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挖掘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0276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液压挖掘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冷却装置的性能且能够将冷却装置配置于驾驶室后壁的附近的液压挖掘机。驾驶室的后壁(20)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立壁部(21)、与直立壁部(21)的上缘连接且相对于直立壁部(21)的上缘而向后方上侧倾斜的倾斜壁部(22)。作为冷却装置的油冷却器(60)的外表面具有与直立壁部(21)对置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表面(66)和与前表面(66)的上缘连接、且相对于前表面(66)的上缘而向后方上侧倾斜的倾斜面(67)。倾斜壁部(22)具有与直立壁部(21)连接的一方缘和一方缘的相反侧的另一方缘,油冷却器(60)的前表面(66)的上缘配置于比另一方缘的高度位置靠下方的位置。直立壁部(21)与倾斜壁部(22)所成的角度α为前表面(66)与倾斜面(67)所成的角度β以上。
【专利说明】液压挖掘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液压挖掘机,尤其是涉及具备冷却装置的液压挖掘机。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液压挖掘机具备对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散热器、对向液压促动器供 给的工作油进行冷却的油冷却器、对向发动机供给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的中间冷却器等各 种冷却装置。在日本特开2001-24694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结构:将驾驶 室的后壁的下部形成为朝向驾驶室内侧进入的形状而在后壁后方设置空间部,散热器及油 冷却器具有侧视矩形形状,在驾驶室的后壁下部与散热器的侧面之间设有隔壁板。
[0003] 在先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2469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 液压挖掘机为了避免在回旋时与后方的障碍物接触而要求将发动机室小型化并 且要求减少在驾驶室的后壁的后方配置的冷却装置与该后壁之间的空间。然而,当使上述 的公报公开的侧视矩形形状的冷却装置向前方移动而欲接近驾驶室的后壁时,冷却装置与 驾驶室的后壁的倾斜部分发生干涉。为了防止与驾驶室的后壁的干涉而需要减小冷却装 置整体的高度,但是这种情况下,由于冷却装置的芯部的面积减小,因而冷却装置的性能下 降。
[0008] 在驾驶室的后壁与冷却装置的外表面之间存在密封件的情况下,当冷却装置形成 为侧视矩形形状时,冷却装置的角部与密封件发生线接触而引起应力集中,存在密封件发 生破损这样的课题。
[0009]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冷却装置的性 能且能够将冷却装置配置于驾驶室后壁的附近、还能够抑制密封件的破损的液压挖掘机。
[0010]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1] 本发明的液压挖掘机具备:驾驶室,其具有后壁;冷却装置,其配置在后壁的后 方。后壁具有直立壁部和倾斜壁部。直立壁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倾斜壁部与直立壁部的上 缘连接,且相对于直立壁部的上缘而向后方上侧倾斜。冷却装置的外表面具有前表面和倾 斜面。前表面与直立壁部对置而沿上下方向延伸。倾斜面与前表面的上缘连接,且相对于 前表面的上缘而向后方上侧倾斜。倾斜壁部具有与直立壁部连接的一方缘和一方缘的相反 侧的另一方缘。冷却装置的前表面的上缘配置于比倾斜壁部的另一方缘的高度位置靠下方 的位置。直立壁部与倾斜壁部所成的角度为前表面与倾斜面所成的角度以上。
[0012] 根据本发明的液压挖掘机,由于能够抑制驾驶室的后壁与冷却装置的干涉,因此 能够将冷却装置以接近后壁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实现能维持冷却装置的冷却性能且能 将冷却装置配置于驾驶室的后壁的附近的液压挖掘机。在驾驶室的后壁与冷却装置的外表 面之间存在密封件的情况下,能够使密封件与倾斜面进行面接触,因此能够缓和应力集中 而抑制密封件的破损。
