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73567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易造成注入水沿高渗透带突进,导致注水波及体积变小,开发效果变差。对油田储层进行调剖,可以有效抑制注入水沿高渗透带突进,扩大注水波及体积,缓解治理储层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达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目的,而通过选择合适的注水井进行调剖,可以使得调剖开发准确性更高。

目前国内常用的调剖选井方法主要有:一、井口压降曲线选井方法,通过监测井口压降曲线,计算注水井的压力指数和充满度来进行选井;二、利用压力恢复曲线,建立数学模型并推导出油井堵水的决策指数,通过决策指数的大小来确定是否需要堵水。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井口压降曲线选井方法只考虑了井口压降因素,对复杂井况和多轮调剖井组的适用性较差;利用压力恢复曲线建模推导油井堵水决策指数的方法,渗透率非均质性、油层连通状况、油层动用程度等数据不易取得,现场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方法及装置,利用多因素分析建模确定选井。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影响调剖的全部影响因素、已实施调剖井的生产资料和敏感性分析资料,得到多个可采集影响因素的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相对应的敏感值;

根据所述已实施调剖井的生产资料、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相对应的敏感值,从所述多个可采集影响因素中选择出多个待研究影响因素;

根据所述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赋予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

根据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和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建立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增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根据所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增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和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建立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

将待研究调剖井资料中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代入到所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中,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

根据所述待研究调剖井中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和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计算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增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和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建立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已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代入到所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中,得到已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和已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得到已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和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计算得到已实施调剖井的选井指数。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和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得到已实施调剖井的选井指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所述已实施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得到选井指数模型,其中,所述选井指数模型包括选井优先级。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代入所述选井指数模型中,计算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优先级。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赋予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具体包括:当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大于第一敏感性阈值时,该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为1.5;当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一敏感性阈值且大于第二敏感性阈值时,该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为1.2;当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二敏感性阈值时,该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为1.0。

进一步地,所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q为选井指数;s井为待研究调剖井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之和;s总为待研究调剖井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之和。

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影响调剖的全部影响因素、已实施调剖井的生产资料和敏感性分析资料,得到多个可采集影响因素的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相对应的敏感值;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已实施调剖井的生产资料、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相对应的敏感值,从所述多个可采集影响因素中选择出多个待研究影响因素;

赋值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赋予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

第一建模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和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建立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增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第二建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增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和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建立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

第一取值模块,用于将待研究调剖井资料中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代入到所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中,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

第一计算模块,根据所述待研究调剖井中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和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计算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取值模块,用于将已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代入到所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中,得到已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和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计算得到已实施调剖井的选井指数。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建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所述已实施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得到选井指数模型,其中,所述选井指数模型包括选井优先级。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代入所述选井指数模型中,计算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优先级。

进一步地,所述赋值模块具体用于当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大于第一敏感性阈值时,该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为1.5;当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一敏感性阈值且大于第二敏感性阈值时,该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为1.2;当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二敏感性阈值时,该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为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计算模块中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q为选井指数;s井为待研究调剖井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之和;s总为待研究调剖井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之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全部影响因素中选出可采集影响因素,再从可采集影响因素中选出待研究影响因素,避免获取不易测量的影响因素影响选井结果,使得到的待研究影响因素更有针对性;

2、根据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已实施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得到选井指数模型,根据待研究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和其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将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代入选井指数模型中,确定待研究调剖井的调剖的优先级,实现指导在实际的现场应用过程中的选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装置的第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装置的第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剖影响因素的评价方法,如图1所示,以某一复杂断块油田为例,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影响调剖的全部影响因素、已实施调剖井的生产资料和敏感性分析资料,得到多个可采集影响因素的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相对应的敏感值。

