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窜油藏的点火方法及开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88778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汽窜油藏的点火方法及开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火烧油层采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窜油藏的点火方法及开采方法。
背景技术
:稠油是指在地层温度和脱气的条件下,粘度大于100mpa.s(毫帕·秒)的高粘度重质原油。按照粘度的大小可以分为普通稠油(100至10000mpa.s)、特稠油(10000至50000mpa.s)和超稠油(大于50000mpa.s)。在油田的石油开采中,由于稠油具有特殊的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的特性,在储层和井筒中流动性差,常规开采采收率低,即无法保证正常的经济产量。为了保证合理的采收率,往往通过降低原油的粘度来采油。现有技术中的稠油开采技术包括热力开采技术。其中,一种比较典型的热力采油方式为通过向油层中注入蒸汽,进行蒸汽吞吐开采。对于稠油油藏,特别是孔隙度和渗透率比较高的稠油油藏而言,经过前期蒸汽吞吐的开采方式后,会发生汽窜。具体的,发生汽窜的位置主要包括油层上部和渗透率极差较大的油层。其中,油层上部容易发生汽窜的主要原因是:现有技术中注蒸汽的方式一般都是笼统注入方式,上部蒸汽干度高,汽窜程度强,下部干度逐渐降低,相同的油层条件汽窜程度弱;同时,随着蒸汽吞吐轮次的增加,上部动用加大,动用大的地层亏空严重。另外,渗透率极差具体是指油层最大渗透率与最小渗透率的比值,一般的当渗透率极差大于4时,该油层的渗透率极差就较大。渗透率极差较大的油层容易发生汽窜的原因是由于渗透率差异大,油层具有较强的吸入能力,因此,为汽窜层位。在前期蒸汽吞吐后,汽窜层位动用程度远大于非汽窜层位,其含油饱和度很低,一般10%左右。对于火烧油层来说,含油饱和度低是点火成功率低的一个致命因素。因此,对于蒸汽吞吐后容易发生汽窜的稠油油藏,有必要提出一种有效的点火方法,以解决汽窜稠油油藏点火成功率低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窜油藏的点火方法及开采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汽窜稠油油藏的点火成功率及开采效果。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窜油藏的开采方法,包括:在生产井和注入井位于油层所在的位置单位长度内开设预定个数的射孔形成射孔段;在所述注入井内下入第一管柱,在所述生产井内下入第二管柱和注入管柱,其中,所述注入管柱以预定斜度延伸至油层中;通过注入井的第一管柱与套管形成的油套环空向油藏的油层中注入空气,并检测所述生产井中的产物;当检测到所述生产井中出现尾气时,通过生产井的注入管柱注入蒸汽;并检测所述注入井中预定位置处的温度变化;当所述注入井中预定位置处的温度上升至第一预设温度时,停止注入蒸汽,通过所述生产井中的第二管柱进行初步采油;获取所述注入井出口位置处的空气温度,当所述注入井出口位置处的空气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向所述注入井内下入点火器,将所述点火器下至油层底界后开启点火器进行点火;通过所述生产井的第二管柱进行采油。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射孔段单位长度内射孔个数的确定公式为:n=n0-(a-a0)/(a0/n0)其中,n表示射孔段每米射孔个数,单位为孔/米;n0表示每米平均射孔个数,单位为孔/米;a表示油层的当前渗透率,单位为达西;a0表示油藏的平均渗透率,单位为达西。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点火器进行点火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油压,当所述油压大于预设油压时,通过所述注入井的第一管柱进行采油;当所述油压低于预设油压后,所述注入井的第一管柱停止生产,并通过所述注入井的第一管柱注入预定时长的气体。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向所述注入井的第一关注注入预定时长的气体后,提高所述点火器的功率。一种汽窜油藏的点火方法,包括:通过注入井的第一管柱与套管形成的油套环空向油藏的油层中注入空气,并检测生产井中的产物;当检测到所述生产井中出现尾气时,通过生产井的注入管柱注入蒸汽;并检测所述注入井中预定位置处的温度变化;当所述注入井中预定位置处的温度上升至第一预设温度时,停止注入蒸汽,通过所述生产井中的第二管柱开始生产;获取所述注入井出口位置处的空气温度,当所述出口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向所述注入井内下入点火器,将所述点火器下至油层底界后开启点火器进行点火。