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和旋挖钻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23320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和旋挖钻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适于在旋挖钻机的运输过程中固定旋挖钻机的叠置的钻杆和桅杆。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包括外方头、两个连接部和两个抱耳板。两个抱耳板分别通过两个连接部连接于外方头。外方头套设于旋挖钻机的钻杆,两个抱耳板配合连接于旋挖钻机的桅杆。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的旋挖钻机。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助于旋挖钻机不拆卸钻杆的运输固定,从而有利于减小旋挖钻机的运输成本。
【专利说明】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和旋挖钻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和旋挖钻机。

【背景技术】
[0002]旋挖钻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桥梁、市政建设、高层建筑等地基基础钻孔灌注的粧工机械。由于旋挖钻机的整车结构体型庞大,而我国公路桥梁桥洞的限高是4.5米,运输拖车底盘高度加上旋挖钻机整车高度通常会大于4.5米,因此,旋挖钻机在转场运输过程中如果整车运输容易超高,因此,目前旋挖钻机在运输过程中主机与钻杆都是分开运输的,到达工地后再进行组装。
[0003]图1是现有的组装好钻杆的旋挖钻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在旋挖钻机在运输过程中主机和桅杆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和图2,旋挖钻机10通常包括主机11、桅杆12、钻杆13、动力头14、支架15和钻具16。其中,主机11上可以设置发动机系统、卷扬装置、液压系统、控制装置以及行走装置等。桅杆12枢接于主机11使桅杆11可在旋挖钻机10施工时打开至大致竖直的状态或者在停工时折叠至主机11上。动力头14设于桅杆12上,并通过加压油缸或加压卷扬钢丝绳与主机11相连。钻杆13通过动力头14和支架15与桅杆12连接,钻杆13通过键套与动力头14连接以在动力头14的驱动下转动。钻具16安装在钻杆13端部并可在钻杆13的带动下进行钻孔作业。桅杆12分为上桅杆12a、中桅杆12b和下桅杆12c,中桅杆12b连接于上桅杆12a和下桅杆12c之间,旋挖钻机10在工作状态时,动力头14位于中桅杆12b靠近下桅杆12c的端部。如图2所示,旋挖钻机10在运输前,先将钻具16与钻杆13分尚,再将动力头14与钻杆13分尚并移动到下桅杆12c上,下桅杆12c绕中桅杆12b与下桅杆12c的连接点旋转并折叠于中桅杆12b下方位置收容于主机11与桅杆12之间的空间并固定。接着,再将钻杆13和支架15与桅杆12分离。之后,将上桅杆12a绕中桅杆12b与上桅杆12a的连接点旋转并将上桅杆12a和连接于上桅杆12a的吊锚架折叠于中桅杆12b下方的空间并固定,确保已经卸下了钻杆13、支架15和钻具16的旋挖钻机10运输时不会超高。在运输过程中,旋挖钻机10的主机11与钻杆13分开运输,运输前要先进行拆卸到达目的地后再重新安装,即消耗人力物力,延缓了施工准备时间,且运输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助于旋挖钻机不拆卸钻杆的运输固定,从而有利于减小旋挖钻机的运输成本。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旋挖钻机,其采用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进行不拆卸钻杆的运输固定,有利于减小旋挖钻机的运输成本。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适于在旋挖钻机的运输过程中固定旋挖钻机的叠置的钻杆和桅杆。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包括外方头、两个连接部和两个抱耳板,两个抱耳板分别通过两个连接部连接于外方头。外方头套设于旋挖钻机的钻杆,两个抱耳板配合连接于旋挖钻机的桅杆。
[0008]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外方头具有第一通孔,并通过第一通孔套设于钻杆。外方头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两个抱耳板分别通过两个连接部连接于外方头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0009]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外方头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外方头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具有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一紧固件设于第二通孔中。
[0010]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两个抱耳板呈对称设置。各抱耳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第三侧板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且第一侧板通过连接部连接于外方头。各抱耳板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围合形成凹槽,且两个抱耳板中的其中一个抱耳板的凹槽具有朝向两个抱耳板中的另一个抱耳板的开口。
[0011]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各抱耳板还包括设置于凹槽内的第一接触板、第二接触板和第三接触板。第一接触板、第二接触板和第三接触板分别连接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
[0012]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各抱耳板还包括多个第二紧固件。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分别开设有第一螺孔,第一接触板、第二接触板和第三接触板分别开设有对应第一螺孔的第二螺孔,第二紧固件配合设置于第一螺孔和对应的第二螺孔中。
