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钎杆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9086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凿岩破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钎杆头。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矿石开采、隧道掘进以及其它相关土建工程作业过程中,凿岩钻孔是常见的作业环节,凿岩机凿岩过程中,破碎的岩层会形成大量的碎屑,若不及时清除也会影响钻孔效果,而采用人工方式清理钻孔或手动使用机器清理钻孔则存在效率低下,影响钻孔进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及时清除碎屑、钻孔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自动控制、安全方便的新型钎杆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钎杆头,它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顶部与钎杆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顶部设置有环形叶片3,在退出钻孔时可带走产生的碎屑,所述环形叶片3的底端与本体1顶端边缘活动连接,使叶片可变换状态,所述环形叶片3与控制装置4相连,所述控制装置4设置在钎杆2上,可控制环形叶片3在钻孔时收拢,在出孔时张开,从而达到既不影响钻孔效果又能自动清除碎屑的效果。

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本体1以及环形叶片3采用高强度合金制造,使用寿命更长,更加安全可靠。

所述控制装置4为设置于钎杆2上,位于环形叶片3上方的控制杆,在钻孔时,控制杆因与孔壁的摩擦力而向孔外一侧运动,达到控制环形叶片3收拢的效果,在出孔时,控制杆因与孔壁的摩擦力而向孔内一侧运动,达到控制环形叶片3张开的效果,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环形叶片3适时张开合拢的效果,不需人工操作,节省人力,十分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能及时清除碎屑、钻孔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自动控制、安全方便,不需人工操作,节省人力,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钎杆,3-环形叶片,4-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顶部与钎杆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顶部设置有环形叶片3,在退出钻孔时可带走产生的碎屑,所述环形叶片3的底端与本体1顶端边缘活动连接,使叶片可变换状态,所述环形叶片3与控制装置4相连,所述控制装置4设置在钎杆2上,可控制环形叶片3在钻孔时收拢,在出孔时张开,从而达到既不影响钻孔效果又能自动清除碎屑的效果,在钻孔时,控制装置4控制环形叶片3收拢,不影响钻孔,在出孔时,控制装置4控制环形叶片3张开至与孔壁相接,在出孔时将碎屑一起带出,不使碎屑影响到钻孔效果。参阅图1。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顶部与钎杆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顶部设置有环形叶片3,在退出钻孔时可带走产生的碎屑,所述环形叶片3的底端与本体1顶端边缘活动连接,使叶片可变换状态,所述环形叶片3与控制装置4相连,所述控制装置4设置在钎杆2上,可控制环形叶片3在钻孔时收拢,在出孔时张开,从而达到既不影响钻孔效果又能自动清除碎屑的效果,在钻孔时,控制装置4控制环形叶片3收拢,不影响钻孔,在出孔时,控制装置4控制环形叶片3张开至与孔壁相接,在出孔时将碎屑一起带出,不使碎屑影响到钻孔效果,所述本体1以及环形叶片3采用高强度合金制造,使用寿命更长,更加安全可靠。参阅图1。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顶部与钎杆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顶部设置有环形叶片3,在退出钻孔时可带走产生的碎屑,所述环形叶片3的底端与本体1顶端边缘活动连接,使叶片可变换状态,所述环形叶片3与控制装置4相连,所述控制装置4设置在钎杆2上,可控制环形叶片3在钻孔时收拢,在出孔时张开,从而达到既不影响钻孔效果又能自动清除碎屑的效果,在钻孔时,控制装置4控制环形叶片3收拢,不影响钻孔,在出孔时,控制装置4控制环形叶片3张开至与孔壁相接,在出孔时将碎屑一起带出,不使碎屑影响到钻孔效果,所述本体1以及环形叶片3采用高强度合金制造,使用寿命更长,更加安全可靠。所述控制装置4为设置于钎杆2上,位于环形叶片3上方的控制杆,在钻孔时,控制杆因与孔壁的摩擦力而向孔外一侧运动,达到控制环形叶片3收拢的效果,在出孔时,控制杆因与孔壁的摩擦力而向孔内一侧运动,达到控制环形叶片3张开的效果,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环形叶片3适时张开合拢的效果,不需人工操作,节省人力,十分方便。参阅图1。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