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注入井的第一管柱向油藏的油层中注入空气的注入强度为每米油层厚度500标方,并且以每米油层厚度50标方/月的强度递增。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藏包括多个油层,其中位于最上部的油层为上部油层,所述注入井中预定位置包括:所述上部油层和渗透率大于预定值的油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250摄氏度至300摄氏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藏包括多个油层,其中位于最下部的油层为下部油层,所述注入井出口位置位于所述下部油层深度范围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大于400摄氏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藏包括多个油层,在每个所述油层的位置,所述第一管柱、第二管柱在油层所在的位置设置有射孔段,所述射孔段位于油层靠近下部的预定厚度范围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射孔段的单位长度上射孔个数根据射孔段对应的油层的当前渗透率、油藏的平均渗透率、单位长度上平均射孔个数及单位长度上理论射孔个数确定。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射孔段每米射孔个数的确定公式为:n=n0-(a-a0)/(a0/n0)其中,n表示射孔段每米射孔个数,单位为孔/米;n0表示每米平均射孔个数,单位为孔/米;a表示油层的当前渗透率,单位为达西;a0表示油藏的平均渗透率,单位为达西。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点火器进行点火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油压,当所述油压大于预设油压时,通过所述注入井的第一管柱进行采油;当所述油压低于预设油压后,所述注入井的第一管柱停止生产,并通过所述注入井的第一管柱注入预定时长的气体。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向所述注入井的第一关注注入预定时长的气体后,提高所述点火器的功率。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是:利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汽窜油藏的点火方法进行点火时,整体点火过程中,利用蒸汽和空气低温氧化放热双方热量点燃原来汽窜的层位,因为蒸汽从生产井向注入井推动过程中,首先推动过来的是较轻的组分,因此,相当于提高了注入井近井含油饱和度,尤其是轻组分的含油饱和度,轻一点的组分低温氧化放热速率高,有助于快速升温,从而达到点火要求。后续利用蒸汽和点火器热量点燃非汽窜层位,这些层位含油饱和度高,容易点燃。另外,先点燃的汽窜层位,形成温场后,可以向上和向下传热,有助于提高后续待点燃层位的温度场,辅助提高点火效果,整体上能够大大提高汽窜稠油油藏的点火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汽窜油藏的点火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井网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井网布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汽窜油藏的开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注入井1、第一套管10、第一油管11、注采一次泵12、第一尾管13、第一丝堵14、注入射孔段15、第一封隔器16、隔热层17、生产井2、第二套管20、第二油管21、抽油泵22、第二尾管23、第二丝堵24、生产射孔段25、隔热管3、筛管31、第二封隔器32、开孔3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汽窜油藏的点火方法及井网布置结构,能够大大提高汽窜稠油油藏的点火成功率。由于蒸汽吞吐动用,已开发稠油油藏参数及近井含水饱和度变化如表1所示,稠油层含油饱和度相对于蒸汽吞吐前已大大降低,且汽窜层位动用程度远大于非汽窜层位,其含油饱和度很低,大约为10%左右。对于火烧油层来说,含油饱和度低是点火成功率低的一个致命因素。表1已开发稠油油藏参数及近井含水饱和度变化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汽窜油藏的点火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通过注入井的第一管柱与套管形成的油套环空向油藏的油层中注入空气,并检测生产井中的产物;步骤s12:当检测到所述生产井中出现尾气时,通过生产井的注入管柱注入蒸汽;并检测所述注入井中预定位置处的温度变化;步骤s14:当所述注入井中预定位置处的温度上升至第一预设温度时,停止注入蒸汽,通过所述生产井中的生产管柱开始生产;步骤s16:获取所述注入井出口位置处的空气温度,当所述出口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向所述注入井内下入点火器,将所述点火器下至油层底界后开启点火器进行点火。