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下巷道支护专用履带行走升降工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9551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井下巷道支护专用履带行走升降工作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井下巷道支护专用履带行走升降工作机,属于一种巷道支护施工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矿井下采矿巷道锚杆、钢架梁支护安装的施工,主要采用人工扎架的方法安装施工,主要缺陷是矿井下采矿巷道高度一般在4米左右,需大量人员扎架安装锚杆和钢梁架,需用的人员多,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工期长,且浪费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井下巷道支护专用履带行走升降工作机,它能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自动行走,旋转台能旋转360度,能适应各个工作面,工作台能自动升降,以适用不同高度的巷道施工,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矿井下巷道支护专用履带行走升降工作机,它包括机架、电机、回转轴承、旋转台、工作台和至少I个升降油缸;所述机架的相对的两端部分别配合有左履带和右履带,所述左履带和右履带的内表面分别与左履带链条和右履带链条相连接;所述机架的底部与所述左履带链条之间设有至少I个左支承轮,所述机架的底部与所述右履带链条之间设有至少I个右支承轮;所述左履带链条的两端部分别与一左驱动轮和一左从动轮相配合;所述左驱动轮依次与左行走减速机和左行走马达相连接,所述左驱动轮与所述左履带链条相啮合;所述左从动轮与一左从动轮轴相配合;所述右履带链条的两端部分别与一右驱动轮和一右从动轮相配合;所述右驱动轮依次与右行走减速机和右行走马达相连接,所述右驱动轮与所述右履带链条相啮合;所述右从动轮与一右从动轮轴相配合;所述机架的上部与所述回转轴承的外齿圈相连接;所述回转轴承的内圈与所述旋转台相连接;所述旋转台上设有回转减速器,所述回转减速器的两端分别与回转马达和小齿轮相连接,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回转轴承的外齿圈相啮合;所述旋转台上设有2个相对设置的导轨1、2个内支架和2个外支架,所述工作台的底部上设有2个相对设置的导轨II,且每个所述导轨I与每个所述导轨II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每个所述内支架与每个所述外支架铰接,且每个所述外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工作台铰接,另一端与一滑块I相连接,所述滑块I设于所述导轨I内且可沿所述导轨I滑动,每个所述内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导轨I铰接,另一端与滑块II相连接,所述滑块II设于所述导轨II内且可沿所述导轨II滑动;2个所述内支架通过联接轴相连接;所述升降油缸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台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联接轴铰接;所述升降油缸、左行走马达、右行走马达和回转马达均与所述电极相连接。上述的矿井下巷道支护专用履带行走升降工作机中,所述机架与所述左履带链条之间可设有3个所述左支承轮,所述左支承轮与左支承轮轴相配合,所述左支承轮轴设于2个左支承轮座上,用于支撑所述机架;所述机架与所述右履带链条之间可设有3个所述右支承轮,所述右支承轮与右支承轮轴相配合,所述右支承轮轴设于2个右支承轮座上,用于支撑所述机架。上述的矿井下巷道支护专用履带行走升降工作机中,所述左从动轮轴的一端通过左从动轮轴固定板与所述机架相连接;所述右从动轮轴的一端通过右从动轮轴固定板与所述机架相连接。上述的矿井下巷道支护专用履带行走升降工作机中,所述机架的顶部与所述左履带链条之间设有左履带托板,可为所述左履带和左履带链条提供支撑力;所述机架的顶部 与所述右履带链条之间设有右履带托板,可为所述右履带和右履带链条提供支撑力。上述的矿井下巷道支护专用履带行走升降工作机中,所述回转轴承设于所述机架的中部;所述旋转台上设有2个所述升降油缸,可增强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上述的矿井下巷道支护专用履带行走升降工作机中,所述升降油缸的一端通过油缸销轴I与所述旋转台铰接,另一端通过油缸销轴II与所述联接轴铰接;所述内支架的一端通过支架轴I与所述滑块II铰接,另一端通过支架轴IV与所述导轨I铰接;所述外支架的一端通过支架轴III与所述工作台铰接,另一端通过支架轴V与所述滑块I铰接;所述内支架与所述外支架之间通过支架轴II铰接。上述的矿井下巷道支护专用履带行走升降工作机中,所述电机通过联接盘依次与柱塞泵I、柱塞泵II和齿轮泵相连接;所述柱塞泵I通过管路I与所述左行走马达相连接;所述柱塞泵II通过管路II与所述右行走马达相连接;所述齿轮泵通过管路III与所述回转马达和升降油缸相连接。