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携砂酸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82998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储层增产改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用于高温超深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面交联酸携砂深穿透酸压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上与碳酸盐岩有关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占总储量的50%,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国内从2000年以来在碳酸盐岩油藏的勘探开发方面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石油产量的10%,天然气产量的近50%产自海相地层,主要是海相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基质渗透率低,酸压或复合酸压(酸压和加砂压裂复合)成为了该类油气藏主要增产措施。

目前酸压常用的酸液包括常规酸、胶凝酸、乳化酸等,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酸液黏度低,酸岩反应速度快,滤失大,无法达到造长缝的目的。后来发展的温控酸、变黏酸,显著提高了酸液的黏度,可以达到携砂的要求,但是缺点是只有在一定条件时,如一定温度或高价阳离子含量、pH值等,才能保持较高的酸液黏度。

另外,一些碳酸盐岩层系如塔河油田的埋藏深度在6500-7000m,温度高(150℃-170℃),对于此类超深井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压作业地面施工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场施工压力表现来看,破裂压力、延伸压力梯度明显比上部层系增大(达到0.021MPa/m以上),因此如何在现有105MPa井口及施工设备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对油藏的深度改造,有效解决地面施工压力高的矛盾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超深井酸压改造穿透距离需要进一步提升。储层埋藏深、地层破裂、延伸压力高,现有施工设备条件下施工排量难以进一步提高(5m3/min左右);同时目前油田采取的长 裸眼段储层不射孔的酸压改造方式容易形成多裂缝、及短而高的裂缝形态,有效作用长度不够,严重制约了裂缝在横向上的穿透距;另外部分井近井地带缝洞发育且非均质性强,酸压工作液滤失严重,致使酸蚀裂缝长度较短,酸压有效作用距离难以继续提高,难以满足勘探开发生产的要求。

中国专利文献CN101353958A公开了一种油气井开采温控变粘酸酸压方法,主要技术特征是首先用常规盐酸酸洗工序,再用温控变粘酸酸压裂工序,或用前置液温控变粘酸酸压裂工序,或用温控变粘酸酸压裂闭合酸化工序,或用前置液温控变粘酸酸压裂闭合酸化工序,再进行替挤。该方法解除储层或炮眼钻井液完井液等原有的伤害,可以直接压开储层形成裂缝,可以形成的高导流酸蚀裂缝,是一种单一的酸压工艺。

中国专利文献CN101314713A公开了能同时满足深度酸化和保持人工裂缝的长期导流能力的酸液体系,使酸压工艺和水力加砂压裂工艺可合二为一。这是一种类似压裂液的粘度可控、适用温度于60℃-140℃、可携砂的酸液体系,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压和携砂酸压。主要构成为盐酸、增稠剂、交联剂及其他相关添加剂(缓蚀剂、表面活性剂、破胶剂等)。

中国专利文献CN103374345A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碳酸岩储层酸压改造的酸液体系及其制备,冻胶酸体系由以质量浓度为20%的HCl重量为100%计,向质量浓度为20%的HCl中加入0.8%CYY-160、1%CYY-1交联剂、1%CYY-3交联延迟剂组成,用于90℃-140℃碳酸岩储层酸压、酸携沙压裂施工,但是未提供相应的工艺方法,而且不能适应更高温度的储层酸压的要求。

目前,高温超深碳酸盐岩储层缺乏改造的经验,还没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高于150℃、深穿透的有效的酸压改造工艺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高温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深穿透的酸压改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地面交联酸携砂深穿透酸压方法。通过采用压裂液特别是压裂液冻胶与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工艺技术联作,最大限度地形成一条深穿透、更持久导流能力的支撑裂缝,发挥酸蚀裂缝与支撑裂缝的双重作用,极大地提高人工裂缝的导流能力和油井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携砂酸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压裂液造缝;

(2)采用地面交联酸,通过所述地面交联酸与岩石反应,在已造好的裂缝中产生酸蚀裂缝,同时所述地面交联酸携带支撑剂以支撑酸蚀裂缝;

