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728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挡墙结构,属于市政道路工程领域,适用于高架桥下为防止桥墩产生变形,对地基及道路挡墙变形要求较高的市政道路工程。
背景技术
高架桥桩基、桥墩及梁板施工往往先于其下市政道路施工,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施工、绿化土填筑、河道水位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易导致已建桥墩产生向河道内侧的变形,严重时影响高架桥的正常使用及使用寿命。目前挡墙基础地基处理常采用松木桩、预应力管桩、预制小方桩、水泥土桩等方式,在适宜的工程背景及地质条件下也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但该类复合地基处理 方式由于施工设备笨重,对施工场地要求较高,在临河市政道路挡墙基础下施工应用时,施工往往较为困难,同时工程造价也较高。目前已有带企口的护岸T形桩的研究及应用探索,并指出与传统的护岸方式相比有其特殊性及优越性,其施工设备可采用挖机改装,并置于船体进行施工,目前应用的各类T形桩虽已在桩侧设置企口、桩端设置各类尖头等,往往压入施工时较为困难,沉桩阻力大,且桩体之间易存在缝隙。气泡混合轻质土是通过气泡机的发泡系统将发泡剂用机械方式充分发泡,并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然后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所形成的一种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轻质材料。由于密度较小,可有效减轻建筑物整体荷载,并可现场浇注施工,与主体结合紧密,施工速度快,目前已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将气泡混合轻质土用于挡墙后的回填,与传统回填料相比,可有效减少挡墙侧土压力。综上所述,目前亟需发明一种结构相对简单、施工速度快,地基处理费用低,并可有效减少挡墙内侧的土压力,有效控制施工过程及道路运行后桥墩产生向河道内侧的变形的闻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可以有效控制施工过程、河道水位循环变化及及道路运行后桥墩产生向河道内侧的变形。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墙,在挡墙的底部设有混凝土基础;基础下方打设预制T形桩;挡墙朝向岸的一侧设置镶面;挡墙墙体内设有一个以上向河道内侧倾斜的泄水孔;挡墙顶部设置混凝土压顶板,挡墙背面设有回填碎石,泄水孔朝向回填碎石的一端设有反滤包;回填碎石背面、基础浇筑开挖线以上设置气泡混合轻质土浇筑段;始于基础同一水平、且沿着河岸设置护岸,且在护岸的端部设置护脚。所述的预制T形桩的顶部嵌入挡墙混凝土基础内;所述的预制T形桩包括腹板和翼板,在翼板的两个翼缘分别设置凸榫和凹槽;在翼板的底部开齿,并在齿端设置尖头。反滤包下设夯实水泥土底板,反滤包内而外依次设置碎石反滤层、反滤土工布、砂砾反滤层、反滤土工布;碎石反滤层采用直径20_左右的碎石,砂砾反滤层采用直径3_左右的砂砾,反滤土工布采用300_400g/m2的无纺土工布。挡墙、护脚及护岸均采用MlO浆砌块石;在护岸上沿河流方向设置一个以上的沉降缝。本实用新型的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结构相对简单、施工速度快,地基处理费用低,结合预制T形桩施工设备轻便及良好的防护性能、气泡混凝土轻质土质轻及施工方便的特点,可有效减少挡墙内侧的土压力,有效控制施工过程、河道水位循环变化及及道路运行后桥墩产生向河道内侧的变形。

图I是本实用新型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剖面图;图2是预制T形桩示意图;图3反滤包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预制T形桩,2-混凝土基础,3-挡墙,4-泄水孔,5-镶面,6_混凝土压顶板,7-护脚,8-护岸,9-反滤包,10-回填碎石,11-气泡混合轻质土浇筑段,12- 土方开挖线,13-凸榫,14-凹槽,15-尖头,16-腹板,17-翼板,18-夯实水泥土底板,19-碎石反滤层,20-砂砾反滤层,21、22_反滤土工布。
具体实施方式