上述的矿井下巷道支护专用履带行走升降工作机中,所述柱塞泵I与所述左行走马达之间设有左行走手动换向阀;所述柱塞泵II与所述右行走马达之间设有右行走手动换向阀;所述齿轮泵与所述回转马达之间设有回转手动换向阀,所述齿轮泵与所述升降油缸之间设有升降手动换向阀。上述的矿井下巷道支护专用履带行走升降工作机中,所述左行走手动换向阀、右行走手动换向阀、回转手动换向阀和升降手动换向阀均设于阀架上,所述阀架设于所述旋转台上。上述的矿井下巷道支护专用履带行走升降工作机中,所述管路I上设有左马达压力表;所述管路II上设有右马达压力表;所述管路III上设有回转马达压力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全液压自动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它能自动行走,矿井下移动方便,旋转台能旋转360度,能适合各个工作面的施工,工作台能自动升降,能适应不同高度的巷道,施工效率高,大大降低施工的成本,灵活性高。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4为图2中的A-A剖视图;图5为图I中的B-B剖视图;[0028]图6为图I中的C-C剖视图;图7为图I中的D-D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图中各标记如下1左从动轮轴固定板、2左从动轮、3机架,4导轨1、5旋转台、6油缸销轴I、7升降油缸、8外支架、9导轨II、10工作台、11滑块II、12支架轴I、13内支架、14油缸销轴II、15支架轴II、16支架轴III、17支架轴IV、18升降手动换向阀、19阀架、20联接盘、21电机、22柱塞泵1、23柱塞泵11、24油箱、25齿轮泵、26回转马达、27回转减速器、28小齿轮、29左驱动轮、30左支承轮、31左支承轮轴、32左支承轮座、33回转轴承(包括外齿圈33A和内圈33B)、34左履带、35左履带托板、36左履带链条、37右履带、38支架轴V、39滑块1、40联接轴、41右从动轮轴、42右履带链条、43右支承轮、44右支承轮轴、45右支 承轮座、46回转手动换向阀、47右行走减速机、48右行走马达、49右驱动轮、50右从动轮、51右从动轮轴固定板、52左从动轮轴、53左行走减速机、54左行走马达、55右履带托板、56回油滤油器、57冷却器、58吸油滤油器、59左行走马达溢流阀、60右行走马达溢流阀、61回转溢流阀、62管路1、63管路11、64管路111、65左马达压力表、66右马达压力表、67回转马达压力表、68左行走手动换向阀、69右行走手动换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I、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井下巷道支护专用履带行走升降工作机包括机架3、电机21、回转轴承33、旋转台5、工作台10和2个升降油缸7 ;机架3的相对的两端部分别配合有左履带34和右履带37,左履带34和右履带37的内表面分别与左履带链条36和右履带链条42相连接;机架3的底部与左履带链条36之间设有3个左支承轮30用于支撑机架3,该左支承轮30与左支承轮轴31相配合,且左支承轮轴31设于2个左支承轮座32上;机架3的底部与右履带链条42之间设有3个右支承轮43用于支撑机架3,该右支承轮43与右支承轮轴44相配合,且右支承轮轴44设于2个右支承轮座45上;机架3的顶部与左履带链条36之间还设有左履带托板35,可为左履带34和左履带链条36提供支撑力,机架3的顶部与右履带链条42之间还设有右履带托板55,可为右履带37和左履带链条42提供支撑力。左履带链条36的两端部分别与一左驱动轮29和一左从动轮2相配合;该左驱动轮29依次与左行走减速机53和左行走马达54相连接,且左驱动轮29与左履带链条36相啮合;左从动轮2与一左从动轮轴52相配合,且该左从动轮轴52的一端通过一左从动轮轴固定板I与机架3相连接;右履带链条42的两端部分别与一右驱动轮49和一右从动轮50相配合;该右驱动轮49依次与右行减速机47和右行走马达48相连接,且右驱动轮49与右履带链条42相啮合;右从动轮50与一右从动轮轴41相配合,且该右从动轮轴41的一端通过右从动轮轴固定板51与机架3相连接。如图4所示,回转轴承33设于机架3的中部,且机架3的上部与回转轴承33的外齿圈33A相连接,回转轴承33的内圈33B与旋转台5相连接;该旋转台5上设有回转减速器27,该回转减速器27的两端分别与回转马达26和小齿轮28相连接,小齿轮28与回转轴承33的外齿圈33A相啮合。如图I、图2和图4所示,旋转台5上设有2个相对设置的导轨14、2个内支架13和2个外支架8,工作台10的底部上设有2个相对设置的导轨119,且每个导轨14与每个导轨119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每个内支架13与每个外支架8通过支架轴1115铰接,且每个外支架8的一端与工作台10通过支架轴III16铰接,另一端与一滑块139通过支架轴V 38铰接,该滑块139设于导轨14内且可沿导轨14滑动,每个内支架13的一端与导轨14通过支架轴IV 17铰接,另一端与滑块IIll通过支架轴112铰接,滑块IIll设于导轨119内且可沿导轨119滑动;2个内支架13通过联接轴40相连接;2个升降油缸7设于旋转台5上,其一端与旋转台5通过油缸销轴16铰接,另一端与联接轴40通过油缸销轴II14铰接。