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空测井电缆刮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1918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环空测井电缆刮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空测井电缆刮油器,是由主体丝堵、刮油胶套、压帽和垫片组成,其中,主体丝堵采用空心柱体结构,其空心部位的上部设有内螺纹,下部设有的内圆锥面,内圆锥面的底部设有电缆通过孔,该孔的下端为120°的内倒角,压帽位于主体丝堵上部,并与主体丝堵螺纹连接,压帽底部设有内圆锥面,刮油胶套安装在主体丝堵的内孔中,其上下两端均设有与主体丝堵和压帽内圆锥面相适配的外圆锥面,压帽与刮油胶套之间装有锥形垫片。该刮油器刮油效果显著,可直接把上提仪器时电缆带出的油污刮入井中,并能避免油污在井口和地面堆积,保证作业现场环境不受污染,达到井场环保的目的。
【专利说明】环空测井电缆刮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测井辅助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环空测井电缆刮油器。

【背景技术】
[0002]环空测井测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油田测试的先进技术,在进行环空测井前,要在地面先安装一个偏心井口,将油管偏靠在套管的一侧,测试时通过电缆将测试仪器从月状环形空间中下到目的层段,在油井正常生产情况下,取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测试完毕后,上提仪器出井。由于油井中存有大量的原油和污水,在上提仪器过程中,原油和污水随电缆绳带出偏心井口,电缆带出的油污经环空井口、天滑轮和地滑轮甩到井口的法兰盘,地面、井场及测试车上,不仅污染了井口和井场,而且影响了现场施工及测试环境。为了减少污染,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在环空井口或地滑轮处用麻绳或棉纱捆绑在电缆上,以解决电缆带出的油污。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擦、滤掉部分油污,使井口天、地滑轮不再甩油。但油污清理十分不便,非常麻烦,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材料和人力,而且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3]1、捆绑麻绳或棉纱擦、滤掉的只是电缆上的部分油污,剩余油污还是顺着上提电缆再次给法兰盘、井口滑轮、井场、测试车造成污染。同时擦、滤下来的油污在井口和地面堆积,仍然造成环境污染。
[0004]2、在电缆上捆绑麻绳和棉纱,捆绑的力度难以掌握,捆扎过松起不到擦、滤油污的效果,捆扎过紧操作控制面板上的张力增量变化较大,而且电缆捆绑过紧,在上提电缆过程中,电缆上下抖动频繁,容易造成操作失误,引起事故。
[0005]3、由于麻绳和棉纱不耐磨,在现场中使用1000米左右,电缆就把麻绳和棉纱磨断,因此需要频繁更换及捆绑麻绳和棉纱,费工费时。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现场测试上提电缆带出的油污,并能避免油污在井口和地面堆积,保证作业现场环境不受污染的环空测井电缆刮油器。
[0007]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刮油器是由主体丝堵、刮油胶套、压帽和垫片组成,其中,主体丝堵采用空心柱体结构,其空心部位的上部设有内螺纹,下部设有内圆锥面,内圆锥面的底部设有电缆通过孔,该孔的下端为120°的内倒角,压帽位于主体丝堵上部,并与主体丝堵螺纹连接,压帽底部设有内圆锥面,刮油胶套安装在主体丝堵的内孔中,其上下两端均设有与主体丝堵和压帽内圆锥面相适配的外圆锥面,压帽与刮油胶套之间装有与圆锥面相适配的锥形垫片。
[0008]所述主体丝堵的外中部设有四方或六方,下部设有与偏心环空井口固定连接的外螺纹,在其轴向上设有用于过电缆的开口槽。
[0009]所述刮油胶套采用丁氰橡胶制品,其内为电缆通过的贯通孔,在刮油胶套上开有S型轴向切口,切口下部一侧设有加宽凸缘。
[0010]所述压帽上部的外表面设置为四方或六方,中部设有螺纹,压帽的一侧开有轴向贯通槽,贯通槽底部的开口两边为倒棱边。
[0011]所述锥形垫片为紫铜制品,垫片上设有U型开口槽,U型开口槽的开口两边为倒棱边。
[0012]所述主体丝堵、压帽和刮油胶套上的内、外圆锥面,其锥度均为35°?50°。
[0013]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环空测井电缆刮油器,利用偏心环空井口,可以直
