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内用液态CO2制冷防灭火一体化系统与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5183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矿井防灭火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矿井内用液态co2制冷防灭火一体化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煤矿开采深度的加深以及开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很多煤矿采掘工作面温度达到35℃以上。矿工持续在高温环境中作业时,将造成人体机能迅速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甚至造成人体中暑;工人机警能力下降造成安全事故,严重影响着矿工的健康与安全并阻碍煤炭的开采。因此,热害的防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工作面降温方法包括:矿井通风、空气压缩式制冷降温、冰块降温、制冷空调等方式,但上述降温系统复杂,投资运行费用较高,且不能持续降温。本设计利用液态co2气化吸收大量热量,对井下采掘工作面进行降温,设计出一套能对井下持续制冷降温的降温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矿井内用液态co2制冷防灭火一体化系统与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矿井中工作面内不能持续降温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井内用液态co2制冷防灭火一体化系统,包括液态co2罐、气态co2罐、液态co2输送管道和气态co2输送管道,所述液态co2罐和气态co2罐位于矿井之外;所述液态co2罐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截断阀与液态co2输送管道连接,所述气态co2罐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截断阀也与co2输送管道连接;所述液态co2输送管道上还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增压泵、稳压阀、第一流量传感器、压力变送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增压泵、稳压阀、第一流量传感器、压力变送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均位于矿井之外;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右端的液态co2输送管道从立井进入矿体内并延伸至区段进风巷,位于区段进风巷中的液态co2输送管道上安装有若干个co2蒸发器,所述液态co2输送管道的末端通过三通管与设置在采空区中的第一co2释放管路相连,所述第一co2释放管路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五截断阀、第二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五截断阀和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均位于工作面中;所述工作面中还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co2溶度传感器;所述液态co2输送管道的末端还通过三通管与设置在矿井中的气态co2输送管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气态co2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矿体外的液态co2输送管道相连,所述气态co2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矿体外的液态co2输送管道相连处位于第一流量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之间;所述气态co2输送管道位于矿体外的管路上安装有一台co2压缩机,所述co2压缩机用于将气态co2压缩成液体co2;所述气态co2输送管道位于矿体外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三截断阀,所述第三截断阀位于co2压缩机的左端;所述气态co2输送管道位于矿体内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第四截断阀,所述第四截断阀位于co2压缩机的右端;所述气态co2输送管道位于矿体外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co2释放管路,所述第二co2释放管路位于co2压缩机和第四截断阀之间,所述第二co2释放管路上设置有第六截断阀;所述第一截断阀、第二截断阀、增压泵、稳压阀、第一流量传感、压力变送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三截断阀、第四截断阀、第五截断阀、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co2溶度传感器分别与计算机信号相连。

较佳地,所述co2蒸发器的个数为三个。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矿井内用液态co2制冷防灭火一体化系统,将降温和防灭火相结合,在进行井下降温的同时,将适量co2注入采空区,对采空区进行降温并抑制煤的氧化,对采空区煤自燃进行防治。该系统配有紧急灭火系统,当采空区发生自燃后,该系统启动紧急灭火系统,及时对煤自燃进行治理,防止因煤自燃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及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矿井内用液态co2制冷防灭火一体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三通管连接示意图;