如图3和图8所示,电机21设于旋转台5上,其通过联接盘20依次与柱塞泵122、柱塞泵1123和齿轮泵25相连接;柱塞泵122通过管路162与左行走马达54相连接,且柱塞泵122与左行走马达54之间设有左行走手动换向阀68 ;柱塞泵1123通过管路1163与右行走马达48相连接,且柱塞泵1123与右行走马达48之间设有右行走手动换向阀69 ;左行走手动换向阀68、右行走手动换向阀69、左行走马达溢流阀59和右行走马达溢流阀60的 回油路均通过冷却器57和回油滤油器56与油箱24相连;齿轮泵25通过管路III64与回转马达26和两个升降油缸7相连接,且齿轮泵25与回转马达26之间设有回转手动换向阀46,齿轮泵25与两个升降油缸7之间设有升降手动换向阀18;回转手动换向阀46、升降手动换向阀18和回转溢流阀61的回油路与油箱24相连;左行走手动换向阀68、右行走手动换向阀69、回转手动换向阀46和升降手动换向阀18均设于阀架19上,该阀架19设于旋转台5上;在管路162上接有左马达压力表65,在管路1163上接有右马达压力表66,在管路III64上接有回转马达压力表67。以下将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进一步描述如下如图I-图8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启动电机21,驱动柱塞泵122、柱塞泵1123和齿轮泵25供油,此时同时操作左行走手动换向阀68和右行走手动换向阀69,使柱塞泵122和柱塞泵1123分别通过管路162和管路1163同时向左行走马达54和右行走马达48供油并正转;此时,左行走马达54通过左行走减速机53带动左驱动轮29转动,通过左履带链条36带动左履带34转动,右行走马达48通过右行走减速机47带动右驱动轮49转动,通过右履带链条42带动右履带37转动;因机架3通过3个左支承轮30支承在左履带链条36和左履带34上以及通过3个右支承轮43支承在右履带链条42和右履带37上,因此,通过机架3带动整机向前移动,直到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再操作左行走手动换向阀68和右行走手动换向阀69停止;需要后退时,操作左行走手动换向阀68和右行走手动换向阀69使左行走马达54和右行走马达48反转即可。当需要左转弯时,操作右行走手动换向阀69使柱塞泵1123通过管路1163驱动右行走马达48正转,右行走马达48带动右行走减速机47上的右驱动轮49转动,通过右履带链条42带动右履带37向前转动,同时操作左行走手动换向阀68使柱塞泵122通过管路162驱动左行走马达54反转,左行走马达54带动左行走减速机53上的左驱动轮29反转,通过左履带链条36带动左履带34后退,就形成整机左转弯,转到需要的方向即可;当需要右转弯时,操作左行走手动换向阀68使柱塞泵122通过管路162驱动左行走马达54正转,通过左行走减速机53带动左驱动轮29转动,通过左履带链条36带动左履带34向前转动,同时操作右行走手动换向阀69使柱塞泵1123通过管路1163驱动右行走马达48反转,右行走马达48带动右行走减速机47上的右驱动轮49反转,通过右履带链条42带动右履带37后退,就形成整机右转弯,转到需要的方向即可。然后再操作回转手动换向阀46,使齿轮泵25供的液压油通过管路II164驱动回转马达26转动,回转马达26带动回转减速器27上的小齿轮28转动,通过小齿轮28与回转轴承33中的外齿圈33A的啮合,因回转轴承33的外齿圈33A与机架3固定,内圈33B与旋转台5固定,所以驱动旋转台5旋转,直至旋转台5旋转到需要的位置,操作回转手动换向阀46使其停止。再操作升降手动换向阀18,使齿轮泵25供的液压油通过管路III64驱动两个升降油缸7伸出,升降油缸7通过销轴II14带动联接轴40升起,联接轴40通过内支架13和外支架8上的滑块IIll和滑块139在导轨119、导轨14上的滑动,使工作台10升起,直到工作台10升到合适的位置停止。一个工作状态结束,再根据需要操作左行走手动换向阀68、右行走手动换向阀 69、回转手动换向阀46和升降手动换向阀18,根据工作需要使整机前进、后退、左转弯、右转弯,旋转和回转,工作台升降等工作过程。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矿井下巷道支护专用履带行走升降工作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电机、回转轴承、旋转台、工作台和至少I个升降油缸; 所述机架的相对的两端部分别配合有左履带和右履带,所述左履带和右履带的内表面分别与左履带链条和右履带链条相连接;所述机架的底部与所述左履带链条之间设有至少I个左支承轮,所述机架的底部与所述右履带链条之间设有至少I个右支承轮; 所述左履带链条的两端部分别与一左驱动轮和一左从动轮相配合;所述左驱动轮依次与左行走减速机和左行走马达相连接,所述左驱动轮与所述左履带链条相啮合;所述左从动轮与一左从动轮轴相配合;所述右履带链条的两端部分别与一右驱动轮和一右从动轮相配合;所述右驱动轮依次与右行走减速机和右行走马达相连接,所述右驱动轮与所述右履带链条相啮合;所述右从动轮与一右从动轮轴相配合; 所述机架的上部与所述回转轴承的外齿圈相连接;所述回转轴承的内圈与所述旋转台相连接;所述旋转台上设有回转减速器,所述回转减速器的两端分别与回转马达和小齿轮相连接,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回转轴承的外齿圈相啮合; 所述旋转台上设有2个相对设置的导轨1、2个内支架和2个外支架,所述工作台的底部上设有2个相对设置的导轨II,且每个所述导轨I与每个所述导轨II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每个所述内支架与每个所述外支架铰接,且每个所述外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工作台铰接,另一端与一滑块I相连接,所述滑块I设于所述导轨I内且可沿所述导轨I滑动,每个所述内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导轨I铰接,另一端与滑块II相连接,所述滑块II设于所述导轨II内且可沿所述导轨II滑动;2个所述内支架通过联接轴相连接;所述升降油缸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台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联接轴铰接; 