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隧道中隔墙偏压方法

文档序号:5349736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隧道中隔墙偏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隧道中隔墙偏压方法。
背景技术
双连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中隔墙采取加固措施,以抵抗偏压体。现有的加固措施,一种是采用在偏压一侧回填片石混凝土的技术方案,此种技术方案需要大量的片石混凝土,施工成本较高,且用过的片石混凝土的利用价值大打折扣,造成了对原材料的浪费。同时,此种加固方案,在进行拆除时,工作量很大,施工周期较长,难度也较高。还有一种加固方案是采用固定式钢桁架支撑加固,采用此种加固方式,施工虽然较为方便,但是需要消耗大量钢架,容易造成钢材资源短缺,周转效率较低,影响施工周期。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对双连拱隧道的中隔墙采取加固措施的技术手段,均存在需要大量消耗建筑材料的问题,即对建筑材料造成较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隧道中隔墙偏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对建筑材料造成较大的浪费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隧道中隔墙偏压方法,包括步骤A,利用驱动电机将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行驶到当前施工段的预设位置;B,调节所述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的横向工字钢以使其抵住隧道中当前施工段的导洞一侧初期支护和另一侧中隔墙;C,在当前施工段施工结束后,拆除当前施工段的所述横向工字钢,进入下一施工段的施工。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步骤设置所述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的行走轨道,利用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的主动行走总成与从动轮组,行驶到当前施工段的预设位置。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步骤设置水平导向槽钢和丝杠来调节横向工字钢,使所述横向工字钢抵住隧道中当前施工段的导洞一侧初期支护和另一侧中隔墙。其中,所述设置水平导向槽钢和丝杠来调节横向工字钢包括步骤将所述丝杠固定于所述水平导向槽钢内;所述丝杠端头的钢板抵住所述横线工字钢,向导洞一侧初期支护方向推动所述横向工字钢或者向另一侧中隔墙推动所述横向工字钢。其中,所述步骤B还包括步骤将斜线工字钢固定在所述隧道中当前施工段的导洞一侧初期支护和另一侧中隔墙之间。其中,所述行走轨道为43型轻轨。可见,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防隧道中隔墙偏压方法,通过驱动电机将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行驶到当前施工段的预设位置,并调节横 向工字钢以使其抵住隧道中当前施工段的导洞一侧初期支护和另一侧中隔墙,在当前施工段施工结束后,拆除当前施工段的所述横向工字钢,进入下一施工段的施工,这样无需使用片石混凝土,从而节省了片石混凝土资源;且每一施工段施工结束后,所用钢材能够被拆除被下一施工段利用,这样移动循环利用钢架,使得钢材的利用率更高,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对建筑材料的消耗。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发明的一种防隧道中隔墙偏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隧道中隔墙偏压方法,参见图1,包括步骤步骤S110,利用驱动电机将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行驶到当前施工段的预设位置。设置所述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的行走轨道,利用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的主动行走总成与从动轮组,行驶到当前施工段的预设位置。所述预设位置为施工人员指定的施工位置,具体由施工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法基于一种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所述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包括横向工字钢、斜向工字钢、水平导向槽钢、丝杠、驱动电机、主动行走总成、从动轮组及轨道。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长度与主动二衬台车长度相同。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的行走轨道中的行走轨道为43型轻轨。步骤S111,调节横向工字钢以使其抵住隧道中当前施工段的导洞一侧初期支护和另一侧中隔墙。利用驱动电机将所述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行驶到指定位置后,设置水平导向槽钢和丝杠,通过水平导向槽钢和丝杠调节横向工字钢抵住隧道中导洞一侧初期支护和另一侧中隔墙,达到平衡主洞二衬混凝土施工体系转换产生的水平推力。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设置水平导向槽钢和丝杠来调节横向工字钢这一步骤,主要是把丝杠安放固定于水平槽钢内,通过丝杠的伸缩来调节横向放在水平导向槽钢里的横向工字钢向两边伸缩。具体包括步骤将所述丝杠固定于所述水平导向槽钢内。所述丝杠端头的钢板抵住所述横线工字钢,向导洞一侧初期支护方向推动所述横向工字钢或者向另一侧中隔墙推动所述横向工字钢。把丝杠安放固定于水平槽钢内,通过丝杠的伸缩来调节横向放在水平槽钢里的工字钢向两边伸缩。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丝杠是通过螺栓固定于水平导向槽钢里的,两节横向工字钢是分别放在丝杠的两端,一个向隧道中导洞一侧初期支护,一个向另一侧中隔