[0013] 在上述的液压挖掘机中,前表面的上缘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直立壁部与倾斜壁部所 成的角的二等分线和直立壁部的上缘的高度位置之间。这样的话,在冷却装置与驾驶室的 后壁之间能够确保填充密封件的空间,并能够防止冷却装置与后壁的接触。
[0014] 在上述的液压挖掘机中,倾斜面具有与倾斜壁部平行地延伸的部分。由此,能够将 冷却装置以接近后壁的直立壁部和倾斜壁部这双方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后 壁与冷却装置之间的间隔。
[0015] 上述的液压挖掘机还具备作业机和驱动作业机的液压促动器。冷却装置是对向液 压促动器供给的工作油进行冷却的油冷却器。由此,能够抑制驾驶室的后壁与油冷却器的 干涉,维持油冷却器对工作油的冷却性能,并将油冷却器配置于驾驶室的后壁的附近。
[0016] 在上述的液压挖掘机中,油冷却器包括对通过内部的工作油进行冷却的芯部和配 置于芯部的上方的上罐。冷却装置的前表面和倾斜面构成上罐的外表面。上罐的与前后方 向正交的截面具有矩形形状的外形。这样的话,由于在上罐的外表面设置倾斜面,因此芯 部的形状得以保持,而且无需为了防止油冷却器与后壁的干涉而减小芯部的高度方向的尺 寸,能够维持芯部的尺寸。因此,能够确保芯部的工作油的冷却性能。若将上罐形成为具有 矩形形状的截面的形状,则即使在上罐设置倾斜面也能更加容易地确保上罐的容量。
[0017] 上述的液压挖掘机还具备配置于冷却装置的后方的第二冷却装置。第二冷却装置 的最上表面配置在比冷却装置的最上表面高的位置。这样的话,对应于后壁的倾斜壁部的 倾斜,与冷却装置相比,能够增大第二冷却装置的高度方向的尺寸。由此,能够增大第二冷 却装置的冷却能力。
[0018] 上述的液压挖掘机还具备设于后壁与冷却装置的外表面之间的密封件。通过使冷 却装置的外表面具有倾斜面,能够使密封件与倾斜面进行面接触,由此能够缓和应力集中 而抑制密封件的破损。
[0019] 发明效果
[0020]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能维持冷却装置的性能且能将冷却装置 配置在驾驶室后壁的附近、还能够抑制密封件的破损的液压挖掘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的结构的侧视图。
[0022] 图2是构成图1的液压挖掘机的上部回旋体的俯视图。
[0023] 图3是构成图1的液压挖掘机的上部回旋体的立体图。
[0024] 图4是表示搭载在回旋框架上的发动机室内的结构的俯视图。
[0025] 图5是表示搭载在回旋框架上的发动机室内的结构的后视图。
[0026] 图6是应用于图1的液压挖掘机的液压回路图。
[0027] 图7是表示图1的液压挖掘机的驾驶室周边的结构的侧视图。
[0028] 图8是搭载于图1的液压挖掘机上的油冷却器的立体图。
[0029] 图9是表示图1的液压挖掘机的驾驶室的后壁周边的结构的侧视图。
[0030] 图10是表示驾驶室的后壁和油冷却器的配置的示意图。
[0031]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驾驶室的后壁周边的结构的侧视图。
[0032]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油冷却器的上罐的立体图。
[0033] 图13是沿着图12中所示的XIII-XIII线的上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5](第一实施方式)
[0036] 首先,说明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思想的液压挖掘机的结构。
[0037]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的结构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 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主要具备下部行驶体2、上部回旋体3、作业机4、平衡重5、冷却单 元6和驾驶室10。作业车辆主体主要由下部行驶体2和上部回旋体3构成。
[0038] 下部行驶体2具有在行进方向左右两端部分卷挂的一对履带P。下部行驶体2通 过一对履带P旋转而能够自行。
