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射孔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88776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射孔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藏射孔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射孔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射孔是油气田开发的重要环节,是了解油气藏非常关键的一步。在射孔设计中,采用优化的射孔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打开油气层,最大限度地释放油气层产能,从而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先后形成了一系列射孔技术及其配套射孔工艺,一方面提高了射孔完井和增产改造效果及作业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合理保护储集层,延长了油气藏开发寿命。随着国内外油气藏开发类型的不断丰富,油气田开发难度不断增大,对射孔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护储集层,提高产能和作业效率,改善非常规油气田开发效果,恢复老油气田产能、延长油气田开采寿命,最大化挖潜剩余油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针对常规油气藏,为防止产生水锥,避免油井过早水淹,在油水界面以上应保留一定的绝对厚度不射孔。而在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即使在油水界面之上保留足够的绝对厚度不射孔,但由于裂缝的纵向沟通,所保留的绝对厚度并不能有效地阻止地层水的抬升,从而使油井过早水淹,严重制约着裂缝型碳酸盐岩油田产油量的增加和含水率的降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射孔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最大限度地释放油层产能并降低其含水率,且避免油井过早水淹,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射孔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地层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岩心样品,对所述岩心样品的岩心柱子和岩心薄片中发育裂缝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所述发育裂缝的类型和特征;2)在所述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目的层段采集电成像测井资料;基于所述电成像测井资料,分析步骤1)中所述发育裂缝的类型和特征在所述电成像测井资料上的响应特征,并建立所述发育裂缝的类型和特征在所述电成像测井资料上的发育特征;3)基于所述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的不同构造部位岩心分析资料和已生产井的电成像测井资料,结合所述发育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电成像测井资料上裂缝的发育模式,得到所述发育裂缝在所述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不同构造部位的发育程度,得到所述发育裂缝在所述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平面上的分布规律;4)基于所述发育裂缝在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分析位于所述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的裂缝发育区已生产井的无水期累采油、无水期天数和避射比例之间的关系,得出处于所述裂缝发育区的生产井无水期采油的时间最长,且无水期累采油最多时的最佳避射比例;其中,所述避射比例是指射孔底界与水淹层或水层顶界之间距离和地层顶界与水淹层或水层顶界之间距离的比值;5)采集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测井曲线,深、中、浅电阻率测井曲线,体积密度、中子孔隙度、纵波时差测井曲线,及所述电成像测井资料对位于所述裂缝发育区的新钻井进行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并基于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水淹层的评价流程和标准,得到所述新钻井的油层、水淹层和水层在全井段分布的具体位置;6)根据所述最佳避射比例以及所述新钻井的油层、水淹层和水层在全井段分布的具体位置,所述新钻井采用最佳避射比例对其进行射孔生产,即制得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射孔。本发明步骤2)中,“分析步骤1)中所述发育裂缝的类型和特征在所述电成像测井资料上的响应特征,并建立所述发育裂缝的类型和特征在所述电成像测井资料上的发育特征”中分析的具体方法采用本领域公知的方法进行。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发育裂缝的类型包括高角度缝、斜交缝、诱导缝、充填-半充填缝和斜交网状缝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发育裂缝的特征包括密度、宽度及纵向延伸长度。上述的制备方法中,采用测井仪器采集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测井曲线,深、中、浅电阻率测井曲线,体积密度、中子孔隙度、纵波时差测井曲线,及所述电成像测井资料。本发明步骤5)中,对测井资料的处理与解释也是本领域中常规的方法进行;对所述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水淹层的评价流程和标准均采用本领域水淹层评价的常规方法进行评价。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射孔的制备方法,通过建立裂缝发育区碳酸盐岩油藏的避射比例,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油层产能,并且避免油井过早水淹。