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梁式沟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3445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地梁式沟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地梁式沟道,包括沟壁、沟盖、沟底和预埋件,沟底设置于沟道底部,沟壁设置于沟底两侧,且沟底与沟壁底部相连;沟盖设置于沟壁上部,预埋件设置于沟壁的内壁;沟底设置有排水孔,且在排水孔位置对应的沟底底部设置有碎石层,碎石层的厚度为100~500毫米。沟壁、沟盖和沟底形成一个腔体,可在形成的腔体内设置电缆或管道,预埋件可固定电缆支架或管道;在沟底设置排水孔,并在排水孔对应的沟底底部设置碎石层,有利于从沟盖缝隙流入沟道的水排出沟道,不在沟道内形成积水,避免了电缆或管道浸泡在水中的情况;同时,通过碎石层排水解决了在沟道附近没有排水系统情况下的排水问题;碎石层厚度为100~500毫米有利于沟道内排出的雨水较快的渗入地下水。
【专利说明】地梁式沟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火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梁式沟道。
【背景技术】
[0002]电缆沟和管沟是火力发电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厂内部常见的沟道之一。
[0003]现有的电缆沟和管沟是由沟壁、沟底和沟盖板组成,材料为钢筋混凝土,临时沟道可采用砌砖,沟道内部设置有预埋件,用来固定电缆支架或管道。电缆沟和管沟均是独立的沟道,主要用于解决沟道的排水问题,常规的做法是将沟道沟面高过底面100毫米,以防止场地雨水进入沟道;并且,在沟道另外接有排水管至附近的排水系统,从而确保沟道内不会积水,不影响沟道内的电缆和管道。
[0004]但是,上述防水设置还是会有雨水从沟道盖板缝隙流入沟道内部,在沟道内形成积水,导致电缆或管道浸泡在水中,影响电缆和管道。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沟道内易形成积水,导致电缆或管道浸泡在水中,影响电缆和管道的缺陷,提供一种地梁式沟道。
[0006]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地梁式沟道,包括沟壁、沟盖、沟底和预埋件,所述沟底设置于沟道底部,所述沟壁设置于所述沟底两侧,且所述沟底与所述沟壁底部相连;所述沟盖设置于所述沟壁上部,所述预埋件设置于所述沟壁的内壁;所述沟底设置有排水孔,且在所述排水孔位置对应的沟底底部设置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100?500毫米。
[0008]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09]所述排水孔设置于沟道最低点的沟底。
[0010]多根地梁形成所述沟底,所述地梁之间的间隙为所述排水孔;所述沟底底部设置
有碎石层。
[0011 ] 多根所述地梁均布形成所述沟底。
[0012]所述沟壁内壁设置有沟槽,所述沟盖置于所述沟槽内。
[0013]所述沟壁外壁顶端高出地面100毫米。
[0014]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原理、效果等进行说明:
[0015]1.沟底设置于地基,沟壁设置于沟底两侧,且沟底与沟壁底部相连,沟盖设置于沟壁上部,于是,沟壁、沟盖和沟底形成了一个腔体,可在形成的腔体内设置电缆或管道,而预埋件可固定电缆支架或管道;在沟底设置排水孔,并在排水孔对应的沟底底部设置碎石层,有利于从沟盖缝隙流入沟道的水排出沟道,不在沟道内形成积水,避免了电缆或管道浸泡在水中的情况;同时,通过碎石层排水解决了在沟道附近没有排水系统情况下的排水问题;碎石层厚度为100?500毫米,起到了原垫层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沟道内排出的雨水较快的渗入地下水,减少雨水与沟道的接触,从而减少雨水对电缆或管道的影响。[0016]2.将排水孔设置于沟道最低点的沟底,有利于更好的排出浸入沟道的水分,避免电缆或管道受到雨水的影响。
[0017]3.将沟底设置成地梁的形式,有利于浸入沟道的雨水即刻排出,不在沟道内滞留,以保证沟道内不积水,避免电缆或管道浸泡在水中,使其受到影响;在沟底底部设置碎石层以代替沟道原有的垫层,保证了沟道内排出的水能快速渗入地下水中,解决了在沟道附近没有排水系统情况下的排水问题,同时,采用地梁式沟道的施工可采用与沟壁整体现浇或预制后再与沟壁整体浇注的方式,使得沟底节省了混凝土和钢筋的数量,从而节省了工程造价。
[0018]4.地梁均布于沟底,一方面可均布沟底受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浸入沟道的雨水均匀排出沟道,避免沟道某处排水孔太小,雨水量较大对沟道产生冲击。
[0019]5.沟壁内壁设置沟槽,沟盖置于沟槽内,保证了沟壁外壁高出内壁,从而挡住了部分雨水,阻止了部分雨水直接浸入沟道内部,缓解了沟道的排水压力。
[0020]6.沟壁外壁顶端高出地面100毫米,可挡住较多部分的雨水浸入沟道,较大程度的阻止了雨水直接浸入沟道内部,缓解了沟道的排水压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地梁式沟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地梁式沟道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0.地梁式沟道,110.沟壁,112.沟槽,120.沟盖,130.沟底,132.排水孔,134.地梁,140.预埋件,150.碎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6]如图1、图2所示,一种地梁式沟道100,包括沟壁110、沟盖120、沟底130和预埋件140,沟底130设置于沟道底部,沟壁110设置于沟底130两侧,且沟底130与沟壁110底部相连;沟盖120设置于沟壁110上部,预埋件140设置于沟壁110的内壁;沟底130设置有排水孔132,且在排水孔132位置对应的沟底130底部设置有碎石层150,碎石层150的厚度为200?500毫米。