工回O丝杠是二合一的,也就是两个丝杠连接在一起,固定于横向槽钢上,一个可以向左边(即导洞一侧初期支护)推横向工字钢,另一个可以向右边(即另一侧中隔墙)推横向工字钢。横向工字钢跟丝杠为抵触连接,丝杠端头有块3厘米厚的钢板,钢板抵住横向工字钢就可以实现推动。利用丝杠调节横向工字钢的伸缩性,防止了固定支撑加工的尺寸误差,避免了繁琐的下料计算工作。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将斜线工字钢固定在所述隧道中当前施工段的导洞一侧初期支护和另一侧中隔墙之间。步骤S112,在当前施工段施工结束后,拆除当前施工段的所述横向工字钢,进入下一施工段的施工。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总的构思在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双连拱,用于解决主洞与中隔墙支撑体系转换时单侧偏压问题的、防隧道中隔墙偏压的循环式施工方法。采用驱动电机行走系统,配套横向工字钢、斜向工字钢支撑系统,可以进行流水化作业。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形成流水化作业,提高了重复利用率,减少了型钢的用量。现有技术中,回填片石混凝土施工及施工后拆除工作量大、造成材料浪费,此外,采用回填片石混凝土解决偏压问题,在进行加固后拆除临时回填的混凝土工序时,容易对已成型的主体永久性支护造成不良质量问题。采用固定式钢架解决偏压问题,对钢材的浪费量较大,安装周期较长,影响施工进度。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基于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的一种防隧道中隔墙偏压方法,与现有的技术相比,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形成机械化作业,周转次数多,提高了重复利用率,减少了型钢的用量。同时,构造简单,安装及拆卸方便,加固支撑点安装、拆卸方便,安装时间短,工作效率高,有效的缩短了建设周期。
还有,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采用水平定向槽钢、丝杠调节系统,横向工字钢采用水平导向槽钢定位,准确度高,这样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支撑点定位的正确性,使水平受力体系更加合理。并且,采用丝杠调节横向工字钢的松紧度,使得横向工字钢为可调节伸缩性,这样的技术方案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解决了固定支撑加工的尺寸误差,减去了繁琐的下料计算工作。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0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防隧道中隔墙偏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利用驱动电机将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行驶到当前施工段的预设位置; B,调节所述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的横向工字钢以使其抵住隧道中当前施工段的导洞一侧初期支护和另一侧中隔墙; C,在当前施工段施工结束后,拆除当前施工段的所述横向工字钢,进入下一施工段的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隧道中隔墙偏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步骤 设置所述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的行走轨道,利用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的主动行走总成与从动轮组,行驶到当前施工段的预设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隧道中隔墙偏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步骤 设置水平导向槽钢和丝杠来调节横向工字钢,使所述横向工字钢抵住隧道中当前施工段的导洞一侧初期支护和另一侧中隔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隧道中隔墙偏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水平导向槽钢和丝杠来调节横向工字钢包括步骤 将所述丝杠固定于所述水平导向槽钢内; 所述丝杠端头的钢板抵住所述横线工字钢,向导洞一侧初期支护方向推动所述横向工字钢或者向另一侧中隔墙推动所述横向工字钢。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隧道中隔墙偏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步骤 将斜线工字钢固定在所述隧道中当前施工段的导洞一侧初期支护和另一侧中隔墙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隧道中隔墙偏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轨道为43型轻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隧道中隔墙偏压方法,包括步骤利用驱动电机将移动式加固桁架台车行驶到当前施工段的预设位置;调节横向工字钢以使其抵住隧道中当前施工段的导洞一侧初期支护和另一侧中隔墙;在当前施工段施工结束后,拆除当前施工段的所述横向工字钢,进入下一施工段的施工。此种循环流水化作业方式,周转次数多,提高了重复利用率,减少了型钢的用量;且加固支撑点安装、拆卸方便,安装时间短;横向工字钢采用水平导向槽钢定位,准确度高;采用丝杠调节横向工字钢的松紧度,有效地减少了下料的计算工作。
文档编号E21D11/00GK102797477SQ20121028733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0日
发明者唐勇, 刘文解, 任刚, 马成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