具体地,获取调剖作业中从油藏地质、注水开发过程、工艺设计、施工过程及后期生产控制五个方面得到该油田全部45种影响因素,分别为:油藏地质类(剩余可采储量、油层有效厚度、注入厚度、水驱控制状况、动用程度、采出程度、孔隙度、渗透率变异系数、饱和度、原油黏度、固井质量、井温、管柱情况、地层水矿化度、ph值、细菌、不同离子浓度、原油黏度)、注水开发过程(日注量、含水、井组生产能力、水井启动压力、吸水指数、水井压力、调前压降情况、油水井连通率、示踪剂指示、油水井动态关系、层间层内吸水差异、调剖轮次)、工艺设计(调剖剂类型、调剖剂用量、注入浓度、段塞结构、注入速度、侯凝时间)、施工过程(调剖剂质量、储存情况、配液质量、段塞调整)、后期生产控制(注入方式、日注量、关井、提液、补孔)。

可采集影响因素指的是上述45种全部影响因素中可以进行采集测量的影响因素,从已实施调剖井的生产资料中可以得到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和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从敏感性分析资料中可以获得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敏感值,在本实施例中,选取27种可采集影响因素,分别为:剩余可采储量、油水井动态关系、吸水剖面非均质性、井组生产能力、调剖轮次、日注量、压力上升空间、调前压降情况、吸水指数、含水、渗透率变异系数、示踪剂、油层有效厚度、孔隙度、采出程度、油层动用程度、井温、地层水矿化度、管柱情况、水井启动压力、油水井连通率、原油黏度、饱和度、ph值、固井质量、细菌、不同离子浓度。

步骤102:根据已实施调剖井的生产资料、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相对应的敏感值,从多个可采集影响因素中选择出多个待研究影响因素。

具体地,对于可采集影响因素而言,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对于调剖后增油量的影响及敏感值不同,研究全部可采集影响因素会降低研究效率,所以在研究过程中,选取多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中,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调剖后的增油量更大,且敏感值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可采集影响因素的个数大于等于待研究影响因素的个数。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相对应的敏感值,选取11种待研究影响因素,分别为:剩余可采储量、井组生产能力、调剖轮次、日注量、油水井动态关系、吸水剖面非均质性、调前压降、吸水指数、含水、压力上升空间和管柱情况。

步骤103:根据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赋予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

具体地,当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大于第一敏感性阈值时,该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为1.5;当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一敏感性阈值且大于第二敏感性阈值时,该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为1.2;当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二敏感性阈值时,该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为1.0。

在本实施例中,剩余可采储量、井组生产能力、调剖轮次、日注量相对应的敏感值大于第一敏感性阈值,赋予最高权重值为1.5;油水井动态关系、吸水剖面非均质性、调前压降、吸水指数、含水相对应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一敏感性阈值且大于第二敏感性阈值,赋予最高权重值为1.2;压力上升空间和管柱情况小于等于第二敏感性阈值,赋予最高权重值为1.0。

步骤104:根据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和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建立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增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具体地,输入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和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对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与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的数据关系进行趋势拟合,得到数学模型模型,其中,数学模型的表达式可为直线型或抛物线型。

当数学模型的表达式为直线型时,选出待研究影响因素取值分布98%的范围作为数据点,在此范围内进行趋势拟合,得到数学模型的表达式;当数学模型的表达式为抛物线型时,确定抛物线顶点所对应的待研究影响因素的实际值为最大值,抛物线与增油量为0时的交点为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的最小值。

步骤105:根据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增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和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建立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

具体地,根据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增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将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对应的最大增油量与最高权重值相对等,将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增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中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对应的增油量成比例地代换为权重值,进而建立得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值之间的数学模型,其中,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的个数与待研究影响因素的个数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对该油田2010~2013年4年间的调剖井数据建立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值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分别表达为:

(1)剩余可采储量关系式:

a1=0.2x1+0.3

式中:a1为剩余可采储量所对应的权重值;x1为剩余可采储量,单位为×104t,其中,x1最大取值为6×104t,高于最大值时按最大值计算。

(2)井组生产能力:

a2=0.032x2+0.24

式中:a2为井组生产能力所对应的权重值;x2为井组生产能力,单位为t/d,其中,x2最大取值为30t/d,高于最大值时按最大值计算。

(3)调剖轮次:

a3=-0.2x3+1.7

式中:a3为调剖轮次所对应的权重值;x3为调剖轮次,单位为次,其中,x3最大取值为8次,高于最大值时按最大值计算。

(4)日注量:

