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341977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中隔墙砼浇筑施工的工装及其施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双联拱隧道中隔墙砼浇筑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狭小空间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机械起重设备不能进入的情况下,传统的施工模板主要设计是采用小模板进行反复组装、支立。主要工作程序是结构钢筋绑扎-人工组装支立模板-结构砼浇筑-人工分块拆除模板。总之,传统的施工模板的特点是小块模板分块组装、分块拆除,然后再组装,再拆除,如此循环。在传统的施工方法情况下,为提高施工进度,需要制作大量模板,以加快施工模板周转时间,保证施工目标的顺利进行。用传统模板进行隧道中隔墙浇筑既费时费力,又浪费使用器材和材料。中国专利《混凝土施工用水平移动模板装置》(专利号93211161. 0),公开了一种葛洲坝工程局给出的‘模架上设有驱动机构,模架通过驱动机构和滑动副能够实现模架沿着垂直墙体水平移动,以适应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该专利技术的特征是依然采用小模板循环利用的方法,进行四边形垂直墙体浇筑。该技术需要不断的移动模架,使模架对分为η段 (每段又分为η块)的浇注体一块一块的进行浇注。它未能解决一次性大面积浇筑以及隧道中隔墙使用的模板需要反复组装、拆除问题;它虽然解决了模架移动问题,但未能解决因混凝土对模架的粘合力造成模架移动困难问题(实际上,按上述公开的专利技术,模架因混凝土粘合力以及摩擦力原因,移动极为困难),它更无法给出用于浇筑曲线型中隔墙的曲线型模架的移动问题。除此以外,该专利技术为使模架能沿轨道顺利移动,在浇铸体的四周设置了由预埋件连接的其上带有轨道和滑动副的支架,该支架造成其结构和安装均很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给出一种不需要反复组装、拆除就能在整个工程中一次性大面积对曲线形中隔墙进行浇筑使用,结构简单,能偏转离开浇筑面消除混凝土面的粘合力和摩擦力,移动容易的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包括轨道和滑动副,本发明的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对称设置在隧道中隔墙的两侧,每一侧的所述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含有基础模架、墙体模架、辅助滑移机构、偏转脱离机构和脚手架支撑结构,所述基础模架上部通过轨道固定板纵向固定有所述轨道,所述墙体模架下端设有与轨道成滑动副的若干钢轮,所述墙体模架的凹面通过工字钢连接板竖向固接加强工字钢,通过槽钢连接板纵向固接加强槽钢,所述墙体模架的凹面连接有所述辅助滑动机构以及所述偏转脱离机构。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其中所述基础模架横断面呈曲线型, 由η块单元模板VI沿隧道纵向通过螺栓连接组成。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其中所述墙体模架横断面呈曲线型,由两块分体模架纵向连接构成,所述分体模架由上至下设有五层,其中一层模架由η块单元模板I纵向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二层模架由η块单元模板II纵向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三层模架由η块单元模板III纵向通过螺栓连接构成,四层模架由η块单元模板IV纵向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五层模架由η块单元模板V纵向通过螺栓连接构成,所述一层模架、二层模架、三层模架、四层模架、五层模架竖向通过工字钢(9)、工字钢连接板(8)和螺栓,纵向通过加强槽钢(7)、槽钢连接板(10)和螺栓依次连接构成一块所述分体模架。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其中所述单元板I、II、III、IV、V、VI 的横断面均呈曲线型,所述单元板1、11、111、1乂、乂、/1的曲率各不相同,组成所述一层模架的η块所述单元板I的曲率相同,组成所述二层模架的η块所述单元板II的曲率相同,组成所述三层模架的η块所述单元板III的曲率相同,组成所述四层模架的η块所述单元板IV的曲率相同,组成所述五层模架的η块所述单元板V的曲率相同,组成所述基础模架的η块所述单元板VI的曲率相同。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其中所述基础模架的长度多出墙体模架长度二倍余度。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其中所述辅助滑移机构设有η套,每套所述辅助滑移机构具有一个橡胶轮,所述橡胶轮置于滚轮架上,所述滚轮架连接有两根水平撑杆和一根斜撑杆,所述水平撑杆和所述斜撑杆在所述墙体模架上呈三角形与墙体模架上的连接座连接。