图3为液态co2输送管道释放端装置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液态co2罐;2、气态co2罐;3、第一截断阀;4、第二截断阀;5、增压泵;6、稳压阀;7、第一流量传感器;8、第三截断阀;9、co2压缩机;10、压力变送器;11、第一温度传感器;12、液态co2输送管道;13、co2蒸发器;14、第四截断阀;15、第五截断阀;16、第二流量传感器;17、第一co2释放管路;18、区段进风巷;19、第二温度传感器;20、co2溶度传感器;21、工作面;22、采空区;23、区段回风巷;24、气态co2输送管道;25、第六截断阀;26、第二co2释放管路;27、三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矿井内用液态co2制冷防灭火一体化系统,包括液态co2罐1、气态co2罐2、液态co2输送管道12和气态co2输送管道24,液态co2罐1和气态co2罐2位于矿井之外,液态co2罐为系统提供液态co2,气态co2罐为系统提供气态co2;液态co2罐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截断阀3与液态co2输送管道12连接,第一截断阀用于控制液态co2的输出,气态co2罐2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截断阀4也与co2输送管道12连接,第二截断阀用于控制气态co2的输出;液态co2输送管道12上还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增压泵5、稳压阀6、第一流量传感器7、压力变送器10、第一温度传感器11,增压泵用于向管道内提供高压液态co2,稳压阀用于向输送管道中提供稳定压力的液态co2,第一流量传感器用于监测液态co2的输出量,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液态co2输送管道内温度,增压泵5、稳压阀6、第一流量传感器7、压力变送器10、第一温度传感器11均位于矿井之外;第一温度传感器11右端的液态co2输送管道12从立井进入矿体内并延伸至区段进风巷18,位于区段进风巷18中的液态co2输送管道12上安装有若干个co2蒸发器13,液态co2输送管道12的末端通过三通管27与设置在采空区22中的第一co2释放管路17相连,第一co2释放管路17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五截断阀15、第二流量传感器16,第五截断阀15和第二流量传感器16均位于工作面21中,工作面与矿井内的区段回风巷23贯通;工作面21中还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9和co2溶度传感器20;液态co2输送管道12的末端还通过三通管27与设置在矿井中的气态co2输送管道24的一端相连接,气态co2输送管道24的另一端与矿体外的液态co2输送管道12相连,气态co2输送管道24的另一端与矿体外的液态co2输送管道12相连处位于第一流量传感器7和压力变送器10之间;气态co2输送管道24位于矿体外的管路上安装有一台co2压缩机9,co2压缩机9用于将气态co2压缩成液体co2;气态co2输送管道24位于矿体外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三截断阀8,第三截断阀8位于co2压缩机9的左端;气态co2输送管道24位于矿体内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第四截断阀14,第四截断阀14位于co2压缩机9的右端;气态co2输送管道24位于矿体外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co2释放管路26,第二co2释放管路26位于co2压缩机9和第四截断阀14之间,第二co2释放管路26上设置有第六截断阀25;第一截断阀3、第二截断阀4、增压泵5、稳压阀6、第一流量传感7、压力变送器10、第一温度传感器11、第三截断阀8、第四截断阀14、第五截断阀15、第二流量传感器16、第二温度传感器19、co2溶度传感器20分别与计算机信号相连。

进一步地,co2蒸发器13的个数为三个。

工作步骤:

步骤一、布设液态co2输送管道:将液态co2输送管道从立井、平硐或斜井进入矿体内并延伸至区段进风巷,并在液态co2输送管道位于矿体外的一端安装用于供压力高于3mpa~4mpa的气体或液体进入其内的增压泵。液态co2输送管道位于矿体一端与第一co2释放管路相连,第一co2释放管路另一端埋于采空区。

步骤二、布设co2蒸发器及气态co2输送管道:在井下区段进风巷中的液态co2输送管道上安设多个co2蒸发器,液态co2输送管道末端与气态co2输送管道,气态co2输送管道另一端与矿体外的液态co2输送管道相连。气态co2输送管道位于矿体外管道上安设一台co2压缩机,co2压缩机用于将气态co2压缩成液态co2。

步骤三、各管路及装置安装好后,向液态co2输送管道中注入气态co2进行升压:计算机打开第二截断阀、增压泵、稳压阀,将压力高于3~4mpa的气态co2注入液态co2输送管道中,当管道内压力大于4mpa时,关闭第二截断阀、增压泵、稳压阀。十分钟后计算机检测管道内压力是否下降。若管道内压力未发生变化,则管道气密性良好,计算机提示正常输送,否则发出泄漏预警。当正常输送时,计算机将第二截断阀、第四截断阀、增压泵、稳压阀打开,继续向液态co2输送管道中注入气态co2,当管路内压力大于4mpa时,关闭第二截断阀、增压泵、稳压阀;十分钟后,计算机检测管道内压力是否下降,当管路内压力未下降时,计算机提示输送正常,进行下一步操作。当管路内压力下降,计算机提示泄漏预警。

步骤四、向液态co2输送管道中注入液态co2:计算机依次打开第一截断阀、增压泵、稳压阀、第五截断阀,向输送管道中注入液态co2。

步骤五、co2循环利用:十分钟后计算机依次关闭第一截断阀、第五截断阀、增压阀、稳压泵,然后打开第三截断阀和co2压缩机。co2压缩机将气态co2输送管道中的co2压缩成液态co2,通过液态co2输送管道再次输送至区段进风巷。

步骤六、采空区中注入co2:计算机每隔八小时打开第一截断阀、增压阀、稳压泵,向液态co2输送管道中注入适量液态co2,同时打开第五截断阀,向采空区中注入适量气态co2,对采空区降温并抑制煤自燃,防止采空区发生火灾。

当采空区发生煤自然时若不及时采取灭火措施,可能造成井下巨大经济损失及人员伤害。本系统设有液态co2紧急灭火系统,当采空区发生灭自然时,系统能采取紧急灭火措施,对井下火区进行灭火,防止火灾进一步发展,造成矿井灾害。

紧急灭火系统:

当井下采空区发生火灾时,启动液态co2紧急灭火系统;

1)关闭第三、第四截断阀、co2压缩机;

2)打开第一截断阀、增压泵、稳压阀,将大量液态co2注入液态co2输送管道;

3)打开第五截断阀,将大量气液混合co2注入采空区进行降温灭火;

4)当采空区火灾得到有效控制后,关闭第五、第一截断阀、增压泵、稳压阀,开启第三、第四截断阀、co2压缩机,进行co2循环制冷;

5)每隔一个小时将第五截断阀开启,并向液态co2输送管道中补充适量液态co2,将适量co2注入采空区,防止煤复燃。

井下安全系统

当液态co2输送管道发生co2泄漏后,工作面co2超标时,计算机发出报警信号,并关闭第一截断阀,第二截断阀、第五截断阀、增压泵、co2压缩机,并打开第六截断阀,将管路中co2释放至地面,保证井下安全。

井下降温调节系统。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工作面温度过高时,计算机发出高温信号,调节第一截断阀,增加液态co2输送管道中的液态co2补充量,同时调节第五截断阀,增加采空区中co2的释放量。

液态co2制冷防灭火一体化原理。

①各管路及装置安装好后,向液态co2输送管道中注入气态co2进行升压:计算机打开第二截断阀、增压泵、稳压阀,将压力高于3~4mpa的气态co2注入液态co2输送管道中,当管路内压力大于4mpa时,关闭第二截断阀、增压泵、稳压阀。十分钟后计算机检测管路内压力是否下降。若管路内压力未发生变化,则管路气密性良好,计算机提示正常输送,否则发出泄漏预警。当正常输送时,计算机将第二截断阀、第四截断阀、增压泵、稳压阀打开,继续向液态co2输送管道中注入气态co2,当液态co2输送管道内压力大于4mpa时,关闭第二截断阀、增压泵、稳压阀;十分钟后,计算机检测管道内压力是否下降,当液态co2输送管道内压力未下降时,计算机提示输送正常,进行下一步操作。当液态co2输送管道内压力下降,计算机提示泄漏预警。

②向液态co2输送管道中注入液态co2:计算机依次打开第一截断阀、增压泵、稳压阀、第五截断阀,向输送管道中注入液态co2。

③co2循环利用:十分钟后计算机依次关闭第一截断阀、第五截断阀、增压阀、稳压泵,然后打开第三截断阀和co2压缩机。co2压缩机将气态co2输送管中的co2压缩成液态co2,通过液态co2输送管道再次输送至区段进风巷。

④采空区中注入co2:计算机打开第一截断阀、增压阀、稳压泵,向液态co2输送管道中注入适量液态co2,同时打开第五截断阀,向采空区中注入适量气态co2,防治采空区煤自燃。

本发明液态co2制冷防灭火一体化系统,通过在区段进风巷中安设co2蒸发器,高压液态在蒸发器中气化吸热,使co2蒸发器降温并吸收巷道中的热量,实现井下工作面降温。液态co2在蒸发器中气化吸收大量热量之后,进入气态co2输送管道,由co2压缩机将低压气态co2压缩成高压液态co2,由高压液态co2输送管道输送至井下,实现co2循环利用。

液态co2在co2蒸发器中气化吸热降温后形成co2气体,将部分co2通过第一co2释放管路注人采空区(氧化带),从而抑制采空区煤的氧化自燃,并对采空区有一定降温作用。在部分气态co2释放至采空区后,地面液态co2储存罐将继续补充液态co2至高压液态co2输送管道中。

如图3所示,液态co2输送管道释放端装置中,17为采空区中第一co2释放管路,15为第五截断阀,用于控制co2释放量,27为三通管,连接气态co2输送管道,13为co2蒸发器,各装置之间的输送管道长度为50米。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第一co2释放管路17逐步被采空区填埋,当工作面推移至d位置时,将13-2卸下,将原三通管27卸下安设于b位置并与气态co2输送管道相连,将第五截断阀15卸下装于原三通管c处,此时d处为第一co2释放管口。并将第五截断阀关闭。当采空将释放口填入5米深时,将第五截断阀15打开,将适量co2注入采空区,防治采空区煤自燃。当采煤工作面再一次推移至第五截断阀时,重复上诉步骤。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矿井内液态co2制冷防灭火一体化系统,将降温和防灭火相结合,在进行井下降温的同时,将适量co2注入采空区,对采空区进行降温并抑制煤的氧化,对采空区煤自燃进行防治。该系统配有紧急灭火系统,当采空区发生自燃后,该系统启动紧急灭火系统,及时对煤自燃进行治理,防止因煤自燃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及安全事故。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