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车硐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739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倒车硐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倒车硐室,属于硐室装岩安全结构领域,包括平巷道与穿脉,穿脉与平巷道纵横交叉,两条穿脉之间距离为100m,倒车硐室位于平巷道的侧壁上,且位于两条穿脉的中心位置,使电动装岩机避免了长距离倒车,节省了电动机移动消耗的电能。
【专利说明】倒车硐室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提供一种倒车硐室,属于硐室装岩安全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地下开采矿山,当基建期进入二期平巷施工后,大部分工作面都是独头掘进,由 于穿脉与穿脉之间相隔l〇〇m,爆破后岩石采用电动装岩机装岩,矿车运输,由于电动铲运机 电缆线长度有限,电动装岩机铲完延时后需要撤回到穿脉处才可以进行倒车装岩。
[0003] 目前现有技术缺陷在于:其一,电动装岩机在长距离倒车时会出现安全问题;其 二,装岩机需要浪费更多的电能来倒车。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车硐室,使电动装岩机避免了长距离倒车,节省了电 动机移动消耗的电能。
[0005] 本发明所述的倒车硐室,包括平巷道与穿脉,穿脉与平巷道纵横交叉,两条穿脉之 间距离为l〇〇m,倒车硐室位于平巷道的侧壁上,且位于两条穿脉的中心位置。
[0006] 所述的倒车硐室,在两条穿脉之间设置倒车硐室,倒车硐室距离两个穿脉的距 离为50米,使电动装岩机可以在倒车硐室内进行倒车装岩,因为两条穿脉之间的距离为 100m,所以电动装岩机在两条穿脉之间的平巷道施工时,铲起岩石后,需要倒车到最近的穿 脉才可以将岩石装进其后的矿车中,所以其最大倒车距离会达到50m,但在两条穿脉中间位 置设置倒车硐室,就可以使倒车距离减少到最长25m,大大的降低了倒车过程中发生的危 险,也大大的减短了倒车所使用的电能,十分节能。
[0007] 所述的倒车硐室,倒车硐室宽3m,高3m。
[0008] 所述的倒车硐室,倒车硐室设有顶,倒车硐室的顶为圆弧形,高1. lm。
[0009] 所述的倒车硐室,倒车硐室的尺寸可以满足电动装岩机倒入,并且电动装岩机的 大铲举起后不会碰到倒车硐室顶部,但也不会留有过多的空间,保证了正常应用的前提下, 还不浪费空间,且圆弧形的顶比平顶更加坚固,且挖掘更加省力,且不容易塌方。
[001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0011] 所述的倒车硐室,在两条穿脉之间设置倒车硐室,倒车硐室距离两个穿脉的距离 为50米,使装岩机可以在倒车硐室内进行倒车装岩,因为两条穿脉之间的距离为100m,所 以电动装岩机在两条穿脉之间的平巷道施工时,铲起岩石后,需要倒车到最近的穿脉才可 以将岩石装进其后的矿车中,所以其最大倒车距离会达到50m,但在两条穿脉中间位置设置 倒车硐室,就可以使倒车距离减少到最长25m,大大的降低了倒车过程中发生的危险,也大 大的减短了倒车所使用的电能,十分节能。
[0012] 所述的倒车硐室,倒车硐室的尺寸可以满足电动装岩机倒入,并且电动装岩机的 大铲举起后不会碰到倒车硐室顶部,但也不会留有过多的空间,保证了正常应用的前提下, 还不浪费空间,且圆弧形的顶比平顶更加坚固,且挖掘更加省力,且不容易塌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倒车硐室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1、平巷道;2、穿脉;3、倒车硐室;4、顶。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本发明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7]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倒车硐室,包括平巷道1与穿脉2,穿脉2与 平巷道1纵横交叉,两条穿脉2之间距离为100m,倒车硐室3位于平巷道1的侧壁上,且位 于两条穿脉2的中心位置。
[0018]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所述的结构基础上,如图2所示,倒车硐室3宽3m,高3m,倒 车硐室3设有顶,倒车硐室3的顶为圆弧形,高1. lm。
[0019] 操作步骤与工作原理:
[0020] 所述的倒车硐室,在两条穿脉2之间设置倒车硐室3,倒车硐室3距离两个穿脉2 的距离为50米,使电动装岩机可以在倒车硐室3内进行倒车装岩,因为两条穿脉之间的距 离为l〇〇m,所以电动装岩机在两条穿脉2之间的平巷道施工时,铲起岩石后,需要倒车到最 近的穿脉2才可以将岩石装进其后的矿车中,所以其最大倒车距离会达到50m,但在两条穿 脉2中间位置设置倒车硐室3,就可以使倒车距离减少到最长25m,大大的降低了倒车过程 中发生的危险,也大大的减短了倒车所使用的电能,十分节能。
【权利要求】
1. 一种倒车硐室,包括平巷道(1)与穿脉(2),穿脉(2)与平巷道(1)纵横交叉,其特 征在于,两条穿脉(2)之间距离为100m,倒车硐室(3)位于平巷道(1)的侧壁上,且位于两 条穿脉(2)的中心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车硐室,其特征在于,硐室宽3m,高3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车硐室,其特征在于,硐室设有顶(4),硐室的顶(4)为圆 弧形,商1. lm。
【文档编号】E21D9/14GK104088648SQ201410373564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发明者】刘海波, 王永吉, 张鑫 申请人:山东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