[0039] 上部回旋体3相对于下部行驶体2以能够向任意的方向回旋的方式设置。上部回 旋体3在前方左侧包括供液压挖掘机1的操作员上下车的作为运转室的驾驶室10。上部回 旋体3在后方侧包括收纳发动机的发动机室及平衡重5。
[004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驾驶员落座于驾驶室10内的状态下,驾驶员 的前方侧(正面侧)为上部回旋体3的前方侧,与之相反侧即驾驶员的后方侧为上部回旋 体3的后方侧,落座状态下的驾驶员的左侧为上部回旋体3的左侧,落座状态下的驾驶员的 右侧为上部回旋体3的右侧。在以下的说明中,上部回旋体3的前后左右与液压挖掘机1 的前后左右一致。而且,在以下的图中,将前后方向用图中箭头X表示,将左右方向用图中 箭头Y表示,将上下方向用图中箭头Z表示。
[0041] 进行砂土的挖掘等作业的作业机4由上部回旋体3轴支承为沿上下方向摆动自 如。作业机4具有:上下摆动自如地安装于上部回旋体3的前方侧的大致中央部的动臂4a ; 前后摆动自如地安装于动臂4a的前端部的斗杆4b ;前后摆动自如地安装于斗杆4b的前端 部的铲斗4c。动臂4a、斗杆4b及铲斗4c分别由液压工作缸38驱动而摆动。
[0042] 作业机4相对于驾驶室10而言设置在驾驶室10的作为一方的侧部侧的右侧,以 使搭乘于驾驶室10的操作员能看清作业机4的前端部。驾驶室10配置在作业机4的安装 部分的侧方。需要说明的是,驾驶室10和作业机4的配置并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例子,例 如可以在上部回旋体3的前方配置作业机4,在作业机4的后方(上部回旋体3的大致中 央)设置驾驶室10。
[0043] 平衡重5是在开采时等为了获取车身的平衡而在上部回旋体3的后部配置的重 物。冷却单元6收容在上部回旋体3的后部的发动机室内。关于冷却单元6的结构的详细 情况在后文叙述。
[0044] 图2是构成图1的液压挖掘机1的上部回旋体3的俯视图。图3是构成图1的液 压挖掘机1的上部回旋体3的立体图。参照图2及图3,上部回旋体3的后方侧的发动机 室由上面板15从上方覆盖,且由作为上侧的侧板的上侧板16及作为下侧的侧板的下侧板 17从侧方覆盖。上面板15对发动机室的上侧的外形进行规定。上侧板16及下侧板17对 发动机室的左右侧及后侧的外形进行规定。在上侧板16形成有将发动机室的内部与外部 连通的通气孔18。在下侧板17形成有将发动机室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孔19。通气孔 18、19形成在上部回旋体3的后方左侧。
[0045] 如图3所示,上部回旋体3包括回旋框架12。回旋框架12配置在图1所示的下部 行驶体2的上方,相对于下部行驶体2设置成回旋自如。作业机4、驾驶室10、平衡重5及 冷却单元6搭载于回旋框架12,配置在回旋框架12的上表面。
[0046] 在回旋框架12的前端中央部设有对作业机4的基端部进行支承的中心托架13。 平衡重5以将冷却单元6的后侧覆盖的方式配置。
[0047] 图4是表示搭载在回旋框架12上的发动机室内的结构的俯视图。参照图4,在由 上面板15、上侧板16及下侧板17将上方及侧方覆盖而规定的发动机室内,收容有冷却单元 6、发动机7及风扇8。
[0048] 在发动机室内,从左侧朝向右侧,依次排列有冷却单元6、风扇8、发动机7。冷却 单元6相对于风扇8而言配置在左侧、即接近通气孔18、19的一侧。发动机7相对于风扇 8而言配置在右侧、即远离通气孔18、19的一侧。风扇8由发动机7驱动而旋转,产生通过 发动机室内的空气的流动。
[0049] 冷却单元6以在俯视观察下与驾驶室10重叠的方式载置在回旋框架12上。冷却 单元6包括油冷却器60、中间冷却器70及散热器80而构成。油冷却器60是用于对向液 压工作缸38等的搭载于液压挖掘机1的各种液压促动器供给的工作油进行冷却的冷却装 置。中间冷却器70是用于对向发动机7供给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散热器80 是用于对发动机7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从前侧朝向后侧,油冷却器60、中间冷却 器70、散热器80按顺序排列。
[0050] 图5是表示搭载在回旋框架12上的发动机室内的结构的后视图。由发动机7驱 动而旋转的风扇8产生的空气的流动如图5中的空心箭头所示。
[0051] 当风扇8被驱动而旋转时,空气经由分别形成于上侧板16及下侧板17的通气孔 18、19而从上部回旋体3的外部向发动机室内流入。空气依次通过冷却单元6、风扇8及发 动机7地流动。冷却单元6相对于风扇8而言配置在空气的流动的上游侧。发动机7相对 于风扇8而言配置在空气的流动的下游侧。空气进一步经由形成于上部回旋体3的下部的 通气孔而从发动机室向上部回旋体3的外部流出。
