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圆隧道针梁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1714阅读:1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全圆隧道针梁台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全圆隧道针梁台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圆隧道针梁台车。
背景技术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对于地下工程的施工越来越多,各种规格及断面形状的洞室,是地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砼衬砌台车是隧道施工过程二次衬砌中必须使用的专用设备,用于对隧道内壁的砼衬砌施工。砼衬砌台车是隧道施工过程中二次衬砌不可或缺的非标产品,主要有简易衬砌台车、全液压自动行走衬砌台车和网架式衬砌台车。全液压衬砌台车又可分为边顶拱式、全圆针梁式、底模针梁式、全圆穿行式等。为适应圆形洞室全断面混凝土衬砌施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一般都采用全圆针梁台车进行施工。对于圆形截面的二次衬砌,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两次施工完成,即先完成3/4圆弧的衬砌,然后在二次施工再将剩下的圆弧段补上。如此不仅造成工程质量的下降,工程速度的 降低还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全圆隧道针梁台车,能够一次性浇注成型圆形截面,且施工效率高,大大节省工程成本。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圆隧道针梁台车,所述针梁台车包括底模板、顶模板、二侧模板、针梁、内框架、前底座、后底座以及至少二抗浮小车,所述底模板、二侧模板和顶模板围合成一圆形模板,所述针梁通过上下二针梁行走机构架设在所述内框架内,所述内框架通过复数个布设在周围的丝杠与圆形模板相搭接,所述前底座与后底座上均设置有一平移油缸,各平移油缸均连接有一平移小车,各所述平移小车上均设置有二主升油缸,所述前底座通过二主升油缸支撑在针梁的前端底部,所述后底座也通过二主升油缸支撑在针梁的后端底部,所述二抗浮小车分别设置在针梁顶部的前后部位,并分别与针梁行走机构的两端相连,所述针梁内固定设置一卷扬机,所述卷扬机通过一钢丝绳分别与二抗浮小车相连,所述钢丝绳经过的针梁拐角处设置有导轮。进一步地,所述内框架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二防翻转千斤。进一步地,各所述抗浮小车包括一支撑底座以及一托架,所述支撑底座与托架通过二升降机构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内框架通过二顶模油缸收、支顶模板,且分别通过四侧模油缸收支各所述侧模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前后设置的主升油缸能够对圆形模板的高度进行调整,在前后底座上均设有平移油缸,能够横向移动,对针梁台车进行左右微调,内框架通过复数个布设在周围的丝杠与圆形模板相搭接,有丝杠的支撑能够给使针梁台车能够稳定在隧道中央。[0011]所述内框架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二防翻转千斤,能够防止针梁台车在移动或施工过程中发生翻转。设置的一卷扬机固定于针梁上,卷扬机的钢丝绳分别两端固定在二抗浮小车上,卷扬机旋转时使得针梁和圆形模板产生相对运动而完成行走任务。即针梁固定移动圆形模板,圆形模板固定移动针梁,周而复始的完成砼衬砌任务。针梁台车在灌注砼时,产生的浮力是不能忽视的。故在针梁两端设有可前后移动的抗浮小车,为了防止下沉,在针梁底部靠近模板适当位置设有强大支撑,即前底座与后底座,增加针梁的支点,减少跨度,减少针梁的变形。总之,本实用新型能够一次性浇注成型圆形截面,且施工效率高,大大节省了工程成本。另外,支拆模速度快,5仝内实外光、无纵向施工缝,洞体整体性好、衬砌效果好。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抗浮小车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前底座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底座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Γ5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I飞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全圆隧道针梁台车,所述针梁台车包括底模板I、顶模板2、二侧模板3、针梁4、内框架5、前底座6、后底座7以及至少二抗浮小车