[0013]旋挖钻机包括上述的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旋挖钻机的桅杆枢接于旋挖钻机的主机并折叠至主机上。桅杆分为上桅杆、中桅杆和下桅杆,中桅杆连接于上桅杆和下桅杆之间。动力头与下桅杆连接并折叠于中桅杆下方位置。钻杆叠置于桅杆上,且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靠近上桅杆,第二端部靠近下桅杆。第一端部通过支架连接至上桅杆,第二端部通过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连接至中桅杆靠近下桅杆一侧的端部。
[0014]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钻杆的第二端部具有相互垂直但互不相通的两个通孔,且两个通孔的轴线均垂直于钻杆的轴线。
[0015]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桅杆包括桅杆本体和设置在桅杆本体两侧的两个导轨,两个导轨沿着桅杆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靠近钻杆,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的抱耳板卡合连接于两个导轨,且支架固定设置于两个导轨。
[0016]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述上桅杆远离中桅杆的一端的水平高度小于中桅杆靠近下桅杆的端部的水平高度,且钻杆的第一端部的最高点的水平高度小于或等于钻杆的第二端部的最高点的水平高度。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旋挖钻机在运输过程中,旋挖钻机的桅杆枢接于旋挖钻机的主机并折叠至主机上,桅杆分为上桅杆、中桅杆和下桅杆,中桅杆连接于上桅杆和下桅杆之间,动力头与下桅杆连接并折叠于中桅杆下方位置收容于主机与桅杆之间,钻杆叠置于桅杆上,且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靠近上桅杆,第二端部靠近下桅杆,第一端部通过支架连接至上桅杆,第二端部通过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连接至中桅杆靠近下桅杆一侧的端部。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的外方头套设于钻杆的第二端部,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的两个抱耳板配合连接于旋挖钻机的桅杆,用两个抱耳板牢牢抱住桅杆,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旋挖钻机在运输过程中更方便安全,有助于旋挖钻机200不拆卸钻杆213的运输固定,即不用将钻杆和支架从主机上拆卸下来分开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再重装安装,节省了施工前准备时间,并有利于减小旋挖钻机的运输成本。
[00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现有的旋挖钻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现有旋挖钻机在运输过程中主机和桅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旋挖钻机在运输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A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旋挖钻机的钻杆的第二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B是图4A的侧视图。
[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旋挖钻机的桅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6A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B是图6A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和旋挖钻机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8]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0029]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旋挖钻机在运输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3,旋挖钻机200在运输过程中通常包括主机211、桅杆212、钻杆213、动力头214、支架215和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100。
[0030]如图3所示,旋挖钻机200在运输过程中桅杆212枢接于旋挖钻机200的主机211并折叠至主机211上。动力头214设于桅杆212。钻杆213通过支架215和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100固定连接并叠置于桅杆212上。具体地,桅杆212分为上桅杆212a、中桅杆212b和下桅杆212c,中桅杆212b连接于上桅杆212a和下桅杆212c之间。如图3所示,旋挖钻机200在运输过程中,动力头214由中桅杆212b移动至下桅杆212c与下桅杆212c连接,并且下桅杆212c绕中桅杆212b与下桅杆212c的连接点旋转并折叠于中桅杆212b下方位置,以使动力头214和下桅杆212c收容于主机211与中桅杆212b之间的空间并固定。钻杆213具有第一端部213a和第二端部213b,第一端部213a靠近上桅杆212a,第二端部213b靠近下桅杆212c,第一端部213a通过支架215固定连接至上桅杆212a,第二端部213b通过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100固定连接至中桅杆212b靠近下桅杆212c —侧的中桅杆212b的端部212d。
