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用的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2474阅读:8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坑支护用的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用的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针对基坑支护多采用内支撑或排桩加锚杆的形式。基坑内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采用H型钢斜撑支护,但当基坑周边地质条件不明且施工过程中原设计支护方式不能实施或不能满足安全要求时,则须对原设计支护方式进行调整。因此H型钢斜撑支护方式可对原设计支护方式进行调整和加强。现行斜撑支护主要方式有钢管和H型钢。针对H型钢斜撑临时固定,暂无可靠的临时固定方式,现场施工主要采用事中控制方式,对H型钢上下连接部位按现场实际长度 临时进行加长或切割。当H型钢过长时,需要按实际要求进行切割,这就会造成材料浪费,返工频繁,并增加了施工进度控制的难度;当H型钢过短时,需要利用焊接技术将其增长,这就会造成质量及精度较难以保障,返工频繁,并增加了施工进度控制的难度;同时,在临时固定方面现行主要依靠吊车长时间定吊,在焊接完成一段时间后才能撤走,从而造成成本的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精度高、安装质量好、并且节省施工成本的基坑支护用的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坑支护用的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它包括—钢垫板;至少一个弹簧,该弹簧的一端锚固在混凝土烧筑成的支墩内,该弹簧的另一端固接在该钢垫板底面;一定位钢条,该定位钢条固接在该钢垫板的顶面的底部;两铰接钢板,该两铰接钢板平行间隔焊接在该钢垫板的顶面的中部;所述H型钢包括两翼沿板及连接该两翼沿板的一腹板,该两翼沿板之一抵接在该定位钢条上,该腹板插入到该两铰接钢板中间。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两铰接钢板之间的距离对应该腹板的宽度设置,该两铰接钢板与该定位钢条垂直布置。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腹板在临时固定的时候可微小辐度转动地与该两铰接钢板铰接在一起。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还包括一铰接锚栓,该两铰接钢板上分别设有一通孔,该腹板上设有一穿孔,该铰接锚栓穿设在该两通孔与该穿孔中。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H型钢在临时固定之后与该钢垫板固接在一起。—较佳实施例之中该弹簧为机械弹簧。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机械弹簧的数量是四个,均匀分布在该钢垫板的下方。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机械弹簧露出该支墩的高度在10_15mm。[0016]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I.在斜撑支护安装的时候,该H型钢的两端分别利用该定位装置定位,该弹簧的一端锚固在混凝土浇筑成的支墩内,该弹簧的另一端固接在该钢垫板底面,由于弹簧具有弹性,因此,当该H型钢过长时,该H型钢的重力能够压缩该弹簧,从而增大设置在该H型钢两端的钢垫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该H型钢能够克服长度误差而刚好抵接在该两钢垫板之间,这样,不必对该H型钢进行二次切割,就可以将该H型钢临时定位住,保障了该H型钢的安装精度和安全性,同时减少吊车占用时间,因此可确保该H型钢的安装质量并加快安装进度和节约成本。2.该两铰接钢板之间的距离对应该腹板的宽度设置,该两铰接钢板与该定位钢条垂直布置,由于该定位钢条与该翼沿板平行,因此能够快速、准确地将该H型钢临时定位在该定位装置上,从而具有安装方便、快速的优点。3.该腹板在临时固定的时候可转动地与该两铰接钢板铰接在一起,可以先临时定位住该H型钢的一端,然后利用吊车慢慢微小辐度转动该H型钢来定位该H型钢的另一端,从而具有定位方便、快速的优点。4.该铰接锚栓穿设在该两通孔与该穿孔中,该定位装置不需要复杂的机构就可以实现该H型钢微小辐度转动,使该定位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5.该机械弹簧的数量是四个,均匀分布在该钢垫板的下方,使该定位装置能够适用于大型号的H型钢的斜撑支护。6.该机械弹簧露出该支墩的高度在10_15mm,可以适当减小该H型钢的长度,具有节省材料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I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支护用的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绘示了图I所示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的立体图。图3绘示了图I所示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锚固于支墩内的立体示意图。图4绘示了 H型钢的立体图。图5绘示了图I所示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斜撑支护图4中的H型钢的示意图。图6绘示了图I所示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斜撑支护图4中的H型钢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