8,所述底模板I、二侧模板3和顶模板2围合成一圆形模板100,所述针梁4通过上下二针梁行走机构41架设在所述内框架5内,所述内框架5通过复数个布设在周围的丝杠51与圆形模板100相搭接,所述前底座6与后底座7上均设置有一平移油缸9,各平移油缸9均连接有一平移小车91,各所述平移小车91上均设置有二主升油缸10,所述前底座6通过二主升油缸10支撑在针梁4的前端底部,所述后底座7也通过二主升油缸10支撑在针梁4的后端底部,所述二抗浮小车8分别设置在针梁4顶部的前后部位,并分别与针梁行走机构41的两端相连,所述针梁4内固定设置一卷扬机42,所述卷扬机42通过一钢丝绳43分别与二抗浮小车8相连,所述钢丝绳43经过的针梁4拐角处设置有导轮44。所述内框架5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二防翻转千斤52 ;重点参阅图3,各所述抗浮小车8包括一支撑底座81以及一托架82,所述支撑底座81与托架82通过二升降机构83相连;所述内框架5通过二顶模油缸53收、支顶模板2,且分别通过四侧模油缸54收支各所述侧模板3。其中,针梁行走机构41是固定在内框架4上。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如下以衬砌第一模200为例说明,针梁台车在场外安装调试完毕后,将前底座6、后底座7上面的主升油缸10升起,抬高针梁4,使得针梁4托住内框架5使全圆模板100升高到适当的位置。操纵卷扬机42,由前端抗浮小车8通过针梁行走机构41将内框架5及圆形模板100拉至洞口适当的位置。下降前后四个主升油缸10,将圆形模板100置地,并继续下降主升油缸10直到支撑针梁4的前底座6和后底座7离开地面,且离开地面的高度高于隧道里面的钢筋笼(图未示)高度。再次操纵卷扬机42,使针梁4在内框架5内滑动前进,前进至适当位置后调节前后四个主升油缸10升出直至前底座6和后底座6顶住地面,并将圆形模板100再次升高托起,以便于底模板I高度的调整。当圆形模板100左右位置不对时可调整平移油缸9对其进行横向移动。圆形模板100位置调整完毕后可开始支模操作侧模油缸54、顶模油缸53前后分别动作将侧模板3、顶模板2支撑到位,而后在全圆模板100内侧装上丝杠51、防翻转千斤52至此整个针梁台车的就位工作完毕,待安全检查过后方可施工。拆模板时,卸掉所有丝杠51、防翻转千斤52、顶模油缸53、侧模油缸54,前后分别动作将侧模板3、顶模板2回收到位。前后四个主升油缸10升起,抬高针梁4,它将托住内 框架5使底模板I升高到适当的位置,至此圆形模板100完全脱离衬砌水泥,拆模完成后即可操纵卷扬机42来移动圆形模板100或者针梁4。本实用新型前后设置的主升油缸10能够对圆形模板100的高度进行调整,在前后底座上均设有平移油缸9,能够横向移动,对针梁台车进行左右微调,内框架5通过复数个布设在周围的丝杠51与圆形模板100相搭接,有丝杠51的支撑能够给使针梁台车能够稳定在隧道中央。所述内框架5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二防翻转千斤52,能够防止针梁台车在移动或施工过程中发生翻转。设置的一卷扬机42固定于针梁4上,卷扬机42的钢丝绳43分别两端固定在二抗浮小车8上,卷扬机42旋转时使得针梁4和圆形模板100产生相对运动而完成行走任务。即针梁4固定移动圆形模板100,圆形模板100固定移动针梁4,周而复始的完成砼衬砌任务。针梁台车在灌注砼时,产生的浮力是不能忽视的。故在针梁两端设有可前后移动的抗浮小车8,为了防止下沉,在针梁4底部靠近模板适当位置设有强大支撑,即前底座6与后底座7,增加针梁4的支点,减少跨度,减少针梁4的变形。总之,本实用新型能够一次性浇注成型圆形截面,且施工效率高,大大节省了工程成本。另外,支拆模速度快,5仝内实外光、无纵向施工缝,洞体整体性好、衬砌效果好。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全圆隧道针梁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梁台车包括底模板、顶模板、二侧模板、针梁、内框架、前底座、后底座以及至少二抗浮小车,所述底模板、二侧模板和顶模板围合成一圆形模板,所述针梁通过上下二针梁行走机构架设在所述内框架内,所述内框架通过复数个布设在周围的丝杠与圆形模板相搭接,所述前底座与后底座上均设置有一平移油缸,各平移油缸均连接有一平移小车,各所述平移小车上均设置有二主升油缸,所述前底座通过二主升油缸支撑在针梁的前端底部,所述后底座也通过二主升油缸支撑在针梁的后端底部,所述二抗浮小车分别设置在针梁顶部的前后部位,并分别与针梁行走机构的两端相连,所述针梁内固定设置一卷扬机,所述卷扬机通过一钢丝绳分别与二抗浮小车相连,所述钢丝绳经过的针梁拐角处设置有导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全圆隧道针梁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二防翻转千斤。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全圆隧道针梁台车,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抗浮小车包括一支撑底座以及一托架,所述支撑底座与托架通过二升降机构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圆隧道针梁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通过二顶模油缸收、支顶模板,且分别通过四侧模油缸收支各所述侧模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圆隧道针梁台车,所述针梁台车的底模板、二侧模板和顶模板围合成一圆形模板,所述针梁通过上下二针梁行走机构架设在所述内框架内,所述内框架通过复数个布设在周围的丝杠与圆形模板相搭接,所述前底座与后底座上均设置有一平移油缸,各平移油缸均连接有一平移小车,各所述平移小车上均设置有二主升油缸,所述前、后底座分别通过二主升油缸支撑在针梁的前、后端底部,所述二抗浮小车分别设置在针梁顶部的前后部位,并分别与针梁行走机构的两端相连,所述针梁内固定设置一卷扬机,所述卷扬机通过一钢丝绳分别与二抗浮小车相连,所述钢丝绳经过的针梁拐角处设置有导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断面需要分两次成型的问题,且施工效率高、工程成本低。
文档编号E21D11/10GK202718678SQ20122039776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0日
发明者张岩波, 吴锦龙, 李毓宏, 文新华 申请人:福建中天建工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