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地基快速分离夯实法

文档序号:5306292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软弱地基快速分离夯实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弱地基快速分离夯实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步骤一、水气分离集成管井布置;步骤二、水土分离降水;步骤三、动力加固后水气分离施工;步骤四、回填管井。该软弱地基快速分离夯实法具有采用水气分离集成管井降水结合动力加固方法,既能达到降水深度要求,又能快速消散因动力加固后产生的孔隙水压力,且适用于低渗透性土质动力加固要求的优点。
【专利说明】软弱地基快速分离夯实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大面积软弱地基加固处 理的软弱地基快速分离夯实法。适用于对场地不能满足设计所需承载力及压实度的吹填砂 泥的场地,属地基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利用沿江、沿海滩涂通过吹填造地的方法以解决用地不足,由于新吹填土高 含水量、高流变性、高压缩性、低强度。吹填完成后难以进入机械设备展开后续施工,为加快 建设速度,常用井点降水结合强夯、管井降水结合点夯以及真空预压的方法,其主要解决土 体含水量过高的问题,通过井点降水或管井降水的方法,以降低土体含水量,使之满足强夯 工艺,达到加固处理的目的,提高土体的承载力及压实度。也就是说,在这所有的加固措施 中,降低土体含水量是主要目的,只有在土体满足动力加固最佳含水量的条件下,通过强夯 过程中的多遍点夯、振动碾压等动力加固方法,以改变土体三高一低土质特性。我国现在软 土地基中降低含水量的方法有轻型井点降水,塑料排水板降水、管井降水,其主要作用就是 降低地下水。
[0003] 但在工程实践中,井点降水由于受井点管长度的限制(一般入土深度仅6m),因此 其降水深度仅为2m左右,对于2m以下的软弱土体,其含水量根本无法满足点夯所需的最佳 含水量,因此,其加固深度一般仅为4?6m,而且土体的密实度随着加固深度而急剧衰减, 所谓的"硬壳层"实际上也只有4m左右;常规的管井降水则是利用水力释重的原理,其降水 深度随着管井置入深度而定,一般可达到5?6m,为点夯对土体的压实创造了条件,由于其 5?6m的软弱土体含水量满足点夯夯实的条件,因此其加固深度根据工程实践,一般可达 到7?8m,所以在这两种降水方法上,管井降水结合强夯方法更适合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 但由于管井降水属自流排水,特别是在大面积软弱地基的处理时,通过结合强夯法、振动法 等动力加固处理,在施加这些动力加固过程中,动力加固对土体施加的冲击、振动压力,会 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土体在动力加固的过程中经历破坏--恢复过程,而管井降水由于 属被动降水,当土体经动力加固的冲击及载荷压力下,土体因变形产生超静孔隙水和超静 孔隙压力(统称为超静孔隙水压力),特别是在点夯的冲击过程中,土体内超静孔隙水压力 一般高达50KPa以上,冲击力越高,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越高,对软弱地基加固处理,一 般都采取少击多遍的原则,当采用多遍点夯时,需等待该压力消散至90%以上,让土体恢复 后,才能进行下一遍点夯。
[0004] 采用真空井点降水,通过真空泵对土体一定层厚抽真空,土体内超静孔隙压力随 超静孔隙水被排出土体,但由于其井点入土深度有限,下卧层土体超静孔隙压力仍无法消 散,其消散是依靠孔隙水被真空泵排入井点后缓慢消散,因此,真空井点降水结合强夯的方 法,其夯击能、夯击数无法提高,其原因就是超静孔隙压力在地表2m以下难以消散而造成, 而点夯所采取的夯击能直接影响到地基的加固深度。
[0005] 管井降水由于管井属被动降水,因此,强夯后在土体内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 散速度更慢。管井降水是利用水力释重的原理降水,因此不像真空井点降水那样,通过真空 泵(负压)抽真空而使超静孔隙水压力主动消散。对于软弱地基特别是粉质黏土等渗透系 数小的土质,其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长甚至无法消散,造成土体结构破坏,土体结构一经破 坏,其恢复期少则几月,多则一年以上。
