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5420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电缆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井,包括本体和电缆,电缆呈独立地布于电缆井内;当电缆为多根时,各根电缆成独立地至少平行布于电缆井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首创性的将电缆井中电缆的混乱排布方式改为单回路垂直放置,无需增加电缆井的体积,且针对不同的电缆,甚至可减小相应的电缆井体积,有效的利用了电缆井内不同高度空间;并且通过其内部隔离件的通孔设置,即可实现将多回路电缆编号分类,且无需其他辅助结构。该电缆井结构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安全系数高,且可大为节约现有市场中因为井内电缆混乱而导致的维修和安全问题,维修便捷,发生故障时可很快的找到故障电缆,及时维修,且可将带电与不带电的电缆分隔,更进一步的保证了施工安全。
【专利说明】电缆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建或电力建设中的地下布线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具体说,是涉及电缆井。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污水井、雨水井、雨水口井、燃气阀井、电力电缆井、各类弱电电缆井以及其他各类公用管道设备井通常采用砖等砌体砌筑,或者在安装现场采用现浇的方法制成混凝土的设备井。其中,电缆井,是在电缆埋设工程中起到施工中及工程竣工后安装或维护作用的地下检查井。一般分为人孔井和手孔井。人孔井比较大,人可以下到井里面进行施工操作。手孔井一般比较小,只有手可以伸进去进行操作,一般都是用于分支线路上,而且井内所穿过的电缆不多,主要的作用是做一个室外的过渡作用,用于暗敷时,方便穿线。传统的电缆井大多数使用的都是由砖砌或混凝土浇筑而成。
[0003]通常,为了维修便利,一般每条电缆都会在电缆井中留有备用量,以备不时之需。现有技术中,每个回路的备用电缆,无论进出线路电缆都会统一缠绕成圈之后堆叠在同一电缆井内,此时电缆可能会交错缠绕在一起,甚至打结,所以在发生电缆故障需要使用备用电缆时时,不能快速理顺备用电缆,难以抽出备用电缆及时进行维修和处理故障,尤其是当电缆堆叠在一起时,非常难以找出最底部的电缆,该电缆相对较重,往往需要借助外界工具,故障延时较长,维修和故障处理不方便,耽误电缆使用。此外,当一个回路的电缆出现故障时,其他回路的电缆也会收到影响,可能连带故障;更重要的是,同个电缆井内可能同时放置有带电和不带电的电缆,形成施工和维修时的多重安全隐患,尤其是当井内发生积水时,带电将更为危险。更有甚者,在已安装户外设备的地基下施工时,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尤其是施工空间极小,发生事故时,将难以逃生。
[0004]此外,实践证明,现有的砖砌或者混凝土浇筑的电缆井埋在地下受潮湿土壤和水汽、湿气浸泡、酸碱盐侵蚀极易腐蚀剥落而失去防水能力,易渗透、耐久性差,并且强度降低,易损坏;由于电缆布线和电缆井都是沿道路两侧设置,所以这样的电缆井一旦损坏还影响城市道路交通通畅,也不利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且大量使用粘土砖造成粘土资源浪费,不符合环保政策;更有甚者,以现行的结构,在检查电缆某些特殊需求时,必须要把砖敲掉,然后才能检查,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耗工,然后检修完后还得再砌砖,这样就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或者利用井盖封闭电缆井的结构中,井盖的结构强度又不足,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利用电缆井内空间,仅通过简单结构改进使得电缆井内电缆按回路单一放置,检修简便且安全的电缆井。
[0006]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电缆井,包括本体和本体内电缆,其中,该电缆呈独立地布于电缆井内;当电缆为多根时,各根电缆成独立地至少平行布于电缆井内;此时各根电缆于本体内成单回路竖直放置。
[0008]优选地,每两根电缆通过一隔离件将电缆井内分隔为两个用于容纳电缆的垂直空间;更优选地,当电缆为η根时,电缆井内的隔离件的数量为η-1。
[0009]更优选地,该隔离件包括由依次固定连接的固定轴、电缆固定环和电缆托板组成。其电缆固定环采用活扣式闭合,活扣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使用强度高的各类活扣。
[0010]更优选地,该隔离件为隔板;优选地,其中所有的隔板尺寸一致,且与电缆井的侧壁尺寸一致。
[0011]更进一步,隔离件可采用上述两种隔离件的结合。
[0012]更优选地,该隔离件为绝缘材料制成;但非绝缘材料亦可,可根据具体实施场地而定。
[0013]优选地,为了更有效的排布电缆,隔板、本体的侧壁或底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用于电缆穿过隔板。
[0014]优选地,电缆井内的进出该电缆井部分线路呈平行状,此时,相应电缆进出电缆井通过贯穿电缆井的相对两侧壁实现。
[0015]优选地,电缆井内的进出该电缆井部分线路不成平行状,进出线路间成一定角度,此时,相应的电缆进出电缆井通过贯穿电缆井的相连的两侧壁实现。
[0016]更优选地,该通孔直径不小于电缆直径,优选为不小于20mm,不大于300mm。
