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挖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661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挖掘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挖掘机,特别是涉及在液压挖掘机上设置的外饰门的百叶窗构造。
背景技术
在液压挖掘机上搭载有包含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水的散热器、冷却液压设备的工作油的油冷却器、冷却向发动机供给的压缩空气的后冷却器等各种冷却装置。这样的多个冷却装置在液压挖掘机中被配置于车体的侧面,并设有覆盖多个冷却装置的外饰门。在外饰门上,为了向冷却装置导入冷却用的空气而形成有开口部,在开口部上,为了避免使雨或沙尘等进入,并且为了确定空气流动的方向而安装有百叶窗。在例如专利文献I所示的液压挖掘机中,冷却装置配置在车体的侧面,并且为了覆盖这些冷却装置而设有侧门及发动机罩,进而设有与它们分开的覆盖过滤器上方的盖体。另外,在侧门等上形成有用于取入外部气体的开口部。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液压挖掘机中,表示了在形成于外饰门上的开口部设有百叶窗的构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3 - 3519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5 - 3255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近年来,在液压挖掘机中也正在发展混合动力化。在该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中,除了现有的多个冷却装置外,还需要用于冷却逆变器等电动机系统的散热器(在此将该散热器称作“混合散热器”)。因此,相比现有装置,需要增加冷却用空气的供给量,从而需要防止热平衡变差。在此,外饰门通常具有形成有作为空气吸入口的开口部的平面部分和形成于平面部分的上部的曲面部分。为了增大吸入的空气量,考虑在外饰门的曲面部分也形成开口部。这样,在曲面部分上形成开口部的情况下,需要利用与堵塞平面部的开口部的百叶窗相同的百叶窗堵塞曲面部的开口部。在外饰门的曲面部上形成开口部且将堵塞该开口部的百叶窗固定于曲面部的情况下,需要通过焊接等将百叶窗的托架固定于开口周边部。但是,要在曲面部上焊接托架时,有时因曲面部的制作误差而不能焊接托架。因此,难以在曲面部上固定百叶窗。此外,在外饰门的上部不形成曲面部而形成有直线状的倾斜部的情况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另外,在外饰门上固定有两个百叶窗的情况下,外饰门整体的重量增大,需要提高支承外饰门的铰链部分的强度,从而带来成本增大。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能够形成比以往更大的开口部而从外饰门取入足够的空气,而且在外饰门的曲面部上不需要焊接托架而由百叶窗堵塞开口部。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第一发明的液压挖掘机具有下部行驶体、上部旋转体、外饰门和百叶窗。上部旋转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下部行驶体,具有旋转台和框架,该框架的下端部固定于旋转台。外饰门开闭自如地支承于上部旋转体的框架,具有形成有开口部的曲面部。百叶窗安装于上部旋转体的框架,堵塞处于闭合状态的所述外饰门的开口部。在此,由于在外饰门的曲面部上形成有开口部,所以通过与现有技术同样地在平面部上也形成开口部,能够形成相比现有的开口部更宽的开口部,从而能够从外部取入更多的空气。另外,由于堵塞曲面部的开口部的百叶窗安装于上部旋转体的框架,所以外饰门的构成简单。而且,百叶窗的安装变得容易。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即使打开了外饰门,百叶窗也处于留在框架侧的状态。但是,通常曲面部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小,因此,堵塞该开口部的百叶窗的占有面积小。因此,在对配置于外饰门内侧的构成部件进行处理时,百叶窗不会成为障碍。第二发明的液压挖掘机在第一发明的液压挖掘机的基础上,框架具有第一纵框架及第二纵框架和上部框架。