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进式锚杆回收的施工方法及其锚杆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197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进式锚杆回收的施工方法及其锚杆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建筑业地下工程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经济发达市场繁荣交通拥堵人口众多的天津、上海、杭州、武汉、等大城市近年来为了改善解决城市交通阻塞和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利用地下遂道、地道、地铁、地下步行街、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解决上述问题,但是,上述城市由于位于延海的江河地区,为江湖河相冲积平原,地下土层为松散、软弱的砂层及淤泥土层,由于在淤泥质软土常规锚杆施工必须先钻孔形成洞在往洞孔中注水泥浆等固结材料,后往灌满浆液的孔洞内插入钢筋或钢絞线几道复杂的工艺才能完成锚杆施工,但是淤泥土无锚固力,锚杆钻孔如同在豆腐块中打洞无法成功,因此天津、上海、杭州等城市只有被动的采用不安全、造价高、工期慢有大量泥浆污染的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与钢筋混凝土梁和柱结合的内支撑法施工,不良的淤泥质软弱土体,采用旧的内支撑法,去做临时用的挡土墙,浪费严重,重大坍塌亊故不断产生,制约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为突破上述世界性难题,现已有的水泥土锚桩支护专利技术,取代了旧的钢筋混凝土桩和墙十内支撑技术不但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又使软土地区,必免了地下工程所需的土体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是充分利用地下砂土同大地化学固结剂加筋形成的固结体挡土墙,工艺是钻进的同时插筋、注浆、旋喷成桩成墙一次完成的大直水泥锚杆和加筋水泥土桩墙,国内北京、沈阳、郑州、广州、昆明、成都等用锚杆锚桩技术每年给国家节省上百亿元的建设资金,但上海和天津等城市出现使用锚杆侵犯它人地界的问题,目前国内出现了锚杆可以回收的技术,这样的回收锚杆技术由于主要用在硬塑的土体中施工,必需是先钻孔成洞,是水冲法取土如用在上海和天津这样的淤泥软土会引发地面沉降等事故,受到广泛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一种自进式锚杆回收的施工方法及其锚杆结构件。
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新型的一种自进式锚杆回收的施工方法及其锚杆结构件实现的,该方法及结构件包括1、一种自进式锚杆回收的施工方法及其锚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自进钻头后折叶板上的锚筋可以回收。2、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锚杆结构件是钢丝线、钢绞线、锚定折叶板、钻头。3、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自进式锚杆是不先成锚杆孔在注浆后往注满浆的孔洞内插筋、是钻进、下锚筋、注水泥浆,一次性完成。4、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结构件由钻头、折叶板及钢线、水泥浆组成。
5、根椐权利要求4、所述的锚杆结构件钻杆与结构件分离,是采用钻进用的钻杆通过花键套接手连接锚杆结构件,当钻进到设计深度时通过花健套接手分离,钻杆拨出锚杆結构件自留原位。6、根椐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方法在锚杆完成后支护挡土墙失去作用地下室外墙完成后回收锚杆中的钢性筋及腰梁和锚具。7、根椐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注浆是采用旋喷法、搅拌法及压密注浆法。下面结合附图以实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图1为作为本发明锚杆结构件1、钻头2、喷浆嘴3、护管4、出浆管5、锚定折板6、内花键7、外花键8、钢绞绂图2锚杆锚筋回收的支护剖面图。1、钻进动力头2、回收出的钢绞线3、钻机4、沒有筋的素锚杆体5、挡士桩。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进式锚杆回收的施工方法及其锚杆结构件,其特征在于自进钻头后折叶板上的锚筋可以回收。
2.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锚杆结构件是钢丝线及钢绞线、锚定折叶板、钻头。
3.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自进式锚杆是不先成锚杆孔在注浆后往注满浆的孔洞内插筋、是钻进、下锚筋、注水泥浆,一次性完成。
4.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结构件由钻头、折叶板及钢线、水泥浆组成。
5.根椐权利要求4、所述的锚杆结构件钻杆与结构件分离,是采用钻进用的钻杆通过花键套接手连接锚杆结构件,当钻进到设计深度时通过花健套接手分离,钻杆拨出锚杆結构件自留原位。
6.根椐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方法在锚杆完成后支护挡土墙失去作用地下室外墙完成后回收锚杆中的钢性筋及腰梁和锚具。
7.根椐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注浆是采用旋喷法、搅拌法及压密注浆法。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进式锚杆回收的施工方法及其锚杆结构件。国內北京、沈阳、郑州、广州、昆明、成都等用锚杆锚桩技术每年给国家节省上百亿元的建设资金,但上海和天津等城市出现使用锚杆侵犯它人地界的问题,虽然,国內出现有了锚杆可以回收的技术,这样的回收锚杆技术由于主要用在硬塑的土体工艺是先钻孔成洞,是水冲法取土如用在上海和天津这样的淤泥软土会引发地面沉降等事故也很难施工,受到广泛的限制,在软土地区是国家强制性规范明确不准应用的。本发明是不需要钻孔成洞,是钻进、注浆、插筋一次完成,锚筋回收不产生地下障碍物,是绿色的岩土锚杆工程。
文档编号E21D21/00GK102505950SQ201110313340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李宪奎 申请人:李宪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