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难硐室或救生舱自动泄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470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避难硐室或救生舱自动泄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自动泄压装置,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及救生舱内部空气正压維持的避难硐室或救生舱自动泄压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煤矿约95%是井エ开采矿井,井エ开采矿井具有灾害因素集中、人员活动与逃生空间受限,多种致灾因素共存井下的特点,也容易引发大的灾难。为此《国务院关于进ー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 23号)》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瞀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 146号)》要求煤矿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风联络系统6大安全避险系统。避难硐室和救生舱,是为无法安全撤至地面的遇险人员提供基本生存条件的紧急避险设施,是煤矿应急救援中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在矿难发生时,所有的矿エ会在不同的时间到达避难硐室,避难硐室的防爆门将会被开启很多次,如果矿井避难硐室不是处于正压状态下,每一次开关门都会导致有毒有害气体进入避难硐室内部。因此,为了与外部有害气体环境隔绝,防止外部CO等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室内,必须保持避难硐室内部相对于外界环境为正压状态,才能有效保证避难硐室内的安全。国外对避难硐室的正压值通常控制在200 Pa 300Pa,我国相关规程规定避难硐室正压维持在IOOPa以上。因此避难硐室(救生舱)除了要保证室内一定的正压之外,还要能抵御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外部爆炸冲击波的冲击,保证避难硐室(救生舱)内部免受爆炸冲击波的损害。即除了要保持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内部的正压状态外,还要能抵御爆炸冲击波的冲击。目前矿井避难硐室或救生舱主要是靠手动泄压阀泄压来维持大气正压的,其效率低,难以保证正常的大气正压值,费时费力,安全性低,因此急需一种针对矿井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的自动泄压装置。
发明内容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省时省力的避难硐室或救生舱自动泄压装置。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避难硐室或救生舱自动泄压装置,包括上筒体和经环形板相连的下筒体,下筒体底部设有与通向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外部通气管路相连的法兰盘,下筒体内设有气缸,气缸内设有活塞,活塞的上端边缘顶靠在环形板的下环ロ处,之间设有环形密封圈,活塞的中部设有牵引钢丝绳;上筒体的下部开有通气孔、上部设有悬挂牵引钢丝绳的滑轮,悬挂在滑轮上的牵引钢丝绳上设有配重。所述的配重比活塞重O. 25Kg ;所述的上下筒体、气缸、活塞、环形板均为不锈钢制成。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调节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内部的正压在IOOPa 、300Pa之间,同时又能抵御外部冲击波的冲击,使得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始终处在安全的正压环境。本实用新型经通气管与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外部大气相通,当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内部大气压力比室外大300Pa以上时,自动开启,开始泄压,使室内大气压力缓慢降低;当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内外压差降低到IOOPa以内时,自动关闭,停止泄压,使室内大气压力缓慢升高。如此反复,始终保持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内部的正压在IOOPa 300Pa之间。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可靠,造价低,使用效果好,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上筒体;2_通气孔;3_活塞;4_气缸;5 —下筒体;6_滑轮;7_牵引钢丝绳;8_配重;9_环形板;10-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上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避难硐室或救生舱自动泄压装置,主要由上下筒体、气缸、滑轮6、牵引钢丝绳7、配重8构成,上筒体I经环形板9与下筒体5焊接为一体,下筒体5底部设有法兰盘10,法兰盘10与通入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内的外部大气通气管路相连接,下筒体5内设有气缸4,气缸4内设有空心的活塞3,活塞3的上端边缘顶靠在环形板9的下环口处,之间设有环形密封圈,当活塞3顶靠在环形板9的下环口处时,自动泄压装置是密闭状态。活塞3的中部设有牵引钢丝绳7 ;上筒体I的下部开有一方形通气孔2,上筒体I的上部设有悬挂牵引钢丝绳7的滑轮6、顶部设有盖板,滑轮6经轮轴固定在上筒体I的筒壁上,悬挂在滑轮6上的牵引钢丝绳7上设有与活塞3相匹配的配重8,配重8比活塞3重O. 25Kg ;所述的上、下筒体1、5、气缸4、活塞3、环形板9均为不锈钢制成。工作原理当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内的正压大于300Pa以上时,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内的大气压力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使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内外气路连通,室内气体流出室外,使室内压力下降,当室内正压降低到IOOPa以内时,配重8拉动活塞3向上运动,当活塞3运动到最上部,其上端边缘顶靠在环形板9的下环口处时,自动泄压装置关闭,室内压力开始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始终保持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内部的正压在IOOPa 300Pa之间。由于活塞3由不锈钢制成,能抵御外部冲击波的冲击,有效保护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的使用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避难硐室或救生舱自动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筒体(I)和经环形板(9)相连的下筒体(5),下筒体(5)底部设有与通向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外部通气管路相连的法兰盘(10),下筒体(5)内设有气缸(4),气缸(4)内设有活塞(3),活塞(3)的上端边缘顶靠在环形板(9)的下环口处,之间设有环形密封圈,活塞(3)的中部设有牵引钢丝绳(7);上筒体(I)的下部开有通气孔(2)、上部设有悬挂牵引钢丝绳(7)的滑轮(6),悬挂在滑轮(6)上的牵引钢丝绳(7)上设有配重(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避难硐室或救生舱自动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8)比活塞(3)重 0. 25Kg。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避难硐室或救生舱自动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筒体(1、5)、气缸(4)、活塞(3)、环形板(9)均为不锈钢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避难硐室或救生舱自动泄压装置,适用于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及救生舱内部空气正压维持的自动泄压。装置包括上筒体和经环形板相连的下筒体,下筒体底部设有与避难硐室外部通气管路相连的法兰盘,下筒体内设有气缸,气缸内设有活塞,活塞的上端边缘顶靠在环形板的下环口处,之间设有环形密封圈,活塞的中部设有牵引钢丝绳;上筒体的下部开有通气孔、上部设有悬挂牵引钢丝绳的滑轮,悬挂在滑轮上的牵引钢丝绳上设有配重。可以自动调节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内部的正压在100Pa~300Pa之间,同时能抵御外部冲击波的冲击,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可靠,造价低,使用效果好。
文档编号E21F11/00GK202381117SQ20112052995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9日
发明者吴征艳, 张卫清, 王凯, 琚筱蕊, 蒋曙光, 邵昊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