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井下防爆装载机的驾驶室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2441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井下防爆装载机的驾驶室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井下防爆装载机的驾驶室升降结构。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防爆装载机的驾驶室在进出矿洞时不仅需要能够快速降低驾驶室高度,同时还需要保证安全可靠,以及操纵的平顺性和稳定性。目前井下使用的防爆装载机的驾驶室的形式很多,但是其原理都是一样的,顶升油缸固定在驾驶室顶柱的外侧面,使得驾驶室具有局限性,没有空间;同时,油缸外置,井下环境对油缸性能影响较大,并影响整机外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设计一种驾驶室液压内置式升降结构的可使得驾驶室进出矿洞时快速降低整机高度300mm,且操纵平顺、稳定、安全的适用于井下防爆装载机的驾驶室升降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井下防爆装载机的驾驶室升降结构包括分别安装在车架上的驾驶室后固定座上的左、右后立柱,以水平向前延伸的方式安装在左、右后立柱顶部的驾驶室顶棚,以及安装在驾驶室前固定座、驾驶室后固定座上的驾驶室地板,所述左、右后立柱均为由上、下节套装在一起中空柱形结构,且在所述的左、右后立柱的中空柱腔内分别设置有顶升油缸,所述顶升油缸的下端与构成立柱的下套节相结合,所述顶升油缸的上端与构成立柱的上套节相结合。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顶升油缸的活塞端通过上销轴与构成立柱的上套节相结合;所述顶升油缸的缸座端通过下销轴与构成立柱的下套节相结合;且在所述上、下销轴采用相互垂直的方式分布,并在所述上、下销轴上均穿装有隔套和用于调节间隙的调整垫圈;且在所述销轴上穿装有隔套和用于调节间隙的调整垫圈。所述驾驶室地板与驾驶室前固定座、驾驶室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减振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驾驶室顶棚的升降动作通过多路换向阀控制,也可根据需要调整手柄扳动的角度来控制驾驶室升降的速度。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左、右后立柱的上、下套节的重合段部位设置有用于调整上、下套节之间间隙的螺纹座和调节螺母,以及用于锁死上、下套节的限位螺栓穿装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驾驶室顶棚利用液压油缸进行升降调节,驾驶室顶棚通过左、右后立柱与车架刚性连接,使驾驶室顶棚稳定牢固可靠。升降油缸内置于立柱内部,可以拆卸,方便维修,同时使整体造型更加美观,可以有效的保护油缸。每个顶升油缸的上、下销轴采用异面相互垂直的方式分布、整体一对油缸对称分布,能够有效的保持驾驶室顶的受力均衡和稳定。因为真正的作业状态驾驶室会处在高位或者中位,所以在驾驶室的高位和中位点设有机械锁死孔,可以用螺栓进行机械锁死,这样升降油缸不会长时间受力,可以有效的保护油缸和液压锁;同时在油缸出故障的时候,也不会立刻影响正常的作业。

图1是驾驶室升降结构正向安装图。图中1、驾驶室顶棚,2、左后立柱,3、驾驶室地板,4、上销轴,5、右后立柱,6、顶升油缸。图2是驾驶室升降结构侧向安装图。图中7、下销轴。图3是上销轴安装图。图中8、隔套,9、调整垫片,10、隔套。图4是下销轴安装图。图中9、调整垫片,10、隔套。图5是螺纹座、固定螺栓安装图。 图中11、螺纹座,12、限位螺栓,13、螺母。图6是车架图。图中14、驾驶室后固定座;15、驾驶室如固定座。图7是驾驶室后立柱与驾驶室后固定座连接图。图8是驾驶室地板与驾驶室前固定座、驾驶室后固定座连接图。图中16、减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井下防爆装载机的驾驶室升降结构包括分别安装在车架上的驾驶室后固定座14上的左、右后立柱2、5,以水平向前延伸的方式安装在左、右后立柱2、5顶部的驾驶室顶棚1,以及安装在驾驶室前固定座15、驾驶室后固定座(14)上的驾驶室地板(参见图6、7);所述左、右后立柱2、5均为由上、下节套装在一起中空柱形结构,且在所述的左、右后立柱的中空柱腔内分别设置有顶升油缸6,所述顶升油缸6的下端与构成立柱的下套节相结合,所述顶升油缸6的上端与构成立柱的上套节相结合,左右对称布置。更具体讲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顶升油缸6的活塞端通过上销轴4与构成立柱的上套节相结合;所述顶升油缸6的缸座端通过下销轴7与构成立柱的下套节相结合;且在所述上、下销轴4、7采用相互垂直的方式分布,并在所述上、下销轴4、7上均穿装有隔套8、10和用于调节间隙的调整垫圈9,用于消除制造误差,确保举升平顺稳定。如图8所示,所述驾驶室地板3与驾驶室前固定座15、驾驶室后固定座14之间设置有减振器16。如图5所示,在所述的左、右后立柱2、5的上、下套节的重合段部位设置有用于调整上、下套节之间间隙的螺纹座11和调节螺母,以及用于锁死上、下套节的限位螺栓穿装孔,驾驶室升降结束后,可用限位螺栓12、螺母13锁死升降机构。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井下防爆装载机的驾驶室升降结构,它包括分别安装在车架上的驾驶室后固定座(14)上的左、右后立柱(2、5),以水平向前延伸的方式安装在左、右后立柱(2、5)顶部的驾驶室顶棚(1),以及安装在驾驶室前固定座(15)、驾驶室后固定座(14)上的驾驶室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后立柱(2、5)均为由上、下节套装在一起中空柱形结构,且在所述的左、右后立柱的中空柱腔内分别设置有顶升油缸(6),所述顶升油缸(6)的下端与构成立柱的下套节相结合,所述顶升油缸(6)的上端与构成立柱的上套节相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油缸(6)的活塞端通过上销轴与构成立柱的上套节相结合;所述顶升油缸(6)的缸座端通过下销轴与构成立柱的下套节相结合;且在所述上、下销轴采用相互垂直的方式分布,并在所述上、下销轴上均穿装有隔套和用于调节间隙的调整垫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地板(3)与驾驶室前固定座(15 )、驾驶室后 固定座(14 )之间设置有减振器(16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左、右后立柱(2、5)的上、下套节的重合段部位设置有用于调整上、下套节之间间隙的螺纹座(11)和调节螺母,以及用于锁死上、下套节的限位螺栓穿装孔。
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井下防爆装载机的驾驶室升降结构,它包括分别安装在车架上的驾驶室后固定座上的左、右后立柱,以水平向前延伸的方式安装在左、右后立柱顶部的驾驶室顶棚,以及安装在驾驶室前固定座、驾驶室后固定座上的驾驶室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后立柱均为由上、下节套装在一起中空柱形结构,且在所述的左、右后立柱的中空柱腔内分别设置有顶升油缸,所述顶升油缸的下端与构成立柱的下套节相结合,所述顶升油缸的上端与构成立柱的上套节相结合。
文档编号E02F9/16GK202913446SQ201220554979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7日
发明者何建伟, 刘俊周, 李玲琴, 荆明温, 张现杰, 段俊峰, 李文定, 张运康, 赵燕南, 张裕禄 申请人: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