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其中所述偏转脱离机构有η套,每套所述偏转脱离机构中含有一个手动葫芦,所述手动葫芦上的导链一条与墙体模架焊接件连接,一条与隧道竖向壁面的预埋件连接。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其中所述墙体模架在所述基础模架的轨道上既具有一个纵向直线运动轨迹,还具有一个横向翻转运动轨迹。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其中所述水平撑杆内设有压簧。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其中所述轨道固定板与隧道竖向壁面之间设有若干基础支撑,所述基础支撑在与隧道竖向壁面的接触端设有调节顶丝。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的施工方法。本发明的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的施工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完成的,其步骤特征在于
步骤1、安装基础模架,
1.1、测量放线,确定基础模架的位置,绑扎中隔墙基础钢筋,完毕后,于中隔墙两边对称安装按设计制作的单元模板VI并组装好的基础模架,
1. 2、在基础模架下端焊接定位钢板,并将定位钢板与中隔墙预埋钢筋连接固定; 1.3、在基础模架上端纵向通过轨道固定板焊接轨道,轨道固定板外侧于每个单元模板 VI处设置一个基础支撑,并调整顶丝使其支撑牢靠,
步骤2、完成步骤1后在两个基础模架之间浇筑中隔墙基础混凝土, 步骤3、安装墙体模架,
3. 1、中隔墙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毕,在中隔墙基础混凝土上面进行中隔墙上部钢筋绑
扎,3. 2、之后在对称的两个基础模架上面首先安装墙体模架的第五层模架,安装第五层模架之前,先将钢轮安装在第五层模架的工字钢下面,并将钢轮置于轨道上
3. 3、搭设脚手架,在脚手架上由下至上拼装并连接墙体模架的四层、三层、二层和一层模架首次拼装墙体模架时,在全部五层单元模板(I、II、III、IV、V)竖向结合处,通过工字钢连接板固接工字钢,在同一层单元模板纵向腹部处,通过槽钢连接板固接槽钢
3. 4、之后,将脚手架水平杆的端头通过基础支撑和垫木分别支撑在各层槽钢的侧面, 步骤4、上述工作完毕后,在两个墙体模架之间进行中隔墙体砼浇筑, 步骤5、中隔墙混凝土定型后,拆除脚手架,并分别沿纵向在每块分体模架凹面处按设定位置连接一组辅助滑动机构,
步骤6、在每块分体模架凹面处按设定位置连接两组偏转脱离机构, 6. 1、检查辅助滑动机构和偏转脱离机构安装合格,
6. 2、之后,拉动手动葫芦上的导链将墙体模架翻转约15°,并使辅助滑动机构的橡胶轮(19)与隧道竖向壁面接触,形成滑动支撑,
步骤7、辅助滑动机构形成滑动支撑后,将墙体模架分解成两块分体模架,分别将两块分体模架向基础模架的长度余度处推进1200cm ;拆除前面使用过的基础模架以及基础支撑,转至前方下一个循环施工处重新安装基础模架和基础支撑,
步骤8、重新将移动后的两块分体模架连接成墙体模架,之后按步骤2 步骤7反复进行下一循环的中隔墙砼浇筑施工。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隧道中隔墙砼浇筑采用小模板组装、支立反复循环的工作模式。可一次性进行大面积进行砼浇筑。充分利用了脚手架的水平杆作为墙体模架的外支撑;辅助滑移机构可用于支撑墙体模架水平滑动;墙体模架通过偏转脱离机构的拉动可使墙体模架翻转脱离开浇筑的混凝土面,使墙体模架没有了浇筑后混凝土面的粘合力和摩擦力,能轻便的移动。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是一种理想的隧道中隔墙的浇筑工装。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的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的结构左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与脚手架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I详图(滑道在基础模架上的安装以及与钢轮间的结构)。图6为单元模板主视示意图。图7为单元模板左视示意图。图8为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未翻转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9为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翻转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3、图5所示,本发明的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利用了轨道和滑动副的已有技术。