(3)线性胶顶替完成酸压,

其中,以所述地面交联酸的重量为基准,所述地面交联酸的配方包括:

盐酸5-30wt%,优选为10-20wt%,

酸压用稠化剂0.5-2wt%,优选为0.8-1.2wt%,

酸压用缓蚀剂1-3wt%,优选为1.5-2.5wt%,

酸压用助排剂0.5-2wt%,优选为0.8-1.2wt%,

酸压用破乳剂0.5-2wt%,优选为0.8-1.2wt%,

酸压用铁离子稳定剂0.5-2wt%,优选为0.8-1.2wt%,

酸压用交联剂2-6wt%,优选为3-5wt%,

酸压用破胶剂0.01-0.05wt%,优选为0.02-0.04wt%,

余量为水。

根据本发明,所述酸压用稠化剂优选为稠化剂-SRGE-1;所述酸压用缓蚀剂优选为缓蚀剂-SRCI-2;所述酸压用助排剂优选为助排剂-SRDA-1;所述酸压用破乳剂优选为破乳剂-SRDM-2;所述酸压用铁离子稳定剂优选为铁离子稳定剂-SRFS-1;所述酸压用交联剂优选为交联剂-SRCA-1;所述酸压用破 胶剂优选为破胶剂SRGB-1。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采用压裂液与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相结合的复合酸压;其中,所述压裂液优选为压裂液冻胶(或称瓜胶压裂液),所述瓜胶压裂液的配方可为现有技术常规配方。

优选地,在造缝前期阶段,在压裂液中加入油溶性降滤失剂,在造缝中后期,段塞式加砂打磨炮眼和裂缝;所述酸携砂阶段采用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酸溶扩宽裂缝为酸液滤失提供了高渗流通道,增加了滤失面积,使酸液能进入地层较深部位,酸液滤失量非常大。因此,酸压滤失的控制重点在于控制天然裂缝,用降滤失剂对天然裂缝形成暂堵,降低其导流能力,从而阻止高渗流通道的形成,降低滤失量。为提高液体效率,同时降低砂堵的风险,在泵注压裂液初期采用油溶性降滤失剂暂堵地层微裂缝及溶蚀孔洞,提高后续液体的液体效率及携砂能力。油溶性降滤失剂采用现有技术,加量为2-12%;进一步优选的,油溶性降滤失剂的加量为8-10%。

其中,所述油溶性降滤失剂可以为本领域常规选择,例如聚苯乙烯、聚异丁烯。

根据本发明,所述支撑剂可采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支撑剂,本发明中优选支撑剂配方为:优选40/60目和/或20/40目组合粒径高强度支撑剂,例如,40/60目和/或20/40目陶粒。砂液比以低起点、小台阶、多步骤、控制最高砂液比为原则。低起点、小台阶、多段塞均为本领域在加砂时候的专业用语。低起点指加砂的初始砂比低,例如5%;小台阶是砂比以小幅度增加,比如5%-8%-11%-14%依次增加;多段塞就是指注入一段含砂的液体,再注入一段不含砂的液体,如此反复,目的是判断含砂液体中的砂子进入地层时候的压力,如果压力正常就继续保持或逐渐提高砂比加砂施工,如果压力过高,则要及时调低砂比施工,避免压力过高或者砂堵,导致施工失败。一般地,所述支撑剂的砂液比为8-20%。

本发明中所述酸压为压裂液与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相结合。所述地面交联酸酸压可采用本领域内通常的地面交联酸酸压方法。

根据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类似地,所述酸压阶段之前设有前置液,之后设有顶替液阶段,均采用线性胶。所述线性胶可为现有技术常规选择。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包括:

(1)工艺简单、便于操作、施工效果明显,可用于高温深井碳酸盐岩(温度150℃-170℃)等改造施工;

(2)采用压裂液特别是压裂液冻胶与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的复合酸压施工工艺,发挥酸蚀裂缝与支撑裂缝的双重作用;

