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捞油井口扶正转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1886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捞油井口扶正转盘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井捞油领域的一种扶正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捞油井口扶正转盘。



背景技术:

由于油田处于开发的中后期,各种捞油井数的不断增多,捞油井井口位置多变,有些捞油井还会受到地形限制。由于传统扶正盘在捞油筒上的位置固定,不能随意转动,与捞油井口扶正较为困难,导致捞油筒在有些油井处因地限制不能扶正,致使捞油机的不能按常规方式摆放,影响了捞油作业的实施,进而影响油井的产量。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根据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捞油井口扶正转盘,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捞油井口扶正转盘,能自适应转动至扶正位置,提高适应范围及扶正效果,方便捞油作业。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包括:

一扶正转盘本体,其设有一圆管状的扶正体,所述扶正体能转动的套设于一捞油筒上,其上端及下端处对应沿径向向外凸形成有一上转盘及一下转盘,所述上转盘的顶面上安装有扶正柱;

一限位套,其套设固定在所述捞油筒上,并相邻于所述下转盘的底面。

如上所述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中,所述限位套的上端面设有一环凹槽,所述环凹槽内嵌定位有一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的上端顶抵于所述下转盘的底面。

如上所述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中,所述限位套的下端面与所述捞油筒的外侧面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下加强筋板,各所述加强筋板沿所述限位套的周向均布。

如上所述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中,所述推力轴承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设于所述环凹槽内,所述限位套与所述捞油筒之间、所述下加强筋与所述限位套及所述捞油筒之间分别焊接固定。

如上所述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中,所述上转盘的底面与所述下转盘的顶面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上加强筋板,各所述上加强筋板沿所述扶正体的周向均布,并分别与所述扶正体的外侧面连接固定。

如上所述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中,所述扶正体的上端沿轴向凸设形成有一环肩,所述环肩的上端面凹设有一环槽,所述环槽内嵌设有一紧定螺母,所述紧定螺母与所述捞油筒螺接固定。

如上所述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中,所述上加强筋板与所述上转盘、所述下转盘以及所述扶正体之间分别焊接固定。

如上所述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中,所述扶正柱至少设有两个,并沿所述上转盘的周向均布,各所述扶正柱上贯通有一销钉孔,所述销钉孔沿所述扶正柱的径向设置。

如上所述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中,所述上转盘的外径大于所述下转盘的外径。

如上所述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中,所述扶正柱焊接或螺接于所述上转盘处。

本实用新型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通过设置能转动的扶正转盘本体,能自适应转动至扶正位置,并与井口的扶正杆连接,使得捞油车组正常摆放,受到地形限制较小,以适应较多的捞油井,有利于捞油作业的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提高了适应范围,确保了扶正效果,保证原油的采现速度,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的使用参考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 扶正转盘本体 11 扶正体

12 上转盘 13 下转盘

14 扶正柱 141 销钉孔

15 上加强筋板

16 环肩 17 紧定螺母

2 限位套 21 环凹槽

22 推力轴承 23 下加强筋板

3 捞油筒 4 扶正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的使用参考图。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包括一扶正转盘本体1以及一限位套2。其中:

所述扶正转盘本体1设有一圆管状的扶正体11,所述扶正体11能转动的套设于一捞油筒3上,其上端及下端处对应沿径向向外凸形成有一上转盘12及一下转盘13,所述上转盘12的顶面上安装有扶正柱14;

所述限位套2套设固定在所述捞油筒3上,并相邻于所述下转盘13的底面,以对所述扶正转盘本体1进行定位,防止其沿所述捞油筒3的外表面下滑,进而影响正常作业。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能转动的扶正转盘本体1,根据井口处扶正杆的位置进行转动,当所述扶正柱14与扶正杆的位置相对时,其处于扶正位置,再将扶正杆对应套在扶正柱14上并连接,实现捞油筒与井口的连接,达到扶正目的。

如图所示,所述限位套2的上端面设有一环凹槽21,所述环凹槽21内嵌定位有一推力轴承22,所述推力轴承22的上端顶抵于所述下转盘13的底面。当所述下转盘13随所述扶正体11转动时,所述推力轴承22支撑所述下转盘13的同时,能减小所述下转盘13与限位套2之间的摩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为了加强限位套的刚度,以减小应用时变形对工作的不利影响,在所述限位套2的下端面与所述捞油筒3的外侧面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下加强筋板23,各所述加强筋板23沿所述限位套2的周向均布。

在实际组装时,优选所述推力轴承21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设于所述环凹槽21内,即所述推力轴承21与环凹槽21之前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限位套2与所述捞油筒3之间、所述下加强筋22与所述限位套2及所述捞油筒3之间分别焊接固定。

请参见图1,所述上转盘12的底面与所述下转盘13的顶面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上加强筋板15,各所述上加强筋板15沿所述扶正体11的周向均布,并分别与所述扶正体11的外侧面连接固定,以加强度上转盘1与所述下转盘1间钢度,确保工作时的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扶正体11的上端沿轴向凸设形成有一环肩16,所述环肩的上端面凹设有一环槽(图中未示出),所述环槽内嵌设有一紧定螺母17,所述紧定螺母17与所述捞油筒3螺接固定,能防止所述扶正体11沿所述捞油筒3的轴向向上窜动,提高工作时的稳定性。其中,所述上加强筋板15与所述上转盘12、所述下转盘13以及所述扶正体11分别焊接固定。

优先是实施方式是,所述扶正柱14至少设有两个,并沿所述上转盘12的周向均布,各所述扶正柱14上贯通有一销钉孔141,所述销钉孔141沿所述扶正柱14的径向设置,以方便与其它部件连接。

如图所示,优选所述上转盘12的外径大于所述下转盘13的外径。另外,所述扶正柱14焊接或螺接于所述上转盘12处。在实际组装时,可以在所述上转盘12上设置定位槽,并将扶正柱14的下端螺接或焊接于定位槽内,确保连接强度。

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通过前述方式安装于所述捞油筒3,在工作时,根据扶正杆4的位置,在捞油筒3上转动所述扶正转盘本体1,直至所述扶正柱14与扶正杆4的位置相对时,达到扶正位置,再将扶正杆4套在扶正柱1上,并在销钉孔141以及扶正杆4的通孔间插接销钉41,将扶正杆4与所述扶正柱14连接固定,即可将捞油筒3投入到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扶正作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