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加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19806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基坑支护加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加固装置,包括劲性旋喷桩及用于与支护桩一侧贴合的旋喷加固土体,所述劲性旋喷桩设置于所述旋喷加固土体内,所述劲性旋喷桩包括劲性体及与所述劲性体外表面贴合的旋喷体。通过在支护桩一侧设置旋喷加固土体和劲性旋喷桩,增强基坑底部土体抗力,有效地避免了支护桩在工作过程中变形的情况,提高加深后的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倾覆能力。并且相对于其它加固桩体,劲性旋喷桩施工工期较短,实现了基坑支护加固装置快速、有效完成。
【专利说明】基坑支护加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支护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用地的日趋紧张,地下室的建设的步伐也在日趋加快,基坑支护成为地下结构基坑开挖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在基坑施工中广泛采用支护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以防止基坑周边环境变形和基坑垮塌,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施工安全。
[0003]在一些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于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化,或者因项目需要,需要将即将施工完成的基坑加深,此时,原基坑支护结构已经成型,无法变更,加深后的基坑支护结构整体刚度和抗倾覆能力变弱。
[0004]因此,如何提高加深后的基坑支护结构整体刚度和抗倾覆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支护加固装置,该基坑支护加固装置能够提高加深后的基坑支护结构整体刚度和抗倾覆能力。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加固装置,包括劲性旋喷桩及用于与支护桩一侧贴合的旋喷加固土体,所述劲性旋喷桩设置于所述旋喷加固土体内,所述劲性旋喷桩包括劲性体及与所述劲性体外表面贴合的旋喷体。
[0007]优选地,所述劲性旋喷桩为多个。
[0008]优选地,多个所述劲性旋喷桩轴线形成的面与多个所述支护桩轴线形成的面平行。
[0009]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劲性旋喷桩之间的距离相等。
[0010]优选地,多个所述劲性旋喷桩通过桩顶连梁固定连接。
[0011]优选地,还包括多根锚索,所述锚索包括锚杆及固定于所述锚杆端部的锚头,所述锚杆头部和所述锚头均与所述桩顶连梁锚固连接,所述锚杆尾部固定于相邻两个支护桩之间,所述锚杆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30°。
[0012]优选地,多个所述劲性旋喷桩与多个支护桩一对一对应。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支护加固装置包括劲性旋喷桩及用于与支护桩一侧贴合的旋喷加固土体,其中劲性旋喷桩设置于旋喷加固土体内,劲性旋喷桩包括劲性体及与劲性体外表面贴合的旋喷体。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支护加固装置中,通过在支护桩一侧设置旋喷加固土体和劲性旋喷桩,增强基坑底部土体抗力,有效的避免了支护桩在工作过程中变形的情况,提高加深后的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倾覆能力。相对于其它桩体,劲性旋喷桩施工工期较短,实现了基坑支护加固装置快速、有效完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支护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基坑支护加固装置的俯视图。
[0017]其中图1-2中:1-旋喷加固土体、2-锚头、3-锚杆、4-劲性旋喷桩、41-旋喷体、42-劲性体、5-支护桩、6-桩顶连梁、7-加深后基坑底线、8-加深前基坑底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加固装置,该基坑支护加固装置能够提高加深后的基坑支护结构整体刚度和抗倾覆能力。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请参考图1至图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支护加固装置,包括劲性旋喷桩4及用于与支护桩5 —侧贴合的旋喷加固土体1,劲性旋喷桩4设置于旋喷加固土体I内,劲性旋喷桩4包括劲性体42及与劲性体42外表面贴合的旋喷体41。具体的,劲性旋喷桩4可以为一个,为了提高基坑支护加固装置的整体刚度和抗倾覆能力,本实用新型优选,劲性旋喷桩4为多个,具体的,多个劲性旋喷桩4可以排成一列,多个支护桩5也排成一列,支护桩5可以与劲性旋喷桩4 一一对应或相互错开,当然,多个劲性旋喷桩4和多个支护桩5的排列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具体的,劲性旋喷桩4和支护桩5的个数依据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长度和具体强度要求而定,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定。
