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擦换位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1342发布日期:2018-08-17 21:07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擦换位筒。



背景技术:

摩擦换位筒用于石油天然气井下测试、开采工具的旋转循环换位机构中。现有的摩

擦换位筒采用分体式结构,可拆卸,在中间连接部分采用了卡箍和弹簧圈机构,利用卡箍

连接换位套,弹簧圈用来箍紧卡箍。这种设计结构的不足是:沿径向方向有三层分布,在

小尺寸工具有限的空间内难以实现;并且存在除绕轴线转动外,对其余五个自由度限制不

彻底的问题,至使换位套机构组件存在同心度差、运动时有轴向间隙窜动会使运动累积误

差越来越大,转动不灵活有卡阻等,影响旋转换位精确度,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摩擦换位筒,采

用一体化的设计方案,简化了机构组件数目,在保证绕轴线旋转灵活的同时,消除了运动

间隙;整体同轴度提高;打破了原来的分体式固定模式,提高了旋转换位性能,工作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擦换位筒,包括筒体,该

筒体上端设有摩擦头,筒体外圆面内设有卡合槽,该卡合槽两端设有定位孔;所述摩擦头

上设有换向孔,该换向孔下侧设有三角形挡块;所述换向孔在摩擦头外圆面的展开图形包

括上窝槽和下窝槽,所述三角形挡块位于上窝槽和下窝槽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上窝槽与其中一个卡合槽同轴设置,所述卡合

槽的宽度与上窝槽的宽度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筒体长度为摩擦头长度的 1.5~2.5 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换向孔在摩擦头外圆面上的展开角度范围为

35°~55°。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采用一体化的设计方案,简化了机构组件数目,在保证绕轴线旋转灵活的同时,消除了

运动间隙;整体同轴度提高;打破了原来的分体式固定模式,提高了旋转换位性能,工作

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的换向孔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摩擦头;2、上窝槽;3、下窝槽;4、三角形挡块;5、筒体;6、定位孔;

7、卡合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 1 至图 3 所示的一种摩擦换位筒,筒体 5 上端设有摩擦头 1,筒体 5 外圆面内设有卡合槽 7,该卡合槽 7 两端设有定位孔 6;卡合槽 7 起定位和固定作用,保证在不进行换位操作时摩擦换位筒方位保持不变。定位孔 6 与采油杆或测试的对应空位杆配合,保证定位精度。

摩擦头 1 上设有换向孔,该换向孔下侧设有三角形挡块 4;换向孔在摩擦头外圆面的展开图形包括上窝槽 2 和下窝槽 3,三角形挡块 4 位于上窝槽 2 和下窝槽 3 之间。驱动器上的驱动杆通过在上窝槽 2 和下窝槽 3 之间的转换驱动换位筒旋转,并带动其它部件实现换位操作。

上窝槽 2 与其中一个卡合槽 7 同轴设置,卡合槽 7 的宽度与上窝槽 2 的宽度一致,方便对换位角度的校正。

筒体 5 长度为摩擦头 1 长度的 1.5~2.5 倍,优选为 2 倍设置,并可以根据要求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调整倍数值。

换向孔在摩擦头外圆面上的展开角度范围为 35°~55°,该角度决定了换位筒每次的换位角度。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

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