[0006] 另外,降水方法的选用是根据土的渗透系数K来确定,根据土的渗透系数K经验 值:真空井点降水其适用渗透系数为K会0. 1?50m/d的土层中,而管井降水适用于渗透系 数为K 3 20?200m/d。由此可见这两种降水方法仅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的砂性土、粉质 土;而对于渗透系数K<0. lm/d的土质如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黏土等低渗透性的土层,则 无法适用。
[0007] 综上所述;真空井点降水虽能快速消散因动力加固后产生的孔隙水压力,但由于 其降水深度有限,因此仅能消散浅层的孔隙水压力;而管井降水虽能将地下水位降至地表 以下5?6m,但由于管井降水属被动降水,因此动力加固后产生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慢;根据 这两种降水方法的适用范围,仅适用于渗透系数为K兰0. 1?50m/d的土层中以上的土质, 对于渗透系数K彡0. lm/d的土质则无法满足动力加固所需的降水要求。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水气分离集成管井降水结合动力 加固方法,既能达到降水深度要求,又能快速消散因动力加固后产生的孔隙水压力,且适用 于低渗透性土质动力加固要求的软弱地基快速分离夯实法。
[0009]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软弱地基快速分离夯实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水气分离集成管井布置 1.1、 设置管井滤孔; 1. 2、集成管井布置; 1. 3、水气分离平衡控制端布置; 1. 4、集成管井网络连接; 步骤二、水土分离降水 集成管井正常运行进行水土分离降水,地下水位降至地表以下5?7m ; 步骤三、动力加固后水气分离施工 3. 1、第一遍点夯后推平然后进行第一遍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直至孔隙水压力消散至 90%以上; 3. 2、第二遍点夯后推平然后进行第二遍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直至孔隙水压力消散至 90%以上; 步骤四、回填管井 4.1、 拔除控制端,取出集成管井内置潜水泵,利用集成管井周边的软土填入集成管井 内; 4. 2、集成管井回填实后,即可进行满夯施工。
[0010] 其中在步骤3. 2后还有步骤3. 3或者在步骤3. 2后还有步骤3. 3以及步骤3. 4 ; 3. 3、第三遍点夯后推平然后进行第三遍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直至孔隙水压力消散至 90%以上; 3. 4、第四遍点夯后推平然后进行第四遍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直至孔隙水压力消散至 90%以上。
[0011] 其中步骤1. 1中管井滤孔距管井上口 2?3m以下设置。
[0012] 其中步骤1. 2中集成管井布置包括外围集成管井的布置和内层集成管井的布置, 外围集成管井布置在需加固区域周边,外围集成管井井距l〇m或者15m,内层集成管井设置 在外围集成管井中间,内层集成管井井距15m,外围集成管井和内层集成管井之间的井距为 20 ?30m〇
[0013] 其中步骤1. 3中控制端包括控制端安装管,控制端安装管的顶部设置盖板,盖板 上设置排水管、抽真空管、潜水泵固定绳穿管以及真空调节管,水气分离调节管上设置有调 节阀,水气分离调节管的顶部设置有真空表,控制端安装管从上端插入集成管井,盖板搁置 于集成管井顶部,每个集成管井内悬空吊置一个潜水泵,潜水泵上连接电缆线,电缆线通过 潜水泵固定绳穿管引出控制端与外部的电源连接,潜水泵的排水口通过软管连接排水管的 下端,排水管的上端也连接软管。
[0014] 其中步骤三中点夯的同时也伴随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的进行。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实施简单,适用范围广 通过抽真空并建立水气分离控制,能根据土质条件选择施加不同的真空压力,使之能 满足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黏土等低渗透性的土层进行加固处理;通过水气分离的方法,在 对大面积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过程中,不仅能加快土体在加固处理过程中的超静孔隙水压 力消散,而且适用于渗透系数K彡0. lm/d的土质如淤泥质粉质粘土等低渗透性的土层,为 低渗透性的土质加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降水方法。