[0021]基坑支护加固装置在施工时,首先在原支护桩前预留一定宽度的地基土体,具体预留土体量按实际需要计算确定。然后通过机具喷射水泥浆并搅拌,形成支护桩5的旋喷加固土体1,接着在距支护桩5的I倍至1.5倍支护桩径对应桩中心位置处插入型钢-劲性体42,并进行二次注浆搅拌,形成劲性旋喷桩4,支护桩5与劲性旋喷桩4之间的距离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劲性旋喷桩4进入加深后基坑底线7以下深度为1/2?1/3劲性旋喷桩桩长。
[0022]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支护加固装置中,通过在支护桩5一侧设置旋喷加固土体I和劲性旋喷桩4,增强基坑底部土体抗力,有效的避免了支护桩5在工作过程中变形的情况,提高加深后的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倾覆能力。相对于其它桩体,劲性旋喷桩4施工工期较短,实现了基坑支护加固装置快速、有效完成。
[0023]优选的,多个劲性旋喷桩4轴线形成的面与多个支护桩5轴线形成的面平行,本实用新型优选,多个劲性旋喷桩4轴线形成的面和多个支护桩5轴线形成的面平行均为平面。由于多个劲性旋喷桩4轴线形成的面与多个支护桩5轴线形成的面平行,基坑支护结构整体受力较为均匀,有效地避免了基坑支护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变形的情况,提高了基坑支护结构的使用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了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倾覆能力。
[0024]更为优选的,相邻两个劲性旋喷桩4之间的距离相等,即多个劲性旋喷桩4依次等间距分布,通过将多个劲性旋喷桩4依次等间距分布,进一步避免了基坑支护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变形的情况,提高了基坑支护结构的使用安全性,更进一步提高了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倾覆能力。
[0025]进一步,多个劲性旋喷桩4通过桩顶连梁6固定连接,在劲性旋喷桩4加工完成之后,在劲性旋喷桩4桩顶施工形成桩顶连梁6,提高了多个劲性旋喷桩4的抗弯能力和整体稳定性。
[0026]更进一步,该基坑支护加固装置还包括多根锚索,其中锚索包括锚杆3及固定于锚杆3端部的锚头2,锚杆3头部和锚头2均与桩顶连梁6锚固连接,锚杆3尾部固定于相邻两个支护桩5之间,锚杆3轴线以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30°穿过旋喷加固土体I且其尾部穿过相邻的两个支护桩5之间。锚索可以与劲性旋喷桩4 一一对应,也可以间隔设置,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通过劲性旋喷桩4与锚索形成的锚拉结构,减少了基坑支护结构的支点跨度,提高了基坑支护结构抗倾覆能力和整体刚度;并充分利用既有基坑支护结构,有效降低了加固造价。本申请提供的基坑支护加固装置施工工艺简单、工效显著、成本低,适应性强,且不影响地下结构的施工,便于推广和使用。
[0027]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2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基坑支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劲性旋喷桩(4)及用于与支护桩(5) —侧贴合的旋喷加固土体(1),所述劲性旋喷桩(4)设置于所述旋喷加固土体(1)内,所述劲性旋喷桩(4)包括劲性体(42)及与所述劲性体(42)外表面贴合的旋喷体(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劲性旋喷桩(4)为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劲性旋喷桩(4)轴线形成的面与多个所述支护桩(5)轴线形成的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劲性旋喷桩(4)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劲性旋喷桩(4)通过桩顶连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支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根锚索,所述锚索包括锚杆(3)及固定于所述锚杆(3)端部的锚头(2),所述锚杆(3)头部和所述锚头(2)均与所述桩顶连梁(6)锚固连接,所述锚杆(3)尾部固定于相邻两个支护桩(5)之间,所述锚杆(3)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30°。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坑支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劲性旋喷桩(4)与多个支护桩(5) —对一对应。
【文档编号】E02D17/04GK204151795SQ201420475873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2日
【发明者】王成, 颜光辉, 符征营, 代东涛, 兰丁柯, 章学良, 康景文 申请人: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