第一纵框架及第二纵框架配置为各自的下端部固定于旋转台且向上方延伸,并且彼此隔开间隔。上部框架相对第一纵框架及第二纵框架装卸自如地配置于第一纵框架的上端部和第二纵框架的上端部之间。而且,百叶窗固定于上部框架,与上部框架一同相对第一纵框架及第二纵框架装卸自如。在此,百叶窗安装于构成框架的上部框架。在此,有时在上部框架的下方配置更换部件。在更换部件的重量重的情况下,需要使用提升机进行更换部件的装卸,有时上部框架及安装于其上的百叶窗成为更换作业的妨碍。因此,该第二发明中,百叶窗固定于上部框架,可以将百叶窗及上部框架作为一体从其它框架上拆卸。因此,百叶窗不会成为部件更换作业的妨碍。第三发明的液压挖掘机在第二发明的液压挖掘机的基础上,百叶窗还具有配置于第一纵框架和第二纵框架之间的第一托架及第二托架、一端部固定于第一托架而另一端部固定于第二托架的多个叶片。第一托架的上端部固定于上部框架的第一纵框架侧的一端部,第二托架的上端部固定于上部框架的第二纵框架侧的另一端部。在此,将构成百叶窗的两个托架固定于上部框架,在两个托架之间固定有多个叶片。因此,能够将百叶窗以可靠且稳定的姿势固定于上部框架。第四发明的液压挖掘机在第一 第三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液压挖掘机的基础上,夕卜饰门还具有在曲面部的下方由平坦的面形成的平面部,并且,除了形成于曲面部的开口部以外,还在平面部上形成有开口部。另外,该液压挖掘机还具有安装于外饰门且堵塞平面部的开口部的百叶窗。在此,能够有效利用外饰门整体取入大量的空气。第五发明的液压挖掘机在第一发明的液压挖掘机的基础上,框架具有第一纵框架及第二纵框架和上部框架。第一纵框架及第二纵框架配置为各自的下端部固定于旋转台上并且向上方延伸,并且彼此隔开间隔。上部框架相对第一纵框架及第二纵框架装卸自如地配置于第一纵框架的上端部和第二纵框架的上端部之间。而且,百叶窗支承于第一纵框架及第二纵框架。
在此,由于百叶窗固定于第一纵框架及第二纵框架,因此,不需要在外饰门侧安装百叶窗。另外,由于可以将上部框架及百叶窗从第一纵框架及第二纵框架拆下,所以在进行配置于上部框架下方的部件的更换作业时,百叶窗不会成为作业的妨碍。第六发明的液压挖掘机在第一 第五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液压挖掘机的基础上,还具有冷却单元,该冷却单元支承于上部旋转体,且配置在与形成于平面部及曲面部的开口部相对的位置。在此,由于将从两个开口部取入的空气向冷却单元供给,所以能够提高冷却冷却单元的能力。第七发明的液压挖掘机在第一 第六发明中任一发明的液压挖掘机的基础上,还具有更换部件,该更换部件支承于上部旋转体,且配置于上部框架的下方。在此,在进行蓄电池等更换部件的更换作业时,能够拆下百叶窗及上部框架,因此更换作业变得容易。发明效果在以上的本发明中,液压挖掘机能够从外饰门取入充分的空气,而且,不需要在外饰门的曲面部上焊接托架,此外,不会损害打开外饰门进行作业时的作业性。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后方观察图1的液压挖掘机的上部旋转体的一部分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用于说明外饰门及与外饰门关联的构成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外饰门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表示框架及副百叶窗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上部框架及副百叶窗的剖面图;图7是图3中拆下了上部框架及副百叶窗的图;图8是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整体构成]图1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I。液压挖掘机I是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具有旋转电动马达、发电机马达、作为变换器的逆变器、作为蓄电器的电容器、柴油发动机等。在该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I中,将车体旋转减速时所产生的能量变换成电能,该电能和与发动机直接连结的发电机马达的能量所得到的电能被蓄积于电容器中。另夕卜,蓄积的电能通过发电机马达作为发动机加速时的辅助能量利用。在以下的说明中,“前” “后” “左” “右”是指以就座于驾驶席的驾驶员为基准确定的方向。图1所示的液压挖掘机I具有下部行驶体2、上部旋转体3、工作装置4、驾驶室5。下部行驶体2在左右两侧部具有一对履带C,通过驱动该履带C而能够行驶。上部旋转体3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下部行驶体2,通过未图示的旋转电动马达可向任意方向进行旋转。工作装置4及驾驶室5搭载于上部旋转体3上。工作装置4具有大臂10、小臂11及铲斗12。另外,工作装置4具有用于驱动这些构成部件10 12的多个液压缸。