[0052] 图6是应用于图1的液压挖掘机1的液压回路图。在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液 压系统中,液压泵31由发动机7驱动。液压泵31成为用于对液压工作缸38等液压促动器 进行驱动的驱动源,该液压工作缸38用于对图1所示的作业机4进行驱动。从液压泵31 喷出的工作油经由先导切换阀37而向液压工作缸38供给。向液压工作缸38供给的工作 油经由先导切换阀37而向罐35排出。罐35在其内部积存工作油。
[0053] 先导切换阀37控制相对于液压工作缸38的工作油的供给及排出。先导切换阀37 具有一对先导端口 Pi、P2。具有规定的先导压力的工作油向各先导端口 pi、p2供给,由此 来控制先导切换阀37。
[0054] 通过对操作杆装置41进行操作来控制向先导切换阀37施加的先导压力。操作杆 装置41具有由操作员操作的操作杆44和第一先导压力控制阀41A及第二先导压力控制阀 41B。在操作杆44上连接有用于对液压工作缸38的驱动进行控制的先导压力控制阀41A、 41B。
[0055] 第一先导压力控制阀41A具有第一泵端口 XI、第一罐端口 Y1、第一供排端口 Zl。 第一泵端口 XI与泵流路51连接。第一罐端口 Y1与罐流路52连接。泵流路51及罐流路 52与积存工作油的罐35连接。液压泵31设于泵流路51。第一供排端口 Z1与第一先导管 路53连接。
[0056] 第一先导压力控制阀41A根据操作杆44的操作而切换成输出状态、排出状态。第 一先导压力控制阀41A在输出状态下使第一泵端口 XI与第一供排端口 Z1连通,将与操作 杆44的操作量相应的压力的工作油从第一供排端口 Z1向第一先导管路53输出。而且,第 一先导压力控制阀41A在排出状态下使第一罐端口 Y1与第一供排端口 Z1连通。
[0057] 第二先导压力控制阀41B具有第二泵端口 X2、第二罐端口 Y2、第二供排端口 Z2。 第二泵端口 X2与泵流路51连接。第二罐端口 Y2与罐流路52连接。第二供排端口 Z2与 第二先导管路54连接。
[0058] 第二先导压力控制阀41B根据操作杆44的操作而切换成输出状态、排出状态。第 二先导压力控制阀41B在输出状态下使第二泵端口 X2与第二供排端口 Z2连通,将与操作 杆44的操作量相应的压力的工作油从第二供排端口 Z2向第二先导管路54输出。而且,第 二先导压力控制阀41B在排出状态下使第二罐端口 Y2与第二供排端口 Z2连通。
[0059] 第一先导压力控制阀41A与第二先导压力控制阀41B成对,对应于彼此相反朝向 的操作杆44的操作方向。例如,第一先导压力控制阀41A对应于操作杆44的向前方的倾 斜操作,第二先导压力控制阀41B对应于操作杆44的向后方的倾斜操作。第一先导压力控 制阀41A与第二先导压力控制阀41B通过操作杆44的操作而被择一地选择。即,在第一先 导压力控制阀41A为输出状态时,第二先导压力控制阀41B成为排出状态。在第一先导压 力控制阀41A为排出状态时,第二先导压力控制阀41B成为输出状态。
[0060] 第一先导压力控制阀41A控制相对于先导切换阀37的第一先导端口 pi的工作油 的供给及排出。第二先导压力控制阀41B控制相对于先导切换阀37的第二先导端口 p2的 工作油的供给及排出。根据操作杆44的操作,来控制对液压工作缸38的工作油的供给及 排出,从而控制液压工作缸38的伸长和收缩。由此,根据操作杆44的操作来控制作业机4 的动作。
[0061] 在成为朝向罐35流动的工作油的流路的罐流路52上设有上述的油冷却器60。油 冷却器60对从第一先导压力控制阀41A或第二先导压力控制阀41B排出而向罐35返回的 工作油进行冷却。油冷却器60还对从先导切换阀37排出而向罐35返回的工作油进行冷 却。如图6所示,油冷却器60具有对向液压工作缸38供给的工作油进行冷却的功能。
[0062] 图7是表示图1的液压挖掘机1的驾驶室10周边的结构的侧视图。如图7所示, 驾驶室10具有后壁20。后壁20具有沿着图7中的箭头Z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立壁 部21和相对于上下方向而倾斜延伸的倾斜壁部22。直立壁部21与倾斜壁部22在连接部 分23处被连接。连接部分23构成直立壁部21的上缘,且构成倾斜壁部22的下缘。连接 部分23构成倾斜壁部22的与直立壁部21连接的一方缘。倾斜壁部22具有与连接部分23 相反侧的另一方缘24。连接部分23可以是通过焊接等将平板状的直立壁部21与平板状的 倾斜壁部22接合的部分。或者,连接部分23可以是使一张平板弯曲而形成直立壁部21及 倾斜壁部22的情况下的该弯曲部分。