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用性强、经济性好的有效方法,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射孔方案中。附图说明图1是碳酸盐岩岩心柱子的裂缝分布图;图2是碳酸盐岩岩心镜下的裂缝分布图;图3是l井部分地层段碳酸盐岩电成像测井资料所显示的裂缝分布图;图4是某裂缝型碳酸盐岩油田裂缝发育区的平面分布图;图5是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避射比例示意图;图6是某裂缝型碳酸盐岩油田无水期累采油、无水期天数和避射比例之间的关系;图7是碳酸盐岩水淹层评价流程;图8是某裂缝型碳酸盐岩油田n井部分地层段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成果图;图9是某裂缝型碳酸盐岩油田p井部分地层段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成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以某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m为例,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射孔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基于地层某一深度下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m的岩心样品,对岩心柱子和岩心薄片中所发育的裂缝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所发育裂缝的类型主要是高角度缝,裂缝的密度主要分布在2~5条之间,裂缝的宽度约0.02mm,裂缝纵向延伸长度约1~2m,如图1和图2所示。2)利用测井仪器在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m的目的层段采集电成像测井资料;基于l井所采集的电成像测井资料,分析步骤1)中岩心柱子和岩心薄片上所发育裂缝的类型、密度、宽度和纵向延伸长度在电成像测井资料上的响应特征,其中深、浅电阻率之间的差异指示了裂缝的存在,而电成像测井资料显示裂缝的类型主要为高角度裂缝,局部发育2~5条裂缝,裂缝纵向延伸长度约1~2m,如图3所示。3)基于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m不同构造部位岩心分析资料和已生产井的电成像测井资料,结合岩心柱子和岩心薄片上裂缝分布特征和电成像测井资料上裂缝的发育特征,明确裂缝在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m不同构造部位的发育程度,总结裂缝在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m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图4中白色区域为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m的裂缝发育区。4)分析位于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m裂缝发育区已生产井的无水期累采油、无水期天数和避射比例之间的关系,其中避射比例是指射孔底界与水淹层或水层顶界之间距离和地层顶界与水淹层或水层顶界之间距离的比值(如图5所示);图6是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m裂缝发育区已生产11口井的无水期累采油、无水期天数和避射比例之间的关系,得出当避射比例为40%时,处于裂缝发育区的生产井无水期采油的时间最长,且无水期累采油最多;因此,确定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m的最佳避射比例为40%。5)利用测井仪器所采集的测井资料对位于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m裂缝发育区的新钻的n井和p井进行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并基于碳酸盐岩水淹层的评价流程(图7)和标准(表1),得出了油层、水淹层和水层在n井、p井分布的具体位置。表1水淹层的评价标准级别含水率(%)驱油效率(%)弱水淹<10<15低水淹10-4015-28中水淹40-6028-36强水淹>60>366)n井和p井均处于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m裂缝发育区,这两口井部分地层段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成果图分别如图8和图9所示。如图8所示,在n井部分层段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成果图中,第1道是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测井曲线,表示该地层的岩性特征;第2道是深、中、浅电阻率测井曲线,刻画该地层的电性特征;第3道是体积密度、中子孔隙度和纵波时差测井曲线,反映该地层的物性特征;第4道是地层深度;第5道是白云岩、石灰岩和泥岩在地层中的百分含量;第6道是解释结论和射孔层段;避射比例为100%,大于步骤4)所确定的40%,生产效果相对较好,日产油3021桶,含水率仅为0.1%。如图9所示,在p井部分层段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成果图中,第1道是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测井曲线,表示该地层的岩性特征;第2道是深、中、浅电阻率测井曲线,刻画该地层的电性特征;第3道是体积密度、中子孔隙度和纵波时差测井曲线,反映该地层的物性特征;第4道是地层深度;第5道是白云岩、石灰岩、砂岩和泥岩在地层中的百分含量;第6道是解释结论和射孔层段;避射比例为37%,小于步骤4)所确定的40%,生产效果相对较差,日产油2084桶,含水率高达90%。对比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m裂缝发育区p井、n井的射孔方案和生产效果可知,避射比例从37%提高到100%,含水率从90%降低到0.1%,已无水采油909天,累采油2.2百万桶,说明本发明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射孔的制备方法能最大限度地释放油层产能并降低其含水率,且避免油井过早水淹,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