另外,在上部旋转体3的后部横置有发动机15。S卩,发动机15的曲轴(未图示)以相对于液压挖掘机I的前后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该发动机15被发动机罩或者被设置于其上方的外装罩16覆盖。在发动机15的前端部(右端部)设有被发动机15旋转的冷却风扇17。进而,在上部旋转体3的后部的右侧 端部,如图2所示,开闭自如地设有后外饰门21及前外饰门2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仅表示了上部旋转体3,省略了其它构成。[外饰门及与其关联的构成]在图3中仅表示有后外饰门21、前外饰门22及与这些外饰门21、22关联的构成。如该图3所示,上部旋转体3具有旋转台24和框架25。框架25具有第一 第三纵框架26、27,28和第一及第二上部框架29、30。第一 第三纵框架26、27、28的下端部均固定于旋转台24的侧部。各纵框架26、27,28的除上端部以外的部分(垂直部)26a、27a、28a沿相对旋转台24大致垂直的上方方向延伸,各自的上部(倾斜部)26以2713、286向车体内侧倾斜。第一纵框架26配置于最后方,第二纵框架27隔开规定间隔配置于第一纵框架26的前方。第三纵框架28隔开规定间隔配置于第二纵框架27的前方。第一纵框架26和第二纵框架27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比第二纵框架27和第三纵框架28的间隔宽。第一上部框架29沿前后方向延伸,后端部29a通过螺栓32固定于第一纵框架26的上端面,前端部29b通过螺栓32固定于第二纵框架27的上端面。第二上部框架30也沿前后方向延伸,后端部30a与第一上部框架29的前端部29b —同通过螺栓32固定于第二纵框架26的上端面,前端部30b通过螺栓32固定于第三纵框架28的上端面。如以上表明,第一上部框架29及第二上部框架30分别通过拧下或拧紧螺栓32相对各纵框架26 28装卸自如。后外饰门21设于第一纵框架26和第二纵框架27之间,前外饰门22设于第二纵框架27和第三纵框架28之间。后外饰门21的后方的侧部通过铰链(未图示)开闭自如地支承于第一纵框架26上。另外,前外饰门22的前方的侧部通过铰链(未图示)开闭自如地支承于第三纵框架28上。如图3所示,在旋转台24的后部配置有冷却单元35。冷却单元35具有用于冷却发动机冷却水的散热器、用于冷却工作油的油冷却器、用于冷却向发动机供给的压缩空气的后冷却器、用于冷却逆变器等电动机系统的混合散热器及空调装置的冷凝器。另外,在冷却单元35的侧方,在第一上部框架29的下方搭载有作为更换部件的多个蓄电池36。[外饰门的详细构成]图4表示外饰门21、22。由于后外饰门21、前外饰门22及与它们关联的构成基本上相同,因此在此说明后外饰门21及与其关联的构成。后外饰门21具有上下方向的下方的占大致2/3的平面部211和形成于平面部211的上方的曲面部212。平面部211与第一纵框架及第二纵框架26、27的垂直部26a、27a相对,曲面部212与第一纵框架及第二纵框架26、27的倾斜部26b、27b相对。平面部211具有大致垂直立起的平面,具有主开口部211a。曲面部212具有从平面部211的上端朝向上方且朝向车体内侧以圆弧状延伸的曲面,具有副开口部212a。副开口部212a的开口面积小于主开口部211a的开口面积。
[百叶窗]如图4所示,主开口部211a及副开口部212a在后外饰门21的闭合状态下分别被主百叶窗40及副百叶窗41覆盖。主百叶窗40及副百叶窗41是抑制雨或沙尘等异物侵入并且用于确定空气流向的部件。这些百叶窗40、41的外观形状虽不同,但构成基本上相同。如图3所示,主百叶窗40固定于后外饰门21的内表面(车体侧的面),副百叶窗41固定于框架25上。主百叶窗40的形状、构造及向后外饰门21固定的构造与现有技术大致相同,所以省略说明,下面详细说明副百叶窗41及其固定构造。如图5所示,副百叶窗41在第一纵框架26和第二纵框架27之间沿两纵框架26、27的倾斜部26b、27b配置。副百叶窗41具有第一端部托架411及第二端部托架412、多个中间托架413、多个叶片414。需要说明的是,前外饰门22用的各百叶窗仅具有端部托架,未设置中间托架。第一端部托架411及第二端部托架412配置于第一纵框架26和第二纵框架27之间,第一端部托架411与第一纵框架26相邻配置,第二端部托架412与第二纵框架27相邻配置。