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井网布置结构可以包括:注入井1和至所述注入井1预定距离的生产井2;其中,所述注入井1设置有第一套管10,所述第一套管10在油层所在的深度设置有注入射孔段15,所述第一套管10内设置有第一油管11,所述第一油管11的下端依次设置有注采一次泵12、第一尾管13和第一丝堵14;所述生产井2设置有第二套管20,所述第二套管20在油层所在的深度设置有生产射孔段25,所述第二套管20内设置有第二油管21,所述第二油管21的下端依次设置有抽油泵22、第二尾管23和第二丝堵24;所述第二套管20内还设置有延伸至油藏中的隔热管3,所述隔热管3位于油藏中的管段外设置有筛管31。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井网布置结构可以应用在沿着深度方向上至少包含一个油层的油藏中,特别是针对在沿着深度方向上可以包含多个油层的油藏。其中,多个油层中,任意相邻两个油层之间为夹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井网布置结构可以包括:注入井1和至所述注入井1预定距离的生产井2。如图3所示,在单个井网布置结构中,所述注入井1的个数可以为一个,其可以位于井网布置结构的中心位置处。所述生产井2的个数可以为多个,例如,可以为8个。当生产井2的个数为8个时,8个生产井2可以均匀地围绕着所述注入井1设置,形成反九点井网。当然,所述井网布置结构的具体形式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具体的,所述注入井1与所述生产井2之间的井距为注采井井距,其中,所述注入井1与所述生产井2之间的井距可以根据实际油层的分布等实际情况作适应性调整,具体的,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注入井1中的第一管柱可以用于注入空气,也可以用于进行生产,从而将下部油层的油采出。具体的,所述注入井1内可以设置有第一套管10,所述第一套管10在油层所在的深度设置有注入射孔段15。所述注入射孔段15用于将所述第一套管10与油层相连通。所述第一套管10内设置有第一油管11,所述第一油管11的下端依次设置有注采一次泵12、第一尾管13和第一丝堵14。其中,所述注采一次泵12既可以用于注气也可以用于采油。注时,气体可以依次通过油管和注采一次泵12进入油层中。在所述点火器进行点火前,所述汽窜油藏的点火方法还包括:获取油压,当所述油压大于预设油压时,通过所述注入井1的第一管柱进行采油;当所述油压低于预设油压后,所述注入井1的第一管柱停止生产,并通过所述注入井1的第一管柱注入预定时长的气体。进一步的,在向所述注入井1的第一关注注入预定时长的气体后,提高所述点火器的功率。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压可由在井口录取。具体的,井口阀门安装有压力表,井口油管阀门连通到油管上,该压力表中的压力代表油管压力。当所述油压大于预设油压时,通过所述注入井1的第一管柱12进行采油,主要是通过开启所述注采一次泵12进行采油。所述注采一次泵12用于采油时,主要是针对在注蒸汽后,由于生产井2中注入的蒸汽将油层中的油气水推至注入井1中,此时需要利用所述注采一次泵12将该油气水从注入井1中采出,以防止后续点火时,因生产井2中蒸汽推过来的油气水造成井底着火。其中,所述注采一次泵12的生产时间可根据油压来确定。当油压低于0.5mpa时,所述注采一次泵12停止生产。此时,可以向所述注入井1内直接下入点火器,先开启点火器加热空气温度至200℃左右,并向所述注入井1的第一管柱内注入气体,具体的,所述气体可为氮气。此时,注入井1的油套环空内持续注入空气。注入的氮气用于把注入井井筒的油加热驱替到地层中。具体的,注入氮气的时间可以为1-2d(天),即所述预定时长可由为1-2天,当然,所述预定时长可根据所述注入井1中的油气水排出情况的不同而适应性调整,具体的,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然后开始提高电点火器的功率。当空气温度为400℃,达到总的点火要求,此时注入井1的油套环空持续注入空气,保持点火时间7-15d。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生产井2内可以设置有第二套管20,所述第二套管20在油层所在的深度设置有生产射孔段25,所述第二套管20内设置有第二油管21,所述第二油管21的下端依次设置有抽油泵22、第二尾管23和第二丝堵24。所述第二套管20内还设置有延伸至油藏中的隔热管3,所述隔热管3位于油藏中的管段外设置有筛管31。所述隔热管3用于向油层中注入高温高压高干度的蒸汽,以降低稠油粘度。所述隔热管3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筛管31的及外部油层的开孔33。