[0016] 2、施工时间短,速度快,成本低 本发明与传统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相比,将管井降水、真空井点降水通过水气分离平衡, 使三者合而为一,既能深层降低地下水位,又能快速消散动力加固后产生的孔隙压力,改变 了传统降水模式,由于水气分离快速消散了孔隙水压力,在单位面积施工仅需一周时间就 能达到所需的软弱地基加固技术要求; 3、深层降水,效率高,加固效果明显 综合管井水力释重、真空井点抽真空的降水优点,水气分离平衡控制可调可控的三大 原理,快速消散软弱地基经动力加固后产生的超静孔隙压力。其降水深度及超静孔隙水压 力消散层厚达5?7m,保证了该层厚满足动力加固,为提高强夯对软弱地基的夯击能创造 了条件,经此法加固处理后的承载力达到120KPa?150KPa,不但达到深层加固密实的效 果,同时为减小工后沉降,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017] 4、一次布置降水网络可实施多遍动力加固 本方法根据需加固区域的土质条件布置水气分离管井网格,正常运转后,等地下水位 下降至所需深度,孔隙水压力消散至90%以上时(一般仅需1?2天时间),即可进入下一遍 动力加固施工,对渗透系数小的土质,还可实施边夯击边消散孔隙水压力的工艺,对孔隙水 压力的消散和地下水位的下降速度更快,基本可以达到连续动力加固的目的,解决了软弱 地基动力加固过程中孔隙水压力消散不易,土体恢复时间把握困难。
[0018] 因此该软弱地基快速分离夯实法具有采用水气分离集成管井降水结合动力加固 方法,既能达到降水深度要求,又能快速消散因动力加固后产生的孔隙水压力,且适用于低 渗透性土质动力加固要求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水气分离集成管井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的水气分离平衡控制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附图标记: 控制端安装管1、盖板2、排水管3、抽真空管4、潜水泵固定绳穿管5、真空调节管6、调 节阀7、真空表8。
[0022]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软弱地基快速分离夯实法(以下简称分离夯实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水气分离集成管井布置 在需加固区域根据地质条件布置水气分离集成管井,采用水气分离集成管井降水结合 动力加固方法,将土体中的自由水分离排出,降低土体含水量,以满足动力加固所需的最佳 含水量。
[0023] 水气分离集成管井布置的要求如下: 1.1、设置管井滤孔 传统的管井降水,其管井一般采用PVC波纹滤管,距上口 1. 5m以下设置管井滤孔,滤孔 间距为20cm从上至下等比列设置,直至管井底部;而本方法在设置管井滤孔则可根据土质 条件,将管井滤孔设置在渗透系数小的土层。同时须注意的是由于采取水气分离控制端连 接真空泵的工艺,因此管井滤孔需距管井上口 2?3m以下方可设置。管井采用铁管、PVC管 及波纹管、砂滤管等,管井的直径一般为250_。
[0024] 1. 2、水气分离集成管井(以下简称集成管井)的布置 参见图1,集成管井布置包括外围集成管井的布置和内层集成管井的布置,集成管井布 置网络根据场地吹填物的含砂量指标确定,一般当吹填物含砂量小于40%时,集成管井布 置网络为10X l〇m,当含砂量大于40%以上时,则集成管井布置网络为15X 15m。外围集成 管井布置在需加固区域周边,外围集成管井井距l〇m或者15m,内层集成管井设置在外围集 成管井中间,内层集成管井设置1?2排,内层集成管井井距15m,外围集成管井和内层集成 管井之间的井距为20?30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土质条件及地下水位情况确定。
[0025] 实际应用本方法时,可根据土质条件用需加固技术指标,根据试验确定集成管井 的布置网格。
[0026] 1. 3、水气分离平衡控制端(以下简称控制端)布置 集成管井按所确定的网络布置完成后,在集成管井口安装控制端,参见图2,控制端包 括控制端安装管1,控制端安装管1的顶部设置盖板2,盖板2上设置上下贯通布置的排水 管3、抽真空管4、电缆线潜水泵固定绳穿管5以及真空调节管6,水气分离调节管6上设置 有调节阀7,水气分离调节管6的顶部设置有真空表8。控制端安装管1的长度为500_,排 水管3伸入控制端安装管1内的长度为300mm。
[0027] 控制端安装管1用铁管制作,其直径小于集成管井内径,控制端安装管1从上端插 入集成管井,盖板2为圆形盖板,盖板2的直径大于集成管井内径,盖板2搁置于集成管井 顶部。控制端安装管1与集成管井密封连接,密封连接处使用缠绕膜缠绕密封。
[0028] 集成管井入土深度根据土质条件及地下水位确定,一般可根据设计要求的水位 下降值来确定,水位下降值是集成管井深度的2/3,如要求水位下降达到6m,则管井入土 深度应为9?10m。
