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壁导坑法暗挖隧道上曲下直中隔壁初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8849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暗挖隧道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暗挖隧道初支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暗挖隧道,尤其是在城市地下隧道中进行的开挖,对地表的沉降是随施工进行逐渐累积的,在上导洞开挖到一定距离后进行下导洞的开挖,下导洞的开挖对上导洞的施工有一定的影响,现有下导洞开挖支护方式使得下导洞开挖支护时间过长,影响总体施工进度。

因此需要有一种在不加大对土体扰动增加沉降量又能加快施工进度的工法来克服或减轻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侧壁导坑法暗挖隧道上曲下直中隔壁初支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侧壁导坑法暗挖隧道上曲下直中隔壁初支结构,包括钢格栅、工字钢、钢拱架、连接板和混凝土;所述的初支结构均匀设置在隧道纵向延伸方向;所述的钢格栅设置在上中隔墙内壁面和上导洞内壁面,在上中隔墙内壁面上设置的钢格栅加喷射混凝土形成两侧中隔壁,在上导洞内壁面上设置的钢格栅加喷混凝土形成洞身支护;所述的钢拱架设置在设置在上导洞底部,在上导洞底部上设置的钢拱架加喷射混凝土形成中隔壁;所述的钢拱架设置在下导洞内壁面,在下导洞内壁面上设置的钢拱架加喷射混凝土形成临时仰拱;所述的工字钢设置在下中隔墙内壁面,在下中隔墙内壁面上设置的工字钢加喷混凝土形成两侧中隔壁;所述的工字钢、钢格栅、钢拱架的连接处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的中隔壁呈现曲线支护形式;所述的中隔壁呈现直线支护形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工字钢采用工25a工字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连接板采用的材料为钢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两侧中隔壁之间形成形上宽下窄的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两侧中隔壁之间形成上下等宽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减少钢筋的弯切和焊接工作量,采用标准形式的工字钢,提高施工效率,有效缩短工期。

2.仰拱浇筑时不需拆除钢骨架,避免出现因拆撑出现的沉降过大,减少换撑工序,减少对初期支护体系的破坏,确保施工安全。

3.联合临时仰拱,为拱部二衬施工提供施工作业面,缩小台车体积,便于施工,提高工作效率。

4.减少采用双侧壁导坑法的暗挖隧道施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因施工周期过长引起的土体扰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中隔壁,2-中隔壁,3-中隔壁,4-连接板,5-洞身支护,6-仰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双侧壁导坑法暗挖隧道上曲下直中隔壁初支结构,包括钢格栅、工字钢、钢拱架、连接板4和混凝土;所述的初支结构均匀设置在隧道纵向延伸方向;所述的钢格栅设置在上中隔墙内壁面和上导洞内壁面,在上中隔墙内壁面上设置的钢格栅加喷射混凝土形成两侧中隔壁1,在上导洞内壁面上设置的钢格栅加喷混凝土形成洞身支护5;所述的钢拱架设置在设置在上导洞底部,在上导洞底部上设置的钢拱架加喷射混凝土形成中隔壁2;所述的钢拱架设置在下导洞内壁面,在下导洞内壁面上设置的钢拱架加喷射混凝土形成临时仰拱6;所述的工字钢设置在下中隔墙内壁面,在下中隔墙内壁面上设置的工字钢加喷混凝土形成两侧中隔壁3;所述的工字钢、钢格栅、钢拱架的连接处通过连接板4连接;所述的中隔壁1呈现曲线支护形式;所述的中隔壁3呈现直线支护形式。

所述的工字钢采用工25a工字钢。

所述的连接板4采用的材料为钢板。

所述的两侧中隔壁1之间形成形上宽下窄的空间。

所述的两侧中隔壁3之间形成上下等宽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工艺,具体施工流程步序为:

上导洞开挖完成后进行初期支护,中隔壁1采用钢格栅加喷射混凝土进行施工,钢拱架下部预留与下导洞中隔壁3连接部位。

下导洞开挖采用台阶法开挖,开挖内轮廓采用直墙形式,使用工25a工字钢进行中隔壁3骨架支撑,与上导洞中隔壁1采用钢连接板4进行连接,中隔壁3内工字钢连接采用连接板4进行连接,喷射混凝土形成初支中隔壁体系。

仰拱6铺设时,破除工字钢间混凝土,进行钢筋绑扎,遇到钢筋与工字钢位置冲突时,可在工字钢腹部钻眼穿过。注意橡化沥青非固化防水材料与EVA防水板搭接接头处的施工质量控制,预埋好注浆管。上部中隔壁1在进行拱部二衬浇筑前进行拆除,下部中隔壁3在二衬施做完成后进行拆除,从仰拱6表面进行钢骨架的切割。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