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菱形圈闭的注采井网分布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5262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井网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菱形圈闭的注采井网分布结构。



背景技术:

井网是指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气、注水井的分布方式,是油气藏开发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其关系到油田开发效率、最终采收率以及油田开发经济效益。现有技术中,对于油藏井网的排布方式,都是首先根据油藏总的地质储量,除以常规试井所取得的单井控制储量,得到所需生产井数,再以此为依据,一排生产井对应一排注水井,从而设计出注采井均匀分布的网格状的井网排布结构。这种排布方式对于结构较为规则、特别是近似于方形圆形的油藏而言具有较好的采收率。但是,对于不规则的狭长状的菱形圈闭而言,由于其圈闭结构的特殊形状,采用传统的网格式井网排布,容易导致采收率低下、油井见水很快,甚至导致油田开采中期阶段就不能继续注水水驱的问题,严重影响开采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菱形圈闭的注采井网分布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狭长状的菱形圈闭的注采井网排布容易导致开采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提高菱形圈闭采收率、降低采出液含水率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适用于菱形圈闭的注采井网分布结构,包括注水井、生产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井设置在菱形的各顶点、各边中点、以及对称中心处,所述生产井设置在对称中心与各顶点的连线、对称中心与各边中点的连线上。

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狭长状的菱形圈闭的注采井网排布容易导致开采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菱形圈闭的注采井网分布结构,在菱形圈闭的各顶点、各边中点、以及对称中心处均设置注水井,其中众所周知菱形为中心对称图形,其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即为对称中点。其中各顶点处设置注水井用于向圈闭内部进行驱油,顶点为圈闭的转折点,因此在此处设置注水井确保将圈闭内的油气向中心进行驱动;各边中点设置注水井,增强圈闭边缘的阻隔作用,避免油气从边缘向外散溢,同时也从边缘处将油气向中心位置驱赶;对称中心设置注水井,使得圈闭中部能够提供一个向四周散溢的驱动力,从而将油气驱动至分布在圈闭内部的各生产井处。生产井设置在对称中心与各顶点的连线、对称中心与各边中点的连线上。即是生产井以对称中心为中心点,向外进行发散状分布,发散方向沿着对称中心与各顶点的连线、对称中心与各边中点的连线进行,一共八条发散方向,在这八个方向上根据现场每段距离的长度沿直线布置生产井。此种布置方式使得菱形内部较狭窄的地带、生产井数量少;较宽敞的地带、生产井数量多,因此能够使得单井取得更大的有效控制面积,解决了传统的网格式井网排布方式导致菱形圈闭中单井控制储量有的很大有的很小的问题,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菱形圈闭的整体采收率。同时,本发明中的排布结构仅在圈闭内部对称中心处设置注水井、其余注水井全部位于边缘位置,因此能够解决现有的狭窄的菱形圈闭开采过程中含水率高于常规方形或圆形油藏的问题,延缓油井见水时间、降低含水率。

进一步的,菱形的各顶点与各边中点之间还设置有若干辅助注水井。用于更加彻底的封堵圈闭边缘,避免油气散溢出圈闭之外,同时提供更为强力的驱动,进一步提高圈闭内部生产井的采收率。

优选的,菱形的对称中心与各顶点的连线上的生产井为直井,菱形的对称中心与各边中点的连线上的生产井为大位移井或水平井。通过设置菱形的对称中心与各边中点的连线上的生产井为大位移井或水平井,利用大位移井或水平井高控制、高产量的特点,提高单井控制储量,从而提高油田整体采收率。同时,设置菱形的对称中心与各顶点的连线上的生产井为直井,避免油藏内部全部采用大位移井或水平井导致整体成本过高的问题。采用直井与大位移井或水平井交替排布的方式设置生产井,还能够确保油层具有立体的流动形态,避免油气形成单纯的层间流动而导致采收层位过少的问题。

优选的,辅助注水井的注水量≤注水井的1/2。辅助注水井的主要功能在于阻隔油气从圈闭边缘散溢,因此设置其注水量相较于常规注水井更小,避免向圈闭内部注入过多水分导致含水率提前非正常上升。

