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挖桩机的斗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6516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挖桩机的斗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挖桩机的钻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旋挖桩机的斗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大量新建高层、超高层建筑,需要对拟建场地进行深基坑开挖,并对基坑侧壁进行有效支护,基坑支护一般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法,在基坑周边形成一圈支护桩。

在基坑支护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使用旋挖桩机进行开孔,旋挖桩机本体上设置有钻杆,旋挖钻机本体上滑移连接有动力头,钻杆插接于动力头,钻杆的底部设置有钻头,旋挖钻机的主要工作部件为钻头,钻头包括钻头体和钻头底盖,底盖下方设置有钻齿,钻头进入钻孔,动力头带动钻杆转动,从而使钻头底盖将泥土旋进钻头体内,钻头体装满钻头体后,钻杆将钻头提到地面,操作人员打开钻头底盖,将钻头体内的泥土卸出。

钻头在继续朝向地底探钻,钻头旋转遇到岩石层时容易致使钻齿干摩擦,温度急剧升高,最终导致钻齿快速磨损;目前钻齿与钻头底盖为一体设计,因此在更换钻齿,所需成本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挖桩机的斗齿结构,达到钻齿能够单独更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旋挖桩机的斗齿结构,包括钻头底盖和钻齿,所述钻头底盖包括直边部和弧形部,所述直边部设有实现钻齿滑移连接于钻头底盖的滑插组件,所述弧形部设有实现钻齿滑移连接于钻头底盖的滑移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滑插组件和滑移组件,以使得钻齿通过滑移组件滑插在钻头底盖,以便于钻齿在需要更换时,通过滑移组件滑出钻头底盖时,更换好钻齿后,再将钻齿滑插固定于钻头底盖;以达到钻齿在重度磨损后,仅仅只需要跟换钻齿即可,减少了更换钻头整体的成本,且滑移组件的更换方式简单、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滑插组件包括沿旋转底盖的直边开设的直滑槽、插接于直滑槽的直滑板以及连接于直滑板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置于直滑槽远离钻头底盖的面,所述固定柱供钻齿套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于直滑板的固定柱以及套接在固定柱上的钻齿,以便于更换钻齿;设置的直滑槽,以便于直滑板的滑插,使得滑移组件的拆卸安装方便。

进一步,所述滑移组件包括沿弧形边开设的弧形滑槽、插接于弧形滑槽的弧形滑板以及连接于弧形滑板的插接柱,所述插接柱置于弧形滑槽远离钻头底盖的面,所述插接柱供钻齿套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于弧形滑板的固定柱以及套接在插接柱上的钻齿,以便于更换钻齿;设置的弧形滑槽,以便于弧形滑板的滑插,使得滑移组件的拆卸安装方便。

进一步,所述钻齿朝向钻头底盖面设有容置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容置槽,以便于钻齿套接于固定柱和插接柱时,钻齿与直滑板和弧形滑板之间难以有间隙存在。

进一步,所述钻头朝向钻头底盖端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圈呈方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固定环,以便于钻头卡接于直滑槽和弧形滑槽,使得钻齿随直滑板或弧形滑板插接于直滑槽或弧形滑槽时,通过直滑槽或弧形滑槽的上壁将钻齿固定于钻头底盖。

进一步,所述固定环插接于直滑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将钻齿限制在直滑槽中。

进一步,所述固定环插接于弧形滑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将钻齿限制在弧形滑槽中。

进一步,所述滑插组件螺纹固定于直滑槽,所述滑移组件螺纹固定于弧形滑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插组件以及滑移组件通过螺钉分别固定于直滑槽和弧形滑槽,螺纹固定以便于人的拆卸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钻齿套接于固定柱或插接柱,以实现钻齿可能拆卸;通过固定环的设置,使得钻齿套接于固定柱或插接柱后难以脱离弧形滑槽或直滑槽,以通过直滑板于钻头底盖的滑插关系,以使得钻齿在更换时,能够快速拆卸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钻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滑插组件以及滑移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滑插组件以及滑移组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的钻齿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中:1、钻头体;2、钻头底盖;3、滑移组件;31、弧形滑槽;32、弧形滑板;33、弧形部;4、滑插组件;41、直滑槽;42、直滑板;43、直边部;5、钻齿;51、固定环;52、插接柱;53、容置槽;54、固定柱;6、螺钉;61、插孔;7、插口;71、滑入口;72、插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 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种旋挖桩机的斗齿结构,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包括钻头体1,钻头体1的端部铰接有钻头底盖2,且钻头底盖2的底端连接有多个钻齿5;钻头底盖2的直边为直边部43,直边部43设有实现钻齿5滑移连接于钻头底盖2的滑插组件4;钻头底盖2的弧形边为弧形部33,弧形部33设有实现钻齿5滑移连接于钻头底盖2的滑移组件3。