[0031]图4A和图4B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旋挖钻机的钻杆的第二端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A和图4B所示,钻杆213的第二端部213b例如是方形连接头,具有相互垂直但互不相通的两个通孔213c,两个通孔213c的轴线均垂直于钻杆213的轴线。通过两个通孔213c配合销轴220可用于将套设在钻杆213的连接动力头214的方头固定,或用于将套设在钻杆213的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100的外方头固定。
[0032]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旋挖钻机的桅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桅杆212包括桅杆本体2121和设置在桅杆本体2121两侧的两个导轨2122,两个导轨2122沿着桅杆21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靠近钻杆213设置。支架215例如是随动架,旋挖钻机200在工作状态时,动力头214和支架215可滑动的设置于导轨2122。旋挖钻机200在运输过程中,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100设置于钻杆213和桅杆212,并配合桅杆212的导轨2122进行固定。
[0033]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100适于在旋挖钻机200的运输过程中用于将钻杆213和桅杆212固定。图6A和图6B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A和6B所示,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100包括外方头110和通过连接部115与外方头110连接的两个抱耳板120。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100通过外方头110套设于旋挖钻机200的钻杆213,且两个抱耳板120用于与旋挖钻机200的桅杆212配合连接。
[0034]具体地,外方头110具有第一通孔111,通过第一通孔111套设在旋挖钻机200的钻杆213,外方头110的第一通孔111的横截面形状配合钻杆213的横截面形状,例如本实施例的大致正方形形状,配合套设于钻杆213的第二端部213b即方形连接头,但并不以此为限。外方头11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I 1a和第二侧壁110b。进一步地,外方头110的第一侧壁IlOa和第二侧壁IlOb分别设有第二通孔112,若连接部115覆盖第一侧壁IlOa和第二侧壁110b,则第二通孔112贯通与第一侧壁I1a和第二侧壁IlOb连接的连接部115,当外方头110通过第一通孔111套设在旋挖钻机200的钻杆213时,可利用第一侧壁IlOa和第二侧壁IlOb的对应的第二通孔112配合第一紧固件进行固定。第一紧固件例如可以是用于将套设在钻杆213的连接动力头214的方头固定的销轴220,并且第二通孔112的位置和大小配合钻杆213的第二端部213b的其中一个通孔213c,但并不以此为限。
[0035]两个抱耳板120分别通过连接部115连接于外方头110的第一侧壁IlOa和第二侧壁110b,并呈对称设置。每一抱耳板120包括第一侧板120a、第二侧板120b和连接于第一侧板120a和第二侧板120b的第三侧板120c,第一侧板120a和第二侧板120b相对,第三侧板120c连接于第一侧板120a和第二侧板120b之间,且第一侧板120a通过连接部115连接于外方头110。第一侧板120a、第二侧板120b和第三侧板120c围合形成凹槽121,以使每一抱耳板120具有朝向另一个抱耳板120的开口,凹槽121与桅杆212的导轨2122配合。进一步地,每一个抱耳板120还包括第一接触板122a、第二接触板122b和第三接触板122c,第一接触板122a、第二接触板122b和第三接触板122c设置于凹槽121内并分别连接于第一侧板120a、第二侧板120b和第三侧板120c。第一侧板120a、第二侧板120b和第三侧板120c分别设有第一螺孔1201,第一接触板122a、第二接触板122b和第三接触板122c也设有对应第一螺孔1201的第二螺孔1221,并通过多个第二紧固件123例如螺栓配合设置于第一螺孔1201和对应的第二螺孔1221中进行固定。
[0036]请再参阅图3,旋挖钻机200在运输前,移动支架215至钻杆213的第一端部213a将钻杆213的第一端部213a与上桅杆212a连接固定,将钻具(图未示)与钻杆213分离,再将动力头214与钻杆213分离并移动到下桅杆212c上,下桅杆212c绕中桅杆212b与下桅杆212c的连接点旋转并折叠于中桅杆212b下方位置,以使动力头214和下桅杆212c收容于主机211与中桅杆212b之间的空间并固定。接着,再将钻杆213的第二端部213b靠近中桅杆212b的端部212d,使钻杆213的第二端部213b与中桅杆212b的端部212d之间的距离相对钻杆213的第一端部213a与上桅杆213a之间的距离减小,之后用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100的外方头110套设于钻杆213的第二端部213b,同时将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100的两个抱耳板120从中桅杆212b的端部212d套入设于位于中桅杆212b的两个导轨2122,抱耳板120的凹槽121与导轨2122的卡合配合。本实施例中,每一抱耳板120通过第一接触板122a、第二接触板122b和第三接触板122c与对应的导轨2122的三个侧面接触抵靠。进一步地,用第一紧固件(即销轴220)穿过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100的第二通孔112和设置在第二端部213b的通孔213c将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100固定在钻杆213的第二端部213b。此时,钻杆213通过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100和支架215固定连接在桅杆213。
[0037]由于钻杆213的第二端部213b与中桅杆212b的端部212d之间的距离相对钻杆213的第一端部213a与上桅杆213a之间的距离更小,即此时钻杆213的第二端部213b相对桅杆212来说是往上翘的。进一步地,为了降低钻杆213的高度,使桅杆212倾斜放置,即使上桅杆212a远离中桅杆212的一端的水平高度小于中桅杆212b靠近下桅杆213c的端部212d的水平高度,也即是使位于桅杆212上方的钻杆213的第一端部213a的最高点A的水平位置小于或等于钻杆213的第二端部213b的最高点B的水平位置,这样旋挖钻机200在运输过程最高位置保持在钻杆213的第二端部213b,有效地降低了钻杆213的高度,使旋挖钻机200在运输过程中不会超高。