进一步的,菱形的对称中心与各辅助注水井的连线上还预留有调整井井位。油气田投入开发若干年后,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需要加密钻设的井称之为调整井。传统的调整井井位都是在开采后期直接加密,没有进行预留,容易导致后期井下防碰风险大、井位不便进行布置、现场施工难以满足等问题,因此本发明还提前预留调整井井位,以解决上述问题。调整井井位预留在对称中心与各辅助注水井的连线上,该连线上没有设置其他井位,能够为后期不管是注水调整井还是开发调整井都提供出足够的钻采空间,井下也不会有防碰风险,极大程度上解决了油田后期开采难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大位移井或水平井的井口、井底之间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垂直于菱形的对称中心与各边中点之间的连线。以提高大位移井或水平井的单井控制面积,使得大位移井或水平井的方位角在圈闭内部进一步呈发散状,从而提高采收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适用于菱形圈闭的注采井网分布结构,在对称中心设置注水井确保将圈闭内的油气向中心进行驱动;各边中点设置注水井,增强圈闭边缘的阻隔作用,避免油气从边缘向外散溢,同时也从边缘处将油气向中心位置驱赶;对称中心设置注水井,使得圈闭中部能够提供一个向四周散溢的驱动力,从而将油气驱动至分布在圈闭内部的各生产井处。

2、本发明适用于菱形圈闭的注采井网分布结构,生产井以对称中心为中心点,向外进行发散状分布,发散方向沿着对称中心与各顶点的连线、对称中心与各边中点的连线进行,一共八条发散方向。使得菱形内部较狭窄的地带、生产井数量少;较宽敞的地带、生产井数量多,因此能够使得单井取得更大的有效控制面积,解决了传统的网格式井网排布方式导致菱形圈闭中单井控制储量有的很大有的很小的问题,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菱形圈闭的整体采收率。

3、本发明适用于菱形圈闭的注采井网分布结构,能够解决现有的狭窄的菱形圈闭开采过程中含水率高于常规方形或圆形油藏的问题,延缓油井见水时间、降低含水率。

4、本发明适用于菱形圈闭的注采井网分布结构,调整井井位预留在对称中心与各辅助注水井的连线上,能够为后期不管是注水调整井还是开发调整井都提供出足够的钻采空间,井下也不会有防碰风险,极大程度上解决了油田后期开采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注水井,2-生产井,3-辅助注水井,4-调整井井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适用于菱形圈闭的注采井网分布结构,图中所示三角形代表生产井2,方形代表调整井井位4,较大的圆形代表注水井1,较小的圆形代表辅助注水井3,虚线为便于观察的辅助线,外围菱形代表一个狭长的菱形圈闭。包括注水井1、生产井2,所述注水井1设置在菱形的各顶点、各边中点、以及对称中心处,所述生产井2设置在对称中心与各顶点的连线、对称中心与各边中点的连线上。菱形的各顶点与各边中点之间还设置有若干辅助注水井3。菱形的对称中心与各顶点的连线上的生产井为直井,菱形的对称中心与各边中点的连线上的生产井为大位移井或水平井。辅助注水井的注水量≤注水井的1/2。菱形的对称中心与各辅助注水井的连线上还预留有调整井井位4。所述大位移井或水平井的井口、井底之间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垂直于菱形的对称中心与各边中点之间的连线。本发明在对称中心设置注水井确保将圈闭内的油气向中心进行驱动;各边中点设置注水井,增强圈闭边缘的阻隔作用,避免油气从边缘向外散溢,同时也从边缘处将油气向中心位置驱赶;对称中心设置注水井,使得圈闭中部能够提供一个向四周散溢的驱动力,从而将油气驱动至分布在圈闭内部的各生产井处。生产井以对称中心为中心点,向外进行发散状分布,发散方向沿着对称中心与各顶点的连线、对称中心与各边中点的连线进行,一共八条发散方向。使得菱形内部较狭窄的地带、生产井数量少;较宽敞的地带、生产井数量多,因此能够使得单井取得更大的有效控制面积,解决了传统的网格式井网排布方式导致菱形圈闭中单井控制储量有的很大有的很小的问题,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菱形圈闭的整体采收率。综上,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的狭窄的菱形圈闭开采过程中含水率高于常规方形或圆形油藏的问题,延缓油井见水时间、降低含水率。此外,调整井井位预留在对称中心与各辅助注水井的连线上,能够为后期不管是注水调整井还是开发调整井都提供出足够的钻采空间,井下也不会有防碰风险,极大程度上解决了油田后期开采难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