[0029] 每个集成管井内悬空吊置一个潜水泵,潜水泵功率采用0. 75?2. 2KW,潜水泵通 过绳索吊置在集成管井内并固定,其固定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的水位降深确定,当降深需6m, 则潜水泵吊深在6m左右。潜水泵上连接电缆线,电缆线通过潜水泵固定绳穿管引出控制端 与外部的电源连接,潜水泵的排水口通过软管连接排水管3的下端,排水管3的上端也连接 软管,该软管通至待处理地基表面开挖的明沟内,明沟的底部铺设防水土工布或者防水薄 膜。抽真空管4的上端连接一根抽真空总管,抽真空总管通过外置的真空泵进行抽真空。
[0030] 水气分离集成管井的工作原理: 真空泵进行抽真空,集成管井内形成真空压力,集成管井内真空压力通过真空表8显 示,根据集成管井内水气混合情况,通过调节阀7调节集成管井内真空压力,使抽真空效果 可调可控,以达到快速释放土体在动力加固过程中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使土体在动力 加固过程中缩短恢复时间。
[0031] 1.4、集成管井网络连接 各集成管井控制端安装完成后,抽真空管4的上端连接一根抽真空总管,抽真空总管 通过外置的真空泵进行抽真空,一般一台真空泵通过抽真空总管连接5?8个集成管井,其 连接方式为,采用直径500_的PVC管作抽真空总管连接数个集成管井,由抽真空总管连接 真空泵,真空泵的功率为15KW以上,最适宜的是采用往复式真空泵,因该设备抽气功率大, 且工作在纯抽气状态。
[0032] 抽真空总管连接真空泵与集成管井时,则可将借助抽真空总管对集成管井上部定 位,用铁丝绑在集成管井的端口,以确保集成管井垂直。
[0033] 1.5、集成管井网络连接完成后,则可启动真空泵,检查管接口及连接处密封完好 后进行抽水试验,在实际施工时,根据真空表显示以及潜水泵排水情况,及时进行调试,要 求真空度达到〇. 4?0. 6MPa,潜水泵正常出水,以确保集成管井的运行正常。
[0034] 步骤二、水土分离降水 经试运行正常出水后,约1?2天地下水位即能降至地表以下5?7m,此时土体内自由 水急剧下降,经真空泵间隙抽真空后,土体内部分结合水被吸出土体而成自由水被排出,水 土分离降水真空压力达到0· 4?0· 6Mpa。
[0035] 集成管井正常运行后,约1?2天地下水位即能降至地表以下5?7m,而真空井点 降水一般需7?10天才能降至地表2m以下。
[0036] 步骤三、动力加固后水气分离施工 土体经动力加固夯击、振动压实时,土体产生超静孔隙压力,其压力值随动力所施加的 能量(夯击能)成正比增加;土体内结合水在夯击作用下形成超静孔隙水,两者(超静孔隙压 力以及超静孔隙水)混合成超静孔隙水压力,通过该步骤排出土体内压力水(超静孔隙水) 和压力气(超静孔隙压力)。
[0037] 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根据不同的土质,其消散时间也不同,大量的施工实践证 明,渗透系数越大的土质其消散时间越短,其中尤以中粗砂消散时间最快,一般仅需48小 时,其夯后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即完全消散,可进入下一遍动力加固。而渗透系数小的土质, 如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黏土等即使采用真空井点辅以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经一个月的 抽真空,也无法达到消散,如强行继续动力加固,其结果是出现"弹簧土"而造成土体结构破 坏,以失败告终。
[0038] 而水气分离集成管井,综合利用水力释重原理及真空井点抽真空增设水气分离平 衡过程中的水气平衡原理,不仅能快速的降低地下水,而且能平衡土体经夯后产生的孔隙 水和孔隙压力,使井内孔隙压力(正压)上升并被真空泵抽出土体,而土体内的孔隙水则经 平衡后流入管井内,被内置的潜水泵排出土体,不同的土质经动力加固后所产生的超静孔 隙水压力不同,水气分离集成管井则通过水气分离平衡调节,使之满足不同土体动力加固 后所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快速消散。水气分离降水真空压力根据土质条件确定,一般 为 0· 4 ?0· 6Mpa。