所述隔热管3具有相对的首端和尾端,其中,其首端位于生产井2的直井段内,所述尾端伸入油层中,特别是当油藏包含多个油层时,所述尾端穿设过所有油层,位于最下部的油层中。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管3的尾端位于所述注采井井距的一半位置处。当所述隔热管3的尾端位于所述注采井井距的一半位置处时,能够以较为经济合理的长度达到保证从隔热管3注入的蒸汽充分地注入各个油层中,进而达到理想的降粘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注入射孔段15或生产射孔段25的段数可以与油层的层数相等。当油藏中油层的层数为2层以上时,所述注入射孔段15或生产射孔段25的段数为2段以上。具体的,所述注入射孔段15的开孔33可以以选择性射孔方式的方式进行设置,例如可以综合根据油层对应的渗透率等参数进行设置,具体的,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油层可以包括第一油层和第二油层,所述第一油层与第二油层之间为夹层,所述注入射孔段15包括第一注入射孔段15和第二注入射孔段15,位于所述夹层所在的深度且在所述第一套管10与第一油管11之间的环空设置有第一封隔器16。所述第一封隔器16用于分隔相邻的两个油层,能够保证从第一油管11和第一套管10之间的环空注入的空气能够可靠地通过注入射孔段15进入相应的油层中。此外,所述油藏可以包括三个及以上的油层,所述注入井1在相应油层的位置设置有射孔段,并且在相邻两个油层之间的夹层中设置有第一封隔器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封隔器16以下至所述注采一次泵12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层17。所述隔热层17主要用于保证点火器出口空气维持在较高的温度。例如,所述隔热层17的长度可以为50米,当然,所述隔热层17的长度并不限于上述举例,其可以根据实际油藏的分布等情况作相应的调整,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所述隔热层17的具体形式可以为在油管外设置的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隔层,此外,所述隔热层17也可以直接为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管柱,当然所述隔热层17的具体形式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油藏沿着深度方向包含第一油层和第二油层,其中,所述第一油层位于所述第二油层的上部,所述第一注入射孔段15位于所述第一油层内,所述第二注入射孔段15位于所述第二油层内时,所述注采一次泵12位于所述第二注入射孔段15内。也就是说,所述注采一次泵12位于最低位置的油层所在的深度范围内,一方面其可以用于向该油层注入空气,另一方面可以将该油层中的油采出至地面。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油藏沿着深度方向自上而下包含第一油层、夹层和第二油层,所述生产射孔段25包括第一生产射孔段和第二生产射孔段,所述第一生产射孔段位于所述第一油层内,所述第二生产射孔段位于所述第二油层内,所述抽油泵22位于所述第二生产射孔段内。也就是说,所述抽油泵22位于最低位置的油层所在的深度范围内,由于油进入生产井2的井筒后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通过合理设置所述抽油泵22的位置,可以将油藏中流入生产井2内的油充分地采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管3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套管20内的第一管段和位于油层内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具有预定斜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管3的第一管段可以为位于所述生产井2的第二套管20内的直井段,其第二管段自所述第二套管20内穿出,延伸至油层中。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之间形成有一定的夹角,即所述第二管段具有预定斜度。具体的,所述第二管段的斜度可以为45度至85度之间,当然所述预定斜度可以根据生产井2与注入井1的井距以及油层的层数和总深等实际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筛管31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外,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筛管31之间设置有第二封隔器32,所述第二管段上穿设在油层中的位置设置有开孔3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封隔器32用于将每个油层进行封隔,用于保证注汽时能够实现分层注汽。