所述升降油缸、左行走马达、右行走马达和回转马达均与所述电极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行走升降工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与所述左履带链条之间设有3个所述左支承轮,所述左支承轮与左支承轮轴相配合,所述左支承轮轴设于2个左支承轮座上; 所述机架与所述右履带链条之间设有3个所述右支承轮,所述右支承轮与右支承轮轴相配合,所述右支承轮轴设于2个右支承轮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行走升降工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从动轮轴的一端通过左从动轮轴固定板与所述机架相连接; 所述右从动轮轴的一端通过右从动轮轴固定板与所述机架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行走升降工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顶部与所述左履带链条之间设有左履带托板;所述机架的顶部与所述右履带链条之间设有右履带托板。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行走升降工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轴承设于所述机架的中部;所述旋转台上设有2个所述升降油缸。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行走升降工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油缸的一端通过油缸销轴I与所述旋转台铰接,另一端通过油缸销轴II与所述联接轴铰接; 所述内支架的一端通过支架轴I与所述滑块II铰接,另一端通过支架轴IV与所述导轨I铰接;所述外支架的一端通过支架轴III与所述工作台铰接,另一端通过支架轴V与所述滑块I铰接;所述内支架与所述外支架之间通过支架轴II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行走升降工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联接盘依次与柱塞泵I、柱塞泵II和齿轮泵相连接;所述柱塞泵I通过管路I与所述左行走马达相连接;所述柱塞泵II通过管路II与所述右行走马达相连接;所述齿轮泵通过管路III与所述回转马达和升降油缸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走升降工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泵I与所述左行走马达之间设有左行走手动换向阀;所述柱塞泵II与所述右行走马达之间设有右行走手动换向阀;所述齿轮泵与所述回转马达之间设有回转手动换向阀,所述齿轮泵与所述升降油缸之间设有升降手动换向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走升降工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行走手动换向阀、右行走手动换向阀、回转手动换向阀和升降手动换向阀均设于阀架上,所述阀架设于所述旋转台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走升降工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I上设有左马达压力表;所述管路II上设有右马达压力表;所述管路III上设有回转马达压力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井下巷道支护专用履带行走升降工作机。它包括机架、电机、回转轴承、旋转台、工作台和至少1个升降油缸;所述机架的相对的两端部分别配合有左履带和右履带,所述左履带和右履带的内表面分别与左履带链条和右履带链条相连接;所述左履带链条的两端部分别与一左驱动轮和一左从动轮相配合;所述机架的上部与所述回转轴承的外齿圈相连接;所述旋转台上设有2个相对设置的导轨I、2个内支架和2个外支架。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全液压自动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它能自动行走,矿井下移动方便,旋转台能旋转360度,能适合各个工作面的施工,工作台能自动升降,能适应不同高度的巷道,施工效率高,大大降低施工的成本,灵活性高。
文档编号E21D11/40GK202707096SQ20122029763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5日
发明者李校民, 林鹏 申请人:湘潭三民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