[0038]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旋挖钻机200在运输过程中,旋挖钻机200的桅杆212枢接于旋挖钻机的主机211并折叠至主机211上,桅杆212分为上桅杆212a、中桅杆212b和下桅杆212c,中桅杆212b连接于上桅杆212a和下桅杆212c之间,动力头214与下桅杆212c连接并折叠于中桅杆212b下方位置收容于主机211与桅杆212之间,钻杆213叠置于桅杆212上,且具有第一端部213a和第二端部213b,第一端部213a靠近上桅杆212a,第二端部213b靠近下桅杆212c,第一端部213a通过支架215连接至上桅杆212a,第二端部213b通过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100连接至中桅杆212b靠近下桅杆212c —侧的端部212d。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100的外方头110套设于钻杆213的第二端部213b,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100的两个抱耳板120配合连接于旋挖钻机200的桅杆212,用两个抱耳板120牢牢抱住桅杆212的导轨2122,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10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助于旋挖钻机200不拆卸钻杆213的运输固定,即不用将钻杆213和支架215从主机211上拆卸下来分开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再重装安装,节省了施工前准备时间,并有利于减小旋挖钻机200的运输成本。
[00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所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其适于在旋挖钻机的运输过程中固定该旋挖钻机的叠置的钻杆和桅杆,其特征是,该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包括外方头、两个连接部和两个抱耳板,该两个抱耳板分别通过该两个连接部连接于该外方头,该外方头套设于该旋挖钻机的该钻杆,该两个抱耳板配合连接于该旋挖钻机的该桅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其特征是,该外方头具有第一通孔,并通过该第一通孔套设于该钻杆,该外方头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该两个抱耳板分别通过该两个连接部连接于该外方头的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其特征是,该外方头还包括第一紧固件,该外方头的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分别具有对应的第二通孔,该第一紧固件设于该第二通孔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其特征是,该两个抱耳板呈对称设置,各该抱耳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该第一侧板和该第二侧板相对,该第三侧板连接于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且该第一侧板通过该连接部连接于该外方头,各该抱耳板的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和该第三侧板围合形成凹槽,且该两个抱耳板中的其中一个该抱耳板的该凹槽具有朝向该两个抱耳板中的另一个该抱耳板的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各该抱耳板还包括设置于该凹槽内的第一接触板、第二接触板和第三接触板,该第一接触板、该第二接触板和该第三接触板分别连接与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和该第三侧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各该抱耳板还包括多个第二紧固件,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和该第三侧板分别开设有第一螺孔,该第一接触板、该第二接触板和该第三接触板分别开设有对应该第一螺孔的第二螺孔,该第二紧固件配合设置于该第一螺孔和对应的该第二螺孔中。
7.一种旋挖钻机,其特征是,该旋挖钻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该旋挖钻机的该桅杆枢接于该旋挖钻机的主机并折叠至该主机上,该桅杆分为上桅杆、中桅杆和下桅杆,该中桅杆连接于该上桅杆和该下桅杆之间,动力头与该下桅杆连接并折叠于该中桅杆下方位置,该钻杆叠置于该桅杆上,且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靠近该上桅杆,该第二端部靠近该下桅杆,该第一端部通过支架连接至该上桅杆,该第二端部通过该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连接至该中桅杆靠近该下桅杆一侧的端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挖钻机,其特征是,该钻杆的该第二端部具有相互垂直但互不相通的两个通孔,且该两个通孔的轴线均垂直于该钻杆的轴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挖钻机,其特征是,该桅杆包括桅杆本体和设置在该桅杆本体两侧的两个导轨,该两个导轨沿着该桅杆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靠近该钻杆,该旋挖钻机运输固定装置的该抱耳板卡合连接于该两个导轨,且该支架固定设置于该两个导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挖钻机,其特征是,该上桅杆远离该中桅杆的一端的水平高度小于该中桅杆靠近该下桅杆的该端部的水平高度,且该钻杆的该第一端部的最高点的水平高度小于或等于该钻杆的该第二端部的最高点的水平高度。
【文档编号】E21B15/00GK204238853SQ201420716577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5日
【发明者】方东辉, 朱长林, 乔国华 申请人:上海中联重科桩工机械有限公司,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