所述第二管段穿设在油层中的位置设置有开孔33,注入的蒸汽可以通过该开孔33注入对应的油层中。其中,所述开孔33可以由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上的滑套开关实现。当所述开孔33由滑套开关实现时,其具有打开和关闭两个状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开孔33打开火关闭。另外,所述开孔33还可以由其他形式实现,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封隔器32的个数与油藏中油层的层数相同,从而保证将各个油层进行分隔,从而实现分层注汽开发。利用上述井网布置结构进行点火时,可以以笼统注入的方式向注入井中注入空气,从注入井中注入的空气可以通过射孔段进入油层中,有利于油层中的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应,进行放热。具体的,所注入空气的强度可以为每米油层厚度500标方。当空气的注入强度为每米油层厚度500标方,可以达到理想的氧化效果。具体的,所述注入空气的强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油藏的参数情况作适应性调整,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后续可以每米油层厚度50标方/月的强度递增,从而保证生产过程中有足够的空气补给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所述注入井的第一管柱向油藏的油层中注入空气时,可以对所述注入井中的产物进行检测。具体的,可以在所述注入井的井口设置尾气检测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藏的油层个数可以一层,也可以为多层。当检测到所述注入井中出现尾气时,表示至少存在一个油层已经与注入的空气发生低温氧化反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所述油藏包括多个油层,其中位于最上部的油层为上部油层,所述注入井中预定位置包括:所述上部油层和渗透率大于预定值的油层。其中,所述渗透率大于预定值表示该油层为高渗油层,一般其渗透率极差大于3。渗透率级差(kmn)是最大渗透率(kmax)与最小渗透率(kmin)的比值,表明渗透率的分布范围及差异程度:kmn=kmax/kmin渗透率级差(kmn)大于l。对于渗透率极差大于3的油层,定义为高渗透层。注入空气时,优选通过注入井向所述上部油层和高渗油层注入空气。具体的理由如下:首先,由于油层升温速度快速,高渗透层吸气能力强,前期注蒸汽吞吐过程中地层温度高,有助于低温氧化放热,空气进入地层低温氧化反应快,当对方注来蒸汽时,蒸汽的热量加上低温氧化放热就会双重加热油层,油层升温速度快速;其次,蒸汽/热水推过来的首先是较轻的组分,随地层温度升高,遇到空气后低温氧化加剧,进一步升高,很容易着火。即不用点火器就可以把这些层位点燃。在通过生产井的注入管柱注入蒸汽的同时,检测所述注入井中预定位置处的温度变化,通过判断所述注入井预定位置处温度变化情况,确定下一步工艺。当所述注入井中预定位置处的温度上升至第一预设温度时表示此时已经达到较轻的组分的着火温度了。此时可以停止向生产井的注入管柱中注入蒸汽,打开所述生产井中的第二管柱中的抽油泵进行采油。具体的,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可以为250摄氏度至300摄氏度。当温度达到上述温度段时,表示油层着火了,因为,较轻的组分在地下条件下燃烧起火温度就200-250℃。当所述油藏的油层的层数为多层时,可以通过分层注入的方式分别向所述生产井的注入管柱中注入蒸汽。在生产井注入蒸汽过程中注入井空气不停住,持续注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检测所述注入井出口位置处的空气温度,当所述出口位置处的空气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向所述注入井内下入点火器,将所述点火器下至油层底界后开启点火器进行点火。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点火器的初始位置在靠近最下端的油层的位置,当油藏包含多个油层时,不需要进行移动点火,因为最下层油层点燃后,油层燃烧的热量导致油层温度升高,空气经过时会得到二次加热的机会,使得空气的温度能够达到点火要求。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400摄氏度以上。当所述注入井出口位置处的空气温度达到400摄氏度以上时,表示此时的油层已经能够满足电点火的温度要求了。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整体点火过程中,利用蒸汽和空气低温氧化放热双方热量点燃原来汽窜的层位,因为蒸汽从生产井向注入井推动过程中,首先推动过来的是较轻的组分,因此,相当于提高了注入井近井含油饱和度,尤其是轻组分的含油饱和度,轻一点的组分低温氧化放热速率高,有助于快速升温,从而达到点火要求。