滑插组件4包括沿钻头底盖2的直边开设的直滑槽41、滑移插接于直滑槽41的直滑板42,且直滑槽41为T型槽,直滑板42紧密滑移连接于直滑板42中,使得直滑板42难以脱离直滑槽41;直滑板42远离钻头底盖2的面上焊接有固定柱54,且固定柱54的端部设有倒角,以便于钻齿5的套接。

滑移组件3包括沿钻头底盖2的弧形边开设的弧形滑槽31、滑移插接于弧形滑槽31的弧形滑板32,且弧形滑槽31的横截面呈T字型,弧形滑板32在弧形滑槽31中紧密滑移,以限制弧形滑板32沿钻头体1的轴线方向脱离;弧形滑板32远离钻头底盖2的面上焊接有插接柱52,且插接柱52的端部设有倒角,以便于钻齿5的套接。

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直滑槽41朝向弧形滑槽31端与弧形滑槽31相互连通,且在弧形滑槽31与直滑槽41的连通处为插口7;在直滑槽41连通插口7端开有供弧形弧形滑板32滑入的滑入口71,以便于弧形滑板32的安装;弧形滑槽31连通插口7端设有供直滑板42滑入的插入口72,以便于直滑板13的插接。

插口7的中心位置开有插孔61,以通过在插孔61中插接螺钉6,再通过螺钉6螺纹连接于直滑板42给弧形滑板32定位,使得直滑板42和弧形滑板32之间相互抵触,从而直滑板42和弧形滑板32分别固定于直滑槽41和弧形滑槽31中;直滑槽41另一端也开设有插孔61,弧形滑槽31的另一端也开设有插孔61,使得直滑板42固定在直滑槽41中更加稳定,使得弧形滑板32固定在弧形滑槽31中更加稳定。插接柱52与固定柱54的大小、形状一致。

如附图5所示,钻齿5朝向钻头底盖2的面开设有容置槽53,且容置槽53与固定柱54的大小、形状一致,使得钻齿5完全套接在固定柱54的同时,钻齿5的底面抵触于弧形滑板32远离钻头底盖2的面,以便于钻头在工作时,减少沙土进入容置槽53中而磨损固定柱54。

钻齿5朝向固定弧形滑板32端焊接有固定环51,且固定环51的外圈呈正方形,且正方形的四个端点处设有倒角;固定环51的长度与弧形滑板32的宽度一致;参见图3,弧形滑槽31的厚度等于固定环51的厚度加上弧形滑槽31的厚度,以使得钻齿5随弧形滑板32插入弧形滑槽31后,弧形滑槽31限制钻齿5的轴向脱离于插接柱52,使得钻齿5固定;直滑槽41的高度等于固定环51的厚度加上直滑板42的厚度,以使得钻齿5随直滑板42插入直滑槽41后,直滑槽41限制钻齿5的轴向脱离于固定柱54,使得钻齿5固定。

工作过程及原理:弧形部33,将固定钻齿5套接于插接柱52,弧形滑板32滑插至弧形滑槽31,通过插接柱52限制钻齿5的横向位移,通过弧形滑槽31限制钻齿5沿插接柱52的轴向脱离,以固定钻齿5,以便于钻头的钻齿5损坏后,能够单独的更换的钻齿5。

直边部43,将固定钻齿5套接于固定柱54,直滑板42滑插至直滑槽41,通过插接柱52限制钻齿5的横向位移,通过直滑槽41限制钻齿5沿插接柱52的轴向脱离,以固定钻齿5,以便于钻头的钻齿5损坏后,能够单独的更换的钻齿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