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风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0135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自动风炮机。



背景技术:

人们在岩石开采和道路维修的时候,需要在岩石或水泥路面钻孔,传统方法是人工手动作业。工人操作时需手握风炮机,对准钻孔部位钻孔,该过程中钻杆会四处强烈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双脚固定,但是这样会存在很大的风险。人工钻孔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对工人体力要求高,效率低、,费用高,而且人工钻孔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粉尘,被人体吸入肺部以后对工人身体会造成很大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人工握持的半自动风炮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半自动风炮机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半自动风炮机,包括机架系统、风炮机、升降系统。

所述的机架系统包括机座、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固定在机座上,所述机座上还设置有一钻杆定位孔,所述的支撑架上还设置有滑槽、绞盘固定杆;

所述的风炮机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风炮机机身上对称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

所述升降系统包括,定滑轮、第一定滑轮组、第二定滑轮组、第一配重码、第二配重码、绞盘,所述的定滑轮、第一定滑轮组、第二定滑轮组、绞盘均固定在所述机架系统上;

所述的定滑轮的一端通过钢丝绳连接所述的风炮机的第一连接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绞盘,所述的第一定滑轮组一端通过钢丝绳连接所述风炮机的第二连接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配重码,所述第二定滑轮组一端通过钢丝绳连接所述风炮机的第三连接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配重码;

所述的风炮机的钻头穿过所述钻杆定位孔,所述风炮机的两个支臂深入所述滑槽内,可在滑槽内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机座底部设置有轮子,所述轮子为凹轮,数量为4个。

进一步地,所述的半自动风炮机还包括导轨系统,所述导轨系统包括导轨和横枕,所述的导轨由角钢制作,所述的横枕由槽钢制作,所述的横枕上还设置有定位销孔,所述轮子安放于导轨上,可沿导轨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机座上还设置有定位板固定件,所述的定位板固定件上设置有定位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具体结构为环状结构,与钢丝绳之间通过钩状结构连接,使所述钢丝绳与所述风炮机之间连接和拆卸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配重码、第二配重码与所述钢丝绳之间也通过钩状结构连接,便于配重码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半自动风炮机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半自动风炮机在使用过程中无需人工握持,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半自动风炮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一种半自动风炮机,包括机架系统100(图中未标出)、风炮机200、升降系统300(图中未标出),

所述的机架系统100包括机座101、支撑架102,所述的支撑架102固定在机座101上,所述机座101上还设置有一钻杆定位孔103,所述的支撑架102 上还设置有滑槽104、绞盘固定杆105,所述的机座101底部还设置有4个凹轮106、定位板固定件107,所述的定位板固定件107上设置有定位孔108;

所述的风炮机200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01、风炮机200机身上对称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02和第三连接部203;

所述升降系统300包括,定滑轮301、第一定滑轮组302、第二定滑轮组 303、第一配重码304、第二配重码305、绞盘306,所述的定滑轮301、第一定滑轮组302、第二定滑轮组303、绞盘306均固定在所述机架系统100上;

所述的定滑轮301的一端通过钢丝绳连接所述的风炮机200的第一连接部 201,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绞盘306,所述的第一定滑轮组302一端通过钢丝绳连接所述风炮机200的第二连接部20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配重码304,所述第二定滑轮组303一端通过钢丝绳连接所述风炮机200的第三连接部203,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配重码305;

所述的风炮机200的钻头穿过所述钻杆定位孔103,所述风炮机200的两个支臂深入所述滑槽104内,可在滑槽104内上下滑动。

所述的半自动风炮机还包括导轨系统400(图中未标出),所述导轨系统 400包括导轨401和横枕402,所述的导轨401由角钢制作,所述的横枕402 由槽钢制作,所述的横枕402上还设置有定位销孔403,所述轮子106安放于导轨401上,可沿导轨401移动。

所述半自动风炮机可沿铺设好的导轨系统400进行移动,移动方便;可通过所述的升降系统300调整风炮机200的高度,所述的绞盘固定杆105可固定绞盘306;所述的钻杆定位孔103可防止钻杆左右晃动,所述定位板固定件107 可固定半自动风炮机在导轨上的位置,防止钻孔过程中,半自动风炮机前后移动,保证风炮机的稳定。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