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裂缝油藏见水规律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16172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识别裂缝油藏见水规律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识别裂缝油藏见水规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裂缝性油藏,由于受到地层应力挤压,溶蚀风化等作用,使得裂缝的发育呈现各向异性,发育规律认识不清,从而导致裂缝性油藏见水规律难以把握,给该类油藏的开发带来很大困难。通过识别裂缝性油藏的见水规律,对于有效控制油井见水时间,控制含水上升速度,调整注采井网,减轻裂缝对注水开发的不利影响,改善开发效果意义重大。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识别裂缝油藏见水规律的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易于操作并且非常实用的识别裂缝油藏见水规律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识别裂缝油藏见水规律的方法,该识别裂缝油藏见水规律的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矿场生产井相关生产数据;步骤2,根据矿场生产井相关生产数据,生成裂缝性油藏生产井日度含水变化曲线;步骤3,划分裂缝性油藏生产井含水变化阶段;步骤4,确定相邻两个含水变化阶段的回归方程相交形成的夹角Φ;步骤5,统计生产井所有不同含水阶段所形成的夹角Φ的范围;以及步骤6,结合地质资料及经验给出生产井见水时夹角Φ的范围,确定见水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在步骤1中,通过矿场上对生产油井的取样和化验分析,记录裂缝性油藏该生产井日度生产数据,包括生产时间t,日度产液量Ql和日度产油量Qo

在步骤2中,以生产时间t为横坐标轴,日度含水率fw为纵坐标轴,做出裂缝性油藏生产井日度含水变化曲线。

在步骤2中,日度含水率fw的计算公式为:

<mrow> <msub> <mi>f</mi> <mi>w</mi> </msub> <mo>=</mo> <mfrac> <mrow> <msub> <mi>Q</mi> <mi>l</mi> </msub> <mo>-</mo> <msub> <mi>Q</mi> <mi>o</mi> </msub> </mrow> <msub> <mi>Q</mi> <mi>l</mi> </msub> </mfrac> <mo>&times;</mo> <mn>100</mn> <mo>%</mo> <mo>,</mo> </mrow>

式中,Ql为日度产液量,Qo为日度产油量Qo

在步骤3中,将裂缝性油藏生产井的含水变化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无水采油阶段或低 含水采油阶段,含水缓慢上升阶段,含水急剧上升阶段,高含水采油阶段。

在步骤3中,根据所划分出的裂缝性油藏生产井含水变化阶段,在裂缝性油藏生产井日度含水变化曲线所在的坐标轴上做出表征不同阶段下含水变化特征的二元一次回归方程

y=Ax+B,

其中,A表示该二元一次回归方程的斜率,B表示该二元一次回归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中y轴上的截距;

该表征方程与裂缝性油藏生产井日度含水变化曲线的相关系数为R2,R2越大表明曲线与相应的二元一次回归方程的相关性越好,R2越小表明曲线与相应的二元一次回归方程的相关性越差;当相关系数R2大于0.6时,认为该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精度,可用于下一步计算;当相关系数R2小于0.6时,认为该回归方程精度较低,需要对生产井含水变化阶段进行重新划分,以达到要求。

在步骤4中,在裂缝性油藏生产井日度含水变化曲线所在的直角坐标系中,定义表征相邻两个含水变化阶段的二元一次回归方程在该坐标系中的线段或其延长线为L1和L2,以L1和L2的交点作为公共端点,以L1为始边,以顺时针方向绕公共端点旋转至以L2为终边的位置,所形成的的夹角即为相邻两个含水变化阶段的回归方程相交形成的夹角Φ,记为Φ12

在步骤4中,当表征相邻两个含水变化阶段的二元一次回归方程的直线斜率均为正数且Φ的范围为90°~150°时,这两条直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时间点即为生产井见水时间点。

本发明中的识别裂缝油藏见水规律的方法,包括获取矿场生产井相关生产数据,生成生产井日度含水变化曲线,划分含水变化阶段,确定相邻两个含水变化阶段的回归方程相交形成的夹角Φ,统计生产井所有不同含水阶段所形成的夹角的范围,结合地质资料及经验确定见水时间六个步骤。本发明通过分析裂缝性油藏生产井含水变化规律及不同含水阶段的特征,创造性的利用不同含水阶段线性回归曲线夹角作为定量表征裂缝性油藏见水时间,比仅通过含水率突变这一特征进行见水时间的判断方法更为合理、准确,且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有效解决目前裂缝性油藏生产井水淹时间认识不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识别裂缝油藏见水规律的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裂缝性油藏生产井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及夹角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确定水淹时间的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所示,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识别裂缝油藏见水规律的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101,获取矿场生产井相关生产数据。通过矿场上对生产油井的取样和化验分析,记录裂缝性油藏该生产井日度生产数据,包括生产时间(记为t),日度产液量(记为Ql)和日度产油量(记为Qo)。流程进入到步骤102。