式中:a4为日注量所对应的权重值;x4为日注量,单位为m3/d,其中,x4最大取值为266m3/d,高于最大值时按最大值计算。

(5)油水井动态关系:

a5=-0.28x5+1.34

式中:a5为油水井动态关系所对应的权重值;x5为油水井动态关系,单位为月,其中,x5最大取值为4月,高于最大值时按最大值计算,x5最小取值为0.5,低于最小值时按最小值计算。

(6)吸水剖面非均质性:

a6=0.56x6-0.88

式中:a6为吸水剖面非均质性系数所对应的权重值;x6为吸水剖面非均质性系数,单位为无因次,其中,x6最大取值为2.3,高于最大值时按最大值计算。

(7)调前压降:

式中:a7为调前压降所对应的权重值;x7为调前压降,单位为mpa/90min,其中,x7最大取值为15mpa/90min,高于最大值时按最大值计算。

(8)吸水指数:

a8=0.02x8+0.4

式中:a8为吸水指数所对应的权重值;x8为吸水指数,单位为m3/(d·mpa),其中,x8最大取值为30m3/(d·mpa),高于最大值时按最大值计算。

(9)含水:

a9=-2x9/100+2.2

式中:a9为含水所对应的权重值;x9为含水,单位为%,其中,x9最小取值为60%,低于最小值时按最小值计算。

(10)压力上升空间:

a10=0.1x10+0.2

式中:a10为含水所对应的权重值;x10为压力上升空间,单位为mpa,其中,x10最大取值为8mpa,高于最大值时按最大值计算。

(11)管柱情况:

当管柱不能满足调剖时,a11=0;当管柱只能满足部分体系时,a11=0.5;当管柱能满足全部体系时,a11=1.0;

式中:a11为含水所对应的权重值。

在本步骤之后,将已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代入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中,得到已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根据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和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计算得到已实施调剖井的选井指数;根据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已实施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得到选井指数模型,其中,选井指数模型包括选井优先级。

需要说明的是,选井优先级包括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和第四级。

步骤106:将待研究调剖井资料中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代入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中,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

在本实施例中,待研究调剖井为井1,将未调剖前井1资料中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实际值代入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中,得到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

步骤107:根据待研究调剖井中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和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计算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

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q为选井指数;s井为待研究调剖井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之和;s总为待研究调剖井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之和。

具体而言,当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为0时,选井优先级为第一级,表明不适于调剖;当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大于0且小于等于0.4000时,选井优先级为第二级,表明基本适于调剖;当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大于0.4000且小于等于0.8000时,选井优先级为第三级,表明适于调剖;当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大于0.8000且小于等于1时,选井优先级为第四级,表明非常适于调剖,即级数越高,越适于调剖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多因素分析选井模型评价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将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代入选井指数模型中,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优先级,即将井1的选井指数代入选井指数模型中,其中,该井的管柱只能满足部分调剖体系,a11取值为0.5,比值q为0.3434,调剖优先级为第二级。

本实施例的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方法通过在全部影响因素中选出可采集影响因素,再从可采集影响因素中选出待研究影响因素,避免获取不易测量的影响因素影响选井结果,使得到的待研究影响因素更有针对性;根据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已实施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得到选井指数模型,根据待研究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和其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将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代入选井指数模型中,确定待研究调剖井的调剖的优先级,实现指导在实际的现场应用过程中的选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方法,如图2所示,以某低渗透油田为例,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影响调剖的全部影响因素、已实施调剖井的生产资料和敏感性分析资料,得到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相对应的敏感值。

