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风区封闭式混凝土防风明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2943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风区封闭式混凝土防风明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ー种大风区封闭式混凝土防风明洞。
背景技术
在大风地区,如新疆的百里风区和三十里风区,其核心区不仅风カ强劲,而且出现大风的频率高。兰新鉄路第二双线穿过著名的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其风カ强劲,最大风速达60m/s,百里风区每年大于8级风的大风天数超过200天,风害极为严重,为了保证列车安全、快速、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地減少限速和停轮,需要将外界环境与行车环境的相对隔离,从而使行车环境和外界互不影响。传统的挡风结构一般采用在道路两侧设置一定高度的挡风墙,可以使外界环境与墙内行车的影响有一定的减小,但效果不很明显,积砂现象反而严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环境敏感区段对行车环境起到防护效果的大风区封闭式混凝土防风明洞。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风区封闭式混凝土防风明洞,设置有两排沿线路方向的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列桩基础的桩顶设置沿线路方向的桩顶纵梁;所述的桩顶纵梁之间的上方设置拱形的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所述的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的背风侧拱部和边墙设置有通风采光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抗风沙磨蚀性能好,运营维护工作量小,而且能够将外界环境与行车环境的相对隔离,从而使洞内环境和外界互不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和风洞模型试验,在50m/s 70m/s的外界风速下,明洞内的风速最大风速为9 m/s,对行车几乎无影响;在不影响结构安全和防风沙效果的基础上,达到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改善洞内车辆运行环境的目的。

图I为本实用新型横断面。图2为本实用新型明洞背风侧侧面图。图中,I-桩基础,2-桩顶纵梁,3-路基本体结构,4-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5-背风侧拱腰通风采光孔,6-背风侧边墙通风采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ー种大风区封闭式混凝土防风明洞沿线路方向设置,在路基本体结构3的两边设置两排沿线路方向的桩基础1,间距与路基面车辆宽度及设备空间要求相适应。每列桩基础I的桩顶设置沿路基走向的桩顶纵梁2。桩顶纵梁2之间的上方设置拱形的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4,即防风明洞结构,形成ー种将外界环境与行车环境的相对隔离的结构体系。明洞为基底无仰拱或底板的不封闭结构,道路路面结构置于路基结构上,明洞基础根据地层情况可采用桩基础或扩大基础,拱墙衬砌根据现场施工环境条件采用现浇或分块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4的背风侧拱部和边墙设置有通风采光孔,背风侧拱部的为背风侧拱腰通风采光孔5,边墙的为背风侧边墙通风采光孔6,这些通风采光孔在不影响结构安全和防风沙效果的基础上,达到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改善洞内车 辆运行环境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大风区封闭式混凝土防风明洞,设置有两排沿线路方向的桩基础(1),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每列桩基础(I)的桩顶设置沿线路方向的桩顶纵梁(2); 所述的桩顶纵梁(2 )之间的上方设置拱形的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大风区封闭式混凝土防风明洞,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4)的背风侧拱部和边墙设置有通风采光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风区封闭式混凝土防风明洞。传统的挡风结构一般采用在道路两侧设置一定高度的挡风墙,可以使外界环境与墙内行车的影响有一定的减小,但效果不很明显,积砂现象反而严重。本实用新型设置两排沿线路方向的桩基础,每排桩基础的桩顶设置沿线路方向的桩顶纵梁;桩顶纵梁之间的上方设置拱形的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的背风侧拱部和边墙设置有通风采光孔。本实用新型抗风沙磨蚀性能好,运营维护工作量小,而且能够将外界环境与行车环境的相对隔离,从而使洞内环境和外界互不影响,通风采光孔的设置在不影响结构安全和防风沙效果的基础上,达到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改善洞内车辆运行环境的目的。
文档编号E02D27/12GK202416336SQ201220001969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5日
发明者严广艺, 何永旺, 刘国庆, 刘培硕, 刘小刚, 刘赪, 唐新权, 李凌志, 李国良, 李雷, 杨国柱, 梁文灏, 田鹏, 陈海军, 靳宝成, 黄双林 申请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