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井井口防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657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抽油井井口防喷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属油田抽油井口设备,是一种抽油井井口防喷器。
背景技术
在抽油井抽油中,光杆穿过密封器,光杆下端与抽油杆连接,光杆上端与抽油机连接,正常抽油时,抽油井口与光杆之间同密封器密封,光杆往复运动,密封器始终包住光杆,实现密封,当光杆断裂落入井内后,密封器中间被光杆占有的孔与井外联通,成为井内高压油液喷射孔,一方面造成原油损失,另一方面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产生重大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抽油井井口防喷器,在光杆断脱落井后,保证原油不外喷,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不会造成原油损失。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壳体、左堵塞体、弹簧、密封器接头、光杆、右堵塞体,左堵塞体、右堵塞体的上部为半圆锥体,下部为半圆柱体,左堵塞体、右堵塞体合拢后上部为圆锥体,下部为圆柱体,光杆穿过壳体,左堵塞体、右堵塞体安装在壳体内,壳体内腔上部为圆锥形,左堵塞体、右堵塞体上部的圆锥体与壳体内腔上部的圆锥形配合,左堵塞体、右堵塞体之下安装弹簧,壳体下部与密封器接头连接,弹簧的下端面座在密封器接头的上端面上,弹簧的上端面支撑起左堵塞体、右堵塞体,左堵塞体、右堵塞体处于光杆两侧。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光杆断裂落井后,左堵塞体、右堵塞体没有光杆约束,在弹簧推动作用下向上移动,又在左堵塞体、右堵塞体的上部半圆锥体和壳体内腔上部的为圆锥形作用下,左堵塞体、右堵塞体合拢呈圆锥体堵塞光杆下落后留出来的孔洞,井液不会喷出,避免原油损失和污染环境,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1是实用新型实施例装配视图。附图2是附图1中件2、6的外形图。附图3是附图1中件2、6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壳体1、左堵塞体2、弹簧3、密封器接头4、光杆5、右堵塞体6,左堵塞体2、右堵塞体6的上部为半圆锥体,下部为半圆柱体,左堵塞体2、右堵塞体6合拢后上部为圆锥体,下部为圆柱体,光杆5穿过壳体I,左堵塞体2、右堵塞体6安装在壳体I内,壳体I内腔上部为圆锥形,左堵塞体2、右堵塞体6上部的圆锥体与壳体I内腔上部的圆锥形配合,左堵塞体2、右堵塞体6之下安装弹簧3,壳体I下部与密封器接头4连接,弹簧3的下端面座在密封器接头4的上端面上,弹簧3的上端面支撑起左堵塞体2、右堵塞体6,左堵塞体2、右堵塞体6处于光杆5的两侧。 密封器接头4下部与光杆密封器连接,当光杆5疲劳断裂落井后,光杆5失去对左堵塞体2、右堵塞体6的约束,在弹簧3的推动下上升堵塞壳体I的上端口,防止井内液体喷出,起到防喷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抽油井井口防喷器,包括壳体(1)、左堵塞体(2)、弹簧(3)、密封器接头⑷、光杆(5)、右堵塞体¢),其特征是:左堵塞体(2)、右堵塞体¢)的上部为半圆锥体,下部为半圆柱体,左堵塞体(2)、右堵塞体(6)合拢后上部为圆锥体,下部为圆柱体,光杆(5)穿过壳体(I),左堵塞体(2)、右堵塞体(6)安装在壳体(I)内,壳体(I)内腔上部为圆锥形,左堵塞体(2)、右堵塞体(6)上部的圆锥体与壳体(I)内腔上部的圆锥形配合,左堵塞体(2)、右堵塞体(6)之下安装弹簧(3),壳体(I)下部与密封器接头(4)连接,弹簧(3)的下端面座在密封器接头(4)的上端面上,弹簧(3)的上端面支撑起左堵塞体(2)、右堵塞体¢),左堵塞体(2)、右堵塞体( 6)处于光杆(5)两侧。
专利摘要一种抽油井井口防喷器,左堵塞体、右堵塞体合拢后上部为圆锥体,下部为圆柱体,光杆穿过壳体,左堵塞体、右堵塞体安装在壳体内,左堵塞体、右堵塞体上部的圆锥体与壳体内腔上部的圆锥形配合,左堵塞体、右堵塞体之下安装弹簧,壳体下部与密封器接头连接,弹簧的下端面座在密封器接头的上端面上,弹簧的上端面支撑起左堵塞体、右堵塞体,左堵塞体、右堵塞体处于光杆两侧,当光杆断裂落井后,左堵塞体、右堵塞体没有光杆约束,在弹簧推动作用下向上移动,又在左堵塞体、右堵塞体的上部半圆锥体和壳体内腔上部的为圆锥形作用下,左堵塞体、右堵塞体合拢呈圆锥体堵塞光杆下落后留出来的孔洞,井液不会喷出,避免原油损失和污染环境。
文档编号E21B33/06GK202990949SQ20122075193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邓宝宁, 徐传彬, 李莉, 赵海珍 申请人:张玉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