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608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抽油机上抽油杆的密封装置,尤其涉及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
背景技术
当油层的能量不足以维护自喷时,则必须人为地从地面补充能量,才能把原油举升出井口。如果补充能量的方式是用机械能量把油采出地面,就称为机械采油。目前,国内外机械采油装置主要分有杆泵和无杆泵两大类。有杆泵地面动力设备带动抽油机,并通过抽油杆带动深井泵。但是在有杆泵抽油机的使用过程中,抽油杆在抽油过程中会带出一定的原油,导致浪费。因此人们在抽油杆外侧套接有密封圈,起到封油的作用,防止漏油。 在抽油过程中抽油杆和密封圈之间为了很好的密封一般都采用比较大的过盈配合,这样抽油杆和密封圈之间就会产生非常大的摩擦,摩擦产生大量的热会使密封圈烧焦和碳化后失效;并且,刚性的抽油杆也会撕裂密封圈使密封失效;所以,传统的密封圈磨使用寿命非常短,一般在3 10日以内。由于密封圈在抽油系统来说所占成本非常小,长期被忽略。随着节能观念的普及,抽油机密封问题正在引起有识之士和有关专家的正视。密封圈虽然本身成本并不高,但为更换密封圈所停机停产所引发的产能损失正在引起石油开采行业的正视。而根据实验显示,如果在密封圈内存有一定量的润滑油就能够有效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但是如何在密封圈内存油是一个难题。如果存油的效果好,则在工作过程中润滑油的泄出不足,仍然达不到润滑的效果。而如果润滑油容易泄出的话,则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消耗殆尽。而且由于密封圈的成本较低,不可能涉及较为复杂的润滑油补给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密封效果好,能够存储较多的润滑油脂并且仅在工作时提供。为达到所述效果,本实用新型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包括环形的圈体,所述圈体内侧设有一圈供给调节堰,供给调节堰靠近抽油杆一侧切有供给槽,所述供给调节堰和圈体的外壁围成润滑储存环。优选的,所述供给调节堰高度小于外壁的高度。这样的结构避免润滑油脂由外壁一侧外溢。确保润滑油脂均供于抽油杆的润滑。优选的,所述润滑储存环截面为半圆形,通过这样的结构,润滑储存环能一次储存充足的润滑油脂。优选的,所述圈体正反面结构相同,供给调节堰由柔性材料制成。通过这样的结构,在使用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不需要分辨正反面,拿起就能使用,便于操作。优选的,所述圈体上还均勻设有储料槽。储料槽具备两个效果,一方面是能充分减少圈体的重量,同时也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储料槽内也能积蓄一定量的润滑油脂,提高了圈体内的总油脂储量。[0009]由于采用了所述技术方案,供给调节堰和外壁所围成的润滑储存环能有效储存起所需要用的润滑油脂,当抽油杆活动时,如果抽油杆和圈体内摩擦力较小,则说明不需要额外润滑,油脂不流出。而当抽油杆和圈体之间摩擦力增大时,抽油杆将带动供给调节堰作出一个微小的形变,此时润滑储存环中所储存的润滑油脂将被少量带出,对抽油杆进行润滑。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套接在抽油杆上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套接在抽油杆6上,包括环形的圈体1, 所述圈体1内侧设有一圈供给调节堰2,供给调节堰2靠近抽油杆6 —侧切有供给槽3,供给槽3不仅能减少工作时抽油杆6和圈体1之间的摩擦,同时也便于摩擦力大时抽油杆6 带动供给调节堰2。所述供给调节堰2和圈体1的外壁围成润滑储存环4。所述润滑储存环4截面为半圆形,这样储存的润滑油量最大。供给调节堰2高度小于外壁的高度。所述圈体1正反面结构相同,供给调节堰2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圈体1上还均勻设有储料槽 5。工作时,先在抽油杆6的侧面涂上润滑油脂,在将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直接套接在抽油杆6上。这样的情况下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的圈体1能收集抽油杆6的侧面上过多的润滑油脂,并且聚集在润滑储存环4上。所述圈体1上还均勻设有储料槽5,能保证圈体1内保存有足够多量的润滑油脂。当抽油杆6工作时,如果抽油杆6和圈体1内摩擦力较小,则说明不需要额外润滑,抽油杆6不会带供给调节堰2移动,油脂不流出。而随着时间增长,当抽油杆6和圈体1 之间摩擦力增大时,抽油杆6将带动供给调节堰2作出一个微小的形变,供给调节堰2的顶端略略下移,方便润滑储存环4中所储存的润滑油脂将被少量带出,对抽油杆6进行润滑。此外,还可以将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圈体1上剪开一个口子,由侧面套进抽油杆6。这样的结构就不需自上往下套接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而能立即从侧面更换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了。这样卡接入的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圈体1依靠自身的回复力套接在抽油杆6上。这样设置时只需注意自动调节型密封圈的开口位置不重叠,也能保证润滑油脂存储在润滑储存环4中,在抽油杆6运动过程中减少摩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包括环形的圈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体(1)内侧设有一圈供给调节堰O),供给调节堰( 靠近抽油杆(6) —侧切有供给槽(3),所述供给调节堰⑵和圈体⑴的外壁围成润滑储存环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调节堰(2)高度小于外壁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储存环(4)截面为半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体(1)正反面结构相同,供给调节堰O)由柔性材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1-4其中任一所述的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体(1) 上还均勻设有储料槽(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密封效果好,能够存储较多的润滑油脂并且仅在工作时提供。为达到所述效果,本实用新型润滑自动调节型密封圈,套接在抽油杆上,包括环形的圈体,所述圈体内侧设有一圈供给调节堰,供给调节堰靠近抽油杆一侧切有供给槽,所述供给调节堰和圈体的外壁围成润滑储存环。由于采用了所述技术方案,供给调节堰和外壁所围成的润滑储存环能有效储存起所需要用的润滑油脂,当抽油杆活动时,如果抽油杆和圈体内摩擦力较小,则说明不需要额外润滑,油脂不流出。而当抽油杆和圈体之间摩擦力增大时,抽油杆将带动供给调节堰作出一个微小的形变,此时润滑储存环中所储存的润滑油脂将被少量带出,对抽油杆进行润滑。
文档编号E21B33/03GK202132011SQ20112024932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4日
发明者段文静 申请人:段文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