[0017]更优选地,每个回路的电缆一进一出的穿过每一隔板上的两个通孔,换言之,即每一隔板上的通孔为两个,可设置于相同高度,分别作为电缆的进、出孔;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不同隔板上的通孔高度不同,且可根据通孔位于隔板上的位置,有效编号区分各回路电缆。
[0018]更进一步优选地,在电缆需维护时更易将电缆取出,通孔可进一步向上开槽至隔板顶部,此时,该电缆放置处为一细长开口槽,当电缆需取出时,可通过将电缆向上提起即可完成,简单易操作;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该开口槽的开口处可设有一搭扣以避免误操作。
[0019]优选地,本体为一开口槽结构,其侧壁和外壁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砌体砌筑或水泥混凝土浇筑而成;优选地,本体配有一形状匹配绝缘盖,非绝缘盖亦可,可根据具体实施场地而定;更优选地,该绝缘盖由n+1个子绝缘盖组成,各子绝缘盖形状与经隔板分隔后的垂直空间顶面匹配;此时,将某一回路电缆发生故障时,可仅打开相应的绝缘盖进行维护,保证了各电缆之间的分隔,且修护人员可在该绝缘盖的保护下进行安全施工维护。
[002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该电缆井内可沿电缆进出区域的侧壁加设至少一个托板,使得该电缆井内的电缆更易取出和进一步分担电缆的承重。
[002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个隔板上可设有用于固定成卷电缆的电缆辅助固定件,可选择本领域技术中的常用技术手段,如挂钩,卡槽等。
[002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个隔板和井侧壁上设有用于固定固定轴的固定件,可选择本领域技术中的常用技术手段,如固定孔,卡槽等。
[0023]作为更进一步优选方案,该电缆井的本体可采用中国专利201210046209.2中所述的塑料本体及其相应的维持可靠强度的辅助结构。
[0024]作为更进一步优选方案,该电缆井还设有地线,更优选地,该地线可位于该电缆井壳体的各侧脊内,该侧脊为中空结构,内置地线即可。
[0025]作为更进一步优选方案,该电缆井还设有加强辅助件,如金属加强筋。
[0026]作为更进一步优选方案,该电缆井还设有井内水位实时检测装置,该装置优选为不插电的物理动力感应装置,当井内水位到达警戒水位时,将由该水位实时检测装置发送信号至远程中控台,提示相应的电缆井内需要抽水维护。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井内水位实时监测装置可采用浮标和行程开关匹配使用。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首创性的将电缆井中电缆的混乱排布方式改为单回路竖直放置,无需增加电缆井的体积,且针对不同的电缆,甚至可减小相应的电缆井体积,有效的利用了电缆井内不同高度空间;并且通过其内部隔离件的通孔设置,即可实现将多回路电缆编号分类,且无需其他辅助结构。该电缆井结构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安全系数高,且可大为节约现有市场中因为井内电缆混乱而导致的维修和安全问题,维修便捷,发生故障时可很快的找到故障电缆,及时维修,且可将带电与不带电的电缆分隔,更进一步的保证了施工安全;此外,该电缆井成本低廉、原料廉价易得,且可充分利用现有技术中各类电缆井的优势,如塑料电缆井等,与之结合,更利于电缆井的标准化生产,节约人力物力,环境友好,节能环保,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29]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中隔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中隔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的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32]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的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33]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的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34]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的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35]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的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0036]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的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37]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的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38]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的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