[0063] 倾斜壁部22与直立壁部21的上缘连接。倾斜壁部22以随着远离连接部分23而 朝向后方侧的方式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倾斜壁部22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立壁部 21的上缘向后方上侧倾斜。后壁20具有将直立壁部21和倾斜壁部22在各自的缘部处连 接的侧视观察下弯折的形状。驾驶室10形成为使后壁20的下部朝向驾驶室10的内部进 入的形状。
[0064] 冷却单元6配置在驾驶室10的后壁20的后方。冷却单元6所包含的油冷却器 60、中间冷却器70及散热器80在侧视观察下从前方向后方依次排列配置。油冷却器60配 置在后壁20的倾斜壁部22的下方。油冷却器60配置在驾驶室10的后壁20的直立壁部 21的附近,在俯视观察下与驾驶室10重叠配置。
[0065] 冷却单元6还包括壳体部91、安装板92和燃料冷却器94。壳体部91是安装油冷 却器60、中间冷却器70及散热器80的大致箱状的框架。安装板92安装在中间冷却器70 及散热器80的上部,将中间冷却器70及散热器80 -体化。燃料冷却器94是用于对在发 动机7中未燃烧的燃料等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在冷却单元6的下部,遍及油冷却器60、中 间冷却器70及散热器80的侧面地配置。
[0066] 在驾驶室10的后壁20中的直立壁部21与油冷却器60之间设有密封件30。在驾 驶室10的后壁20中的倾斜壁部22与油冷却器60之间设有隔壁板95。在散热器80与平 衡重5之间也设有密封件。通过上述的密封件30及隔壁板95,将冷却单元6的周边的空隙 封闭,因此,冷却单元6中的短路(9 3 -卜〃 7 )的空气的流动被抑制。
[0067] 图8是搭载于图1的液压挖掘机1上的油冷却器60的立体图。参照图8,油冷却 器60包括芯部61、在芯部61的上方配置的上罐62、在芯部61的下方配置的下罐64。上 罐62具有将构成图6所示的罐流路52的油配管连接的连接口 63。下罐64具有将构成图 6所示的罐流路52的油配管连接的连接口 65。
[0068] 芯部61具有上端与上罐62连接且下端与下罐64连接的多个细径的管和配置于 相邻的管间的翅片。工作油从连接口 65向下罐64内流入,从下罐64朝向上罐62在芯部 61的管内流动。在芯部61流动的工作油与伴随着风扇8的驱动而通过芯部61地流动的空 气进行热交换,由此被冷却。通过芯部61的内部的工作油向空气流动进行散热,由此油冷 却器60对工作油进行冷却。在芯部61被冷却后的工作油暂时积存于上罐62,并经由连接 口 63从上罐62流出。
[0069] 上罐62的外表面具有前表面66和倾斜面67。倾斜面67与前表面66的上缘连 接,相对于前表面66的上缘而向后方上侧倾斜。上罐62整体具有将圆筒沿上下方向压扁 而得到的外形。随着接近上罐62的呈筒形状的两端,与圆筒相比变形增大,其结果是,在上 罐62的上表面形成倾斜面67。第一实施方式的倾斜面67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弯曲的曲面形 状。
[0070] 图9是表示图1的液压挖掘机1的驾驶室10的后壁20周边的结构的侧视图。在 图9所示的油冷却器60收容在发动机室内的状态下,上罐62的前表面66沿上下方向延 伸,与驾驶室10的后壁20中的直立壁部21对置。而且,上罐62的倾斜面67与驾驶室10 的后壁20中的倾斜壁部22对置。在图9所示的侧视观察下,上罐62的前表面66与倾斜 面67在连接部分68处被连接。连接部分68构成前表面66的上缘,且构成倾斜面67的下 缘。连接部分68配置在比倾斜壁部22的另一方缘24的高度位置靠下方的位置。
[0071] 倾斜面67与前表面66的上缘连接。倾斜面67以随着远离连接部分68而朝向后 方侧的方式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倾斜面67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表面66向后方倾 斜。上罐62具有将前表面66和倾斜面67在各自的缘部处连接的侧视观察下弯折的外形。 连接部分68可以是通过焊接等将前表面66与倾斜面67接合的部分。
[0072] 油冷却器6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最高的最上表面69。在油冷却器60的后方配置的 中间冷却器70具有最上表面79。在中间冷却器70的后方配置的散热器80具有最上表面 89。中间冷却器70及散热器80的最上表面79、89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比油冷却器60的 最上表面1?的位置。
[0073] 图10是表示驾驶室10的后壁20和油冷却器60的配置的示意图。在图10中,示 意性地图示出驾驶室10的后壁20及油冷却器60的侧视观察的外形及配置。设于油冷却 器60与后壁20的间隙的密封件30及隔壁板95在图10中为了简化而省略图示。