两端部托架411、412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部件,如图5及图6所示,具有与第一上部框架(以下简称作“上部框架”)29平行的上固定部412a (图6中仅表示了第二端部托架412,但第一端部托架411具有大致相同的构成)、和从上固定部412a沿第二纵框架27的倾斜部27b向下方延伸的叶片固定部412b。另外,在各端部托架411、412的叶片固定部411b、412b的下端部,如图3所示(图5中省略了一部分图示),分别具有向后方及前方突出的横固定部411c、412c。多个中间托架413均是与端部托架411、412同样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部件,具有上固定部413a、沿纵框架26、27的倾斜部26b、27b延伸的叶片固定部413b、连结两固定部413a、413b的连结部413c。叶片固定部413b的车体外侧的部分形成为具有多个水平面413d的台阶状。多个叶片414均是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带状的部件,如图6所示,具有大致水平固定部414a和从固定部414a向斜下方延伸的主体部414b。叶片414的后端面与第一端部托架411的叶片固定部411b的前方侧的面焊接,前端面与第二端部托架412的叶片固定部412b的后方侧的面焊接。另外,叶片414的固定部414a与多个中间托架413的形成为台阶状的部分的水平面413d焊接。如上所述,两个端部托架411、412、多个中间托架413及多个叶片414彼此通过焊接被固定而形成单元化,构成一个副百叶窗41。而且,将各端部托架411、412及各中间托架413的上固定部411a、412a、413a的上表面和上部框架29的下表面焊接在一起。另外,将两端部托架411、412的横固定部411c、412c利用螺栓45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对应的纵框架26、27上。由此,副百叶窗41与上部框架29构成一体化,相对纵框架26、27装卸自如。如上所述,前外饰门22的构成除尺寸以外与后外饰门21的构成基本相同。另外,堵塞前外饰门22的副开口部的副百叶窗及其安装构造也与后外饰门21用的副百叶窗41及其安装构造基本相同。[作用效果]对后外饰门21而言,在平面部211上形成有主开口部211a,并且在曲面部212上形成有副开口部212a,因此,相比现有构造,能够取入更多的空气。因此,特别是在必备有混合散热器的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中,能够使热平衡良好。另外,由于将堵塞副开口部212a的副百叶窗41不是固定于后外饰门21而是固定于框架25侧,因此,不需要在后外饰门21上设置副百叶窗41时的托架。而且,无需加重后外饰门21的重量。进而,以同样的理由,能够容易且稳定地固定副百叶窗4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将副百叶窗41固定于框架25侧,所以在打开后外饰门21时副百叶窗41留在车体侦U。但是,由于副百叶窗41的占有面积比较小,因此,对内部的构成部件进行处理时副百叶窗41不会成为障碍。在进行蓄电池的更换时,由于蓄电池36的重量重,所以需要利用提升机进行蓄电池36的装卸。此时,只要拧下将上部框架29固定于各纵框架26、27的螺栓32和将副百叶窗41的两端的端部托架411、412固定于纵框架26、27的螺栓45,就可以一体地拆卸上部框架29及副百叶窗41。图7表示拆下了上部框架29及副百叶窗41的状态。因此,在进行蓄电池36的更换作业时副百叶窗41不会成为作业障碍。[其它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或修正。(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副百叶窗与第一上部框架构成一体化的例子,但是副百叶窗的配置不限于该例。如图8所示,也可以将副百叶窗41’固定于第一纵框架及第二纵框架26、27。在该图8所示的举例中,副百叶窗41’自身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但是,端部托架411’、412’及中间托架未焊接在第一上部框架29上。各端部托架411’、412’的横固定部411c’、412c’通过螺栓45安装于第一纵框架26及第二纵框架27上。在该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除需要将第一上部框架29和副百叶窗41’分别从各纵框架26、27拆下这一点以外,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在后外饰门及前外饰门两方上,但也可以将本发明仅应用于其中一个车门上。