[0040]实施例1
[004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的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该电缆井为一过渡井,由本体I和本体内电缆2组成,其中井内共留四根电缆201余长备用,另四根电缆202仅过井后再经其他电缆井包裹继续走线。该井内留用的四根电缆201呈独立的平行设置布于本体I内,通过四个首尾相接的隔离件3分别将四根电缆201固定在本体内的相应位置中,此时每根电缆201均位于相对独立的井内空间102中(图中虚线表示部分);为了进一步是该电缆井内布线明细,各功能区分隔,本发明中电缆井可仅通过井内布线即可将井内分为留线备用区和进出线路区,具体可通过将电缆井的空间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作为留线备用区,下层作为进出线路区;也可将电缆井的空间分为前后两个区域,如图1所示,A区域为留线备用区,B区域为进出线路区。图2为本实施例中隔离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隔离件3由依次焊接的固定轴301、电缆固定环302和电缆托板303组成,每根电缆201相应的贯穿电缆固定环302,且位于电缆托板303之上,由该电缆托板支撑以避免电缆的变形而导致电缆故障等。如图1所示,该电缆井内平行分布了四根电缆,由相应的隔离件固定且支撑,以保证在井内的有限空间内可留最长长度的电缆备用,且进一步避免电缆形变而产生故障。作为隔离件的进一步优选方式(图中未表示),固定轴301可为中空管,四个隔离件的固定轴301依次套接于一支撑轴上,该支撑轴卡接于本体的两相对侧壁;当需要检修井内电缆时,可将该支撑轴提起,通过隔离件分别将相应的电缆取出维修,简便易操作;且可使得电缆201不与电缆井底接触,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地底湿气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如图2所示,当备用电缆的长度需要调节时,也可通过旋转固定轴301即可实现进一步调节,简单易行。作为隔离件的更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其中电缆固定环302可为活扣式设计,如图2和3所示所示,该电缆固定环为一圆弧挂钩匹配一固定在电缆托板303上的搭扣实现活口式设计。应当注意该实施例的活扣式并非唯一的选择,本发明的隔离件可根据具体实施环境的差异进行调整,以实现电缆的简便安放布线为准。此外,电缆托板的横截面为非水平状,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该横截面可为弧形,其弧度以不大于电缆的弧度为佳;最佳为与电缆弧度相匹配,此时电缆可卡在该电缆拖板内,使得隔离件的受力更均匀和承重更佳;且电缆托板303的宽度在略小于电缆直径时也能实现很好的承托作用。
[0042]实施例2
[0043]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的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俯视图,该电缆井也为过渡井,如图4所示:当该电缆井I中布线同实施例1,即四根电缆留用布于井内;此时,隔离件3为隔板304,隔板304的数量为3个,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有的隔板尺寸一致,且小于电缆井的侧壁101的宽度;换言之,隔板304将本体I内分隔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垂直空间102,该垂直空间为半封闭状。
[0044]实施例3
[0045]图5为该电缆井结合实施例1和2的进一步结构改进,即将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隔离件结合配用,该电缆井内布线方式可同实施例2,在此不作赘述。如图5所示,此时隔离件3包括固定轴301、电缆固定环302、电缆托板303和隔板304,此时,隔板304将本体内分隔为四个独立的垂直空间102,电缆201贯穿电缆固定环且部分布于电缆托板303上。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每个固定轴301可相应的活动固定于本体侧壁101和隔板304之间,或两个隔板之间;从而减少实施例1中的支撑轴,进一步简化结构,且使得将电缆取出更为简便;当需检修电缆时,仅需提起所需检修的固定轴,即可将电缆取出检修。更进一步,隔板304可设有用于固定和定位固定轴的一对卡槽或固定孔305,此时每个固定轴可嵌入该卡槽或固定孔305内,卡槽或固定孔的选择可根据该电缆井的具体使用场合或其他需求而定,并非唯一的选择,意在实现更佳的空间分配和结构合理性。
[0046]值得一提的是,各电缆201成卷或弯曲后垂直放入该垂直空间102内,四根电缆201可通过贯穿本体I的侧壁101进出电缆井内,如图6所示,此时电缆201的进出线方向成水平;此外,电缆也可通过贯穿本体I的底板103、多个隔板304和/或侧壁101进出井内,此时电缆201的进出线方向成平行水平;同样地,如图7所示,电缆201也可通过贯穿本体I的底板103和另一侧壁1la进出井内;此时,电缆201的进出线方向成垂直或一定折角。另需要指出的是,电缆201可通过贯穿本体的侧壁101和相应的隔板304同样可实现进出电缆井。当需要检修电缆时,可直接将相应的电缆从隔板304间取出,简便易操作。