(3)在泵注压裂液初期采用油溶性降滤失剂降滤和段塞式加砂打磨炮眼和裂缝,降低酸液滤失;

(4)利用地面交联酸具有的耐高温、低酸岩反应速度、低滤失、深穿透及携砂能力好等优点,在地层中形成一条兼具深穿透和持久导流能力的支撑裂缝,提高酸压井压后产能和生产时间,形成的裂缝长度大于120m。

附图说明

图1为施工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其中,用于交联酸的各组分中,盐酸为市售而得;其余各牌号助剂均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生产并出售。实施例中的比例均为重量百分比,以地面交联酸的重量为基准。

实施例1

地面交联酸的配方采用:地面交联酸液:15%HCL,1.0%酸压用稠化剂 -SRGE-1,2%酸压用缓蚀剂-SRCI-2,1.0%酸压用助排剂-SRDA-1,1.0%酸压用破乳剂-SRDM-2,1%酸压用铁离子稳定剂-SRFS-1,其余是水。酸压用交联剂-SRCA-1,交联比:100:4.0,酸压用破胶剂SRGB-1:0.03%。该地面交联酸在150℃,170s-1剪切1h,粘度大于40mPa·s,可以用于温度高于150℃的地层。

改造目的层段为奥陶系一间房、鹰山组6528.24-6690.00m,储层温度162.3℃;测井解释Ⅲ类储层2层共计8.0m,录井显示气测异常3层共计8.9m,酸压井段近井地带储层发育一般,油气显示差。酸压目的层段岩心15%和20%浓度盐酸溶蚀率均大于99.0%,酸蚀率较高,宜采用以酸压改造为主的增产措施。利用FMI测井和黄荣樽方法计算出的本井地层破裂压力梯度在0.0209-0.0218MPa/m;岩石力学实验显示破裂压力梯度2.335-2.400MPa/100m,两次地破实验均无地层破裂显示,折算压力梯度0.0208MPa/m以上未破,表明改造目的井段岩石较致密,施工难度较大。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层和裂缝伤害、控制裂缝高度和提高压开程度,形成一条深穿透、更持久导流能力的支撑裂缝,达到深部酸压并增加措施有效期的目的,采用本发明的压裂液冻胶+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施工工艺。本井优选40/60目和20/40目组合粒径高强度支撑剂,前置液阶段采用油溶性降滤失剂降滤和段塞式加砂打磨炮眼和裂缝,地面交联酸加砂初期采用段塞式加砂,砂液比以低起点、小台阶、多步骤、控制最高砂液比为原则。本次加砂酸压应控制最高砂比在15%,平均砂液比控制在10%左右,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压力变化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考虑闭合应力、杨氏模量等因素,为了确保人工裂缝的有效支撑和压裂施工成功,选择在86MPa闭合压力下破碎率较低、分选好、性能优良的40/60目陶粒。

具体方法是:

携砂酸压设计泵注程序如下:

表1

为提高液体效率,同时降低砂堵的风险,在泵注压裂液初期采用油溶性降滤失剂暂堵地层微裂缝及溶蚀孔洞,提高后续液体的液体效率及携砂能力。为了提高地面交联酸的高温流变性,满足高温携砂酸压的需要,经过酸溶蚀实验和耐温抗剪切实验,优选浓度为15%浓度盐酸作为酸压主体用酸。考虑到在交联酸段塞式加砂期间泵压可能对砂比反应比较敏感,施工压力波动较大,因此交联酸携砂阶段采用段塞式加砂方式。

正式酸压停泵压降拟合,刻蚀裂缝长度达到了126m。

11月30日22:00开井排液,开井前油压60MPa,套压25MPa,前期采用3mm、4mm油嘴控制返排,日产气32037m3,日产液26.7t,后期采用5-8mm油嘴返排。12月8日14:00无液体排出,日产气15500m3,至12月12日,累计排液432.15m3(返排率41.19%),累计产气40.17×104m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