[0014]接把上提仪器时电缆带出的油污刮入井中,从而有效避免电缆将井下的油污带出井口污染作业环境。该刮油器刮油效果显著,不但解决了在现场环空测试中上提电缆带出的油污,同时还能避免油污在井口和地面堆积,保证作业现场的环境不受污染,满足了油田环空测试的需要,达到了井场环保的目的。该刮油器可重复使用,而且更换刮油胶套方便快捷,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实用、操作安全可靠、实用效果好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主体丝堵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是图1中刮油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图5是图1中锥形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是图1中压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看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环空测井电缆刮油器,是由主体丝堵2、刮油胶套4、压帽I和垫片3组成,其中,主体丝堵2采用空心柱体结构,其空心部位的上部设有内螺纹2-1,下部设有的内圆锥面2-2,内圆锥面2-2的锥度为35°?50°,内圆锥面2_2的底部设有电缆通过孔2-3,电缆通过孔2-3的下端为120°的内倒角2-4,以防止上提电缆磨损,同时便于上提电缆时从井中带出的原油和污水通过内倒角流到井下。在主体丝堵2的外中部设有四方或六方2-5,下部设有与偏心环空井口固定连接的外螺纹2-6,在主体丝堵2的轴向上设有用于过电缆的开口槽2-7。
[0021]结合图1参看图6,压帽I位于主体丝堵2上部,并与主体丝堵2螺纹连接,压帽I底部设有锥度为35°?50°的内圆锥面1-1,可配合主体丝堵2压紧主体丝堵内的刮油胶套3。压帽I上部的外表面设置为四方或六方1-2,便于用扳手旋转压紧锥形垫片3及刮油胶套4,压帽I的中部设有与主体丝堵2连接的外螺纹1-3,在压帽I的一侧开有用于过电缆的轴向贯通槽1-4,为了不磨损垫片,贯通槽1-4底部的开口两边为倒棱边。
[0022]结合图1参看图3,刮油胶套3安装在主体丝堵2的内孔中,其上下两端均设有与主体丝堵2和压帽I内圆锥面相适配的外圆锥面4-1,外圆锥面4-1的锥度为35°?50°便于压紧、收缩、密封电缆,使刮油胶套4在刮油过程中密封不漏。所述刮油胶套4采用具有优良耐油性、耐磨性和密封性的丁氰橡胶制品,刮油胶套4内为用于电缆通过的贯通孔,在刮油胶套4上开有S型轴向切口 4-2,设置切口可在挤压过程中更有利于密封电缆。在轴向切口 4-1下部一侧设有加宽凸缘4-3,是为了填充主体丝堵2上过电缆的开口槽2-7,并锁紧到开口槽2-7内起到密封作用,避免将电缆上的油污带出井口。
[0023]结合图1参看图4、图5,所述压帽I与刮油胶套4之间装有分别于与压帽I和刮油胶套4上的圆锥面相适配的锥形垫片3,该锥形垫片3采用紫铜制品,因为铜材质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减震性,在锥形垫片3上设有U型开口槽3-1,U型开口槽3-1的开口部位为倒棱边,可使刮油器上的压帽I在压紧刮油胶套4时,下部开口处的棱角不损伤刮油胶套4,起到保护刮油胶套4和主体丝堵2内螺纹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环空测井电缆刮油器,其特征在于:该刮油器是由主体丝堵、刮油胶套、压帽和垫片组成,其中,主体丝堵采用空心柱体结构,其空心部位的上部设有内螺纹,下部设有内圆锥面,内圆锥面的底部设有电缆通过孔,该孔的下端为120°的内倒角,压帽位于主体丝堵上部,并与主体丝堵螺纹连接,压帽底部设有内圆锥面,刮油胶套安装在主体丝堵的内孔中,其上下两端均设有与主体丝堵和压帽内圆锥面相适配的外圆锥面,压帽与刮油胶套之间装有与圆锥面相适配的锥形垫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空测井电缆刮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丝堵的外中部设有四方或六方,下部设有与偏心环空井口固定连接的外螺纹,在其轴向上设有用于过电缆的开口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空测井电缆刮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油胶套采用丁氰橡胶制品,其内为电缆通过的贯通孔,在刮油胶套上开有S型轴向切口,切口下部一侧设有加宽凸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空测井电缆刮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帽上部的外表面设置为四方或六方,中部设有螺纹,压帽的一侧开有轴向贯通槽,贯通槽底部的开口两边为倒棱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空测井电缆刮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垫片为紫铜制品,垫片上设有U型开口槽,U型开口槽的开口两边为倒棱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空测井电缆刮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丝堵、压帽和刮油胶套上的内、外圆锥面,其锥度均为35°?50°。
【文档编号】E21B37/02GK204002704SQ201420442383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7日
【发明者】周文玉, 谢军德, 王小军, 栾中伟, 李晶, 景天豪, 禹越海, 周炯, 王祎卓 申请人:周文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