[0047]此外,作为更进一步优选方案,当电缆201进出是通过贯穿侧壁101和多个隔板304以及侧壁101’实现时,为了进一步标准化该电缆井结构,可预先在侧壁(101,101’)和隔板304上预先开有数个通孔4,通孔的数量可多于井内电缆201的数量,优选为6-8个,如图8所示:通孔数量为6个,成两行平行排列,此时,可通过将电缆201穿过位置相同的通孔以区分各根电缆201。应当注意的是,各对通孔的位置根据施工检修需要制定,图5-8中所示仅代表一种选择,并非作为此处通孔的唯一穷尽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电缆井的具体类型、施工环境和检修需求等多重因素调整通孔的位置及间距等特征。同样地,各隔板间的间距也可跟均上述因素予以调整,图8中给出的间距不应作为唯一穷尽选择。
[0048]此外,作为本实施例的更进一步结构优化,为使得电缆需维护时更易将电缆取出,通孔可进一步向上开槽至隔板顶部,此时,该电缆放置处为一细长开口槽(图中未显示),当电缆需取出时,可通过将电缆向上提起即可完成,简单易操作;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该开口槽的开口处可设有一搭扣以避免误操作。
[0049]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绝缘保护以及增进易操作性,可使该本体I匹配一绝缘性壳盖实现封闭成型,图9为此时电缆井的爆炸图,如图9所示:本体I为一开口槽结构,其侧壁和外壁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砌体砌筑或水泥混凝土浇筑而成或新型绝缘材料制成;但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该本体的顶壁将分为4个绝缘盖5(501……504)(但此盖是否为绝缘并非实现其安全性的关键,鉴于井内电缆已做好绝缘保护),绝缘盖的数量与隔离件数量匹配,且其形状与经隔板分隔后的垂直空间顶面匹配;此时,将某一回路电缆发生故障时,可仅打开相应的绝缘盖进行维护,保证了各电缆之间的分隔,且修护人员可在该绝缘盖的保护下进行安全施工维护。
[0050]此外,作为一种更佳的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该电缆井中的于进出线路区B的侧壁101上设有与通孔4同高的托板6,托板6可根据通孔的位置和数量设置其位置和数量,如图6所示,该托板6可匹配通孔4设为上下两层(601,602);托板601可用于放置进线电缆,602可用于放置出现电缆;也可将同一电缆的进出线都放置与统一托板上;此处托板上的布线并未唯一或绝对选择,且该托板的长度和宽度也将视该电缆井的具体使用场合和布线情况而定,仍以操作人员简便操作为准。
[0051]实施例4
[005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当该电缆井为设备预留井时,电缆井内布线为两进两出,图10为该电缆井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电缆井的留线备用区A中电缆自侧壁101进入井内,再经与侧壁101相连的侧壁101”出井内作为进线与设备相连;相应的,从设备中的出电缆可经侧壁101”进入电缆井内,再经贯穿侧壁101’出电缆井。应当注意的是,该电缆井内的进出线的布线方式并非为图7所示的唯一选择,也可设置为一进一出(进、出、出、进)的布线方式。
[0053]实施例5
[0054]本实施例为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一种结合方式,该电缆井可作为多功能电缆井,图8为该多功能电缆井的俯视图,如图11所示,该电缆井将过渡井和设备井的布线结合,左侧区域为实施例1-3任一所述的过渡井的布线方式,右侧区域为实施例4所示的设备留用井的布线方式。应当注意的是,该电缆井内各布线方式,或者相应的功能取悦、或进出线的布线方式并非为图8所示的唯一选择,也可使用场地的需求进行调整。
[0055]此外,为了进一步保障该电缆井的安全性及使用强度稳固性,可在该电缆井本体外设一罩,以及相应的金属加强筋,该金属加强筋可环绕本体侧壁以及侧壁相连处,且可插入地中作为地线以进一步确保安全。另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是在本体侧壁各连接处设为中空结构,插入一电线或其他导电材料作为地线用。应当说明的是,此处的改进并非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为了进一步保障其安全性和稳固性的唯一可行改进,并非作为此处改进结构的唯一穷尽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电缆井的具体类型、施工环境和检修需求等多重因素调整本体外罩的结构形状和位置以及地线的其他实现方式等特征。
[0056]为了更进一步实现该电缆井内的实时监测,尤其是对于电缆井内的积水的实时监测,本发明的电缆井中可配有一浮标(图中未画出),通过浮标随井内水位上升,到达警戒水位时,浮标的运动触发行程开关闭合,远程监控设备得到行程开关指令后可知此时电缆井内水位超标应及时抽水。此外,为了简化井内抽水,可在该电缆井的某一绝缘盖设有一带活塞的抽水孔,当需要抽水时,可打开活塞,将抽水管放入电缆井内,即可实现井内抽水,简单快捷。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该活塞可设为单向活塞,只出不进水,有效避免雨水通过活塞渗进电缆井。作为更进一步优选方案,单向活塞处可连接一自动抽水设备,具体可为一自动抽水泵,当电缆井内积水到达设定警戒水位时,水泵自动启动,向电缆井外抽水,简单方便,安全可靠,无需人为监管,经济效益佳。