本发明的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对称设置在隧道中隔墙25 的两侧,每一侧的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含有基础模架6、墙体模架、辅助滑移机构和偏转脱离机构。基础模架6上部通过固定板13纵向固定有所述轨道15。墙体模架下端设有若干钢轮16,钢轮16与轨道15滑动连接。墙体模架的凹面通过工字钢连接板8 竖向固接加强工字钢9,通过槽钢连接板10纵向固接加强槽钢7。墙体模架的凹面连接有所述辅助滑动机构以及所述偏转脱离机构。如图1、图2、图6、图7所示,基础模架6横断面呈曲线型,由五块单元模板VI沿隧道纵向通过螺栓连接组成。墙体模架横断面呈曲线型,由两块分体模架纵向连接构成,分体模架由上至下设有五层,其中一层模架1由五块单元模板I纵向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二层模架2由五块单元模板II纵向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三层模架3由五块单元模板III纵向通过螺栓连接构成;四层模架4由五块单元模板IV纵向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五层模架5由五块单元模板V纵向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一层模架1、二层模架2、三层模架3、四层模架4、五层模架5竖向通过工字钢(9)、工字钢连接板(8)和螺栓,纵向通过加强槽钢(7)、槽钢连接板 (10)和螺栓依次连接构成一块所述分体模架。单元板I、II、III、IV、V、VI的横断面均呈曲线型。单元板I、II、III、IV、V、VI的曲
率各不相同。组成一层模架1的五块单元板I的曲率相同;组成二层模架2的五块单元板 II的曲率相同;组成三层模架3的五块单元板III的曲率相同;组成四层模架4的五块单元板IV的曲率相同;组成五层模架5的五块单元板V的曲率相同;组成基础模架6的五块单元板VI的曲率相同。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基础模架6的长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一直有多出墙体模架长度二倍的长度余度。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墙体模架在基础模架6的轨道15上具有一个纵向直线运动轨迹,可进行直线滑行,还具有一个横向翻转运动轨迹,可在轨道上翻转 15°。如图1、图2、图3辅助滑移机构设有η套,每套所述辅助滑移机构具有一个橡胶轮 19,橡胶轮19置于滚轮架20上,其橡胶轮19端面在墙体模架翻转后可与隧道竖向壁面滑动接触。滚轮架20连接有两根水平撑杆21和一根斜撑杆22。水平撑杆21和斜撑杆22在墙体模架上呈三角形与墙体模架上的连接座14连接。偏转脱离机构有η套,每套偏转脱离机构中具有一个手动葫芦18。手动葫芦18 上的导链17 —条端头与墙体模架焊接件23连接,一条端头与隧道竖向壁面的预埋件M连接。拉动手动葫芦(18)可对墙体模架进行翻转,使墙体模架离开砼浇筑面,以便消除粘合力和摩擦力,消除这方面的运动阻力。辅助滑移机构可使墙体模架在偏转时得到支撑,以便顺利滑行。参看图1,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轨道固定板13与隧道竖向壁面之间设有若干基础支撑12。基础支撑12用来固定基础模架6,同时也用来加强轨道固定板13的支撑。基础模架6的最下端设有定位钢板。基础支撑12在与隧道竖向壁面的接触端设有调节顶丝26,用来调节支撑力。如图3所示,水平撑杆21内设有压簧27,压簧27克服运行分力,使水平撑杆27既能牢固稳妥的支撑倾斜的墙体模架,又能使墙体模架平稳运行。如图4所示,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在进行砼浇筑施工时,需要搭设脚手架11。脚手架支撑结构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脚手架11 一方面用于人工上高做业,更重要的作用是在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进行砼浇筑时,对墙体模架进行支撑和固定。本发明的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的施工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完成的
步骤1、安装基础模架6,
1. 1、测量放线,确定基础模架6的位置,绑扎中隔墙基础钢筋,完毕后,于中隔墙25两边对称安装按设计制作的单元模板VI并组装好的基础模架6,
1. 2、在基础模架6下端焊接定位钢板,并将定位钢板与中隔墙预埋钢筋连接固定; 1. 3、在基础模架6上端纵向通过轨道固定板13焊接轨道15,轨道固定板13外侧于每个单元模板VI处设置一个基础支撑12,并调整顶丝沈使其支撑牢靠, 步骤2、完成步骤1后在两个基础模架之间浇筑中隔墙基础混凝土, 步骤3、安装墙体模架,
3. 1、中隔墙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毕,在中隔墙基础混凝土上面进行中隔墙上部钢筋绑