[0039] 3. 1、第一遍点夯后推平然后进行第一遍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 3. 2、第二遍点夯后推平然后进行第二遍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 步骤3. 2后可根据情况增设 3. 3、第三遍点夯后推平然后进行第三遍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 步骤3. 3后可根据情况增设 3. 4、第四遍点夯后推平然后进行第四遍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 利用土体中水气混合状态所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正压),通过在集成管井端口上设 置的控制端连接真空泵抽真空,由调节阀进行水气分离平衡控制,可根据动力加固后土体 所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压强,利用调节阀根据需加固区域的土质条件调节真空度,不 同的土质其真空度也不同,使流入集成管井内的水气混合液通过调节阀调节真空压力后, 水往下,气往上,真空泵抽气不抽水,减轻了真空泵的负载压力。检查真空泵与集成管井的 密封连接,在确认无误的情况下,开启真空泵进行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一般采取间隙抽真 空的方法,经2?3天后,土体超静孔隙压力消散至90%以上,地下水位下降至地表5?7m。
[0040] 步骤四、回填管井 4.1、拔除控制端,取出集成管井内置潜水泵,利用集成管井周边的软土填入集成管井 内,在此环节需注意的是在回填集成管井的同时,采用振捣捧边回填边振实,直到回填到场 地平,并在集成管井处做好标记,以方便在满夯时采取补夯措施。
[0041] 4. 2、集成管井回填实后,即可进行满夯施工,满夯夯击能一般采取1000KN. m, 满夯施工要求:夯印搭接1/4,每点1?2击;在实施本方法时遇集成管井标注点,则采 取对管井标注点用1000KN. m的夯击能点击5?6击,对集成管井点进行补夯,确保管井点 的密实度。满夯结束后场地平整,等孔隙压力消散后进行最终检测。
[0042] 综上所述,整个软弱地基快速分离夯实法的流程为: 1、 水气分离集成管井布置 2、 水土分离降水 3、 动力加固后水气分离施工:多遍动力加固以及水气分离降水、回填管井、满夯。
[0043] 采用软弱地基快速分离夯实法的实施例1、 步骤一、水气分离集成管井布置 本例采用水气分离集成管井直径为2500mm的高强度PVC波纹管,入土深度为10m,内 置0. 75KW潜水泵,集成管井布置工艺按现行建筑施工规范进行;集成管井布置设外围集成 管井和内层集成管井,外围集成管井井距l〇m,布置在需加固区域周边;内层集成管井设置 在中间,井距15m。
[0044] 实际施工时水气分离集成管井的设置及布置网格应根据地勘报告揭示的地质条 件确定。
[0045] 在设置集成管井过程中,充分考虑需加固区域地下水及土质分层条件,集成管井 滤孔设置在渗透系数较小的泥质粉质粘土。
[0046] 步骤二、水土分离降水 集成管井正常运行后,1?2天地下水位即降至地表以下5?7m, 步骤三、动力加固后水气分离施工 3. 1、第一遍点夯后推平然后进行第一遍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 3. 2、第二遍点夯后推平然后进行第二遍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 在地下水位下降至地表5m以下,进行第一遍点夯,第一遍点夯夯点布置为5X 5m,夯点 呈正方形布置,夯击能为2500ΚΝ·ηι,每点4?6击,收锤标准为:最后二击平均夯沉量小于 前一击,最后一击夯沉量为不大于0. lm。由于该例需加固区域土质为夹层淤泥质土,因此在 点夯过程中,集成管井应保持正常降水。
[0047] 第一遍点夯后推平然后进行第一遍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采取水气分离间隙降 水,直至地下水位下降至地表5m以下,孔隙水压力消散至90%以上(一般为1?2天),再 进行第二遍点夯,第二遍夯点布置在第一遍中间,与第一遍夯点呈梅花形布置,夯击能为 2500ΚΝ·ηι,每点4?6击,收锤标准为:最后二击平均夯沉量小于前一击,最后一击夯沉量为 不大于0. lm,第二遍点夯后推平然后进行第二遍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采取水气分离间隙 降水,直至地下水位下降至地表5m以下,孔隙水压力消散至90%以上(一般为1?2天)。 [0048] 在实际施工过程应用本方法时遇土质条件差特别是渗透系数小的淤泥质粉质粘 土等低渗透性的土层则在夯击过程中水气分离集成管井的正常运行,水气分离集成管井真 空度控制在〇. 6Mpa左右。以达到快速消散超静孔隙水压力的目的。
[0049] 在实际施工过程应用本方法时夯点间距及夯击能、每点夯击数均应根据需加固区 域的土质条件及使用要求确定。
[0050] 步骤四、回填水气分离管井, 拔除水气分离控制端,取出管井内置潜水泵,利用管井周边的软土填入管井内,并用振 捣器对管井回填土捣实。在此环节需注意的是在回填管井的同时,采用振捣捧边回填边振 实,直到回填到场地平,并做好标记,以方便在满夯时采取补夯措施。进行最后一遍满夯,为 确保管井内的夯密压实度,要求点夯施工人员在满夯时遇管井点,采取1〇〇〇ΚΝ·πι夯击能, 每点补打5?6击;满夯夯印搭接1/4,夯击能为1000ΚΝ·πι,每点2击,夯后推平。