[0057]最后有必要在此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尤其是隔离件的实施方式,并非仅限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结构,其关键在于可实现将电缆井内各留用电缆分别独立放置且隔离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电缆井,包括本体和本体内电缆,其特征在于:该电缆呈独立地布于电缆井内;当电缆为多根时,各根电缆成独立地至少平行布于电缆井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每两根电缆通过一隔离件将电缆井内分隔为两个用于容纳电缆的垂直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当电缆为η根时,电缆井内的隔离件的数量为η_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该隔离件包括由依次固定连接的固定轴、电缆固定环和电缆托板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该隔离件为隔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有的隔板尺寸一致,且与电缆井的侧壁尺寸一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该隔离件为绝缘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该隔离件包括权利要求4和5所述隔离件。
9.如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隔板、本体的侧壁或底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用于电缆穿过隔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该通孔直径不小于电缆直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该通孔直径不小于20mm,不大于300mm。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每个回路的电缆一进一出的穿过每一隔板上的两个通孔。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不同隔板上的通孔高度不同。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通孔可进一步向上开槽至隔板顶部。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该电缆放置处为一细长开口槽,当电缆需取出时,可通过将电缆向上提起即可完成。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该开口槽的开口处可设有一搭扣。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本体为一开口槽结构,该本体还配有一绝缘盖。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盖为n+1个子绝缘盖,且子绝缘盖的形状与经隔板分隔后的垂直空间顶面匹配。
19.如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每个隔板上可设有用于固定成卷电缆的固定件。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井内沿电缆进出区域的侧壁加设至少一个托板。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井的本体可采用中国专利201210046209.2中所述的塑料本体及其相应的维持可靠强度的辅助结构。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井还设有地线。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井还设有加强辅助件。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井还设有一井内水位检测装置。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内水位检测装置由配合设置浮标和行程开关,其中浮标随井内水位上升至警戒水位时,浮标的运动触动行程开怪闭合。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内水位检测装置还包括一远程监控设备,用于接收行程开关发出信号。
27.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盖设有一带活塞的抽水孔。
28.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子绝缘盖设有一带活塞的抽水孔。
2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为单向活塞。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单向活塞连接一自动抽水设备。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井本体外设一罩,以及相应的金属加强筋。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加强筋环绕本体侧壁以及侧壁相连处,且可插入地中作为地线。
33.如权 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本体侧壁各连接处设为中空结构,插入一电线或其他导电材料作为地线用。
【文档编号】E02D29/12GK203859472SQ201420243069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4日
【发明者】袁茂银 申请人:袁茂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