后续利用蒸汽和点火器热量点燃非汽窜层位,这些层位含油饱和度高,容易点燃。另外,先点燃的汽窜层位,形成温场后,可以向上和向下传热,有助于提高后续待点燃层位的温度场,辅助提高点火效果,整体上能够大大提高汽窜稠油油藏的点火成功率。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藏包括多个油层,在每个所述油层的位置,所述第一管柱、第二管柱在油层所在的位置设置有射孔段,所述射孔段位于油层靠近下部的预定厚度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藏的注入井和生产井的第一管柱、第二管柱对应的套管层设置有用于连通油层的射孔段,所述射孔段具体可以位于油层的中下部,其可以靠近下部的预定厚度范围内,例如可以为厚度的2/3厚度以下位置。当蒸汽或空气从该射孔段注入油层时,可以较佳地提高蒸汽或空气的利用率。具体的,注入的蒸汽或空气可以先与油层中下部的油接触或反应,后续将热量向上传递,从而带动上部油层一起流动。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射孔段的单位长度上射孔个数根据射孔段对应的油层的当前渗透率、油藏的平均渗透率、单位长度上平均射孔个数及单位长度上理论射孔个数确定。其中,所述射孔段每米射孔个数的确定公式为:n=n0-(a-a0)/(a0/n0)其中,n表示射孔段每米射孔个数,单位为孔/米;n0表示每米平均射孔个数,单位为孔/米;a表示油层的当前渗透率,单位为达西;a0表示油藏的平均渗透率,单位为达西。下面结合表2对射孔段每米射孔个数的确定进行举例说明。表2当前渗透率射孔差值射孔理论计算值583.9511308.8-521740.2115176.3-1026560.9412284.8-622以表2中的第一个渗透率为例,当前渗透率为583,渗流率的平均值是442,平均射孔孔数为16/m,射孔差值5=(583-442)/(442/16),则,理论射孔数量为16-5=11孔/米请参阅图4,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汽窜油藏的开采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在生产井和注入井位于油层所在的位置单位长度内开设预定个数的射孔形成射孔段;步骤s13:在所述注入井内下入第一管柱,在所述生产井内下入第二管柱和注入管柱,其中,所述注入管柱以预定斜度延伸至油层中;步骤s15:通过注入井的第一管柱与套管形成的油套环空向油藏的油层中注入空气,并检测所述生产井中的产物;步骤s17:当检测到所述生产井中出现尾气时,通过生产井的注入管柱注入蒸汽;并检测所述注入井中预定位置处的温度变化;步骤s19:当所述注入井中预定位置处的温度上升至第一预设温度时,停止注入蒸汽,通过所述生产井中的第二管柱进行初步采油;步骤s21:获取所述注入井出口位置处的空气温度,当所述注入井出口位置处的空气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向所述注入井内下入点火器,所述点火器下至油层底界后开启点火器进行点火;步骤s23:通过所述生产井的第二管柱进行采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生产井或注入井射孔段的位置可以根据油层的位置来确定。其中,所述射孔段单位长度内射孔个数的确定公式为:n=n0-(a-a0)/(a0/n0)其中,n表示射孔段每米射孔个数,单位为孔/米;n0表示每米平均射孔个数,单位为孔/米;a表示油层的当前渗透率,单位为达西;a0表示油藏的平均渗透率,单位为达西。另外,所述注入井内的第一管柱或者生产井内的第二管柱的具体结构和组成可以参照上述实施方式中井网布置结构的具体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此外,上述开采方法中步骤15至步骤21可以参照上述汽窜油藏的点火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具体的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当点火成功后,可以通过所述生产井的第二管柱进行采油。整体上,本申请所提供的汽窜油藏的开采方法利用本申请所提供的井网布置结构进行点火时,整体点火过程中,可以通过注入井注入空气,通过生产井注入蒸汽,利用蒸汽和空气低温氧化放热双方热量点燃原来汽窜的层位,因为蒸汽从生产井向注入井推动过程中,首先推动过来的是较轻的组分,因此,相当于提高了注入井近井含油饱和度,尤其是轻组分的含油饱和度,轻一点的组分低温氧化放热速率高,有助于快速升温,从而达到点火要求。后续利用蒸汽和点火器热量点燃非汽窜层位,这些层位含油饱和度高,容易点燃。另外,先点燃的汽窜层位,形成温场后,可以向上和向下传热,有助于提高后续待点燃层位的温度场,辅助提高点火效果,整体上能够大大提高汽窜稠油油藏的点火成功率。当点火成功后,利用火驱开发的方式可以对汽窜油藏进行有效地开采。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