扎,
3. 2、之后在对称的两个基础模架6上面首先安装墙体模架的第五层模架5,安装第五层模架5之前,先将钢轮16安装在第五层模架5的工字钢9下面,并将钢轮16置于轨道15 上
3. 3、搭设脚手架11,在脚手架11上由下至上拼装并连接墙体模架的四层4、三层3、二层2和一层模架首次拼装墙体模架时,在全部五层单元模板I、II、III、IV、V竖向结合处,通过工字钢连接板8固接工字钢9,在同一层单元模板纵向腹部处,通过槽钢连接板10 固接槽钢7
3. 4、之后,将脚手架11水平杆的端头通过基础支撑12和垫木分别支撑在各层槽钢7 的侧面,
步骤4、上述工作完毕后,在两个墙体模架之间进行中隔墙体砼浇筑, 步骤5、中隔墙混凝土定型后,拆除脚手架11,并分别纵向在每块分体模架凹面处按设定位置连接一组辅助滑动机构,
步骤6、在每块分体模架凹面处按设定位置连接两组偏转脱离机构, 6. 1、检查辅助滑动机构和偏转脱离机构安装合格,
6. 2、之后,拉动手动葫芦18上的导链17将墙体模架翻转约15°,并使辅助滑动机构的橡胶轮19与隧道竖向壁面接触,形成滑动支撑,
步骤7、辅助滑动机构形成滑动支撑后,将墙体模架分解成两块分体模架,分别将两块分体模架向基础模架的长度余度处推进1200cm ;拆除前面使用过的基础模架6以及基础支撑12,转至前方下一个循环施工处重新安装基础模架6和基础支撑12,
步骤8、重新将移动后的两块分体模架连接成墙体模架,之后按步骤2 步骤7反复进行下一循环的中隔墙砼浇筑施工。
本发明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设计的单元模板宽为79cm,长为 120cm。单元模板(I、II、III、IV、V、)组合后的分体模架长度600cm。墙体模架长度为 1200cm。工程中使用墙体模架进行分次循环砼浇筑。中隔墙混凝土浇筑采用两次进行,即先安装基础模架6浇筑中隔墙基础部分,再安装墙体模架浇筑墙身部分。基础部分浇筑的长度始终要比墙身浇筑长度多出2倍(2400cm),该长度余度用于墙体模架向下一工位移动。 当基础部分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先不拆除基础模架,开始支立墙身模架,墙身模架支立完以后,浇筑墙身混凝土。由于槽钢7和工字钢9整体性较好,加之脚手架的支撑作用,墙体模架可以保证达到砼浇筑技术要求。当墙身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滑动前,先将脚手架 11支撑拆除,通过手动葫芦18,用导链17将墙体模架整体拉移开混凝土面,使之向外侧转动约15° (参看图8、图9),墙体模架依靠下端钢轮15支承在第一次混凝土浇筑时未拆除的基础模架6轨道上,依靠橡胶轮19支承在隧道立壁上,通过人工推动配合导链牵引前移, 墙体模架移动出1200cm后,拆除前面使用过的基础模架6以及基础支撑12,转至前方下一个循环施工处安装,之后按上述方法再进行下一循环的中隔墙砼浇筑施工。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包括轨道和滑动副,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对称设置在隧道中隔墙(25 )的两侧,每一侧的所述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含有基础模架(6)、墙体模架、辅助滑移机构、偏转脱离机构和脚手架支撑结构,所述基础模架(6)上部通过轨道固定板(13)纵向固定所述轨道(15),所述墙体模架下端设有与轨道(15)成滑动副的若干钢轮(16),所述墙体模架的凹面通过工字钢连接板(8)竖向固接加强工字钢(9),通过槽钢连接板(10)纵向固接加强槽钢(7),所述墙体模架的凹面连接所述辅助滑动机构以及所述偏转脱离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模架(6)横断面呈曲线型,由η块单元模板VI沿隧道纵向通过螺栓连接组成,所述墙体模架横断面呈曲线型,由两块分体模架纵向连接构成,所述分体模架由上至下设有五层,其中一层模架(1)由η块单元模板I纵向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二层模架(2)由η块单元模板II纵向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三层模架(3)由η块单元模板III纵向通过螺栓连接构成,四层模架(4) 由η块单元模板IV纵向通过螺栓连接构成,五层模架(5)由η块单元模板V纵向通过和螺栓连接构成,所述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模架(1、2、3、4、5)竖向通过工字钢(9)、工字钢连接板(8)和螺栓,纵向通过加强槽钢(7)、槽钢连接板(10)和螺栓依次连接构成一块所述分体模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板I、II、III、IV、V、VI的横断面均呈曲线型,所述单元板I、II、III、IV、V、VI的曲率各不相同,组成所述一层模架(1)的η块所述单元板I的曲率相同,组成所述二层模架(2)的 η块所述单元板II的曲率相同,组成所述三层模架(3 )的η块所述单元板III的曲率相同,组成所述四层模架(4)的η块所述单元板IV的曲率相同,组成所述五层模架(5)的η块所述单元板V的曲率相同,组成所述基础模架(6 )的η块所述单元板VI的曲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模架(6)的长度多出墙体模架长度二倍余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模架在所述基础模架(6)的轨道(15)上既具有一个纵向直线运动轨迹,还具有一个横向翻转运动轨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滑移机构设有η套,每套所述辅助滑移机构具有一个橡胶轮(19),所述橡胶轮(19)置于滚轮架(20 )上,所述滚轮架(20 )连接有两根水平撑杆(21)和一根斜撑杆(22 ),所述水平撑杆 (21)和所述斜撑杆(22)在所述墙体模架上呈三角形与墙体模架上的连接座(1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脱离机构有η套,每套所述偏转脱离机构中含有一个手动葫芦(18),所述手动葫芦(18)上的导链(17) —条与墙体模架焊接件(23)连接,一条与隧道竖向壁面的预埋件(2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撑杆(21)内设有压簧(2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轨道固定板(13)与隧道竖向壁面之间设有若干基础支撑(12),所述基础支撑(12)在与隧道竖向壁面的接触端设有调节顶丝(26)。
10. 一种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的施工方法,其步骤特征在于 步骤1、安装基础模架(6),.1. 1、测量放线,确定基础模架(6)的位置,绑扎中隔墙基础钢筋,完毕后,于中隔墙 (25)两边对称安装按设计制作的单元模板VI并组装好基础模架(6),.1. 2、在基础模架(6)下端焊接定位钢板,并将定位钢板与中隔墙预埋钢筋连接固定; 1.3、在基础模架(6)上端纵向通过轨道固定板(13)焊接轨道(15),轨道固定板(13)外侧于每个单元模板VI处设置一个基础支撑(12),并调整顶丝(26)使其支撑牢靠, 步骤2、完成步骤1后在两个基础模架之间浇筑中隔墙基础混凝土, 步骤3、安装墙体模架,.3. 1、中隔墙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中隔墙基础混凝土上面进行中隔墙上部钢筋绑扎,.3. 2、之后在对称的两个基础模架(6)上面首先安装墙体模架的第五层模架(5),安装第五层模架(5)之前,先将钢轮(16)安装在第五层模架(5)的工字钢(9)下面,并将钢轮 (16)置于轨道(15)上,.3. 3、搭设脚手架(11),在脚手架(11)上由下至上拼装并连接墙体模架的四层、三层、 二层和一层模架(4、3、2、1)首次拼装墙体模架时,在全部五层单元模板(I、II、III、IV、V) 竖向结合处,通过工字钢连接板(8)固接工字钢(9),在同一层单元模板纵向腹部处,通过槽钢连接板(10)固接槽钢(7),.3. 4、之后,将脚手架(11)水平杆的端头通过基础支撑(12)和垫木分别支撑在各层槽钢(7)的侧面,步骤4、上述工作完毕后,在两个墙体模架之间进行中隔墙体砼浇筑, 步骤5、中隔墙混凝土定型后,拆除脚手架(11),并沿纵向分别在每块分体模架凹面处按设定位置连接一组辅助滑动机构,步骤6、在每块分体模架凹面处按设定位置连接两组偏转脱离机构, 6. 1、检查辅助滑动机构和偏转脱离机构安装合格,.6. 2、之后,拉动手动葫芦(18)上的导链(17)将墙体模架翻转约15°,并使辅助滑动机构的橡胶轮(19)与隧道竖向壁面接触,形成滑动支撑,步骤7、辅助滑动机构形成滑动支撑后,将墙体模架分解成两块分体模架,分别将两块分体模架向基础模架的长度余度处推进1200cm ;拆除前面使用过的基础模架(6)以及基础支撑(12),转至前方下一个循环施工处重新安装基础模架(6)和基础支撑(12),步骤8、重新将移动后的两块分体模架连接成墙体模架,之后按步骤2 步骤7反复进行下一循环的中隔墙砼浇筑施工。
全文摘要
一种隧道中隔墙的分体式移动模架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装置对称设置在隧道中隔墙的两侧,由基础模架、墙体模架、辅助滑移机构、偏转脱离机构和脚手架支撑结构组成。墙体模架可在基础模架的轨道上翻转与滑动。墙体模架的凹面连接有工字钢和槽钢;还连接有辅助滑动机构和偏转脱离机构。基础模架、墙体模架横断面均呈曲线型。墙体模架由两块分为五层不同曲率的分体模架连接构成。本发明解决了隧道中隔墙砼浇筑模板反复拆装的问题,可一次性进行大面积砼浇筑。浇筑时利用脚手架作为墙体模架的外部支撑;辅助滑移机构用于支撑墙体模架水平滑动;拉动偏转脱离机构使墙体模架翻转脱离混凝土面,消除混凝土面的粘合力和摩擦力,移动灵活。
文档编号E21D11/10GK102418534SQ20111031376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何辉斌, 吴庆, 孙庆波, 曲鹏, 潘国庆, 王元, 王忠良, 苗云星 申请人: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