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挖地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573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建筑挖地配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挖地配件,配件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连接,第二传动杆与第三传动杆连接,第三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连接处设置有旋转件,第三传动杆可以以第二传动杆为轴心转动,第三传动杆上设置有刀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能够使抓斗在地下施工中前进顺畅,适应各种复杂的土质情况。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管线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与液压装置相配合的建筑挖地 配件。 建筑挖地配件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交通的发展,城区深基坑施工条件也越来越受到限制,各类 地下管线涉及产权单位多、拆改时间长、协调工作量大,往往由于局部管线未及时迁改,造 成工程施工工期一拖再拖,浪费了极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传统的地连墙施工工艺只能直 上直下进行成槽施工,且不能有障碍物,不能在既有管线下进行掏挖施工。
[0003] 现有技术中的抓斗机在地下管线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土质情况不一,在很多情 况下,抓斗在地下下行能力不强,延缓了施工进度。
[0004] 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使抓斗在地下施工中前进顺畅的建筑挖地配件。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抓斗在地下施工中前进顺畅的建筑挖地配 件。
[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挖地配件,配件包括第一传动杆,第 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连接,第二传动杆与第三传动杆连接,第三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连 接处设置有旋转件,第三传动杆可以以第二传动杆为轴心转动,第三传动杆上设置有刀齿。
[00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杆为"凹"字形,第二传动杆设置于第一传动杆凹陷 处的杆体上,第三传动杆也为"凹"字形,刀齿设置于第三传动杆上伸出的横杆上。
[0008]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能够使抓斗在地下施工中前 进顺畅,适应各种复杂的土质情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多层电热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
[0011]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建筑挖地配件。配件包括第 一传动杆1〇〇,第一传动杆1〇〇为"凹"字形,第一传动杆1〇〇凹陷处的杆体上设置有第二传 动杆200,第二传动杆200 -端与第一传动杆100连接,第二传动杆200未与第一传动杆100 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传动杆300。第三传动杆300也为"凹"字形,第三传动杆300两端 对称伸出设有横杆301,每一横杆301上设置有刀齿303。
[0012] 第二传动杆200与第三传动杆300连接处设置有旋转件201,使第三传动杆300可 以第二传动杆200为轴心转动。
[0013] 实际使用过程中,多个建筑挖地配件的第一传动杆100相互连接,第三传动杆300 上的刀齿,第三传动杆300转动带动刀齿在土面上搅动,挖开地下土层。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通过传动杆与传动杆之间相 互连接,带动传动杆上设置的多个刀齿转动,刀齿挖开地下土层,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0015]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 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 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的其他实施例。
[0016]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 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建筑挖地配件,其特征在于,配件包括第一传动杆(100),所述第一传动杆(100)与 第二传动杆(200)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200)与第三传动杆(300)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杆 (300)与所述第二传动杆(200)连接处设置有旋转件(201),所述第三传动杆(300)可以以 所述第二传动杆(200)为轴心转动,所述第三传动杆(300)上设置有刀齿(30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挖地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杆(100)为"凹" 字形,所述第二传动杆(200)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杆(100)凹陷处的杆体上,所述第三传动 杆(300)也为"凹"字形,所述刀齿(303)设置于所述第三传动杆(300)上伸出的横杆(301) 上。
【文档编号】E02F5/08GK203905076SQ201420259071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0日
【发明者】赵晴, 郝绍菊, 黄宏中, 王战喜, 刘起霞 申请人:河南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