(C)作为外饰门的形状,表示了具有平面部和曲面部的例子,但是即使在曲面部以直线状倾斜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应用本发明。(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外饰门配置于车体的侧方的例子,但是即使在将外饰门设于车体后部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应用本发明。工业实用性在应用了本发明的液压挖掘机中,能够从外饰门取入足够的空气,而且不需要在外饰门的曲面部上焊接托架;此外,不会损害打开外饰门进行作业时的作业性。符号说明I液压挖掘机2下部行驶体3上部旋转体21、22 外饰门211 平面部211a 主开口部212 曲面部
212a 副开口部24旋转台25 框架26 28 纵框架29,30上部框架35冷却单元36蓄电池40主百叶窗41、41’副百叶窗411、411’、412、412’ 端部托架414 叶片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挖掘机,其具有下部行驶体;上部旋转体,其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下部行驶体,具有旋转台和框架,该框架的下端部固定于所述旋转台;外饰门,其开闭自如地支承于所述上部旋转体的框架,具有形成有开口部的曲面部; 百叶窗,其安装于所述上部旋转体的框架,堵塞处于闭合状态的所述外饰门的开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中,所述框架具有第一纵框架及第二纵框架,其配置为各自的下端部固定于所述旋转台且向上方延伸, 并且彼此隔开间隔;上部框架,其相对所述第一纵框架及第二纵框架装卸自如地配置于所述第一纵框架的上端部和所述第二纵框架的上端部之间;所述百叶窗固定于所述上部框架,与所述上部框架一同相对所述第一纵框架及第二纵框架装卸自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中,所述百叶窗还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纵框架和所述第二纵框架之间的第一托架及第二托架、一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托架而另一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托架的多个叶片,所述第一托架的上端部固定于所述上部框架的所述第一纵框架侧的一端部,所述第二托架的上端部固定于所述上部框架的所述第二纵框架侧的另一端部。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中,所述外饰门还具有在所述曲面部的下方由平坦的面形成的平面部;除了形成于所述曲面部的开口部外,还在所述平面部上形成有开口部;所述液压挖掘机还具有安装于所述外饰门用来堵塞所述平面部的开口部的百叶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中,所述框架具有第一纵框架及第二纵框架,其配置为各自的下端部固定于所述旋转台且向上方延伸, 并且彼此隔开间隔;上部框架,其相对所述第一纵框架及第二纵框架装卸自如地配置于所述第一纵框架的上端部和所述第二纵框架的上端部之间;所述百叶窗支承于所述第一纵框架及所述第二纵框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中,还具有冷却单元,该冷却单元支承于所述上部旋转体,且配置在与形成于所述平面部及所述曲面部的开口部相对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中,还具有更换部件,该更换部件支承于所述上部旋转体,且配置在所述上部框架的下方。
全文摘要
一种液压挖掘机,能够形成比以往更大的开口部而从外饰门取入足够的空气,而且,能够在外饰门上不产生高应力,不会增大重量,由百叶窗堵塞开口部。该液压挖掘机具有外饰门(21)、主百叶窗(40)、副百叶窗(41)。外饰门(21)开闭自如地支承于上部旋转体(3)的框架(25),具有形成有副开口部(212a)的曲面部(212)。
文档编号E02F9/00GK103025964SQ201280001775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9日
发明者植竹正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