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软地层实体煤巷的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0743发布日期:2018-08-04 15:40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三软地层实体煤巷的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开采条件越来越困难,围岩应力及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恶化。当巷道处于三软地层时,巷道具有围岩松软、稳定性差、变形大、采动影响大等特点。特别是对于三软地层中的实体煤巷,由于巷道穿过煤层,两帮为松软的煤层,煤层老底一般为平均厚度1.2~3m的泥质粉砂岩,直接顶、老顶一般为平均厚度2m左右的泥质粉砂岩,顶底板岩性均较松软,遇水膨胀软化。因此巷道支护体锚固力衰退快、变形破坏严重,修复工程量大,成本高,频繁翻修也造成生产接续和安全管理困难。甚至导致巷道垮冒,严重影响煤矿开采安全。对这种三软地层条件下实体煤巷的支护,一直是困扰煤矿工程建设的重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软地层实体煤巷的支护结构,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软地层实体煤巷的支护结构,包括有煤巷以及分别位于煤巷底部的泥质粉砂岩层、两侧的煤层和顶部的泥质粉砂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巷的四周在与所述煤层和煤巷顶部的泥质粉砂岩层相接触的部位分别通过喷浆形成有二层喷浆层,围绕所述煤巷的四周埋设有分别向所述煤层和煤巷顶部的泥质粉砂岩层中延伸的多根注浆锚杆和多根高强锚杆。

所述的三软地层实体煤巷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层喷浆层的厚度分别为30~40mm。

所述的三软地层实体煤巷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根注浆锚杆和多根高强锚杆呈辐射状并交替相间分布于所述煤巷的四周。

所述的三软地层实体煤巷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注浆锚杆的长度分别为2400mm。

所述的三软地层实体煤巷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高强锚杆的直径为分别为22mm,相邻二根高强锚杆的间距为600mm。

本实用新型采用快速喷浆封闭周边岩煤体技术,由于三软地层中的实体煤巷,巷道穿过煤层,两帮为松软的煤层,巷道底部和顶部多为薄层的泥质粉砂岩,岩性均较松软,遇水膨胀软化,而且由于煤巷开挖后破坏了原来的应力平衡,短时间内极易发生变形破坏,因此,巷道开挖后,必须立即快速喷浆封闭周边岩煤体,提高岩煤体的自身强度,封堵裂隙水防止岩煤体风化。本实用新型采用二层薄浆层,厚度分别控制在30~40mm,能够加快巷道封闭速度,阻止岩煤体遇水膨胀软化,为后续支护提供初始强度支撑。

本实用新型采用深封孔技术,在对围岩进行卸压后,打深封孔注浆锚杆,加大封孔深度,由于岩煤体较松软破碎,一般注浆锚杆注浆浆液极易冲破喷浆层,不但造成浆液泄漏,降低注浆压力,还易造成施工危险。因此必须加大注浆锚杆封孔深度,使反浆不易突破喷浆层,同时也扩大的浆液扩散半径,加大了支护圈范围。本实用新型采用深封孔注浆锚杆,压力控制在1.5MPa以下,实施稳压、控压注浆,使岩煤体充分胶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处于三软地层中的实体煤巷,通过快速喷浆封闭周边岩煤体技术,提高了岩煤体的自身强度,封堵裂隙水防止岩煤体风化;通过深封孔技术,使岩煤体充分胶结,加大了支护圈承载范围,从而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提高了巷道整体支护强度,降低了支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三软地层实体煤巷的支护结构,包括有煤巷6以及分别位于煤巷6底部的泥质粉砂岩层1、两侧的煤层2和顶部的泥质粉砂岩层5,煤巷6的四周在与煤层2和煤巷6顶部的泥质粉砂岩层5相接触的部位分别通过喷浆形成有二层喷浆层7,围绕煤巷6的四周埋设有分别向煤层2和煤巷6顶部的泥质粉砂岩层5中延伸的多根注浆锚杆3和多根高强锚杆4。

本实用新型中,二层喷浆层7的厚度分别为30~40mm。

多根注浆锚杆3和多根高强锚杆4呈辐射状并交替相间分布于煤巷6的四周。

多根注浆锚杆3的长度分别为2400mm。

多根高强锚杆4的直径为分别为22mm,相邻二根高强锚杆的间距为600mm。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实体煤巷6掘进后,实行立即快速喷浆封闭周边岩煤体,利用喷浆机将拌和料高速喷射到岩煤体面上,经反复冲击压密粘结在岩煤体面上,快速凝结并与岩煤体密贴胶结成为一体,给围岩表面以抗力,使巷道围岩处于三向受力的有利状态,防止岩煤体强度恶化,保证岩煤体的自身强度,同时起到封堵岩煤体内部裂隙水和防止岩煤体风化的作用。喷浆时采用薄浆层,厚度控制在30~40mm,为后续支护提供初始强度支撑,另外是由于顶底板岩性松软,遇水膨胀软化,必须快速封闭。煤巷6喷浆封闭后,随即打多根高强锚杆4,直径分别为22mm,间距为600mm,由于岩煤体松软,必须加大多根高强锚杆4的长度,长度控制在2.2m以上;打过多根高强锚杆4后,立即挂钢丝绳,将钢丝绳编花压在多根高强锚杆4的托盘下,从而提高喷层的柔韧性;然后进行二次喷浆,厚度仍然控制在30~40mm,再次提高巷道支撑强度;经过对围岩进行卸压后(一般3至5天),打多根注浆锚杆3,多根注浆锚杆3的孔深分别3000mm,多根注浆锚杆3的长度分别为2400mm,封孔深度分别为300~400mm,并实施稳压、控压注浆,压力控制在1.5MPa以下,注浆发现浆液由喷层表面裂轻微渗漏时,应立即暂停注浆,而后继续注浆,当发现浆液再次由喷层表面裂轻微渗漏时,表明岩煤体内注浆锚杆所涉及范围的裂隙已经注满;如此每掘进1800mm的煤巷6,循环上述过程,直至成巷。

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考虑到实体煤巷处于三软地层中,巷道具有围岩松软、稳定性差、变形大、采动影响大等特点,通过快速喷浆封闭周边岩煤体技术,提高了岩煤体的自身强度,封堵裂隙水防止岩煤体风化,为后续支护提供初始强度支撑。

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对实体煤巷进一步实施深封孔技术,对岩煤体实施稳压、控压注浆,使岩煤体充分胶结,加大了支护圈承载范围,提高巷道支护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