[0027]沟底130设置于地基,沟壁110设置于沟底130两侧,且沟底130与沟壁110底部相连,沟盖120设置于沟壁110上部,于是,沟壁110、沟盖120和沟底130形成了一个腔体,可在形成的腔体内设置电缆或管道,而预埋件140可固定电缆支架或管道;在沟底130设置排水孔132,并在排水孔132对应的沟底130底部设置碎石层150,有利于从沟盖120缝隙流入沟道的水排出沟道,不在沟道内形成积水,避免了电缆或管道浸泡在水中的情况;同时,通过碎石层150排水解决了在沟道附近没有排水系统情况下的排水问题;碎石层150厚度为100?500毫米,一方面保证了碎石层150与原垫层的厚度相当,起到了原垫层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沟道内排出的雨水较快的渗入地下水,减少雨水与沟道的接触,从而减少雨水对电缆或管道的影响。
[002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排水孔132设置于沟道最低点的沟底130。将排水孔132设置于沟道最低点的沟底130,有利于更好的排出浸入沟道的水分,避免电缆或管道受到雨水的影响。
[0029]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多根地梁134形成沟底130,地梁134之间的间隙为排水孔132 ;沟底130底部设置有碎石层150。将沟底130设置成地梁134的形式,有利于浸入沟道的雨水即刻排出,不在沟道内滞留,以保证沟道内不积水,避免电缆或管道浸泡在水中,使其受到影响;在沟底130底部设置碎石层150以代替沟道原有的垫层,保证了沟道内排出的水能快速渗入地下水中,解决了在沟道附近没有排水系统情况下的排水问题,同时,采用地梁134式的沟道,其施工可采用与沟壁110整体现浇或预制后再与沟壁110整体浇注的方式,使得沟底130节省了混凝土和钢筋的数量,从而节省了工程造价。
[003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多根地梁134均布形成沟底130。地梁134均布于沟底130,一方面可均布沟底130受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浸入沟道的雨水均匀排出沟道,避免沟道某处排水孔132太小,雨水量较大对沟道产生冲击。
[003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沟壁110内壁设置有沟槽112,沟盖120置于沟槽112内。沟壁110内壁设置沟槽112,沟盖120置于沟槽112内,保证了沟壁110外壁高出内壁,从而挡住了部分雨水,阻止了部分雨水直接浸入沟道内部,缓解了沟道的排水压力。
[003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沟壁110外壁顶端高出地面100毫米。沟壁110外壁顶端高出地面100毫米,可挡住较多部分的雨水浸入沟道,较大程度的阻止了雨水直接浸入沟道内部,缓解了沟道的排水压力。
[00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地梁式沟道,包括沟壁、沟盖、沟底和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沟底设置于沟道底部,所述沟壁设置于所述沟底两侧,且所述沟底与所述沟壁底部相连;所述沟盖设置于所述沟壁上部,所述预埋件设置于所述沟壁的内壁;所述沟底设置有排水孔,且在所述排水孔位置对应的沟底底部设置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100?500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梁式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设置于沟道最低点的沟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梁式沟道,其特征在于,多根地梁形成所述沟底,所述地梁之间的间隙为所述排水孔;所述沟底底部设置有碎石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梁式沟道,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地梁均布形成所述沟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梁式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沟壁内壁设置有沟槽,所述沟盖置于所述沟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梁式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沟壁外壁顶端高出地面100毫米。
【文档编号】E02D29/045GK203821442SQ201420142077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6日
【发明者】廖思雄, 赵科熙, 王晴勤, 张礼杰, 谭跃盛, 陈胤 申请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