具体地,获取调剖作业中从油藏地质、注水开发过程、工艺设计、施工过程及后期生产控制五个方面得到该油田全部40种影响因素,分别为:油藏地质类(剩余可采储量、油层有效厚度、注入厚度、动用程度、采出程度、孔隙度、渗透率变异系数、饱和度、原油黏度、井温、管柱情况、地层水矿化度、ph值、不同离子浓度、原油黏度)、注水开发过程(日注量、含水、井组生产能力、吸水指数、水井压力、调前压降情况、示踪剂指示、油水井动态关系、层间层内吸水差异、调剖轮次)、工艺设计(调剖剂类型、调剖剂用量、注入浓度、段塞结构、注入速度、侯凝时间)、施工过程(调剖剂质量、储存情况、配液质量、段塞调整)、后期生产控制(注入方式、日注量、关井、提液、补孔)。

可采集影响因素指的是上述40种全部影响因素中可以进行采集测量的影响因素,从已实施调剖井的生产资料中可以得到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和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从敏感性分析资料中可以获得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敏感值,在本实施例中,选取20种可采集影响因素,分别为:剩余可采储量、油水井动态关系、吸水剖面非均质性、井组生产能力、调剖轮次、日注量、压力上升空间、调前压降情况、吸水指数、含水、渗透率变异系数、示踪剂、油层有效厚度、孔隙度、采出程度、动用程度、井温、地层水矿化度、管柱情况、原油黏度、饱和度。

步骤102’:根据已实施调剖井的生产资料、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相对应的敏感值,从多个可采集影响因素中选择出多个待研究影响因素。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相对应的敏感值,选取7种待研究影响因素,分别为:剩余可采储量、井组生产能力、调剖轮次、吸水剖面非均质性、调前压降、含水和管柱情况。

步骤103’:根据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赋予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

在本实施例中,剩余可采储量、井组生产能力、调剖轮次的敏感值大于第一敏感性阈值,赋予最高权重值为1.5;吸水剖面非均质性、调前压降和含水相对应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一敏感性阈值且大于第二敏感性阈值,赋予最高权重值为1.2;管柱情况小于等于第二敏感性阈值,赋予最高权重值为1.0。

步骤104’:根据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和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建立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增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具体地,输入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和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对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与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的数据关系进行趋势拟合,得到数学模型模型,其中,数学模型的表达式可为直线型或抛物线型。

当数学模型的表达式为直线型时,选出待研究影响因素取值分布98%的范围作为数据点,在此范围内进行趋势拟合,得到数学模型的表达式;当数学模型的表达式为抛物线型时,确定抛物线顶点所对应的待研究影响因素的实际值为最大值,抛物线与增油量为0时的交点为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的最小值。

步骤105’:根据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增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和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建立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

具体地,根据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增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将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对应的最大增油量与最高权重值相对等,将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增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中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对应的增油量成比例地代换为权重值,进而建立得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值之间的数学模型,其中,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的个数与待研究影响因素的个数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对该油田2009~2013年5年间的调剖井数据建立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值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分别表达为:

(1)剩余可采储量关系式:

a1=0.1125x1+0.375

式中:a1为剩余可采储量所对应的权重值;x1为剩余可采储量,单位为×104t,其中,x1最大取值为10×104t,高于最大值时按最大值计算。

(2)井组生产能力:

a2=0.028x2+0.1

式中:a2为井组生产能力所对应的权重值;x2为井组生产能力,单位为t/d,其中,x2最大取值为50t/d,高于最大值时按最大值计算。

(3)调剖轮次:

a3=-0.2x3+1.7

式中:a3为调剖轮次所对应的权重值;x3为调剖轮次,单位为次,其中,x3最大取值为8次,高于最大值时按最大值计算。

(4)吸水剖面非均质性:

a4=0.56x4-0.312

式中:a4为日注量所对应的权重值;x4为吸水剖面非均质性系数,单位为无因次,其中,x4最大取值为2.7,高于最大值时按最大值计算。

(5)调前压降:

式中:a5为油水井动态关系所对应的权重值;x5为调前压降,单位为mpa/90min,其中,x5最大取值为15mpa/90min,高于最大值时按最大值计算。

(6)含水:

a6=-2x6/100+2.2

式中:a6为吸水指数所对应的权重值;x6为含水,单位为%,其中,x6最小取值为60%,低于最小值时按最小值计算。

(7)管柱情况:

当管柱不能满足调剖时,a7=0;当管柱只能满足部分体系时,a7=0.5;当管柱能满足全部体系时,a7=1.0;

式中:a7为含水所对应的权重值。

步骤106’:将已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代入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中,得到已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

步骤107’:根据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和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计算得到已实施调剖井的选井指数。

步骤108’:根据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已实施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得到选井指数模型,其中,选井指数模型包括选井优先级。

需要说明的是,选井优先级包括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和第四级。

步骤109’:将待研究调剖井资料中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代入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中,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

在本实施例中,待研究调剖井为井2,将未调剖前井2资料中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实际值代入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中,得到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

步骤110’:根据待研究调剖井中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和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计算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

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q为选井指数;s井为待研究调剖井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之和;s总为待研究调剖井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之和。

具体而言,当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为0时,选井优先级为第一级,表明不适于调剖;当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大于0且小于等于0.3500时,选井优先级为第二级,表明基本适于调剖;当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大于0.3500且小于等于0.7500时,选井优先级为第三级,表明适于调剖;当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大于0.7500且小于等于1时,选井优先级为第四级,表明非常适于调剖,即级数越高,越适于调剖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多因素分析选井模型评价标准

步骤111’:将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代入选井指数模型中,计算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优先级。

具体地,将井2的选井指数代入选井指数模型中,其中,该井的管柱满足全部调剖体系,a7取值为1.0,比值q为0.8099,调剖优先级为第四级。

本实施例的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方法通过在全部影响因素中选出可采集影响因素,再从可采集影响因素中选出待研究影响因素,避免获取不易测量的影响因素影响选井结果,使得到的待研究影响因素更有针对性;根据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已实施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得到选井指数模型,根据待研究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和其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将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代入选井指数模型中,确定待研究调剖井的调剖的优先级,实现指导在实际的现场应用过程中的选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影响调剖的全部影响因素、已实施调剖井的生产资料和敏感性分析资料,得到多个可采集影响因素的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相对应的敏感值;

选择模块202,用于根据已实施调剖井的生产资料、每个可采集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相对应的敏感值,从多个可采集影响因素中选择出多个待研究影响因素;

赋值模块203,用于根据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赋予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

具体地,用于当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大于第一敏感性阈值时,该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为1.5;当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一敏感性阈值且大于第二敏感性阈值时,该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为1.2;当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相对应的敏感值小于等于第二敏感性阈值时,该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为1.0。

第一建模模块204,用于根据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和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建立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增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第二建模模块205,用于根据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增油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和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建立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

第一取值模块206,用于将待研究调剖井资料中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代入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中,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

第一计算模块207,根据待研究调剖井中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和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计算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

具体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q为选井指数;s井为待研究调剖井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之和;s总为待研究调剖井待研究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之和。

为了更好地实现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装置的功能,如图4所示,装置还包括:

第二取值模块208,用于将已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前的实际值代入到待研究影响因素实际值与权重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中,得到已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

第二计算模块209,用于根据实施调剖井的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分和相对应的最高权重值,计算得到已实施调剖井的选井指数。

第三建模模块210,用于根据每个待研究影响因素调剖后的相对应的增油量和已实施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得到选井指数模型,其中,选井指数模型包括选井优先级。

第三计算模块211,用于将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代入选井指数模型中,计算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优先级。

本实施例的油田调剖用多因素分析选井装置,通过获取模块和选择模块,在全部影响因素中选出可采集影响因素,再从可采集影响因素中选出待研究影响因素,避免获取不易测量的影响因素影响选井结果,使得到的待研究影响因素更有针对性;通过第三建模模块得到选井指数模型,通过第一计算模块得到待研究调剖井的选井指数,再利用第三取值模块确定待研究调剖井的调剖的优先级,实现指导在实际的现场应用过程中的选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以上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