图1,一种基坑支护用的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100,用于在深基坑中临时固定、并最终焊接固定H型钢,便得H型钢发挥斜撑支护的功能。该定位装置100包括一钢垫板10、四个弹簧20、一定位钢条30、两铰接钢板40及一铰接锚栓50。该钢垫板10呈方形,其包括一顶面12及一底面14。在最终固定的时候,该钢垫板10与H型钢焊接在一起。该弹簧20优选为机械弹簧。用于弹性支撑该钢垫板10。[0033]该定位钢条30呈长条状,用于抵顶H型钢,防止H型钢下滑。该铰接钢板40呈长方形的块状结构,其中部设有一通孔42。该铰接锚栓50用于铰接H型钢与该两铰接钢板40,使得H型钢能够相对该铰接钢板40微小辐度转动。请参照图2,所述四个弹簧20均匀分布在该钢垫板10的下方,该弹簧20的上端与该钢垫板10的底面14通过焊接的方式固接在一起;该定位钢条30通过焊接的方式固接 在该钢垫板10顶面12的下部位置;该两铰接钢板40平行间隔焊接在该钢垫板10顶面12的中部位置,该两铰接钢板40上的通孔42对齐设置,该两铰接钢板40与该定位钢条30垂
直布置。请参照图3,在施工的时候,这些弹簧20的下端锚固在混凝土浇筑成的支墩A内,该弹簧20露出该支墩A的高度在10-15mm,即该钢垫板10与该支墩A的距离在10_15mm。请参照图4,前面所述H型钢200包括两翼沿板220及连接该两翼沿板的一腹板240。该腹板24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穿孔242。该两铰接钢板40之间的距离对应该腹板240的宽度设置。请参照图5及图6,该H型钢200在斜撑支护的时候,该H型钢200的两端都需要利用一个该定位装置100进行固定,定位该H型钢200上端的定位装置100连接一上支墩Al,定位该H型钢200下端的定位装置100连接一下支墩A2。首先,临时定位该H型钢200的下端。将该H型钢200的下端搁置于在连接于该下支墩A2的定位装置100的钢垫板10上,该两翼沿板220之一抵接在该定位钢条30上;转动该H型钢200,使该腹板240的下端插入到该两铰接钢板40中间,该两通孔42与该穿孔242对齐;该铰接锚栓50穿设在该两通孔42与该穿孔42中,该腹板240可转动地与该两铰接钢板40铰接在一起。然后,临时定位该H型钢200的上端。利用吊车缓慢放下该H型钢200 ;该H型钢200绕下端微小辐度转动,其上端与连接于该上支墩Al的定位装置100的钢垫板10抵接,该两翼沿板220之一抵接在该定位钢条30上;该H型钢200利用自身重力挤压上、下支墩上的钢垫板10,并压缩这些弹簧20,使得该H型钢200与该两钢垫板10紧密接触,该腹板240上端的穿孔242与通孔42对齐;该铰接锚栓50穿设在该两通孔42与该穿孔42中。以上过程完成后即实现对该H型钢200的临时固定。此时吊车可以撤离并进行该H型钢200与该钢垫板10的焊接固定,使该H型钢200最终与该两钢垫板10固接在一起。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基坑支护用的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钢垫板;至少一个弹簧,该弹簧的一端锚固在混凝土浇筑成的支墩内,该弹簧的另一端固接在该钢垫板底面;一定位钢条,该定位钢条固接在该钢垫板的顶面的底部;两铰接钢板,该两铰接钢板平行间隔焊接在该钢垫板的顶面的中部; 所述H型钢包括两翼沿板及连接该两翼沿板的一腹板,该两翼沿板之一抵接在该定位钢条上,该腹板插入到该两铰接钢板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的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铰接钢板之间的距离对应该腹板的宽度设置,该两铰接钢板与该定位钢条垂直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的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腹板在临时固定的时候可转动地与该两铰接钢板铰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的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铰接锚栓,该两铰接钢板上分别设有一通孔,该腹板上设有一穿孔,该铰接锚栓穿设在该两通孔与该穿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的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H型钢在临时固定之后与该钢塾板固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的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簧为机械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的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械弹簧的数量是四个,均匀分布在该钢垫板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用的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械弹簧露出该支墩的高度在10-1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用的H型钢斜撑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一钢垫板;至少一个弹簧,该弹簧的一端锚固在混凝土浇筑成的支墩内,该弹簧的另一端固接在该钢垫板底面;一定位钢条,该定位钢条固接在该钢垫板的底部;两铰接钢板,该两铰接钢板平行间隔焊接在该钢垫板的中部;所述H型钢包括上下两翼沿板及连接该两翼沿板的一腹板,该两翼沿板之一抵接在该定位钢条上,该腹板插入到该两铰接钢板中间。在斜撑支护安装的时候,H型钢的重力能够压缩该弹簧,使该H型钢能够克服长度误差而刚好抵接在该两钢垫板之间,这样,不必对该H型钢进行二次切割,就可以将该H型钢临时定位住,保障了该H型钢的安装精度和安全性,并节约成本。
文档编号E02D17/02GK202718128SQ201220436199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9日
发明者陈德华, 杨克红, 廖建漳, 陶维军, 李丕景, 林志青, 樊后煌, 黄焰华 申请人:厦门源昌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