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式混凝土拱围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7449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浮式混凝土拱围堰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式混凝土拱围堰结构。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为大坝上游面修补处理提供“干作业”环境条件。
背景技术
我国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修建大型水电站混凝土重力坝,由于建坝时的施工技术水平限制和特定的时期,有些坝段施工质量低劣,大坝建成时就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先天性缺陷;另外,根据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寿命周期,随着我国水电站建设的不断发展,今后必定有大量的混凝土重力坝出现老龄化,大坝渗漏、扬压力偏高、整体性差、冻融冻胀、化学溶蚀、耐久性差等问题日趋严重。对这些老混凝土坝进行综合治理将是我国今后水电事业的一项繁重任务。 然而,任何一座大型水库完全放空进行大坝上游面修补处理,都会涉及到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后果。因此,在不放空水库的情况下,如何对大坝上游面进行修补处理,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新课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施工便捷、成本低的浮式混凝土拱围堰结构,在不放空水库的情况下,为工程施工创造“干作业”环境条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式混凝土拱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为中空的半圆拱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围堰底部安装有封底结构。所述围堰内部竖向分隔成数层,每层具有两个沿围堰径向布置的舱室。所述封底结构包括沿围堰内侧、外侧安装的钢质刃脚,两钢质刃脚之间形成一槽口向下的凹槽,沿凹槽方向、在凹槽顶部均匀设有若干下料管,下料管连至围堰顶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中空的围堰结构,通过对围堰内部充排水,控制围堰的沉浮,降低围堰沉降和转移的难度。围堰底部安装有封底结构,确保围堰底部在高地不平的河床上处于密封状态。本实用新型为在不放空水库的情况下,如何对大坝上游面进行修补处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解决了因放空水库而带来的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大坝上游面修补处理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浮式混凝土拱围堰结构,该围堰结构可在不放空水库的情况下,为工程施工创造“干作业”环境条件。本例中围堰I为半圆拱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围堰内径Rl根据坝段分块长度初步确定,外径R2根据挡水高度计算确定。所述围堰I内部竖向分隔成数层,每层具有两个可蓄水的半圆拱型钢舱室1-1,两舱室1-1沿围堰半径方向布置。舱室与舱室之间互不连通,每个舱室1-1均通过导流管和水泵连至围堰I外。施工时,可通过控制水泵对舱室1-1充排水,实现对围堰I沉浮的控制。在围堰I的底部,沿围堰I内侧和外侧各布置一条拱形钢质刃脚2,钢质刃脚2下端为小角度锐角,两钢质刃脚2之间形成一条槽口向下的凹槽,该凹槽的顶部、沿凹槽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下料管3,该下料管连至围堰I的顶部。围堰I与钢质刃脚2之间还设有加劲梁,加劲梁用于承受支撑力和重力,防止围堰I底部遭受破坏。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如下本例采用水上整体式浇筑的方法,如图3所示。首先在 水库内水深大于围堰I高度的适当地点设置水上操作系统,该水上操作系统包括浮游工作平台4、钢塔5、滑轮组横梁6和加劲梁7,整个水上操作系统成门型。门型水上操作系统中部为围堰I制作的工作区,采用分节浇筑、分节下沉的方法施工。围堰I制作完成后,进行围堰I的就位与安装施工首先由拖轮、卷扬机将围堰I拖到坝前,并靠坝顶吊杆和向围堰的舱室1-1内充排水控制其沉浮。由潜水员用高压水枪将坝面11上游围堰范围内的淤泥、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围堰I充水下沉至设计高程和平面位置,此时围堰I底部的钢质刃脚2扎入河床8,两钢质刃脚2与河床8围成一止水空间,然后通过围堰I内的下料管3往止水空间内灌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9。围堰I与坝面11接触位置设置止水结构,浇筑坝面止水膜袋混凝土 10。最后进行围堰I内抽水,完成“干作业”环境。待修补完成后,利用浮力平衡法转移到下一个施工地点。
权利要求1.一种浮式混凝土拱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I)为中空的半圆拱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围堰底部安装有封底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浮式混凝土拱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I)内部竖向分隔成数层,每层具有两个沿围堰(I)径向布置的舱室(1-1 )。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浮式混凝土拱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底结构包括沿围堰(I)内侧、外侧安装的钢质刃脚(2),两钢质刃脚(2)之间形成一槽口向下的凹槽,沿凹槽方向、在凹槽顶部均匀设有若干下料管(3),下料管(3)连至围堰(I)顶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式混凝土拱围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便捷、成本低的浮式混凝土拱围堰结构,在不放空水库的情况下,为工程施工创造“干作业”环境条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式混凝土拱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为中空的半圆拱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围堰底部安装有封底结构。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为大坝上游面修补处理提供“干作业”环境条件。
文档编号E02D19/04GK202559367SQ20122019962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7日
发明者王凤军, 陈永红, 王淡善, 徐德芳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