙头对准浅点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扫浅最难点是耙头对不准浅点,不容易上 线,而往往浅点附近则出现深谷,因此自航耙吸船在扫浅施工过程中所花的时间是非常多 的。提高扫浅施工效率,是提高自航耙吸船生产率的重要关键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成本低、施工效率 高的挖泥船用扫浅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挖泥船用扫浅装置,其特 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挖泥船船身左右两舷吸泥管端部的耙头,以及连接在两个耙头之间的 能靠自重沉入水底的扫浅绳索。所述扫浅绳索的长度满足以下要求所述扫浅绳索的长度控制在Ll和L2之间,其 中Ll =B+2(H+h)+K,式中,B为挖泥船船身宽度;h为耙头到甲板的垂直高度;H为挖 泥船船舶型深;K为墩与耙头舷外位之间的水平距离;墩为挖泥船船身上用于搁放耙管及 耙头的一个底座装置;耙头舷外位表示的是将耙头往外推送后,准备下放时的位置;L2 = 2*sqrt(C+L),式中,C为耙头舷外位与船体中轴线间水平距离;L为耙头舷外 位与船舶螺旋桨间垂直距离。较好的,所述扫浅绳索采用直径为16mm 36mm的废钢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用传统耙头扫浅,耙头宽几米,上线难,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扫浅装置和方法,扫浅绳索横扫面积大于船宽,是耙头宽度的十几 倍,且边挖泥边扫浅,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挖泥船用扫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2为现有技术中挖泥船在挖泥和扫浅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挖泥船用扫浅装置,参见图1所示,其包括设置在挖泥船 船身4左舷吸泥管6端部的第一耙头1、右舷吸泥管5端部的第二耙头2,以及连接在第一 耙头1、第二耙头2之间的能靠自重沉入水底的扫浅绳索3。上述扫浅绳索的长度满足以下 要求所述扫浅绳索的长度控制在Ll和L2之间,其中Ll =B+2(H+h)+K,式中,B为挖泥船船身宽度;h为耙头到甲板的垂直高度;H为挖 泥船船舶型深;K为墩与耙头舷外位之间的水平距离;墩为挖泥船船身上用于搁放耙管及 耙头的一个底座装置;耙头舷外位表示的是将耙头往外推送后,准备下放时的位置;L2 = 2*sqrt(C+L),式中,C为耙头舷外位与船体中轴线间水平距离;L为耙头舷外 位与船舶螺旋桨间垂直距离;本实施例中,扫浅绳索采用直径为^mm的废钢缆,当然也可以采用直径为16mm、 18mm、20mm、22mm、24mm、26mm、30mm、32mm、34mm 的废钢缆。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挖泥船用扫浅方法,其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选择一条船身左右两舷均具有吸泥管的挖泥船,并且上述吸泥管的端部均设置有 耙头,选取一根能靠自重沉入水底的扫浅绳索,该扫浅绳索的长度满足以下要求所述扫浅 绳索的长度控制在Ll和L2之间,其中Ll =B+2(H+h)+K,式中,B为挖泥船船身宽度;h为耙头到甲板的垂直高度;H为挖 泥船船舶型深;K为墩与耙头舷外位之间的水平距离;墩为挖泥船船身上用于搁放耙管及 耙头的一个底座装置;耙头舷外位表示的是将耙头往外推送后,准备下放时的位置;L2 = 2*sqrt(C+L),式中,C为耙头舷外位与船体中轴线间水平距离;L为耙头舷外 位与船舶螺旋桨间垂直距离;将所述该扫浅绳索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耙头上,将扫浅绳索的另一端穿过挖泥船 船底拉到另一舷的耙头上固定,扫浅绳索靠自重和挖泥船的行驶速度切削疏浚水底的峰 顶,切下来泥土自动填补峰谷,消除浅点,扫浅绳索拖扫面积大,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本 实施例中,扫浅绳索采用直径为30mm的废钢缆,当然也可以采用直径为16mm、18mm、20mm、 22mm、24mm、26mm、28mm、32mm、34mm 的废钢缆。
权利要求1.一种挖泥船用扫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挖泥船船身左右两舷吸泥管端部 的耙头,以及连接在两个耙头之间的能靠自重沉入水底的扫浅绳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泥船用扫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浅绳索的长度满足 以下要求所述扫浅绳索的长度控制在Ll和L2之间,其中Ll =B+2(H+h)+K,式中,B为挖泥船船身宽度;h为耙头到甲板的垂直高度;H为挖泥船 船舶型深;K为墩与耙头舷外位之间的水平距离;墩为挖泥船船身上用于搁放耙管及耙头 的一个底座装置;耙头舷外位表示的是将耙头往外推送后,准备下放时的位置;L2 = 2*sqrt(C+L ),式中,C为耙头舷外位与船体中轴线间水平距离;L为耙头舷外位 与船舶螺旋桨间垂直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挖泥船用扫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浅绳索采用直 径为16mm 36mm的废钢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挖泥船用扫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挖泥船船身左右两舷吸泥管端部的耙头,以及连接在两个耙头之间的能靠自重沉入水底的扫浅绳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用传统耙头扫浅,耙头宽几米,上线难,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扫浅装置和方法,扫浅绳索横扫面积大于船宽,是耙头宽度的十几倍,且边挖泥边扫浅,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文档编号E02F3/00GK201850572SQ20102051368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日
发明者乔玉宝, 戴自国, 王柏欢, 董江平, 金浩强 申请人:中交上航局航道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