[0074] 后壁20的直立壁部21具有后方侧的表面21s。后壁20的倾斜壁部22具有后方 侧的表面22s。直立壁部21的表面21s与倾斜壁部22的表面22s在连接部分23s处被连 接。表面21s、22s具有平面状的形状。表面21s、22s在连接部分23s处交叉。在侧视观察 后壁20的情况下,直立壁部21的表面21s与倾斜壁部22的表面22s所成的角度是图10 中所示的角度α。
[0075] 在侧视观察安装于发动机室内的油冷却器60的情况下,上罐62的前表面66与倾 斜面67所成的角度是图10中所示的角度β。驾驶室10的后壁20及油冷却器60的上罐 62以直立壁部21的表面21s与倾斜壁部22的表面22s所成的角度α为上罐62的前表面 66与倾斜面67所成的角度β以上的方式形成。
[0076] 图10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直线Η表示通过表面21s与表面22s的交叉的连接部 分23s,且沿着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延伸的线。即,直线Η表示连接部分23的高度位 置。图10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直线Β表示直立壁部21的表面21s与倾斜壁部22的表面 22s所成的角度α的二等分线。上罐62的前表面66与倾斜面67的连接部分68在上下方 向上位于直线Β和直线Η之间,该直线Β表示直立壁部21与倾斜壁部22所成的角(角度 α )的二等分线,该直线Η表示直立壁部21的上缘的高度位置。直线Η与直线Β形成角度
[0077]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0078]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后壁20具有直立壁部21和倾斜壁部22。直立壁 部21沿上下方向延伸。倾斜壁部22与直立壁部21的上缘连接,相对于位于直立壁部21 的上缘的连接部分23而向后方上侧倾斜。油冷却器60的外表面具有前表面66和倾斜面 67。前表面66与后壁20的直立壁部21对置,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倾斜面67与前表面66 的上缘连接,相对于位于前表面66的上缘的连接部分68而向后方上侧倾斜。直立壁部21 与倾斜壁部22所成的角度α为前表面66与倾斜面67所成的角度β以上。
[0079] 如图9所示,倾斜壁部22具有与直立壁部21连接的作为一方缘的连接部分23和 相对于连接部分23而言为相反侧的另一方缘24。油冷却器60的前表面66的上缘即连接 部分68配置于比另一方缘24的高度位置靠下方的位置。
[0080] 这样的话,能够抑制驾驶室10的后壁20的倾斜壁部22与油冷却器60的干涉,因 此能够将油冷却器60以接近后壁20的方式配置。倾斜面67设为油冷却器60的外表面中 的、上罐62的外表面,因此芯部61的侧视矩形的形状得以保持,而且无需为了防止油冷却 器60与后壁20的干涉而减小芯部6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能够维持芯部61的尺寸。因此, 能够实现能维持芯部61的工作油的冷却性能且能将冷却装置配置于驾驶室10的后壁20 的附近的液压挖掘机1。
[0081] 另外,如图10所示,位于油冷却器60的前表面66的上缘的连接部分68在上下方 向上位于直线B和直线Η之间,该直线B表示直立壁部21与倾斜壁部22所成的角度α的 二等分线,该直线Η表示直立壁部21的上缘的高度位置。通过将油冷却器60的前表面66 的上缘规定在比角度α的二等分线高且比直立壁部21的上缘低的位置,由此在油冷却器 60与驾驶室10的后壁20之间能够确保填充密封件30的空间,且能够防止油冷却器60与 后壁20的接触。
[0082] 若上罐62的前表面66的上缘的高度位置接近直立壁部21的上缘的高度位置,则 直立壁部21的上缘的高度位置与油冷却器60的前表面66的上缘的高度位置相对应,因此 能够将油冷却器60的外表面弯折的位置配置为更接近后壁20的弯折的位置。因此,能够 将油冷却器60的芯部61的上端配置在更高的位置,能够增大芯部61的面积而进一步提高 油冷却器60的冷却性能。从芯部61的面积的最大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前表面的上缘的 高度位置与直立壁部21的上缘相同。