[0051] 在实施管井降水点夯过程中,每遍地下水位下降值,每遍夯击能、夯击数及夯点布 置均由施工方上报专业工程师,经专业工程师现场复测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0052] 在本方法实施过程,辅以信息化监测,特别是水气分离过程中地下水位、满足不同 土层的水气分离平衡真空度以及点夯过程中的夯沉量、周边隆起量以及每遍夯间的孔隙水 压力消散的监测,通过这些在实施过程所反应出的信息,为软弱地基水气分离夯实法提供
【权利要求】
1. 一种软弱地基快速分离夯实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水气分离集成管井布置 1.1、 设置管井滤孔; 1. 2、集成管井布置; 1. 3、水气分离平衡控制端布置; 1. 4、集成管井网络连接; 步骤二、水土分离降水 集成管井正常运行进行水土分离降水,地下水位降至地表以下5?7m ; 步骤三、动力加固后水气分离施工 3. 1、第一遍点夯后推平然后进行第一遍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直至孔隙水压力消散至 90%以上; 3. 2、第二遍点夯后推平然后进行第二遍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直至孔隙水压力消散至 90%以上; 步骤四、回填管井 4.1、 拔除控制端,取出集成管井内置潜水泵,利用集成管井周边的软土填入集成管井 内; 4. 2、集成管井回填实后,即可进行满夯施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弱地基快速分离夯实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 2后还 有步骤3. 3或者在步骤3. 2后还有步骤3. 3以及步骤3. 4 ; 3. 3、第三遍点夯后推平然后进行第三遍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直至孔隙水压力消散至 90%以上; 3. 4、第四遍点夯后推平然后进行第四遍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直至孔隙水压力消散至 90%以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软弱地基快速分离夯实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1中 管井滤孔距管井上口 2?3m以下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软弱地基快速分离夯实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2中 集成管井布置包括外围集成管井的布置和内层集成管井的布置,外围集成管井布置在需加 固区域周边,外围集成管井井距l〇m或者15m,内层集成管井设置在外围集成管井中间,内 层集成管井井距15m,外围集成管井和内层集成管井之间的井距为20?30m。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软弱地基快速分离夯实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3中 控制端包括控制端安装管(1 ),控制端安装管(1)的顶部设置盖板(2 ),盖板(2 )上设置排水 管(3)、抽真空管(4)、潜水泵固定绳穿管(5)以及真空调节管(6),水气分离调节管(6)上设 置有调节阀(7 ),水气分离调节管(6 )的顶部设置有真空表(8 ),控制端安装管(1)从上端插 入集成管井,盖板(2)搁置于集成管井顶部,每个集成管井内悬空吊置一个潜水泵,潜水泵 上连接电缆线,电缆线通过潜水泵固定绳穿管(5)引出控制端与外部的电源连接,潜水泵的 排水口通过软管连接排水管(3)的下端,排水管(3)的上端也连接软管。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软弱地基快速分离夯实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点 夯的同时也伴随水气分离抽真空降水的进行。
【文档编号】E02D3/10GK104047280SQ201410263061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4日
【发明者】叶吉, 叶凝雯, 葛辉, 王雷, 张家欢 申请人:叶吉, 叶凝雯, 王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