步骤102,生成裂缝性油藏生产井日度含水变化曲线。计算出日度含水率(记为fw),公式为:

<mrow> <msub> <mi>f</mi> <mi>w</mi> </msub> <mo>=</mo> <mfrac> <mrow> <msub> <mi>Q</mi> <mi>l</mi> </msub> <mo>-</mo> <msub> <mi>Q</mi> <mi>o</mi> </msub> </mrow> <msub> <mi>Q</mi> <mi>l</mi> </msub> </mfrac> <mo>&times;</mo> <mn>100</mn> <mo>%</mo> <mo>,</mo> </mrow>

并以时间t(格式为年/月/日)为横坐标轴,含水率fw为纵坐标轴,做出裂缝性油藏生产井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参见图2。流程进入到步骤103。

步骤103,划分裂缝性油藏生产井含水变化阶段。根据多年的开发经验,裂缝性油藏生产井的含水变化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无水采油阶段或低含水采油阶段,含水缓慢上升阶段,含水急剧上升阶段,高含水采油阶段。考虑到矿场生产实际,由于受到井筒作业水的影响,在生产井投产初期,会出现短期的高含水阶段,很快该生产井便进入无水采油阶段或低含水采油阶段。为了保证含水变化阶段划分的完整性,本专利依然将生产井投产初期高含水阶段作为裂缝性油藏生产井含水变化阶段之一来讨论。

不同含水变化阶段划分方法如下:根据经验,人为的将生产井含水变化情况划分为多个阶段,根据所划分出的含水变化阶段,在裂缝性油藏生产井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所在的坐标轴上做出表征不同阶段下含水变化特征的二元一次回归方程

y=Ax+B,

其中,A表示该二元一次回归方程的斜率,B表示该二元一次回归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中y轴上的截距;

以及该表征方程与含水率变化曲线的相关系数R2(R2越大表明曲线与相应的二元一次回归方程的相关性越好,R2越小表明曲线与相应的二元一次回归方程的相关性越差)。当相关 系数R2大于0.6时,认为该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精度,可用于下一步计算;当相关系数R2小于0.6时,认为该回归方程精度较低,需要对生产井含水变化阶段进行重新划分,以达到要求。当二元一次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2满足精度要求时,流程进入到步骤104。

步骤104,确定相邻两个含水变化阶段的回归方程相交形成的夹角Φ,参见图2。在图2中,L1和L2分别代表相邻两个含水变化阶段的二元一次回归方程所表示的直线。Φ12表示直线L1和L2所形成的夹角。在含水变化曲线所在的直角坐标系中,定义表征相邻两个含水变化阶段的二元一次回归方程在该坐标系中的线段(或其延长线)为L1和L2,以L1和L2的交点作为公共端点,以L1为始边,以顺时针方向绕公共端点旋转至以L2为终边的位置,所形成的夹角即为相邻两个含水变化阶段的回归方程相交形成的夹角Φ,记为Φ12。流程进入到步骤105。

步骤105,统计生产井所有不同含水阶段所形成的夹角的范围。根据步骤104中所述的方法,对裂缝性油藏生产井不同的含水变化阶段所形成的夹角进行统计。流程进入到步骤106。

步骤106,结合地质资料及经验给出生产井见水时φ的范围,从而确定见水时间。考虑到含水率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大的,通过结合地质资料和经验,当表征相邻两个含水变化阶段的二元一次回归方程的直线斜率均为正数且Φ的范围为90°~150°时,这两条直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时间点即为生产井见水时间点。下面以一具体实例对见水时间的确定做出说明,参见图3。在图3中,L1代表投产初期高含水阶段下的二元一次回归方程所表示的直线;L2代表含水缓慢上升阶段下的二元一次回归方程所表示的直线;L3代表含水急剧上升阶段下的二元一次回归方程所表示的直线;L4代表高含水采油阶段下的二元一次回归方程所表示的直线;Φ12表示直线L1和L2所形成的夹角;Φ23表示直线L2和L3所形成的夹角;Φ34表示直线L3和L4所形成的夹角。图中所示为裂缝性油藏某口生产井在2013年11月26日至2014年6月8日期间含水率的变化曲线。对于Φ12,由于L1的斜率为负数,故Φ12不能作为判断见水时间的夹角;对于Φ34,由于Φ34角度为46.3°,不在范围为90°~135°内,故Φ34不能作为判断见水时间的夹角;对于Φ23,L1和L2的斜率均为正数,且Φ23角度为137.5°,故Φ23可以作为判断见水时间的夹角,L1和L2的交点所对应的时间点即为该生产井水淹时间,对于该生产井而言,水淹时间为2014年4月3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