[0083] 另外,如图9所示,在油冷却器60的后方配置中间冷却器70及散热器80。中间 冷却器70的最上表面79及散热器80的最上表面89配置在比油冷却器60的最上表面69 高的位置。这样的话,对应于后壁20的倾斜壁部22的倾斜,与油冷却器60相比,能够增大 中间冷却器70及散热器8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由此,能够增大中间冷却器70及散热器80 的芯部的面积,因此能够增大中间冷却器70及散热器80的冷却能力。
[0084] 另外,如图7所示,在驾驶室10的后壁20与油冷却器60的前表面66及倾斜面67 之间设有密封件30。在驾驶室10的后壁20与油冷却器60的外表面之间存在密封件30的 情况下,若油冷却器60形成为侧视矩形形状,则油冷却器60的角部与密封件30发生线接 触而引起应力集中,密封件30存在破损的可能性。通过使油冷却器60具有倾斜面67,能够 使密封件30与倾斜面67进行面接触,由此能够缓和应力集中而抑制密封件30的破损。
[0085] (第二实施方式)
[0086]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驾驶室10的后壁20周边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2是表 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油冷却器60的上罐62的立体图。图13是沿着图12中所示的ΧΙΙΙ-ΧΙΙΙ 线的上罐62的剖视图。
[0087] 第二实施方式的油冷却器60的上罐62在侧视观察下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 梯形形状的外形。然而,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上罐62为将圆筒沿径向压扁的形状, 相对于此,图12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上罐62通过平面的组合来形成外表面。即,第二实 施方式的上罐62具有均为平面形状的前表面66、倾斜面67及最上表面69。因此,第二实 施方式的上罐62的截面形状如图13所示具有矩形形状的外形。图13所示的上罐62的截 面对应于将油冷却器60安装在发动机室内时的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连接部分68可以 是使平板状的原料弯曲而形成前表面66及倾斜面67时的该弯曲部分。
[0088]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驾驶室10的后壁20的直立壁部21及倾斜壁部22的表面21s、 22s所成的角(图10所示的角度α )与上罐62的前表面66及倾斜面67所成的角(图10 所示的角度β )相等。第二实施方式的上罐62以倾斜面67与倾斜壁部22的表面22s平 行的方式形成。第二实施方式的上罐62的倾斜面67具有与后壁20的倾斜壁部22平行地 延伸的部分。
[0089]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如图11所示,上罐62的倾斜面67 具有与后壁20的倾斜壁部22平行地延伸的部分。由此,能够将油冷却器60以接近后壁20 的直立壁部21和倾斜壁部22这双方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保持芯部61的形状而维持油 冷却器60的冷却性能,且能够进一步减小后壁20与油冷却器60之间的间隔。
[0090] 若前表面66与直立壁部21平行且倾斜面67与倾斜壁部22平行,则在以前表面66 与直立壁部21间的距离和倾斜面67与倾斜壁部22间的距离相等的方式配置油冷却器60 时,能够将油冷却器60的连接部分68配置在图10所示的角度α的二等分线上。因此,油 冷却器60相对于后壁20的定位更容易,且能够提高油冷却器60向发动机室内的组装性。
[0091] 另外,如图12、13所示,上罐62的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具有矩形形状的外形。 这样的话,与具有将圆筒压扁的形状的外形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上罐62相比,能够进一步增 大上罐62的容积,因此即使在上罐62设置倾斜面67也能够更容易地确保上罐62的容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上罐62在耐压性方面更优异,且由于焊接部位少因此在容 易制造方面考虑优选。