预制T形桩的制作及打设施工,挡墙混凝土基础、浆砌块石挡墙、泄水孔、反滤包等的尺寸及施工要求等,本实施方式中不再累述,重点阐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的实施方式。图I是本实用新型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剖面图,参照图I所示,一种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包括挡墙3,在挡墙3的底部设有混凝土基础2,基础2厚度为500_,宽度为2. 8m,混凝土标号为C20 ;基础2下方打设预制T形桩1,且预制T形桩I的顶部嵌入挡墙混凝土基础2内,预制T形桩I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标号为C25,配筋根据设计确定;挡墙3朝向岸的一侧设置镶面5,镶面5采用MlO浆砌粗料石镶面,构缝采用平缝,铺设采用三顺一丁 ;挡墙3墙体内设有若干向河道内侧倾斜的泄水孔4,泄水孔4沿河流方向每隔5m设置I根,采用的是直径为IOOmm的UPVC排水管;挡墙3顶部设置混凝土压顶板6,挡墙3背面设有回填碎石10,泄水孔4朝向回填碎石10的一端设有反滤包9 ;回填碎石10背面设置气泡混合轻质土浇筑段11,气泡混合轻质土浇筑段11自基础开挖线12以上浇筑,湿容重不大于6KN/m3,配合比强度应满足28天强度彡O. 8Mpa,流动度在180mm±20mm ;混凝土压顶板6厚度为200mm,宽度为600mm,混凝土标号为C25 ;基础2同一水平、且沿着河岸设置护岸8,且在护岸8的端部设置护脚7,挡墙3、护脚7及护岸8均采用MlO浆砌块石;在护岸8上沿河流方向每隔IOm设置一道浙青杉木沉降缝,缝宽为15mm。图2是预制T形桩示意图,参照图2所示,预制T形桩I包括腹板16和翼板17,在翼板17的两个翼缘分别设置凸榫13和凹槽14 ;为便于贯穿,在翼板的底部开齿,齿长300mm-500mm,并在齿端部设置尖头15。图3反滤包的放大示意图,参照图3所示,反滤包9下设夯实水泥土底板18,反滤包9内而外依次设置碎石反滤层19、反滤土工布21、砂砾反滤层20、反滤土工布22。夯实水泥土底板18高度为200mm,沿挡墙3横断面方向长度为800mm,夯实水泥土的水泥掺入量为120kg/m3 ;碎石反滤层19采用直径20mm左右的碎石,砂砾反滤层20采用直径3mm左 右的砂砾,碎石反滤层19和砂砾反滤层20的尺寸根据设计确定,反滤土工布21、22采用300-400g/m2的无纺土工布。
权利要求1.一种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墙,在挡墙的底部设有混凝土基础;基础下方打设预制T形桩;挡墙朝向岸的一侧设置镶面;挡墙墙体内设有一个以上向河道内侧倾斜的泄水孔;挡墙顶部设置混凝土压顶板,挡墙背面设有回填碎石,泄水孔朝向回填碎石的一端设有反滤包;回填碎石背面、基础浇筑开挖线以上设置气泡混合轻质土浇筑段;始于基础同一水平、且沿着河岸设置护岸,且在护岸的端部设置护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T形桩的顶部嵌入挡墙混凝土基础内。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T形桩包括腹板和翼板,在翼板的两个翼缘分别设置凸榫和凹槽;在翼板的底部开齿,并在齿端设直尖头。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滤包下设夯实水泥土底板,反滤包内而外依次设置碎石反滤层、反滤土工布、砂砾反滤层、反滤土工布;碎石反滤层采用直径20_左右的碎石,砂砾反滤层采用直径3_左右的砂砾,反滤土工布采用300-400g/m2的无纺土工布。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墙、护脚及护岸均采用MlO浆砌块石;在护岸上沿河流方向设置一个以上的沉降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包括挡墙,在挡墙的底部设有混凝土基础;基础下方打设预制T形桩;挡墙朝向岸的一侧设置镶面;挡墙墙体内设有一个以上向河道内侧倾斜的泄水孔;挡墙顶部设置混凝土压顶板,挡墙背面设有回填碎石,泄水孔朝向回填碎石的一端设有反滤包;回填碎石背面、基础浇筑开挖线以上设置气泡混合轻质土浇筑段;始于基础同一水平、且沿着河岸设置护岸,且在护岸的端部设置护脚。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对简单、施工速度快,地基处理费用低,并有效减少了挡墙内侧的土压力,可有效控制施工过程、河道水位循环变化及道路运行后,桥墩产生向河道内侧的变形。
文档编号E02D5/24GK202559376SQ20122019276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8日
发明者朱伟族, 王显东, 吴立, 傅忠民, 朱新建, 何丽香, 史天明, 王法明 申请人:浙江润业建设有限公司, 义乌市广宏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