[0092] 需要说明的是,在到目前为止的说明中,说明了油冷却器60的上罐62的外表面具 有倾斜面67,与后壁20的直立壁部21和倾斜壁部22所成的角度相比较地来规定上罐62 的外表面中的前表面66和倾斜面67所成的角度的例子。本发明的具有倾斜面的冷却装置 并不限定为油冷却器60。即,也可以将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中间冷却器70或散热器80配置 在冷却单元6中的最前方,而形成为具有倾斜面的形状。只要是具有借助在冷却装置的内 部流动的介质与通过冷却装置而流动的空气的热交换来对介质进行冷却的芯部,而且在芯 部的上下具有罐的冷却装置,就能够适合于应用本发明的思想。
[0093]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全部的点均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 范围不是由上述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意义及范围内的全 部变更。
[0094] 符号说明
[0095] 1液压挖掘机,2下部行驶体,3上部回旋体,4作业机,4a动臂,4b斗杆,4c铲斗, 5平衡重,6冷却单元,7发动机,8风扇,10驾驶室,12回旋框架,13中心托架,15上面板, 16上侧板,17下侧板,18、19通气孔,20后壁,21直立壁部,21s、22s表面,22倾斜壁部,23、 23s、68连接部分,24另一方缘,60油冷却器,61芯部,62上罐,63、65连接口,64下罐,66前 表面,67倾斜面,69、79、89最上表面,70中间冷却器,80散热器,95隔壁板。
【权利要求】
1. 一种液压挖掘机,其具备: 驾驶室,其具有后壁; 冷却装置,其配置在所述后壁的后方, 所述后壁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立壁部和与所述直立壁部的上缘连接、且相对于所 述直立壁部的上缘而向后方上侧倾斜的倾斜壁部, 所述冷却装置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直立壁部对置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表面和与所 述前表面的上缘连接、且相对于所述前表面的上缘而向后方上侧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倾斜壁部具有与所述直立壁部连接的一方缘和所述一方缘的相反侧的另一方缘, 所述前表面的上缘配置于比所述另一方缘的高度位置靠下方的位置, 所述直立壁部与所述倾斜壁部所成的角度为所述前表面与所述倾斜面所成的角度以 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中, 所述前表面的上缘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直立壁部与所述倾斜壁部所成的角的二等 分线和所述直立壁部的上缘的高度位置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中, 所述倾斜面具有与所述倾斜壁部平行地延伸的部分。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中, 所述液压挖掘机还具备: 作业机; 液压促动器,其驱动所述作业机, 所述冷却装置是对向所述液压促动器供给的工作油进行冷却的油冷却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中, 所述油冷却器包括对通过内部的工作油进行冷却的芯部和配置于所述芯部的上方的 上罐, 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倾斜面构成所述上罐的外表面, 所述上罐的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具有矩形形状的外形。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中, 所述液压挖掘机还具备配置于所述冷却装置的后方的第二冷却装置, 所述第二冷却装置的最上表面配置在比所述冷却装置的最上表面高的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挖掘机,其中, 所述液压挖掘机还具备设于所述后壁与所述冷却装置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密封件。
【文档编号】E02F9/08GK104126044SQ201380004364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四塚大统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